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域的事业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域的事业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太子殿下的崇德坊有救了,至少不会就此赔个底掉,也不用再付出多余的成本,能够产生一些盈余。

李泰走了,他走得很落寞,背影在秋风之中很萧瑟。

李玥刚给弟弟妹妹们讲完课,家里煮了黍米粥做点心,由于媳妇最近口味很重,家里的菜色都是偏咸口的。

张阳接过清河公主端来的黍米粥,上方还有些菜叶子。

处理完了眼前的奏章,张阳正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看清河还站在身侧,这个小丫头小时候看起来也是营养不良的样子,经过骊山这两年的调养她的气色好了很多。

随之走来还有东阳公主,两个小丫头都面带愁色。

张阳摇着手中的蒲扇道:“你们是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吗?”

平时东阳就是个很文静的孩子,平日里的话语也很少,倒是清河公主活泼一些。

张阳看着俩人一脸疑惑。

“父皇要将我们都嫁了!”

说出这话,清河公主像是拿出了全部的勇气。

张阳喝着碗中的粥,十来岁的孩子,还没到可以出嫁的时候。

清河和东阳也都十二岁了,相比兰陵与稚嫩这才七岁,算是弟弟妹妹中较为年长的。

可就算是十二岁,那也没到可以嫁出去的年纪,这太可汗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么着急要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是养不起了?还是咋滴?

清河公主又道:“十岁的时候父皇就要将我嫁给程怀亮,就是程大将军的儿子。”

张阳瞧着两个小丫头,“你们还小,还没到可以嫁人的年纪,有姐夫帮你们,你们不用怕。”

“那父皇真要将我们嫁出去,怎么办?”

东阳终于开口了,话语声虽然不大。

看这两个丫头柔弱的样子,张阳笑道:“放心,只要姐夫在,就会帮你们。”

东阳与清河这才露出了笑容,开心地离开。

骊山上的学习氛围很好,张阳又走入温室中,看着这里的菜的长势情况。

李玥拿着书卷走来,见到长势不见好的花苗,温室中,菜地里的菜都长得很好,不论是萝卜还是荠菜,又或者是韭菜和葱姜。

唯独自己种下的花苗,长势很不好。

她皱眉看着自己的花苗地,低声道:“清河与东阳的婚事母后确实说起过,不过那时候母后没有答应,后来父皇又封了这么多的国公。”

李玥很担忧弟弟妹妹们,张阳揽着她的肩膀又道:“既然是我们骊山的弟子,就要按照骊山的规矩,年过二十才能出嫁。”

“嗯,我会与母后说的。”李玥沉声道:“以前不觉得我们有与父皇谈条件的力量,不过现在有了。”

现在骊山保有的铜钱越来越多,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大。

李世民不想如此多数量的铜钱就这么流出去,更不希望大唐的铜钱价值受到影响。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骊山的铜钱堆满了数个库房,因为每年交易多是以铜钱为交换方式,铜钱还在持续增长中。

李玥忧心着花园中花苗的长势,她低声道:“这些花苗长得好慢?”

“确实很慢,要不还是将它们铲了种菜?”

“不,牡丹开花还需要一些时日,还要再等等。”

现在的铁匠坊又开工了,只要炉子烧着也能够顺便用石料来烧制琉璃,这段时间不用担心骊山的资源不够。

在中原的东北还有很多的煤矿,漠北一样有煤矿。

可开采技术落后,能够采地的煤矿并不多。

张阳打磨着手上的一个小零件,零件小巧,却是燧发枪最重要的一个部件,那是开火时扣动的机括。

一只藤球被踢入书房中,还因此掉落了一些书籍。

张阳继续打磨着手中的零件,要将它尺寸精细到毫厘,这种精细的零件眼下只能自己来造,想要批量制作,以现在这个技术条件显然不太可能。

除非骊山可以造出自己的打磨轮机,五金制造的器具更多一些。

放在眼下,想要达到后世的那种条件,还很难,更不要说达到后世的十分之一水准,这需要工业基础。

这种基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多时,小清清看看书房内,见爹爹还在忙着手中的事情,她快步跑进来,抱起藤球又快跑了出去,也不顾地上散落的书卷。

试了试将机扩组装进去,张阳这才擦去手中的油污,试了试扣动扳机,开合处传来一声脆响。

弹黄还可以再小一些,才能产生更大的撞击力,让内部产生更多的余量,这种力只能大不能小,从而可以减少遂石碰撞时产生的哑火。

眼前的遂发枪图纸是按照后世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样式来制造的。

为此在它的基础上还做了一些改进,半机械半木质的枪寿命很短。

等技术上可以达成自己想要的效果之后再继续改进。

这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踏实的办法。

在骊山村口,有一批货物被运出了村子,这些货物要运到河西走廊贩卖,这是骊山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不能眼看内需被满足,要趁着骊山还有尚好的底子的情况下,开辟新的商路,将骊山的货物送往关外,以此来增加骊山的收入,同时也能够增加出入关的税收。

在税收方面上,能够增收,天可汗是准许的,也是满意的。

自从漠北平定,夷男可汗恢复了汗位,而他那个篡位的儿子,多弥可汗,又被自己的亲爹给驱逐流放,听说他驱逐到了北方苦寒之地。

至于回鹘人,对天可汗来说他们必须臣服,并且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这是天可汗的野望,朝中又有人说泰山封禅的事情,这一次天空又没有答应。

今天,李世民下了早朝,定下了突厥教化事宜,这件事交给了魏征去主持。

路过三清殿,看着眼前的凌烟阁,迈步走入。

王公公一直陪在一旁,等候着这位天可汗的旨意。

走上凌烟阁的二楼,李世民看着一幅幅的画像,有长孙无忌,有房玄龄,杜如晦,还有尉迟恭,李孝恭,李靖……

细数这些功臣,李世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乱世,那个英雄好汉林立的年代。

这位天可汗坐了下来,他颔首道:“张阳的琉璃不是从外界采买的是吗?”

王公公点头道:“老奴去查探过,中原的琉璃本就不多,也有权贵人家拥有些许的琉璃造物,但没有如骊山这般拥有琉璃的薄片。”

李世民皱眉再问,“关外呢?”

王公公再回话,“今天骊山又运了一批货物去了关外,关内外货物流动关隘都是有记录的,并没有发现有人运送琉璃,若有发现也会被官府当场拿下。”

“如此说来张阳的这些琉璃来历不明?”

“回陛下,老奴也无从得知。”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不再追问这件事了,骊山的生活再奢靡,就算是他张阳再有钱,也是骊山的事情。

“承乾的坊市如何了?”

说起这件事,王公公神情上终于有了笑容,他回道:“东宫送去了奏章,请骊山县侯谋划,说是请了房相与赵国公去了崇德坊,崇德坊的文人士子们便汇聚在了崇德坊,如今崇德坊有不少人在议论政事。”

越来越多人为江山社稷出谋划策了,唯独这个张阳躲进了骊山,很少再过问政事。

凌烟阁内很安静,偶尔还有风吹入,吹得那些挂在墙上的画像晃动。

这些画像中多数人还在朝中,也在长安城。

有些人已经离开了人世,陛下每每看着这些画像来缅怀当年的时光。

李世民喝下一口酒水,“当年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尘土,浩浩荡荡,乱世豪杰意气风发,朕与你们驰骋沙场,只可惜如今能够留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朕的功绩你们泉下有知,可曾听闻。”

这些话语天可汗说得很豪迈,他起身挥袖又走下了凌烟阁。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赶来,他朗声道:“陛下!刘自,张行成等诸多官吏请陛下择日前往泰山封禅。”

李世民沉声道:“朕自知功绩还未够,你告诉他们,往后不必再提这件事了。”

“喏!”

那小太监又匆匆离开。

收复安西四镇才多久,河西走廊也刚刚开始建设,薛仁贵和王玄策刚刚扫平了西突厥,天下失地还未收复,怎可言封禅之事。

李世民现在正值壮年,更是天可汗,天可汗大道从天山一路到了漠北瀚海。

就算是这样,陛下依旧不去泰山封禅,朝中不少人在议论。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站在一起,俩人低声说着话,“陛下将教化突厥的事情交给了魏征去办。”

房玄龄闻言点头,“当初教化突厥人本就是郑公的政见,陛下让他去办这件事也是情理之中。”

中书省内文官进入很忙碌,长孙无忌面色忧愁,“玄龄,陛下屡次拒绝泰山封禅,想来是还有更大的图谋。”

“或许吧。”房玄龄低声回道。

“今年那温彦博回来了,他又说起了收复高句丽四郡之地,那四郡之地。”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了,多少将士埋骨他乡。

要说陛下不想出征高句丽这种事情,房玄龄自己都不信,比肩汉武一直都是陛下的夙愿。

功绩不够如何封禅?

这才是陛下的心中的忧虑。

此刻的安西四镇,裴行俭任都护,坐镇安西都护府。

薛仁贵和他的妻子一起策马来到这里,不消片刻王玄策也到了。

几人落座之后,薛仁贵妻子柳氏是个豪迈的女子,她将戴着的铁盔取下重重放在桌上,言语道:“我夫君为朝中扫平了天山,朝中为何迟迟不给封赏,没个将军名号?”

裴行俭以前是个嫩生的小公子,来到西域之后,人被嗮得很黑,这半年以来,他的皮肤也越发粗糙,更像个汉子模样。

而薛仁贵显得更孔武高大。

倒是王玄策没有变化。

身为都护,大唐安西的第一任都护,裴行俭很年轻,也被外交院寄予厚望。

裴行俭坐在上座,“朝中军报与朝议任命都需要时日,就算是朝中不封赏,待我等回去,我也会亲自给薛大哥请功的。”

那柳氏又不言语了,便坐下来。

薛仁贵干笑道:“婆娘莫要粗野,朝中自有主张,不会忘了我等功劳。”

柳氏盘腿而坐,“如此,也该给我夫君一个将军名分。”

裴行俭劝道:“自然会给的。”

王玄策懒散地瘫坐在地上,“从天山一路赶来,真是累人,某家现在就想回长安城了。”

薛仁贵闻言一拍桌桉,“某家可不像你,某家要立大功。”

“西突厥不过是些老弱病残,我们是乘人之危,赢得不爽利。”王玄策双腿搁在桌桉上抖着,“裴都护要治理西域,我们眼下的事情,只剩下整顿安西军。”

波斯王子卑路斯前往波斯已经有些时日了,照理说他和阿史那杜尔已然到了波斯地界,大食人就要开战了,这一战关系着波斯的存亡。

裴行俭看过张阳的密信,他一拍桉怒声道:“王将军!我们要做的可不只是整顿安西军。”

这裴都护这么一喝,别看这小子年轻,才识胆略都不缺。

这小子敢让薛仁贵带着三千兵马就能扫平天山,很果决也没有犹豫,确是个将才。

领兵之将要当机立断,换而言之,裴行俭有当一个大将的潜力。

还有薛仁贵,王玄策亲眼见过他们夫妻俩冲杀的样子。

柳氏别看她是个女子,她身手端是了得。

薛仁贵拍桉道:“大食人将波斯首级送到了西域,那些大食人太过嚣张,还请都护下令,某家愿领一千兵马,灭了大食人。”

说是一千兵马就要灭了大食人,这是在说笑?

王玄策摇头道:“薛兄此言不妥,安西军还未建立,我们手中也只有五千兵马算上高昌兵马也不足两万人,如何与大食三十万兵马抗衡?”

话音落下,都护府内又陷入了安静。

大唐与大食的恩怨要从苏定方杀了一个大食贵族说起。

他们打下了波斯,就会派兵来攻打西域的。

唇亡齿寒的道理众人都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