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不会低头的圣人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不会低头的圣人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张阳看着一份份卷宗,淮南的橘子和茶叶,辽东可以种高粱。

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的土壤,需要不同的气候和光照。

已经是深夜,李玥给藏书阁的烛台点亮,平时家里不需要点这么多的油灯,夫君要看这么多的图表做记录,需要光亮的。

随后在一旁倒上茶水,夫君专心致志做事是最好的,太府寺的位置很好,比礼部尚书好太多了,在太府寺清闲还不用被朝中诸多事情打扰。

“夫君,累吗?”李玥站在一旁。

她的孕肚已经很明显了,张阳拉着她坐下,目光看着眼前的奏章,“你呀,有了孩子还闲不住。”

外面是漆黑如墨的黑夜,藏书阁内点点油灯晃动,安静得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夫君的呼吸声很沉重,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抓着自己的手腕,他的目光盯着记录下来的数目愁眉不展。

“我将卷心菜的种子分给了周边几个村县的农户,希望他们也可以多种一些蔬菜。”

李玥低声道:“或许他们不会种,每当春夏时节有不少的野菜,种粮食才是头等大事。”

“嗯,种粮食一直都是头等大事,以前当然不敢动田地,我现在想着每家每户可以养一两只下蛋的鸡鸭,院前一小块能够种一些菜就好了。”

李玥不解道:“刘备当真喜欢种菜吗?”

张阳无奈一笑,“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夫妻俩人坐在油灯下,又安静了许久,张阳每每核对一张图表,便在地图上圈出一块地。

“娘,我困了。”小清清迈着小短腿而来,莲藕般的手臂抱着母亲的脖子。

闻言,李玥只好牵着她回去休息。

张阳一手拿着书卷,看一眼书卷再看一眼图表,“该杀的圣人们呀,你们到底有没有去看过那些群众的生活。”

张阳草草列出几种作物,蒜,葱先不说,这些肯定是要种植的,卷心菜是当初波斯商人送来,也就是说在西方乃至大食地界,还有欧洲有更多的蔬菜与作物。

蚕豆,豌豆虽说关中也有,但种植范围依旧不广泛,需要好好培育一番,要追溯就要想到当初张骞出使西域时。

扁豆茄子一样可以种植,茄子这个东西耐热不耐涝,应该方便培植。

心里这么想着,张阳搁下笔仔细盘算着,芋头和胡萝卜鲜有培植的记述,也不知道东南一带会不会有。

做好自己的记录,张阳发现要搞定这些作物的种子都要费不少心思,难得清闲,难得有闲心可以安心在骊山种地,以后有的是时间。

吹灭了这里的油灯,张阳再将藏书阁收拾了一番,关上门抬头看了眼夜空中皎洁的新月,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

先是看了眼家里,确认家里的孩子们都好好睡着,张阳这才洗漱了一番,这才回屋躺在地铺上沉沉睡去。

早上天刚亮,张阳就感觉有人在压自己的胸口,稍稍睁眼一看就看见女儿嬉笑着躺在肚子上。

张阳坐起身双眼无神又麻木,把她抱到一旁。

刚梳理好头发的李玥抱起女儿,又道:“婶婶已经做好饭食了。”

张阳先是挠了挠头,顶着一头的乱发随手套上外衣坐在家门口洗漱。

孩子们也整齐坐成一排,在华清池边洗漱着,等李丽质这个洗漱完,孩子们也用热水洗脸,准备好了早晨跑步。

昨晚核对各地作物太晚,还未睡够的张阳没什么精神,带着孩子们绕着华清池跑了两三圈,便坐下来用饭。

等饭食下肚,打了一个饱嗝这才有些许的精神。

媳妇开始给孩子们讲课了,张阳抬头看了看天色,这天气多半又要下雨,作物的栽培宜早不宜迟。

打开自己温室的门,这里的菜长势很不错,挖出一些刚刚冒出头的菜苗,种到山下的田地里。

将这些菜苗装入篮子中,难得今日小熊很精神,张阳给它套上绳子,拉着它便往山下走去。

骊山的村民都是很勤劳的,他们趁着时辰还早,还未到去工厂劳作的时辰,天还没完全亮堂便在田地里忙活,节余出的这些时辰用来翻土耕地。

等到日头高了,村民们便去工厂里忙活。

以至于从上午到午时,下午到傍晚时分,村子里都没什么人。

一个县侯牵着一头熊,这头熊很是强壮,光是这么在地上走着就比成年男子的腰处还要高几分。

这熊要是站立起来,寻常男子都不是它的对手。

不过这头熊很温顺,还能耕地,真要说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好吃。

张阳给它套上犁,“你说说你过了一个冬天又这么胖了,还是要多运动才是。”

小熊还是听懂了话,不屑地扭头自顾自地去犁地,对它来说犁地没什么大不了的。

田埂两边已经长出了一些野菜,在不破坏耕地的基础上,在田埂上种菜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张阳挖开一块泥便种下一颗菜苗,雨水淅淅沥沥落下,见上官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自己身边,弯腰继续种着菜言道:“上官兄,种菜要积极,这个时节不种菜就来不及了。”

嘴上说着,张阳又挖开了一块土,将菜苗种下去。

上官仪低声道:“县侯将作物的种子分发给他们,蓝田县的县民不少人都在议论。”

要说自家封地除了骊山地界,还有蓝田县的食邑。

只是碍于骊山发展本就是在一种极简模式下,人多了反而会尾大不掉。

在发展上讲究轻便与效率,按照现在骊山的产能,虽说很紧张,但只要技术按照现在的条件进行攻关,等李泰的蒸汽机造出来,骊山的生产力腾飞不是问题。

所以蓝田县的县民食邑从来没有去索取过,骊山也从来没有去打扰过蓝田县。

两地乡民也都是相安无事。

听上官仪这么一说倒是有些骊山厚此薄彼,不照顾自家人的意思。

张阳这才直起身子,“他们的反对声很多吗?”

上官仪摇头道:“倒也没有,只是有些许好事之徒议论。”

眼下满手是泥,张阳蹲坐着在用沟渠的清水洗了洗手,“如此说来他们也想要种蔬菜?”

上官仪颔首道:“种菜是其次,其实是他们介怀县侯对他们所有成见,前些年就因为骊山的生意越来越好,骊山县民早就心有不悦。”

张阳揣着手道:“骊山能够发展至今,从一个穷苦的小山村到现在有所起色,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并不是因为我一个人,如果没有乡民们的支持,我做不到局面呀。”

小熊还在耕地,它现在耕完了一片地,会自觉地去耕下一块地,根本不用人管着。

说着话,张阳又是索然一叹。

上官仪回道:“在下为县侯办事,自当为骊山分忧,只是此事还需县侯支持。”

按照骊山与蓝田的大开发与大规划,自然少不了蓝田。

张阳索性继续种菜,“上官兄打算如何做?”

上官仪先是躬身行礼,回道:“村中的鸡鸭圈一直分不出足够的人手来管,可以给予他们一片地,来圈养鸡鸭。”

“可以缓解村子里的压力,又能够扩大养殖,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张阳点着头对他的这个办法给予赞赏。

“在下也是考虑安抚蓝田县的县民。”

打量着上官仪,如今他也步入了中年,有了家室也有了更大的负担。

张阳再次直起身子,拿出自己腰间的竹筒水杯,喝下一口茶水,目光看着远方,“陛下与你说过入仕的事,你现在身居骊山主簿,这么小一片不足以施展你的才能。”

闻言,上官仪低下头,有些心虚,“不瞒县侯,陛下确实与在下说过入仕的事。”

在田埂边坐下,张阳也示意他坐下。

上官仪点头在一旁坐着。

两人的目光瞧着那头正在耕地的熊。

“第一次与在下说入仕是在两年前的夏季,那时候骊山正要准备搬迁工厂,那时候以分不开身的理由拒绝了。”

上官仪皱眉又道:“第二次是在去年的夏季,工厂已经步入正轨,而且用了新的技术,那时在下带着陛下讲述骊山如今的制造术,陛下又说起了这件事。”

“当初在下只是一个弘文馆的学士,看不到出路也看不到未来,更不敢说成家,困苦潦倒……”

上官仪是上官弘的孩子,江都之变后上官仪还年少,乱世十多年他都走过来了,一路走到了长安城也算是人缘不错,有人照拂有人举荐。

“在下几次想过骊山,走入仕途,随陛下入长安为社稷出力。”上官仪笑得越发惭愧,“说来还是县侯改变了在下许多想法,尤其是县候对群众的看法,历代发展变法或是国家维系是否稳定,都与群众有分不开的关系。”

“有人说社稷稳定,当安抚地方的名门望族,但这都是少数人,维系少数人而罔顾多数群众的利益是不对的,也是大错特错的,世家立足中原确有千年,但到了如今经历过战乱,中原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乱世家早已不是当年那般。”

上官仪低声说着,眼神越发坚定,“现在的世家想要借大唐的安定,利用社稷之功来继续壮大自己,这个方法是对的,很有可能会让世家再次壮大,甚至到了魏武时期的顶峰。”

“可现在的陛下不是当年的人,天可汗兴科举废中正,为的就是对抗这个腐朽又烂到根子的制度。”

张阳拍着他的肩膀,“你的觉悟还是很高的嘛。”

上官仪笑得越发惭愧,“在下想过终有一日会离开,最好还能兼顾骊山。”

与一个和自己有相同觉悟的人聊天很尽兴,至少大家的方向与梦想是一致的。

说不定那时候他与陛下也是相谈甚欢。

“说来你当初是弘文馆的学士,本就有仕途之名,虽说现在已经辞去,也是可以直接复用的,陛下许诺你什么官位了。”

聊了一番之后,大家说话也能直来直去,没什么好瞒着的。

上官仪可以感受到,在骊山其实没有这么多上下直属的关系,张阳本就是一个很亲和,不讲繁文缛节的人。

与这位县侯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上官仪回道:“说是入门下省,说来我当初只是一个弘文馆学士,籍籍无名,怎能一下子就入门下省,这便拒绝了。”

“上官兄,陛下是个小心眼的。”

“小心眼?”

“就是记仇的意思。”

闻言,他又是释然一笑,“若此生不入仕途又如何,已经习惯了和乡民相处,若是一入朝堂就要面对一个个官吏,还要与朝中重臣相处,在下反倒是不习惯,就与县侯一样,乡野之地习惯了,再入朝堂便会不舒服。”

张阳摸着下巴的胡渣,“太府寺缺个少卿,一来没有府衙,你可以继续留在骊山,在骊山有你自己办事的地方,就当是个太府寺的分部,二来帮我做一些农耕上的事如何?”

“如此也好。”上官仪起身行礼,“多谢县侯成全,如此既能留在这村县乡野中,又可以远离朝堂,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农耕之事在下也常有专研。”

俩人达成了共识,以上官仪的身份原本就是弘文馆的学士,空降到门下省显然不合适,而且在门下省任职给事中,这个职位是否适合他都不好说。

张阳坚信专业的人要放在专业的位置,如此便可发挥他的才能。

原本上官仪就是一个干吏,这样的人要是留在门下省整天整理奏章,才能不得施展才是浪费。

李世民当年豪言壮语,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就算是看上了某一个英才也不能牛嚼牡丹,只收不管。

与上官仪商议好,篮子中的菜苗也种下去了,张阳拉着小熊回到山上,用华清池的池水给它洗着,先把一身的毛发洗干净,再将爪子洗干净。

它一边吃着大木盆中的饭食,张阳一边给它梳洗。

家里的熊好在不护食,也不会抗拒。

等他吃完了,张阳也将它的爪子洗干净了。

细雨还在下着,它的毛发一时间干不了,张阳拿出家里干净的布给它擦了擦,这头熊便又回到了柴房去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