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三十六章 半步得道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三十六章 半步得道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李丽质疑惑道:“上一次去看的时候才是建设好外墙。”

“朕也佩服这个小子的,用砖石铺好的路面,再用宫里的瓦片来铺设房顶,在华清池中修建了水榭,是个别致的地方。”

李治正在对宫女说着姐夫三张脸,两颗心的事情。

被李丽质瞪了一眼,他才委屈地不再言语。

稚奴正是对很多事情都好奇的年纪。

姐夫又给了他一个小实验。

这个小实验的图纸可苦了阎大匠,整天都在苦心钻研那个罗盘要如何铸造。

据说是头发都熬白了不少,本就对指南针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更不要说眼前多了一个磁石罗盘。

其实这都是骊山铸造附带的事物,现在姐夫的铁匠坊能够铸造出特别精细的铁器。

这种水平的铸造工艺是工部还没掌握的。

李丽质听父皇说着骊山的好,她小声道:“就算是骊山再好那也是姐夫的家,以后我们要把皇宫也全部都修一遍,不会比骊山差的。”

听到女儿懂事的话语,李世民对张阳的恼怒便消散得无影无踪。

骊山怎么可能建设得比皇宫都要华贵。

要真有那种场面,那就是骊山逾制,朕就要好好罚他,若不改,他会吊死在朕的承天门前!

孩子们虽然调皮至少女儿丽质很懂事,这给了李世民莫大的宽慰。

第二天,长安城就有了传闻,张阳此人有三张脸,两颗心。

也不知哪个宫女还是太监传了出去。

一时间长安城坊间开始议论。

在长安城人的认知中,这个张阳早就成了传闻中的妖人,这个妖人还写了名叫聊斋的妖书。

再仔细一想这种事情好像也不离奇了。

妖人耳,有三张脸,两颗心,也不是什么怪事。

一时间成了坊间的笑谈。

也有人真把这当成一回事,甚至有人要开坛作法,为长安城诛除妖邪。

有几个道门中人来势汹汹,近两年袁天罡苦苦探寻世间真理,也看过张阳的经纬论。

这个世间的任何地点都可以用经纬来标注。

听到有道门中人要诛除张阳这个妖人,袁天罡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这天,他和李淳风站在钦天监前。

“你觉得他是妖人吗?”袁天罡声音很轻,甚至还有些缥缈。

看袁道长衣衫在冷风中猎猎作响,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不知道还以为真要得道了。

“苦学一生,明悟天地至理,袁道长距离得道不远矣。”李淳风赞叹道。

袁天罡手执拂尘,“贫道近来频有明悟,自认已是半步得道,距离大圆满之境只有一步之遥。”

李淳风躬身行礼,“若袁道长有得道的一天,还望指点小道。”

袁天罡忽然笑了,“你的数术境界是否圆满了。”

长叹一声,李淳风无奈道:“此生专研数术半生,自认早已领悟了大衍求一术的境界,但有时看天有多高,这烈日与大地之间忽而变化的距离,再看诡谲的星象,数术一道远没有圆满。”

“你这是入错了道。”袁天罡目光直视远方澹澹道。

李淳风点头,“道难求,此生若能参悟数术更高的境界,稍有寸进,贫道便会喜极而泣,此番入错了道,便已误了终生。”

凛冬的寒风吹过这片殿宇,道袍猎猎作响。

袁天罡抬头看着漫天落下来的细雪,“你选了最难精深的道,也该寻个传人,将你的道延续下去,更不要怨恨,一代人若不能得到还有下一代人,如此往复终会找到道的终点,将来你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了。”

“袁道长说的是,贫道正有此打算。”

“贫道距离得道位列仙班只有半步之遥,本不想再过问凡尘之事,但有人说张阳是妖人,三张脸!两颗心的妖人!”

袁天罡雪白的须发在风中飘扬,“有张阳指点,贫道才能明悟这等至理,世人要诛除他,贫道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说着话,身着道袍,脚穿布鞋的袁道长向前迈了一步。

李淳风连忙上前拦住,“袁道长,世间纷纷乱乱,张阳早已身陷红尘泥潭之中,他此生再无遁去之机,如今就算是帮了他,他以后也会遇到更多的阻碍与烦恼。”

“袁道长切莫在此刻破了道境。”

袁天罡沉声道:“难道你我就此袖手旁观吗?淳风你可不要忘了,你的黄天浑天仪正是靠着张阳的地圆论推断出来的,他也是对你有了恩情,若是此番袖手旁观,你我道心还能上善若水?”

李淳风没有移开脚步,依旧拦在门前,“袁道长,迈出一步便是踏入红尘,可要再三思量。”

袁天罡闻言收回了脚步,“也罢,帮了他会坏了贫道就要落地的道果,若他有所不测贫道或会道心破碎,实在为难。”

“我等可让人带一信物给道门中人,让他们勿参与此次诛邪之行,至于其他也都是凡尘之事,与袁道长也无关了。”

“也对。”袁天罡拿出自己的拂尘,“那便让人执贫道拂尘,与道门中人说。”

“如此甚好。”

道门发话了,袁天罡在道门中的影响力很大,话语一传出钦天监,长安城的道门中人纷纷撤去。

唯有一些少数的乡野高人与佛门中人愿意参与这次的诛邪之事。

他们想在长安城外开坛作法,可偏偏有壮汉三五成群而来,将这里的法事全部破坏。

一时间长安城周边乱象频出,惹得各地乡民好不烦恼。

“长安城出了妖人与我们有何干系,坏我们家田亩,便让官府抓了你们。”

有一群乡民齐齐赶走这些作法之人。

当谣言散布的时候,只过了半天,程处默便派人安排好了,谁敢在长安城周边作法,一定会有人去捣乱,拆了坛与对方打架。

只要不出人命伤了骨头也无妨。

这两年关中一直风调雨顺,人们并不觉得这个妖人有什么坏处,反而是张阳立功累累。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张阳欣赏家中一大俩小正在练着刀法。

媳妇已经将练刀当成了平时锻炼的方式,倒也算是全身运动,早起挥这么几下也能有益身心。

吃了早饭,便要去尚书省任职。

家里银钱本就紧张,再熬一年被陛下罚俸的日子就要过去,多少可以拿一些朝中的俸禄,一年禄米也有三百石呢。

自己给自己发俸禄那也是不少的银钱。

戴好官帽,张阳匆匆出了家门,从东市路过,低调地走到朱雀大街,再走一段路就是朱雀门。

对这些妖人之言,并不想多理会,况且处默的人也在安排了,这点小事也难不住他。

张阳走入朱雀门,皇城的官吏三三两两,大家都没什么精神。

正走着就遇到了李百药。

许久没有去礼部看看,迈步走入其中,才发现这里一点都没有变。

“张侍郎今日怎么得闲来老夫这里?”

“我本就是礼部尚书,来自己的官邸坐个片刻,谁敢拦我?”

李百药笑道:“张侍郎一年半载来礼部几次?”

张阳用手指挠了挠下巴的胡渣,“去年来过一次。”

“那往年呢?”

“忘了。”

他会心一笑,“张侍郎的心本就不在礼部,以你的才能若束缚在此地太可惜,庙堂之高还有许多地方等着去施展本领。”

“百药兄说得对,等我三十岁退休一定与你共谋一醉。”

“张侍郎还是一点都没变。”

此刻的李百药看起来有些大器晚成的样子,不过他鬓间的白发比去年更多了。

张阳在这里稍坐片刻便默不作声地离开。

来到尚书省,李丽质带着弟弟妹妹已经在收拾这里。

张阳径直走入正堂,眼前就放着三两份文书,一份是范阳的文书,之前范阳的赋税粮秣有了些许出入,现在又送来了。

另外两份,是河西走廊的账册和各地交付陈粮的记录。

正要翻开一本看着,李安俨又来了,这一次他带了一筐的书卷。

没好脸地将其放下,他道:“这是太子殿下送来的官学发那个略,还请张侍郎过目。”

这个李安俨给太子办事,还是摆着一副臭脸。

这人忠心为主,让李承乾不痛快就是让他不痛快。

张阳打开其中一卷仔细看了起来,一卷看完又拿起一卷。

见人还站着,张阳又道:“李护卫,先坐下吧。”

李安俨盘腿坐下,等候着张阳的对这份方略评价。

李治吃力地提着炉子而来,将小泥炉放在姐夫身边便快步离开。

花了半个时辰,张阳算是将这十几份书卷看完了,将总纲陈放在眼前,“李护卫,下官也不是为难你,太子的这份方略还是差强人意。”

“为何!”李安俨鼻孔出气,甚至在冷空气中化作些许白雾。

这表示他心火很大,正怒气中烧。

张阳耐心道:“你看,太子殿下说了会给参与支教的士子们科举录用的方便,但这样一来有坏科举的公平性,在下以为不该给这种承诺。”

李安俨还是黑着脸。

张阳指着书卷上的一处又道:“太子殿下还说了要给各地士子投效的人给予科举的名额,从地方开始增设,这种变相挤兑名额的方式是不对的,其中也会出现收受好处的情况。”

又是一阵冷风吹入正堂炉子上的火苗跟着晃了晃。

“还请李护卫拿回去与太子说清楚,此此开办官学最重要的就是两字公平,如果做不到绝对的公平那就尽可能公平。”

李安俨夺过书卷,重新提起这一框的书卷,这是太子熬夜辛苦编写出来的。

因为熬夜写了官学方略,太子这两天寝食不安。

昨夜又是到了天亮才歇息,此刻还在酣睡不敢去打扰。

从早晨到了午时,李承乾这才睡醒,“张阳如何说的。”

李安俨躬身道:“太子殿下,这个张阳就是在为难人!末将若有机会定向陛下禀报,降罪与他。”

这已经是第三次,还是被张阳打回来了。

李承乾打开自己写的章程,仔细看着,“张阳说哪里不合适了。”

将尚书省的话语与太子殿下讲了一遍,李安俨提着腰间的刀只等太子殿下一声令下,就从东宫带人冲入尚书省,拿下张阳!

听完之后,李承乾沉默良久,最后还是说了句,“孤走一趟尚书省。”

李安俨当即单膝跪地,“太子殿下需要带多少兵马?”

“你一个人就可以了。”

“喏,末将一个人也可以拿下张阳!”

“你不用拿下他。”

“莫非太子殿下想要与他单打独斗?末将不才愿做太子先锋,护太子周全。”

“张阳于孤有指点,应当对他敬重,怎能去拿下他?”

“可是他再三为难殿下!”

太子咽得下这口气,李安俨咽不下,他现在就想冲到张阳面前,拔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让他求饶,让他哭!让他叩首道歉。

一直走到了尚书省门口,李承乾拿过这框书卷,“你就在这里等着孤,没有孤的话语你不能进去。”

“末将明白,只要太子殿下摔杯为号,末将便冲进去拿了他。”

只怪张阳再三将方略打回来,李安俨被夹在中间,来往尚书省与东宫多趟,早已经厌烦,心中多半也有闷气。

李承乾提着一筐书卷走入官邸,一群弟弟妹妹跟着行礼。

“你们不用多礼,接着忙自己的事。”

“喏。”

弟弟妹妹们又是齐身行礼。

张阳正看着河西走廊的账册,嘉裕山的城关建设这一年就花去了两三贯,外交院也派人去吐蕃招收民夫,正是冬季也是吐蕃人过冬的时候,他们有着大量的闲散劳动力。

不用白不用,来到河西走廊之后可以劳作到五月再回吐蕃放牧,另外还给他们工钱。

张阳刚要提笔批用银钱,抬眼见到来人起身道:“太子殿下,你怎么来了?”

李承乾看着桌桉上的文书,“河西走廊还要拨去一万贯银钱?”

“这都是建造所用。”

建设河西走廊……张阳大笔一挥就是上万贯,可东宫的官学方略迟迟不过批复,施行所在也不过几个偏远地方,不过三两千贯钱。

一时间心里惆怅不知道从何处说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