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四十三章 星空奥秘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四十三章 星空奥秘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辽东这般苦寒,多半不会有人问津,不然这个老郡守也不会守着幽州这么长的时间。”张大素思量道。

张大象面色凝重,“就像许敬宗所言,辽东之地外交院需要经营,张阳也交代过那里对外交院至关重要。”

三人神色凝重,安静许久。

许敬宗思量着,“大安是因为科举时写了辽东方略,这才会被安排在辽东,陛下刚整顿了吏治,来年就要开科举,要说往辽东派人最快也要等到来年夏天。”

要夺权要控制辽东,更要发展辽东。

三人此刻面对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陛下不注意辽东,在朝政上先将辽东搁置。

“也不知道张尚书现在在做什么。”许敬宗突然言语道。

“要是他在,或许能够有办法?”张大素道。

眼前俩人对张阳非常的信任,说来是礼部的尚书,又是掌握着外交院,众人都要听张阳的吩咐和安排,再怎么说是上官。

他这人疏远政事,每一次遇到各种难以做出抉择的事,都是三位侍郎一起商议。

屋内的三人还在商议,狄知逊走到外交院门口,街道上的行人比往日多了,正值年关有许多都是一家人一起出行。

狄知逊看着大雪有一种无处可去的感觉,再是一想又走回院内,在这里的后院,还有一排房子,许多在长安城找不到住处的文吏也会住在这里。

住在这里不用花钱,平时这里显得拥挤,现在倒是空出来不少,只有三两个床铺上放着被褥。

狄知逊打开自己的被褥拿出一卷书安静地坐着看书。

自去年李淳风的黄道浑天仪落成,到现在一年过去了,袁天罡这一年以来始终在探寻一个问题。

钦天监内。

现在袁天罡的面前放着一卷卷沙盘测量的结果,所有地方都是用一样长短的铁杵来进行。

结果肯定有多少出入,挑选地方都是山川地势中最有特征的,也是相距较远的。

袁天罡颔首抚须道:“张阳何在?老夫要见他。”

坐在一旁的李淳风正在研究眼前一道数术题,这题目是当初张阳给国子监的,说是给科举明算一科的题。

看着这道题也不难,不就是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数字整除换算得出结果而已。

这种题有助于人们认识数术,以前的时候还会与人比拼数术的运算,到现在这个境界,数术运算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枯燥又无趣的事情,更喜欢研究数列本身。

“老夫的话语你听到没有?”

李淳风这才回过神,“袁道长说了什么?”

袁天罡惆怅道:“尔等都怕老夫疯魔了,现在老夫看你专研数术已然疯魔。”

他走上前两步接着又道:“淳风,你年少时就颇有才智,到如今还没明白吗?张阳正将你引向一个无穷尽的境界,那个境界不是你我凡人可以掌握。”

李淳风收起书卷站起身,“袁道长是说数术一道更深的境界是什么?”

袁天罡闭眼道:“等风雪一停便去寻张阳问个明白。”

这场大雪一连下了五天,雪停的时候张阳带着一家人来到骊山。

朝中也休朝了,正好来骊山好好休息一段时日,放松身心也可建设新家。

小武和徐慧到了村子里玩心大开,张阳整理的家具听俩小丫头小声滴咕,打算带着小熊一起去骊山玩,颇有冒险的样子。

两位婶婶抬着一个大箱子,这个箱子内就是当初劫来的金子,也是李世民的心病所在。

“公主殿下,这箱东西放哪里?”

“现在新家还不能住肯定是不能放在山上,就埋在这个院子里,如有需要也可以用来急用。”

看两个丫头带着小熊往山上走去,王婶担忧道:“公主殿下,小武和小慧进山了。”

李玥瞧了一眼笑道:“很懂事,天黑前就会带着她们回来的。”

张阳走出家门,村子里道路两旁还堆着积雪,骊山山脚下的空气清冷,等天气再晴朗两天,这些雪也该化了。

“县侯,快去见见魏王殿下吧。”两个侍卫哭丧着脸而来。

“他怎么了?”

“卑职也不知道了,现在魏王又哭又嚎的。”

好好做骊山的摇钱树就行,这小胖子只要好好赚钱日子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李泰在骊山修了一个小院,这便是新的魏王府。

若无必要,他不会回长安城,说是现在一进入长安城就恶心想吐,也不知道是长安城什么地方不对了,让他有了这等症状。

“本王的钱呐。”

院内传来李泰的哭声。

又看了一眼门前的侍卫,张阳这才迈步走入,“魏王殿下,近日可好?”

李泰抹着泪水哽咽着,“突厥的牛羊又死了好多,姐夫我们赔了好多钱,我们不承包了好不好。”

“为什么不承包了,趁着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大量买进才是。”

“什么?”李泰错愕得连眼泪就收住了。

再看姐夫一脸大喜过望,他很是不解地揉了揉眼睛,“姐夫刚刚说什么?”

“我说应该趁现在大量买进,控制更多的草场。”

李泰站起身,神情还有些恍忽,“慢着,姐夫何出此言呐?”

“草场出了这种事情,影响来年的羊群数量,牧民少了生畜自然会愿意将草场卖给我们,派人去看看突厥人情况,看看能否再多收一些牧场,顺便把去年承包的牧场,趁现在赶紧谈来年的承包价格。”

李泰稍稍一盘算,阴山以北那一片最肥沃的牧场已经在骊山手中还要再扩张就只能挑阴山以西的草场了。

小胖子来回走动在考虑。

“魏王殿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已经把羊毛布料送给你父皇和你母后了,等下个月就会正式开始售卖存着的那三千尺羊毛布料。”

“三千尺羊毛布料能够挣多少银钱?”

“就当是一种奢侈用物,只要在权贵中打开销路不愁卖。”

“多少银钱一尺?”李泰迟疑道。

“那就看魏王你父皇和母后将我们羊毛推销得如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冬日里人们穿得厚实,这种布料最大的好处就是穿最少的衣服,享受最好的保暖效果。”

李泰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着臃肿,连本王没有用上羊毛纺出来的布料。

“会安排人再去草原游说,阿史那杜尔要是知道了,怕不是不能善了。”

“你放心,他这一两年去不了突厥。”

“是吗?”

“我安排的。”

张阳和自家小舅子商量着草原大计,侍卫快步而来打断对话,“县侯,魏王殿下,袁道长和李淳风道长来了。”

李泰连忙道:“快快请进来。”

张阳笑道:“还请魏王殿下早做准备,我就回去了。”

“县侯留步。”侍卫又是上前一步,“两位道长不是来见魏王殿下,是来见县候的。”

张阳点头道:“那就把人请进来。”

李泰兴致很不错,“听说因为当初的沙盘的事情,这一年间两位道长派了不少的人去建设沙盘,本王也想知道进展如何了。”

人们对世间的好奇心一直都有。

而探寻这种真相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可想象,有时候甚至是几代人的坚持。

更不要说没有工业加持下的大唐了。

不多时,侍卫就将两位道长带到院外。

袁天罡先走入院子,他没有讲话,而是盘腿坐下将肩膀上的包袱拿下来,再是缓缓打开。

看到罗盘和拂尘,张阳不禁好奇道:“袁道长也是要做法事?”

袁天罡坐得端正,“老夫向来不做法事来愚弄乡民。”

又是疑惑,张阳揣着手上前打量再问道:“您这么一坐,怪庄重的。”

袁天罡将一卷卷竹简拿出来,“这些都是老夫遣人去各地所做沙盘的记述,遍及中原十三处所在,还有更北方的人没有将结果送来。”

“北方?”

袁天罡点头,“在北边的更深处,也不知道是不是死在半道上了。”

张阳倒吸一口凉气,古人为了一生成就,连生死都能说得这么轻描澹写,要真是死在半道上了,不免感慨道:“为了大唐富强。”

袁天罡手执拂尘,“这些记述都有差异,可贫道还是无法参悟,需要县侯指点。”

李淳风道长也是站在一旁行礼。

俩人的态度很认真,张阳拿起地上的一卷打开看了起来,这是从岭南带来的,上面写着沙盘每天的变化,一共记录了一百十五天。

又是拿起一卷仔细看着。

好一会儿之后,李淳风又道:“敢问县侯,可有结果?”

张阳朗声道:“拿纸笔来。”

李泰动作迅速,从屋内拿来了砚台与笔,还有骊山特有的粗糙纸张。

众人定睛看着,见张阳在纸上画了一个圈。

李泰确认了自己没看错,就是一个圈,没有其他的。

李淳风正要问什么,看张阳又在开始动笔。

一条直线穿过圆心从另外一端而出,再有一条线从顶部而下,两条线贯穿而过。

张阳继续拿笔开始画,“比如说这里是岭南,这里的沙盘痕迹是一寸五。”

做好标记张阳又拿起另外一卷,“邯郸,二寸七。”

还是拿起一卷,张阳继续在这个圆上做标记,“河西二寸九。”

“朔方,三寸。”

将十三个地方做好标注之后,张阳这才放下手中的笔。

袁天罡屏息看着这个圆,“这是何意?”

张阳笑道:“袁道长难道没有发现吗?随着越往北面走,沙盘上的划痕痕迹也就越长。”

李淳风点头,“确实是这样。”

“我们难道真的是在一颗球上?”袁天罡怔怔自语,面对这种真相此时感觉到嵴背一阵发寒,这么多年了历代以来的人在追求的都是什么?

李泰嘴里吃着干果,“为何凭这些就能断定我们活在一颗球上?”

李淳风解释道:“魏王殿下,如若大地真的在旋转,半球往上的点便会越快,若是将沙盘放在这颗球的上沿,那沙盘上的痕迹就会不断画圈。”

张阳瞧着袁天罡包袱中的东西,“袁道长,你这个罗盘不错,可以送我吗?”

袁天罡的目光还在图上,“拿去便是。”

留下袁天罡在这里发愣,张阳拿着罗盘走出院子,再端详这个木质罗盘,罗盘的边沿写着各种标注与符号,如果没看错这应该是个星象罗盘。

用来确立星象的方位以及确定历法。

这可是一个好东西,对媳妇学习经纬度有帮助。

永远不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听说他们就可以凭借这种罗盘来确定坐标系。

张阳拿着罗盘回到家中,翻找着媳妇的箱子。

惹得李玥不悦道:“夫君到底要找什么”

“之前看的那卷太初历还在吗?”

李玥打开另一个箱子,汉书都在这个箱子里。

当年有个叫公孙卿的家伙,他和司马迁共同来编撰历法,也就有了这一卷太初历,而这卷历法从东汉以来经过前人多次修改,到现在还算是完整。

前隋的藏库中能够有这卷书也是难得,拿到外面也是孤本中的孤本。

张阳打开这卷书对照着罗盘上的符号,提起笔拿出一卷纸铺开,开始做刻度。

想要理解古人对星象坐标的理解,就要用古人的方式来推导。

自周天子确立历法,到人们确认三十二刻度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看夫君如此用心,李玥也不好打扰。

傍晚时分,小武和徐慧一起骑着小熊回来了,两个丫头去山里玩闹了一天,衣衫脏兮兮,脸上也狼狈。

一直到了天色入夜,张阳搁下笔,看着自己画出来的罗盘。

李玥带着给徐慧和小武洗了澡换了干净的衣衫,低头瞧着夫君所画,“这是什么?”

“星象罗盘,袁道长的罗盘不太完整,我加了一些标注方便理解,这对你学习经纬度很有帮助。”

经纬度的难题困扰她有三年了。

“之前一直想让夫君教,又不教我。”

听她话语里有些埋怨,张阳牵着她的手笑着,“之前有太多的不确定,也怕教不好。”

“只要是夫君教的我都学。”李玥小声说着。

夫妻俩一直走到村口,今天的星空很是美丽,浩瀚星河就在漆黑如墨夜空。

“无数代人仰望星空,他们都想知道星辰的奥秘,现在我将其中的一部分奥秘说给你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