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六百七十七章 伏诛渊盖苏文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七十七章 伏诛渊盖苏文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早就憋屈久了的高句丽王也大吼了一声,群情激愤之下,那两千高句丽乡民拿着简陋的兵器甚至是农具冲入了高句丽王城。

这铁盘子的威力让温挺用家乡话不停骂着粗口,一口一个娘。

差点自己也被炸死。

说来这东西大家都是第一次用,谁有经验呀。

心有余悸之下,见高句丽的乡民冲了上去,大安看温挺跑了回来,连忙上下打量,到处拍了拍了,像是在确认了什么。

“别看了!没受伤!”

听着温挺不乐意的声音,还有些炸毛的感觉。

大安算是点头放心了,趁着城中现在还一片混乱,嘱咐道:“当初李义府送来的信件,你可还记得?”

“高句丽王朝的地图都记下了。”温挺重重点头。

又是看了眼城内的状况,张大安有些被炸懵了,缕了缕自己的舌头,总算是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你带两千我们的本部兵马去王城的王宫中,直取渊盖苏文。”

说完他将余下的铁盘子全部交给了温挺,嘱咐了几句用法,大声道:“就剩这么几个了!”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清楚,温挺只是重重点头,现在大家的耳中还有嗡嗡作响的余音。

温挺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耳朵,又晃了晃脑袋,被炸得耳朵都快聋了,微张嘴瞪着眼珠子,许久讲不出话,须发凌乱,头上的铁盔早就不知道去了何处。

张大安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声在他耳边讲道:“我来收拾城中的乱军,温兄切记不可莽撞借机行事。”

温挺打了一声唿哨,带着自己的一部分人马打头阵冲向混乱的村中。

见到地上还有一个铁圆盘没有炸,心说这东西也不是很灵。

便举起它朝着一群高句丽士卒中砸去,只见铁盘在空中飞过一个抛物线,在人群中炸开。

硝烟弥漫后就剩下了一群死人。

甚至高句丽人还在凑近观察丢过来的是什么东西时,就被炸死了。

“哈哈哈!”温挺神情似癫狂一般地怪笑着,大声道:“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众人一声高呼,朝着高句丽的王宫进发。

张大安拿着手中的横刀也带着人冲入城中,眼看温挺带着人朝着王宫飞奔。

他的后方还有一群高句丽人在追,大安一咬牙朝着那伙人而去,帮温挺拦住了后方追击的人。

这一仗还怎么打,高句丽人早就在城破时已经吓破胆了,在城中乱冲乱撞。

温挺深知兵贵神速,错过了这个时机,下一次要杀渊盖苏文不知道什么时候。

“恁酿!”温挺怒吼着,提刀砍翻了一个高句丽王宫前的最后一个守卫,带着两千兵马直入王宫。

王宫内,守卫渊盖苏文的还有一帮精锐,就在宫墙内。

温挺说是还记得王宫内的路线,但也只是嘴上说说,被这么一炸谁还分得清东南西北,哪里还记得爹娘是谁?

将包袱挂在胸前,拿出三颗土雷,放在墙角,拔出铁销,开始找大石头。

找不到路,温挺决定一路炸过去。

总算找到了几块像样的东西,温挺嘴里言语道:“这东西好是好,麻烦了一些,要用石头砸。”

好东西在古怪的人手里都有奇怪的用法,土雷被温挺当作了定点爆破装置。

总算到了王宫的内部,渊盖苏文就在王宫的最中心的建筑中。

那里还有一批精锐,大概是三千余人的样子,整齐地陈列在宫门前,像是在听着谁的吩咐,准备出动平定城内的情况。

大安兄弟还在城中鏖战,怎么能让这些精锐出去,他们一出去这一仗没法打了。

温挺躲在暗处,看着余下最后六颗土雷,他想到了一个新的用法。

脱下身边一个士卒的衣服,将他的衣服撕成了布条,绑在土雷上。

这一刻,土雷这东西在温挺手中又成了一种投掷兵器。

他用布绑在铁销上,这样一来,将土雷甩出去的同时铁销也会因为布条的拉力滑出来,如此雷就可以在人群中引爆。

眼看他们已经转身就要出宫,平定混乱。

温挺一步步走向人前,终于出现在了月光下,也站在了这三千人面前。

他的样子很古怪,三根布带拿在手中,布袋的尾端绑着三颗土雷,随着身体的转动,布带子带着土雷也转了起来。

脱手而出,土雷便朝着不远处的那队精锐而去。

如果这个时候张阳看到了,说不定心中会发出一声感慨,大唐又多了一种投掷运动。

土雷落地便炸,让那批精锐一片混乱。

温挺又丢出了第四颗,第五颗,等唐军从硝烟中杀出。

高句丽人还在寻找方向,横刀便已到了眼前。

经过精铁锻造的横刀很锋利,高句丽人身上的皮甲与没穿是一样的,现在高句丽的铁刀根本不值一提。

横刀所向无敌,猛士提刀挥下,高句丽人手中的刀就有了缺口。

直到浓烟散去,眼前的狼藉一片,温挺与两千本部甲士,已经扫平了这批精锐。

月光下,横刀散发着森冷的刀光。

温挺用独特的方式,在仓促间就想到了热兵器与冷兵器配合用法。

先用热兵器开道,再用冷兵器杀去。

也就是手中的土雷不够,不然他就将所有土雷丢进去将王宫炸平。

唐军就像是从硝烟中走出来的魔鬼。

高句丽看着这些唐军犹如人间的恶魔,他们浑身是血。

不少高句丽没了继续打下去的勇气,只能丢了手中的兵械投降。

当第一个人因为投降没有被杀,这些所谓的高句丽的精锐一个接着一个投降。

这一仗没法打,就这么一炸身边的人一死一大片。

温挺一步步走向王宫,最后在眼前是一个提着一把圆环大刀的壮汉。

那壮汉提着刀不肯投降的样子。

见状,温挺踢了一脚跪在地上的高句丽人,问道:“他是不是渊盖苏文?”

对方听不懂关中话,只能哆哆嗦嗦回应了一句。

这下可好,温挺也听不懂高句丽话,在辽东的这半年一直在练兵来着,哪里有空去学高句丽话。

现在他只想杀光这破王宫里的所有人,去帮大安兄弟。

“娘的!兄弟们,拿下他!”

单打独斗都是传言,温挺不打算搭理对方的装腔作势。

“喏!”众人大声回应便围了上去。

尽管提着圆环大刀的渊盖苏文力拔山兮,也抵不过这么多人的围攻。

只是片刻他便被三五人押在了地上。

“温将军!他有高句丽的令牌。”

此刻的硝烟味与血腥味令人很不舒服,温挺皱眉看着令牌上的隶书文字,放在火把旁瞪眼看了许久总算是看清了令牌上的字,扶余渊太祚。

问这里的高句丽人也不知道这些降兵咋咋呼呼在说些什么。

温挺破口骂道:“逆子!写关中字,不说关中话!”

收好这块令牌,温挺是个粗人,哪里懂这么多,也不知道令牌上意思,挠了挠头。

最后分出了三百人,将王宫中的所有人都抓出来,并且派出一千人驰援大安兄弟。

如此,直到天亮的时候,高句丽王都这座破城总算是拿下了。

张大安与李义府带着高句丽王一起走入了王宫中。

最关键的一战打得很离奇,也在意料之外。

本来是好好的。

谁知道这个土雷一炸,不论是高句丽人,还是唐人都被炸懵了。

本来想着拿下王都据守,现在城墙都炸塌了还怎么守。

等李义府见到了那个配有令牌的壮汉,他向温挺解释道:“这就是渊盖苏文,渊太祚是他的亲爹,他们家祖上就是扶余人。”

温挺不屑道:“逆子!他们要是都说关中话,某家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李义府对此苦笑不已。

总算是拿下了王都,并且渊盖苏文已然拿下。

高句丽王正恶狠狠地骂着关在囚车中的渊盖苏文。

温挺今晚听够了这些高句丽的话,他对高句丽王怒骂道:“逆子!给我说关中话!”

对方这才住口不言语了,高句丽王借着唐人的威风骂渊盖苏文,不敢向唐人顶嘴,毕竟他们太神勇了。

张大安带着人整理城中的情况,让这里的余下的官吏去告知高句丽其他地方的渊盖苏文残余部众,只要他们重新向高句丽王臣服效忠,这些人当初投效渊盖苏文的事暂且先不计较了。

温挺终于拿下了高句丽王都,并且他现在已经有了归乡之心,他是一刻都不想在这个写关中字,不说关中话的逆子之国呆着,逆子之国的人也都是逆子。

这一仗打得唐突,武略方面,张大安也是个半吊子,一行人用一种很奇怪的方式拿下了高句丽的王都。

其实温挺冲入王宫的时候,张大安在外面也没怎么动手,城破了唐军一冲进来,高句丽人逃的逃,降的降,没几个想死战的。

温挺事后听了缘由吐出了一口唾沫,“呵忒!一群乌合之众。”

张大安要继续坐镇高句丽王都,修缮城墙也需要安民。

让李义府去收复各地的村子还有余下散落在外的兵马,这种事情他很乐意做。

高句丽很贫穷,张大安发现王宫中却很富裕。

温挺终于洗去了一身的血腥味,重新穿好衣衫,“什么时候可以回辽东。”

张大安神色凝重,“等朝中来信再安排,不过我听说高句丽南下还有一个地方也写着关中字,不说关中话。”

“逆子!某家去扫平了他们。”

“慢着。”张大安劝说道:“高句丽南下是百济,可以安排原来的高句丽将领去征讨,不需要我们的人。”

“也罢。”

温挺盘腿坐了下来,“大安兄弟说什么,某家就做什么。”

张大安用一张布绢写下了这两日的情形,因救礼部使者拿下了高句丽王都,并且已将渊盖苏文关押……

写完陈述之后,盖上高句丽王的王印,再盖上自己的长史印,让人从辽东送向长安城。

高句丽的战事也算是有个终了,接下来只剩下治理高句丽,顺手尝试拿下百济。

王宫已经成了唐人暂时居所,出入这里的也都是唐人。

李义府也回来了,他看了一眼盘腿而坐呆若木鸡的高句丽王,喝下一口水言道:“渊盖苏文要送去关中,这高句丽王是不是也要送去关中?”

张大安看了眼高句丽王,他依旧是一副呆如木鸡的神情,看久了他只会朝你咧嘴笑了笑。

整个人像是傻了一般。

“入冬之后再送去,冬季启程到了关中正好来年新朝,再者说我们还要等着朝中的安排。”

几人眼下担心的就是朝中得知这件事后的反应。

从高句丽内乱,李义府被劫持,这份消息送入朝中。

途经了半月,这份急报就送到了礼部,礼部很快就呈给了陛下。

满朝文武对这次高句丽挟持礼部使者,是不是该出兵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而就在朝中决定要派兵的十天之后,又一封军报送入长安城。

这份军报让李世民傻眼了……

张大安带着三千部众,已经拿下了高句丽王都,救出了李义府。

正值关中八月下旬,天气酷热。

一旁的内侍太监不停给陛下摇着扇子,可是陛下额前的汗水还不住流下来。

李世民咬碎了嘴里的冰块,“前有裴行俭打退了大食三十万兵马,现有张大安带着三千人拿下了高句丽,他礼部真是人才辈出呐。”

也不知道陛下说这话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这话好像是咬牙从牙缝中蹦出来的。

吃下一颗骊山送来的冰镇葡萄,李世民又道:“张阳现在在何处?”

王公公回道:“今天一早送来的消息,县侯带着公主殿下与两个孩子,还有公主与皇子们在外面游玩呢,说是在龙首原附近。”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准备去骊山避暑。”

“喏。”

张大安原本在长安城是个不起眼的人物,最早可以知晓的是这个人当初在东宫太子身边任职伴驾。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去了辽东,这一去就是好多年。

如此战果收复高句丽之功,只要他一回来,那封赏一定不小。

以至于现在长安也有了新奇的传言,现在朝中翘楚有三层,最上层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三人,中间则是岑文本,张阳,褚遂良三人。

而最下层便是后进的裴行俭,上官仪,张大安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