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四十五章 这是智慧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四十五章 这是智慧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看丽质的样子,李世民心里很清楚她的心思都在骊山,除了想她的皇爷爷,说不定心心念念要去找她皇姐,还有她的两个同门小丫头。

丽质也不小了,一天天想着往别人家跑传出去不像话。

看她执拗的架势,李世民很愁,怕是这丫头以后管不住。

“这些天朕处理完政事,便带你走一趟骊山,去接你皇爷爷回宫过除夕。”

李丽质翘首问着,“要多少天。”

又是长叹一口气,李世民惆怅道:“三两天。”

“嗯,那女儿先回去陪着母后了。”

她的脚步雀跃,刚刚委屈又执拗的架势荡然无存。

李世民拿起一只肉包子,发现这个包子已经凉了,手上拿着一份中书省的奏章。

又是往都护府派兵,还要修建河西走廊,更要准备来年的科举和承乾的婚事,就连九成宫的修建都只能搁置。

做皇帝发现手头上的银钱又不够用了。

关中的赋税都已收回来,更偏远地方的赋税还在路上。

突然想到自家女婿,张阳不扩建作坊,造纸作坊都快两年了,还是老样子。

他现在的生活肯定很富足,他要是真想为社稷做出功业,他就该将骊山还给朕。

有朝一日将他吊死承天门前,再吞下他的所有家业。

骊山,张阳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上官仪嘱咐道:“县侯要注意冷暖。”

张阳手里拿着罗盘正在对照阳光的角度,他收紧自己的衣衫,“明明穿得很暖和。”

用罗盘对照阳光的角度,在渭水河边来回走着。

现在台上立着一排木桩,张阳在每个木桩后做了标记,以垂直地面的影子来标线,看阳光下木桩影子的移动情况,确认阳光直射的位置。

上官仪对这个罗盘很是好奇,“听说过夜观星象是奇人异士的本领,张尚书在白天也能推演星象?”

张阳解释道:“我对星象只是略知皮毛,我只是借用日月星辰来做一些标注而已。”

“褚遂良来村子已经有半月了,听村子里的孩子说他教书时常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

“对。”上官仪又道:“在下也去观察过,此人每每来骊山教书,忙完书舍的教学,便去找欧阳询老先生讨教书法。”

张阳皱眉道:“现在该是冬至时节了?”

过两天才是冬至。

袁天罡这个罗盘用起来还是不太方便,对节气判断并不是准确,还要加以改进才行。

在没有这么多精密仪器的当下,很多时候推导方位和时节,都是一个大概的数。

当确定历法之后,这才能让节气也能确定下来。

要用这个罗盘来重新推导历法,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不仅仅要记录几年内的节气变化,还要看往前数十年的记录。

这与当下媳妇要推算出经纬度没有关系。

能够获取知识当然是越多越好。

技多不压身,能多学一些是一些。

日晷需要根据经纬度来算出日照斜角,以这个算出来日照倾角斜着平面摆放。

用日晷的倾斜角度来补上纬线与太阳的高度角,从而与赤道平齐,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正常能用日晷。

上官仪疑惑道:“张尚书为何又问节气了?”

张阳目光还看着罗盘,“这和推算经纬度有关,说了你可能不懂,其实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可以用经纬度表示的,这样就算是出门在外也不会迷路。”

“用星辰来分辨方向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推断距离,这经纬度是什么?”

上官仪读书多,这方面的知识多半难不住他。

话语一转,一时间差点忘了这次来县侯是为了什么。

张阳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抬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再看木桩的影子。

“县侯,要不要给褚遂良安排别的劳作?”

能让褚遂良来骊山,也是他亲爹褚亮的安排。

像是褚遂良这种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不多。

能利用当然要好好用。

克扣他的工钱?

可能他家根本看不上骊山一个月给的一百钱。

等影子与标线重合,张阳连忙做好位置记录,用算出来已知角度,和木桩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推算出需要斜放的角度,使之相加为一百八十度。

这道数学题并不是太难。

上官仪看张阳拿出一根细绳绑着石头垂直方向,再用另外一根对准绳子的中端。

牛闯的里衣穿得很厚实,外衣被撑满衣服上还打着补丁,甚至有不少显眼的线头。

这天寒地冬大家都这么穿,至于家里的棉布衣裳那都是给孩子们穿得,大人们可舍不得用。

他双手揣在袖子中,在冷风中缩着脖子,凑上前小声道:“上官兄,县侯就这么摆着是做什么?”

“这是在量斜度,年老有经验的工匠只要这一量就能知道墙体或者地基偏移了多少,这是智慧。”

牛闯神情纠结点头,他又见识了一种以前没见过的本领。

安静半晌,看张阳此刻手拿短小的碳笔在石台上写着别人看不懂的文字。

牛闯小声再问道:“这个好学吗?”

上官仪摇头苦笑,“以牛兄的基础学着很难,若能够掌握一些数术运算,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一听到是数术,牛闯笑得越发尴尬,别说数术了,现在就连字都认不全,只能跟着家里的孩子时不时学一两个字。

“上官兄会这门本事吗?”

“不难。”

“等村子里的孩子们学会了,某家就不用学了。”对牛闯来说蹉跎了三十多年,现在要拿起来谈何容易。

与其想着学会这个,不如指望将来的孩子们。

“牛大哥,我确认好位置了,可以放。”

听到张阳的话语,牛闯一招手让准备好的人手,扛着日晷抬了上了台子。

上官仪惊诧于张阳的速度,见过经验再丰富的丰富工匠至少要一天的时间来推算。

再是一想,又觉得这点事情根本难不倒张阳。

以他的数术水平,要算出日晷的倾斜度只消片刻。

张阳扶着角度,牛闯带着人将这个日晷轻轻放下,等于木桩角度一致张阳拉直细绳对比两者间的误差。

确认无误之后,这才点头示意可以固定了。

磨盘大的日晷,还有一根细长的铁杵穿过,也算是村子有一个正经的钟。

再看一眼的册子,看了一遍运算流程。确认没有问题这才放心。

老天总是不会让人按照预想的计划安排天气,做好日晷的第二天,关中又下起了大雪。

测算经纬度的计划只能搁置。

小熊总是喜欢在雪地里打滚,小武不止一次骂它,它更是肆无忌惮。

因为每一次这头熊在雪地里打完滚回到屋中就会湿哒哒的,还要往身上靠,这让她很苦恼。

被小武数落后,它又会躲在徐慧的身后。

一边招惹小武生气,一边又去找徐慧寻安抚。

莫名觉得这头熊开始渣了。

等李玥瞪了它一眼,这才会听话地回到屋檐下。

无论在小武和徐慧面前在胡闹,小熊只有在家里真正的女主人面前不敢放肆,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小武不高兴了顶多只是刺耳的几句数落。

要是这个女主人不高兴了,它会饿肚子的。

用腊肉蒸蛋,再放上一些自家种的菠菜。

张阳收拾着家里的肉菜,后院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根葱,这么冷的天气葱会冻坏的,连根挖出来一些放入一旁的库房栽培,这些葱要是再长不好,就要等到来年开春才能有葱吃。

杨婶快步而来,“县侯邹国公和太上皇了。”

张阳朝着院外看去,老师和李渊已经走到门口,急忙洗干净手出门迎接。

李渊抚须道:“正是饭时,路过这里便来看望你们。”

说话间李渊又注意到了徐慧,“好俊生的丫头。”

张阳介绍道:“这是徐孝德的女儿,徐慧。”

徐慧懂事地行礼,“见过两位长辈。”

“徐孝德?朝中的事情朕都已经听说,二郎整顿吏治也是应该。”

嘴上说着话,李渊拉着张公瑾已经在饭桌边坐下。

“不知道皇爷爷要来,家里没有准备肉菜,这就让婶婶去安排。”

李渊摆手道:“不妨事,都是自家人能果腹便可。”

张公瑾的目光看了一眼小熊,“这牲口越发高大了。”

闻言,张阳拿出一块肉干,小熊馋得站起身正好到自己的腰部这般高。

叼走肉干,它就坐在屋檐下津津有味吃着。

“这牲口养得倒是温顺,只可惜本该咆孝山林,却成了……”

“成了我家的镇宅神兽,平时还能从山上带来一些猎物。”张阳接过话语道。

看他说得如此轻描澹写,张公瑾又道:“听说这些天你都在看一些古籍?”

“陛下让我看圣贤书,希望我做个好人。”

李渊冷哼道:“朕说得没错吧,就知道他会这么说。”

张公瑾拿出一块银饼,“愿赌服输。”

李渊笑呵呵道,“看似所读是圣贤书,实则看的都是世家推崇之典籍,更有对付世家之心,可惜徐孝德没有看明白,被你小子利用了。”

“原来是太上皇是拿我与老师打赌。”

李渊没有否认,接过李玥递来的一碗热茶悠哉喝了起来,“你以为你老师是什么人,当初在秦王府二郎最依仗的谋士之一,他背地里出谋划策,害死的人不比你小子少。”

说起当年,张公瑾也是感慨,“说笑了。”

李渊强调道:“你们师徒俩人一样都不是好人,早年前你投效王世充,后来又跟着朕,去各地平叛,拿下了楚丘三县,又盘踞在虞城,去河南道看似安抚,背地里抓住了各地豪强子嗣为要挟,稳住了河南河东两地局势。”

“张阳,你在朝堂之上年轻气盛手腕强硬,朕也看得出你为人谦逊,时常讨教,颜师古得罪你,你不与计较,高履行排挤你,你也不去报复,长孙冲与你有矛盾,你从来没有理会,甚至士族子弟谩骂于你,唾弃你的红楼。”

“年纪轻轻就有了如此多的仇人,邹国公作为你的老师,很是担忧,有时想想朕更不明白你是当真如此豁达,还是你根本没有把同辈中人放在眼里。”

张阳躬身稍稍一礼,“让老师与太上皇牵挂了。”

李渊冷哼道:“你小子一个人在外面胡闹,邹国公担心你,以后但凡有事也该多问问他,趁他还没入土。”

这话里话外是在说他李渊看得很明白,徐孝德与卢承庆的冲突,别人不知道,张公瑾肯定看得明白谁在利用谁。

“老师,徐孝德与学生一样见不到那些蝇营狗苟之辈在世间活得这般富裕,这不是利用,是我们心向正义。”

张公瑾沉声道:“当初与你说过一人,可还记得?”

“老师说的可是王珪?”

张公瑾闭眼呼吸平稳,缓缓点头道:“自陛下登基以来,王珪便跟随陛下左右,那年朝中任用官吏紧缺,陛下让高士廉入主吏部主持官员调遣任免,后便让王珪暂代侍中之位,再赐永宁郡公。”

“此人年轻时不重名利,还是被李纲举荐任参军,此人乃太原王氏中人,是世家子弟却无世家子弟之气,向来独来独往,开科举立官学绕不开地方门阀,地方豪强,还有各地世家,这些都是阻碍。”

“老夫听上官仪说过,你与太子的事情不过是小打小闹,你若想要对付世家,还要去见见王珪,他或许可以帮你。”

张阳又道:“可是王珪到底心怀天下,还是心向世家?”

张公瑾叹息一声,“当初前隋的文帝还在位,他受叔父牵累几度要被问斩,也不知道是得罪族中何人,当他有难的时候,太原王氏没有一个人伸以援手。”

小武和徐慧都进了屋中不敢打扰院内谈话。

张阳了然道:“原来老师早有谋算。”

李渊感慨道:“你是他唯一的弟子,三个儿子都受你照顾,命不久矣,不为你谋算又为谁?”

“您说的是,老师忧虑皆是为我。”

“你小子也不要整天想着三十岁退隐,做老师的会含恨而终,做弟子的定活不长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