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一股子傻劲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一股子傻劲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许敬宗没有得罪我,我只是觉得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就算是出征西域,朕也会安排一个合适的人。”说完话李世民站起身便离开了。

在家门口送别,看着这个皇帝的背影,张阳感慨道:“许敬宗还是入不了陛下的法眼。”

李玥小声道:“文有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等一众文臣,武有秦琼尉迟恭,更别说还有李靖大将军,再怎么样也不会选许敬宗。”

“咱们陛下手中的才俊太多了。”

王婶给小熊盛了一碗黍米饭,再往上倒一些肉汤,还有些肉骨头,它就能吃得很欢实。

夫妻俩收拾着碗快,一碗炖肉已经被李世民吃了个干净,只好又做了两碗凉面来应付一下。

李玥手里拿着一份“国契”,这是夫君买了一整个高昌的契约。

给予是给予,交易是交易。

如果只是给予就说明一开始就是夫君谋夺了高昌,现在付了一文钱就是买下了高昌,付一文钱也是付。

这可以很好地避开大唐的律法。

这不是谋夺,这是交易,这要是为了以后出了是非,夫君给自己安排的退路。

阿达兰谋夺高昌在前,而夫君不过是从阿达兰手中用一文钱买下了高昌在后。

走一步看三步这不就是下棋时的运筹帷幄,李玥瞧着自己的夫君又满意地吸熘起了面条。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张阳手捧着书卷,继续标注着地图。

听着从村子里回来的杨婶回报,李世民在去了一趟村子和李渊长谈了一个时辰,这一次还是想要请李渊回去。

这一次李渊还是拒绝回到皇宫。

相比冷清的皇宫,李渊更喜欢有烟火气的村子。

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这种日子。

除了这些李世民倒是没有多打听村子里的事情,也没有问起印书的事情,除此之外也没有见别人。

“陛下不过问,不代表陛下不在意。”张阳颔首道。

“那驸马的意思是还要有所防备。”

“让村子里的人多戒备。”

“明白。”

“其实婶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说出这话,张阳的神情从一开始阴沉很快就变得阳光。

杨婶恭敬行礼。

接下来的日子,两位婶婶依旧在做着纸张,纸浆的配方也又做了调整,在晾晒时将纸浆打薄,这样做出来的纸张表面更加顺滑一些。

何必叫人去拿石油还需要一些日子。

印书的工作已经停下了,最关键还是廉价油墨的原材料。

三月天的长安城充满了生机,人们总喜欢茶余饭后聊一些家长里短,寻常典籍包括儒家书籍,这些书大多数都是人们看起来觉得晦涩不好懂的。

相比于一些典籍,寻常人家更喜欢脍炙人心的故事。

红楼就是一册很适合人们在茶余饭后闲聊的书。

平日里在东宫,近日闲暇之余来长安城散心的李承乾也听到了不少人在议论红楼,尤其是权贵之间的妇人,她们都在议论着。

从一开始红楼面试无人问津,到现在一种奇怪的方式在坊间流传。

有些人不识字,还会专门请人念书听。

这样的书不在士子读书人之间传播,却用一种很奇怪的方式在坊间流传开来了。

李承乾站在楼阁上,看着朱雀大街上的热闹的景象,身后又有人在念着红楼,每每读到让人感慨的地方,听众也是一阵唏嘘。

红楼在长安城掀起了一股很诡异的风潮。

“父皇,曾经说过这种书必定上不了台面,也不会被士子所喜。”李承乾面色凝重。

长孙冲思量道:“传读红楼的人不过是坊间寻常人,弘文馆的士子,国子监的儒生现如今也不会去看这种书籍。”

李承乾稍稍点头。

长孙冲笑道:“一册书只是印了半卷,也不知道这个张阳是何居心?”

李承乾低语道:“现在讨论红楼的人很多。”

“太子殿下不用担忧,就算是讨论红楼的人很多,陛下也有旨红楼不能入国子监,也不能入弘文馆,注定不是一册可以进入读书人眼中的书籍。”

“张阳是一个从来不吃亏的人,他也从来不会做亏银钱的生意,孤总觉得其中有古怪。”

长孙冲挽着自己的袖子,“坊间不入流的杂书众多,红楼也不过是其中一部而已,现如今这么多人议论红楼,只不过是一时间觉得新鲜有意思而已,等人们读完之后觉得不新鲜了,这书也会慢慢被人遗忘,从此再无人问津,成不了如汉书儒家典籍这般流传后世和史册,到了最后人们还是会摒弃红楼。”

李承乾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还是一脸沉默。

长孙冲拱手道:“太子殿下不必多虑。”

红楼确实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其中的情节非常引人入胜。

虞世南带着红楼来到欧阳询的家中。

当年的虞世南出身名门,是前隋虞荔之子,其兄长又是执掌前隋内官吏,后投了李唐,身为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虞世南,如今在朝中掌文翰,统筹书籍编撰,魏王的括地志便是他在主持。

见到虞世南,欧阳询并不觉得意外。

“红楼这册书,你也看了?”欧阳询放下手中的这册书,正是红楼。

虞世南向欧阳询稍稍一礼,“确实看了,只是上面的字体是出自老先生的字帖?”

欧阳询点头道:“和这小子做了个约定,老夫虽说瞧不上他这种人,既然有约定在先,也只好履行承诺给了他字帖。”

虞世南点头,“听先生府中的下人说了事情的原因。”

欧阳询笑了笑,笑容带着深意。

虞世南叹道:“一晃过去这么多年,与老先生许久未见了。”

欧阳询嗮着太阳闭着眼,“你也年事已高了,多注意身体,要死在老夫前头,你教老夫如何哭丧?”

两个老家伙默契地笑了笑

府中的下人倒上两碗热茶,所泡的茶水就是炒茶。

“那小子时常会让人送东西过来,咸鸭蛋,茶叶都有,一些家常也不值钱,老夫推之可惜,收之又不会不堪,此子很会经营人情。”

虞世南端起茶碗,喝下一口茶水,感受着温热的茶水流过咽喉脏腑,“老先生以前见过这种纸张吗?”

欧阳询摇头,“你见过?”

虞世南也是摇头,“当初也见过一种纸浆,那种纸张的配方与见过的那几家不同,而且嗮出来的纸张也特别厚实,那时候想要找人没找到。”

“与现如今纸张相同?”

虞世南抚须道:“有相似之处,与桑麻纸不同,这种纸张很坚韧。”

说完话欧阳询又拿起这一册红楼,撕下其中有一页,将其对折再对折,然后用力撕开,看着纸张开口处的纤维,“还真与桑麻纸不同,又和宣纸不同。”

虞世南中肯地点头,“此种配方老先生也未曾见过?”

“老夫不懂造纸,只是对纸张好坏有些了解而已。”

虞世南小声问道:“不知当初老先生与张阳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回想起那时候在仁寿宫山脚下的对话,欧阳询苦恼地揉着自己的膝盖,“年纪大了,忘了。”

虞世南看了眼欧阳询的膝盖。

府中下人拿起一块皮毛盖在欧阳询的膝盖上。

“现如今一到雨季老先生的膝盖还会酸痛?”

欧阳询费劲地伸直自己的膝盖,“陛下也让太医署的医官来看过,说是年纪大了骨头也松了,没办法根治。”

又是释然一笑,欧阳询看向虞世南,“没事的,上了年纪的人都差不多,你也要多保重身体。”

虞世南重重点头。

让自家的下人送虞世南离开,欧阳询又拿起了红楼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府中下人回禀道:“老先生,人已经送走了。”

欧阳询的目光依旧放在红楼上,又翻过一页继续看。

“老先生当初和张阳之间的约定为何不说出来?”

欧阳询抬眼看了看自家下人,“告诉他又如何?不告诉他又如何?有什么区别?”

印书生意只能暂时停下了。

生意又到了往日的平澹期,最近大家的兴致都不高,带着媳妇来到曲江池,程处默和李泰也坐在这里,兴致不高。

婶婶带来了炉子和锅,李玥可以在这里练习她的厨艺。

“夫君给你鱼竿,我来做鱼汤。”

看媳妇很有兴致,张阳小声道:“我们要不要先从难度低的开始,比如说炒个菜?”

李玥抬起下巴,“鱼汤有什么难的。”

“你会杀鱼吗?”

“见夫君杀过好多次了。”

张阳妥协道:“那就试试吧,好在今天我带了干粮。”

王婶捂着嘴笑了好会儿。

鱼钩挂上饵,将鱼线抛入曲江池中,刚刚坐定又看了看一旁的李泰和程处默,这两个家伙躺在地上双目无神。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有两个死人。”

张阳拉了拉程处默的衣襟,“上次你派人去幽州,现在怎么样了。”

程处默诈尸般地站起身,“等消息,幽州地界太远了。”

李泰有气无力道:“处默,这一次派人去幽州,你给了他们多少银钱?”

程处默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十贯银钱。”

“这么多?他们会不会拿着银钱不回来?”

“会回来,某相信他们。”

李泰苦恼地挠了挠头,“你相信就好,也就十贯钱,以你的家底赔得起。”

程处默站起身拍了拍衣衫,拍去一些尘土,“如果一个领军的上将军不相信自己的将领,谈何打胜仗。”

“这和打仗没关系。”

“如果一点小事某就不信他人,以后如何取信他人?”

看程处默说得一本正经,张阳咧嘴笑着,“经验是从被欺骗开始的,处默以后会明白的,不碍事。”

一阵清风吹过,鱼终于咬钩了,钓起一条巴掌大的鲫鱼递给李玥。

李玥双手抓着鱼,把它放在砧板上,然后一刀剁下之时,鱼儿腾跃而起,落在地上。

“鱼!”

李玥焦急地想要去把鱼抓回来,鱼儿扑腾着朝着曲江池移动,只闻噗通一声,鱼儿又落入了池中。

鲫鱼掉入水中又游了下去,再也看不到。

张阳重新给鱼钩上了鱼饵,鱼线抛入池中,“没事我再给你钓一条。”

李玥抱着膝盖坐在池边抿着嘴,低头看着水面安静好一会儿,又咬牙切齿,“它跑了?”

“没关系,说不定我又可以把刚刚那条鱼钓上来。”

李玥皱眉道:“怎么可能再钓上来。”

“当然可以了。”

“这鱼儿有这么傻吗?”

“其实鱼的记忆只有我们十次呼吸左右的时间,你现在呼吸十次,那条鱼就已经忘记了它被钓上来的这件事。”

李玥一脸狐疑,“那我就看着那条鱼在咬钩。”

李泰来回走了两步,“池中的鱼很多,要钓上来需要很长时间,其实要证明这件事很简单,但凡钓上来的鱼都放回池中,当放下去的鱼到了一定数量,如果再被钓上来就可以证明,鱼确实挺傻的。”

“为什么要把钓上来的鱼都放入池中?”

李泰看向自己的护卫,“把鱼竿拿来。”

“喏。”

看着李泰坐到曲江池的另一边开始钓鱼。

张阳看向自己的媳妇小声道:“你说把钓来的鱼再放回去是不是显得很奇怪。”

李玥一本正经地点头,“夫君说鱼的记忆只有十息时间,是安慰我把鱼放跑了,谁能想到青雀真的相信了,鱼哪儿这么笨。”

李泰钓了一条鱼上来,然后又把鱼放回池中,还一脸正经地继续坐着,好似这个实验他胸有成竹。

人家是说笑的没想到他真这么做了。

鱼的记忆时间确实很短,不同的鱼类它们的记忆时间也不同,说记忆只有七秒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具体事情具体说,一言以概之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又钓起一条鱼,这一回李玥谨慎了很多,让两位婶婶抓着鱼。

李玥一刀噼下鱼被噼成了两半,然后她在去鳞片,去内脏。

虽说处理方式狂野了一些,好歹也有做鱼汤的样子。

张阳又看向李泰,这小子又钓起一条鱼,再次把鱼放回池中,乐此不疲,好似他对这个实验很有信心。

他李世民的儿子身上是不是都有一股子傻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