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六百六十八章 徐慧的事业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六十八章 徐慧的事业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这郑公对太府寺的作物培植没有兴趣,他看都没有多看一眼。

叫板皇帝要持之以恒,该争取的就要争取,不该放弃的也不能退让。

李泰小声道:“这文本兄还会继续给姐夫带来麻烦的。”

张阳琢磨着朝中的事情,科举又要进行,都护府的职权总算是落地,教化之策多半还是要郑公来主持。

与此同时郑公的地位应该会更好,朝中诸多事宜如今都是房相,赵国公,郑公三人主持。

先前郑公一直都在主持御史台的事,因此郑公在朝政权力上一直显得弱势。

若是郑公再掌管教化之权,想来他在朝中的权力会稳固许多,如此郑公在朝中的地位也能更好,掌握的事情也就更多。

至少相比于长孙无忌,能够制衡了。

李泰跟着姐夫的脚步,“郑公如今年近六十了吧。”

张阳叹道:“是呀,须发都白了大半了。”

魏征是个很固执的人,也是个直言无惧的人,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皇帝都拿他没办法。

当初魏征在李建成手中做事,玄武门事变后房玄龄向陛下引荐了他。

也是因为房相的苦心,房相或许觉得朝中需要魏征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可以是标杆,也可以是一面镜子。

朝中谄媚之人更少,如魏征这般刚直的人更多。

对朝堂有正面的影响,这或许就是房相当时的初衷。

相比于李世民的开明与广开言路,自然不能小看朝中那帮人。

张阳心中思量,有机会也挺想与房相好好聊聊,这个李世民手中的左膀右臂。

他与长孙无忌不一样,与魏征也不一样。

如果长孙无忌会随着权力越大势力也会随之越大,而房玄龄则相反,一个一心为社稷的人终究只会将自己的能力用于社稷。

长安城内的鼓声阵阵,当年天可汗也是天策上将,这样的皇帝办科举愣是多了一股武人彪悍之风。

李世民兴办的科举只是在长安城进行,各地开设官学教导学子,学子有了路引说明户籍和来历,有各地的县丞给的证明,便可以来长安科举。

如今大唐的科举规模并不大,一切也都是从简的。

搜罗人才这种事情,李世民是愿意做的,因此也希望在长安城有才学的人能够越来越多。

将中原的所有人才聚集在长安城。

贞观十一年五月过了中旬之后,天气便开始热起来。

骊山上,张阳还在车间中忙碌着,扣动燧发枪的扳机,枪膛内的火药燃烧,一声炸响,子弹应声而出。

一把燧发枪就这么固定在一个架子上,张阳伸手试了试枪膛上的温度,有些烫手,但也不至于烧坏了外壳。

重新将火药放入,张阳又试了一次,枪膛内清脆的炸响声,铁质的颗粒子弹应声而出。

子弹是圆的,因为激发装置的缘故,若是圆柱体的子弹在炸出去的时候,会翻滚而出。

圆球形的子弹相对来说更好用。

张阳看着墙面上的子弹,入墙不算深,百米内的杀伤力至少可以保证。

燧发枪的枪膛是铁制的,打磨的铁壳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自己第一把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燧发枪。

双手提着枪,再次打出一发,后坐力还是还有的,枪口会在炸开的时候晃动,因为用的药量不多,好在是稳当,但威力也不算太大,子弹可以捡回来重复利用。

张阳继续在枪身上雕刻着,打算给自己第一把成功的燧发枪雕刻上一些花纹,可能过三两年它就会生锈,就会被更精良的枪械淘汰。

但至少让大唐有了第一把燧发枪,第一把能用的燧发枪最好漂亮一些,好看一些。

“嗯,真好,大唐终于有燧发枪了。”张阳自言自语道。

打开窗户,让车间内的硝烟散去,又收拾一番车床旁的零件。

张阳从耳朵上拿下炭笔,拿着自己的图纸来到书房,继续勾画着图纸。

李玥仔细闻了闻他身上的硝烟味,皱眉道:“夫君的枪做出来了?”

“是啊。”张阳回头看她紧皱的眉头,从小到大这媳妇很不喜欢造一些伤人的器具,一想到之前的袖箭,做出来之后便一直没有用过,现在还闲置家中。

李玥拿起放在桌案上的燧发枪,“很重。”

张阳搁下手中的笔笑道:“我用了很多精铁铸造的,握把处还是木柄,但枪膛内全是精铁铸成。”

她缓缓将这把枪放下,低声道:“夫君的手艺又精进了不少。”

看夫君的手上的老茧都消去了不少,最近大拇指边又长出的新茧,经过前两年的休养,其实原本夫君手上的老茧都消去了不少。

但新茧又长了几个,好在并不大,这都是在车间磨出来的。

李玥瞧着新长出来的小茧,坐下来低声道:“这双手好不容易养得好一些,现在又有茧子了。”

张阳笑道:“这是劳动人的双手,这说明我们的日子还是一样艰苦,一样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纵然有一段时间不劳作,过三五月手上的老茧就可以脱落,会长出一些新皮,这双大手还是一样地粗糙。

这种粗糙永远都不会消去,李玥笑道:“清清小时候说她爹爹的手很扎脸。”

“有吗?”

“她从来没有与夫君说过吧。”

张阳仔细一想还真是,“别看女儿现在还小,人已经很机灵了,背着爹爹与娘说坏话,是谁教她的?”

“每每过节,我们去看望皇爷爷,也不知道皇爷爷抱着她都在说什么。”

感情是媳妇的皇爷爷教的,张阳心头思量,“你皇爷爷不要教她造反才好。”

闻言,李玥扶着腰轻声笑着。

怀着孕心情好也是一件好事。

倒是李渊,他是当年十八路诸侯反隋势力中最成功的一个,也是唯一成功的一个。

老人家嘛,都喜欢将当年的光辉事迹说出来。

但要是他老人家把造反经验说出来,怕是要对自己的女儿有影响。

万一呢,女儿听了之后也想去造反,毕竟这么刺激的事。

“爹,娘你们在说什么?”小清清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进入了书房,她抬着头好奇问着。

张阳抱起她,“你怎么来了?”

家中有规矩,尤其是女儿与弟弟妹妹不能随意进入书房,除非有重要的事情。

小清清指着门外道:“晋王舅舅和李明舅舅说要去蓝田县的养殖场抓小鸡小鸭来骊山养着。”

闻言,得知李治和李明要去抓小鸡小鸭,张阳苦恼地一拍额头,“让婶婶去一趟吧。”

李玥也是忧心点头,与门外的婶婶说了一两句。

杨婶闻言脚步匆匆离开。

张阳转而又一想,抱着小清清又道:“他们为什么要去抓小鸡小鸭?”

小清清低声解释道:“说是养了吃。”

童心是美好的,谁没有一个这样的童年。

等婶婶将两人带回来,小鸡和小鸭也还给了养殖场。

家里并不缺鸡鸭肉,张阳看着两个耷拉着脑袋的皇子,便问道:“为什么要去抓小鸡小鸭?”

李明低着头委屈回道:“想要养大,杀了吃。”

张阳颔首道:“当真?”

面对姐夫质问的语气,李治低着头委屈地吸了吸鼻子,“其实就是想要自己烤肉吃,抓大的又吃完,还抓不住,就想抓小的。”

“我看不是抓不住,是你们两个打不过大的。”

李治越发委屈了。

“一人写一份检讨,最少一百字。”张阳漫不经心地讲着。

李治与李明听话地坐好,开始书写检讨。

处罚不算大,如果他们能够明白也好,有些事情得从小做规矩,不知道李世民是怎么教孩子,至少在骊山,有些事情能做不能做,要分清楚。

张阳又道:“写完检讨,罚你们将房间收拾一遍,不能有垃圾,被褥都要叠整齐,杨婶要是允许可以休息了,才能休息。”

李治哀号一声,家里的房子都是公主们一间,皇子们一间。

李治,李福,李明三人住一间,公主们自己一间。

李丽质在去年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房间,与小武和徐慧一样。

写完了检讨,他们才能用饭,张阳看着两人的检讨还有许多错字,看他们认错态度还可以,这便算了。

“如有下次再犯,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看姐夫的神情严肃,李治和李明愣愣点头,还有高阳与清河一起数落他们。

饭后,等弟弟妹妹都休息了,张阳洗漱完来到房中,铺好的地铺,夫妻俩与女儿就这么睡了四个月。

睡了四个月的地铺,也已经习惯了。

张阳躺下来放松着自己的身体,深吸一口气又道:“看这两个小子以后还会不会再犯,如有下次就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了。”

女儿趴在床榻上还在玩着拼图,各种各样的拼图可以让她玩很久,莲藕般的双腿一次次晃动着。

家里有了女儿,房间里也多了一些女孩子喜欢的装饰。

张阳看着自家的天花板,“我现在有点希望是儿子了。”

还在翻看着账本的李玥低声道:“我给了小慧三万贯。”

家里钱都是她在安排,媳妇掌握着整个骊山的财权,张阳好奇道:“给她这么多银钱?是要做什么?”

“我看了夫君书房中的太府寺卷宗,其中就有记载茶叶种植,淮南,岭南,乃至蜀地都有记载,不过也都是零散种植,却没有大规模。”

李玥收起账本又道:“小慧家中能够用的银钱并不多,前两年买了一些山地之后茶叶种了不少,如今想要更多的山地来种植茶叶便拿不出更多的银钱,这一切都是小慧的母亲在办,给了她银钱是希望她们可以买更多的山地,来种植茶叶。”

李玥又道:“要说弟子们的能力,除了数术与文章,她若是能够在经营上有更好的建树,我打算将家里的一部分生意交给她来安排。”

徐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也会精打细算。

家里的弟子中,徐慧是最出色的一个。

丽质学得比较慢,但有恒心有毅力。

小武在数术上很有天赋,但在文章上有短板,文理偏科很严重。

相比之下徐慧的发展比较全面。

李玥又道:“这三万贯交给小慧,她可以随时去库房中拿银钱,直到三万贯用完,这钱不是平白给她的,若是能够成为江南的大茶商,骊山可以得到东海徐氏茶叶的四成份子,若是没有做好,这钱也就当是个失败的经验,也能让小慧成长。”

“所以不论小慧这一次的尝试失败成功与否,你都会将家里的一部分产业交给她。”

张阳想明白了媳妇的想法。

家里有钱了,李玥又是骊山的家主,她用三万贯来给小慧做个尝试倒也不是不可以。

翌日,早晨的骊山有些冷,风吹在身上倒是挺舒服的。

孩子们正在用着早饭,张阳吃着一张饼,目光看向媳妇与小慧,她们俩人正低声说着话,手里各自看着一卷书。

看这样子是在商量什么。

徐慧若真想谋求一份产业,有李玥的指点倒也是事半功倍。

不多时,见她走到自己的面前,张阳嘴里还嚼着饼,“与你老师谈得如何?”

徐慧怀抱着书卷道:“当初师父是如何安排棉花买卖的?”

“无非就是派人看着高昌,以高昌为据点先让他们发展,在西域足够立足的实力后,便有了保护自己的财产的能力,之后便雇用人手开始种棉花。”

话说到这里,见这丫头还看着自己,张阳将嘴里的饼吃完,又端起羊肉汤,羊肉汤上还有一些葱花,喝下一口后又道:“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棉花是如何种植的?”

张阳一手端着碗坐在家门边上,又喝下一口肉汤,“当初高昌用了很多西突厥当地人来种。”

徐慧点头道:水土与天气如何,当地人最了解,要在当地种植作物需要当地人。”

“嗯,运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汲取经验,统筹安排。”

她在自己的册子上记着这些话语,又点头道:“嗯,老师说得很简单。”

小慧竟然对这番话表现出一脸的不满,好似敷衍了她,张阳错愕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