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零一章 多事之秋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零一章 多事之秋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可是,依旧没有拦住张行成,他还是出了潼关。”

“出了潼关又如何?”

听许敬宗说得这般坦然,狄仁杰不解道:“他既然出了潼关就会去范阳主持大局。”

许敬宗叹道:“你还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平乱不是这样的,光靠张行成一人也是不够,小混账你何其地聪明,你难道就不知道其中利害关系吗?”

“中书省商议了这么久是为了什么?”

狄仁杰低声道:“是为了平乱!”

看他回答得这么果断,许敬宗摇头道:“你果然和其他孩子一样,还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还请许尚书赐教。”

“你以为朝中是要平乱?但陛下从未说起平乱二字,你以为派张行成是去主持大局,那为何让人孤身前往,何不派一支兵马随行?兵马到了范阳岂不是可以顺手平乱?”

狄仁杰又问道:“那又是为何?”

许敬宗颔首道:“如果只是平乱未免也太小看朝中那些能人了,除了平乱他们还要更多的利益,当年县侯还是礼部尚书就说过,既然要开战那必然是有利可图,战争是有成本的,成本是要收回的。”

“这个成本是土地,人口或者是牛羊矿藏与财富。”许敬宗深吸一口气又道:“县侯拿下了高昌之后,成了关中拥有棉花的最多的人。”

“而北面的突厥牛羊,羊毛也因为当初的战事一直为骊山输送着,这便是战争成本带来的好处。”

狄仁杰又问道:“那当初打下了安西四镇之后朝中又得到了什么?”

许敬宗对狄仁杰发问轻蔑一笑,“你难道没有发现吗?河西走廊的西域人是从安西四镇来的。”

“可关外的战事与范阳平乱有什么关系?”

这小混账的问题还挺多的,许敬宗低声道:“你以为范阳只是平乱这么简单吗?陛下隐忍世家这么多年,此刻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就此会让这块肥肉从口中溜走了?”

“南诏的事情给了朝中教训,现在陛下要先声夺人,你以为的平乱只是其次,陛下和朝堂真正想要的是吃下整个范阳世家。”

言罢,许敬宗笑道:“小混账,你还是将事情想得简单了。”

一直以来读圣人典籍的狄仁杰,听了许敬宗讲述这场阴谋之后,他觉得长安城的天都是黑的。

人心太黑暗了,朝中打着平乱由头要吃了整个范阳的世家?

狄仁杰怎么想都觉得这件事不现实,不现实的太黑。

“难怪家父常说是非黑白从来没有很明显的边界。”

“嗯,当年的礼部……”许敬宗叹道:“不与你说这么多了,你这年纪不该明白这些的,你该骑着小马游山玩水,或者看着平康坊的女子畅想。”

狄仁杰笑道:“说我是小混账,其实你比我更混账。”

长安城正在经历一场多事之秋,今年的事情多得令三省六部忙得不可开交。

“许尚书,波斯送来的书信。”

许敬宗接过书信看了眼低声道:“送去骊山。”

“喏。”

见狄仁杰要离开,许敬宗问道:“你去做什么?”

狄仁杰脚步飞快,又回道:“我去找张柬之。”

闻言,许敬宗好奇道:“张柬之是谁?”

吃着碗中面食的李义府嘴里嚼着道:“这个张柬之是襄阳人,他爹是张玄弼。”

“就是那个明经擢第的张玄弼。”

李义府点头道:“正是。”

要说张柬之许敬宗不认识,但要说张玄弼,许敬宗是知道这个人的。

骊山,夫妻俩人还在考虑着太府寺在泾县的运作,植树事业还要推行到泾县。

从封地来看,女儿与儿子的封地位于长安城的东西两侧,栎阳在长安城东面,泾县在长安城的西面。

又是上千户的食邑,李玥每每想到这件事,心里总有些不说,不多时她低声道:“种树,都让他们去种树,种多了骊山给赏。”

看媳妇的架势,张阳叹道:“家里都入不敷出了,能省点是一点。”

李玥纠结道:“那如何让他们种树?”

张阳笑道:“免去他们一年食邑,用种树来换,每家每户种六十棵树,不出五年在泾县就可以形成一片森林。”

曾几何时,骊山很富裕,随着产业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大,骊山依旧没有找到扭亏为盈的窗口。

闻言,李玥一思量也是了然点头,“一年不够给免去三年食邑,多种一些。”

“也好。”

夫妻俩低声商量着,儿女的食邑就这么被这对爹娘祸祸光了。

本来就不喜土地兼并的李玥,在免去食邑这种事情上非常地豪爽。

杨婶拿着书信而来,“县侯,公主殿下,礼部送来的,说是波斯那边让人带来的书信。”

张阳拿过书信,信放在一个皮套中,拿出一张纸,纸很干燥,干燥得用力一捏就会碎裂。

给裴行俭的物资都是从河西走廊到了安西都护府之后,改道送去波斯。

路途遥远,信件来往很困难。

张阳瞧着信中内容,不由地发笑,“还真有意思。”

说罢,将信交给了李玥,她看了皱眉道:“科学乃是歪理邪说,大食要断绝一切关于科学的书卷与学识,太阳是大食的神灵,是神创造了世间。”

“科学说太阳是个火球,这是恶魔在歪曲世间真理,太阳是绕着大地旋转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绝对不容质疑。”

“要用先知的怒火将大唐净化,任何大食人沾染科学学说都会被圣火烧死……”

张阳颔首道:“这是穆斯阿布回到大食之后发表的言论,如同旨意一样传遍了大食。”

杨婶又道:“夏天的时候,晋王殿下在国子监说的科学一篇已经传到了关外,很多西域人都听说了科学之名,若是只有晋王殿下也就罢了,就连袁道长也推崇之。”

“传言是消息已经出了西域,传播的很快,因袁道长的发现实在是令许多人无法接受,中原各地已经有人开始自发的探寻,这个消息也就越传越远了。”

李玥笑道:“恭贺夫君,让骊山学识从此扬名天下了。”

不曾想,骊山的学识以这种方式扬名天下,张阳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去探寻世间的真相,真理就是越辩越明的,他们发现地是圆的,也是在旋转的,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

李丽质用新式弓箭,一箭射出,箭矢射中靶子,箭尾还在晃动,她颔首道:“骊山学识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他们无从辩驳。”

小武也拉起一张弓,也是一箭射出正中靶心,“师父说过,他们越是害怕我们就越要坚持。”

小慧没有拉弓,她坐在摇椅上喝着茶水,神色凝重道:“骊山学识造出了火炮,火炮的力量可以破城,平山川,如果大食人一味坚持,他们会跟不上大唐的脚步,从此一直留在蒙昧的阶段。”

闻言,小武疑惑道:“如此说来大唐和大食的战争,大食人必败无疑?”

小慧摇头道:“不见得,大食人是愚昧的,他们不会相信科学之说,他们会坚信穆斯阿布所言的神灵之说,这能让大食人凝聚起来,同仇敌忾地攻打大唐。”

李丽质放下了手中的新式弓箭,改造过的弓箭准度更好,更稳定,也很省力。

她坐在小慧的身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语道:“穆斯阿布要以举国之力来攻打大唐,他这么做也有好处,一来可以让他收获更多的民心,二来可以得到更多的兵马。”

当年的三个丫头,现在都已经长高了,李丽质的气质比之前两年更有锋芒。

小武眼中也更有精气神,她的学习能力更强了,掌管骊山调度。

徐慧的气质更委婉一些,也是现在公主殿下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参与骊山对外的经营。

小武穿着一身男子的圆领长袍,她收了收腰带颔首道:“穆斯阿布依旧不会是师父的对手。”

李丽质点头,“人力抵不过火炮,就算是他们有再多的兵力,在火器面前也不过是一个个送命而已。”

“好了,我们不讨论关外的战事了。”小慧站起身笑道:“今天还要给安排棉布的生产。”

主持大局这方面,李丽质对小慧的能力从来没有意见,她的学习能力是三人之中最强的,也是皇姐最得意的弟子。

任由三河马离开,三人回到了藏书阁,接着准备今年生产事宜,每年的秋冬时节都是骊山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节高昌的棉花送来了,突厥的羊毛也送来了。

天气转冷,人们需要棉布来取暖。

柿子能早熟,是因今年的入秋早,张阳摇着扇子抬头看着天空。

阴沉沉的天空落下几滴雨水,华西秋雨来了。

渐渐地雨势大了起来,小清清骑着熊匆匆回来,衣衫还是被雨水淋湿了。

王婶一边数落着她,一边给她换着衣衫。

李玥看着关外送来的一份份卷宗又道:“吐蕃在今年九月下起了冰块,据说每一个都有拳头大小。”

“嗯,吐蕃的冰雹来得也很早,这才刚入十月。”

“西域也是,高昌到了夜里水滴成冰,西面和北面好像都进入严冬了,看来今年的冬季会十分寒冷。”

张阳解释道:“西北的冷空气进入了关中,而关中原本温暖的空气接触到冷空气之后,便成了华西秋雨,准备准备吧,今年这场寒冬多半是会持续很久。”

这场秋雨下了断断续续下了半月,张阳记录渭水的水位,发现经过秋雨之后,河道的水位涨回来了,水质又恢复了。

由此产生了一种错觉,是不是关中的水土没有想象得这么差。

骊山在每年的秋季种下稻米,在秋后可收获稻米,这么多年也一直保持着这种耕种方式。

今天狄仁杰又来了,他与李治依旧在互相学习。

偶尔李治也会带着狄仁杰来村子里转一转,看看村子里的各种新鲜事物,看看蒸汽机,看看工厂内的流水线。

张阳带着斗笠走在雨中,在蓝田县与骊山的交界处,与骊山村口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是骊山的技术院,如今骊山学子有三百人,李泰挑选了村子里比较擅长做饭食的妇人,也来村子里教学。

因为骊山的厨具特殊,外人掌握不了骊山的烹饪方式。

厨子,铁匠和土木是现在骊山最注重的三个科目。

张阳在骊山技术院转了一圈,此地是以后的骊山人才库,只不过发展得很慢。

雨声充斥在这片自然山林中,张阳继续走着心中思索。

想着前前后后,骊山技术发展了五年,造出了蒸汽机。

再用三年造出蒸汽机车?再用三年造出铁路?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

三两村民正在田地里忙碌着,他们看到了站在雨中的那个身影,这个身影走得很慢,又像是在散心,但什么人又会在雨中散心。

“别看了,他是县侯。”有村民提醒道。

“他是县侯?”又一个村民好奇地多看了一眼,而后不住点头,“对对对,县侯的腰间总是会挂着一个大竹筒,听说那竹筒中的水倒入之后就不会变凉。”

三个村民对这个身影肃然起敬,在他们看来如果是别人在雨中慢慢悠悠走着,多半是有病。

但要是骊山县侯的话,那就正常了。

这三个村民收回目光后,提上自己的蓑衣脚步匆匆离开。

雨势又大了一些,张阳站在村口徘徊终于见到了处默。

不管是怎么变,程处默好像永远都不会变的样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模样。

他递上一卷书信,“范阳的消息。”

张阳接过书信打开看着,雨水落在纸上缓缓化开,一滴滴的雨水不断落下。

纸上的字迹开始模糊起来,在纸张湿透之前看完了内容。

将它撕了落在泥泞地里泡一会儿,便再也看不清墨迹了。

程处默倒也不管雨水落在身上,又道:“张行成还没到范阳,我们的人护送着”

“裴宣机来信说,他的事业蒸蒸日上,范阳更乱了,学子和农户冲入了世家的宅院内,放火烧了人家的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