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三一家,自从来到杨家,凭心而论就没有人把他们当下人,一来是因为毕竟都是族亲,二来他们父子为杨家的事情也非常上心,每天天不见亮两父子就开始超工地上忙活,哪怕是眼前这个柔弱的妇人也担当起了家里的厨房工作,当然何氏还有杨兰也会常常来帮忙,就从这些来看这一家子就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杨铭一家的尊敬。
可是,虽然所谓说人有上下之分,也有主仆之别,但是大人随便说说也就算了,这狗剩还不过只是个三岁的娃子居然也叫起了小杨老爷这就难免让杨铭有些感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善恶之别,作为后世的穿越人士虽然杨铭已经渐渐的习惯了作为人上人的感觉,但是如今却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让人自由生活的时代。
阶级,利益在古代把人分成了若干个等级,每个阶级可谓是等级森然,他们都默默地按照金字塔端的那一部分人规定的规则行事,日复一日麻木的活着,张家如此,李加如此,如果杨家没有他的出现只怕依然如此。
可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人觉得不对,相反无论是平民还是士绅,他们都觉得这样的生活似乎就是天经地义,所以佛主的转世之论就赢得了广大的市场,当世积德求善那么下一辈子就有善报,就能投胎富贵之家.....
今生都没有,何来的来生?
杨铭觉得这个理论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一群伪善的秃子而已。
“小杨老爷这是那里话,您是贵人自然当得,奴家家里虽然未曾读书却也是知晓上下有别,我家既然投献道了您家自然也要知晓自己的本份!”杨老三的浑家张嫂依然古井不波,她说的很诚恳,对于这样的日子她已经知足了,杨家待他们真如一家人一般,即使吃饭都是和他们一张桌子吃饭除了称呼有别跟一家人根本就没有两样。
特别是儿子,经过这几天的伙食改善也许是心里原因,看上去已经有了几分红润,还有公公,他老人家如今已然吃了第二服药,和这位同族的小老爷说的一样,在酒足饭饱油水充足的滋润下似乎也没有再犯过病,这样的好人家那能让她们不尊敬?
杨铭无奈的摆了摆手道:“张嫂此言差矣,咱们都是一家人,杨文虽然带家投奔与我那也不过是暂时之举,带以后有机会定然还是要走他路!”
很显然,张氏似乎会错了意,另走他路?这便是要让自己家另立门户了!
张氏真的不想再回到以前那样的生活,即使郊外的宅子还在可是.....眨眼间她便六神无主的掉下泪来。
一般情况,投献主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田地投献,通常有土地的人家把田地献给有功名的人家名下从而从当所谓的佃户来降低自家的杂税,第二种便是人投!
人投顾名思义就是如同杨老三一般,自降身份为奴投献,这样的投献和真正的奴仆是不同的,他们紧紧只是一个私下里的名分,并不是官府所留档的奴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
但是事实上即使如此当这样的人取得了主家信任后也可以出人头地,就如李家的李管事,掌管李家田地收租大任,可谓是整个光华村第三号头面人物。
张氏顿时就跪了下来,慌忙道:“小老爷,是不是奴家家里做事不周,您不要奴家一家的投献了?”
她想的其实很简单,被主家不屑的人家一般都是犯过事的,如果自己一家人被杨家扫地出门,那么别人怎么看?族里人怎么看?光华村可是杨家的祖地,这年头是个人都相信人有轮回,如果由此他们一家不能进宗祠,受不得子孙香火这如何是好?
张失这一跪,旁边的狗剩也赶忙跪下,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娘亲要给面前这个大哥哥下跪,可是看到娘亲满脸泪痕苦求的样子让他也害怕起来。
杨铭不禁有些无语,这什么世道啊!
一边大骂阶级社会,一边把小狗剩抱起来,他倒是想一并把张氏也扶起来的,只是这男女有别,特别是古代对这方面更为看中,他自然是不方便动手,只好道:“张嫂误会了!快起身,快起身!”
看着张氏无动于衷,杨铭解释道:“早在洪城之时我便听闻刘铁山刘把守说杨文粗通文墨,似乎曾经尚在私塾还读过两年书,你也知道我如今已然是官身,操持贱业显然不行,即使如此有些地方自然也是不好出手!”
张氏这才止住了哭声,小心问:“小老爷的意思是?”
“张嫂想必也知晓,自古官商不两立,为商者皆士大夫不耻也!为将来计我家断然是不能从商的,我指的是明面上!”杨铭笑了笑,又道:“所以我名下的一些事物自然需要一个人帮忙打理,当然也不会让杨文吃力不讨好,我看狗剩这孩子就不错,如果读几年书说不准将来也是个人物呢!”
他说着说着还用手轻轻的捏了捏狗剩的鼻子,弄的狗剩直晃悠脑袋。
“小老爷此话当真!”张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操持贱业对她们一家来说并不算什么,能有口饭吃就已经很满足的,但是,杨铭给的条件显然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她的预计,送狗剩上私塾!这绝对是一个致命的诱惑!
杨铭之所以能成为举人,之所以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其实就是因为他即将到来的举人身份,而想要成为举人,想要取得功名那便只有读书一条路!
十年寒窗,苦的不仅仅是读书的那个人,更苦的还有他的家人!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哪怕是以前杨家发迹之前也是祖孙三代积攒了不知道多少年并且还是在李家的帮助下才堪堪供养的住,要换成是一般寒门,指不定连笔墨钱都不够还能读书?
还有,读书自然花费不菲,最为关键的是几十读书也并不一定就能出人头地!比如刘夫子,读书数十年若不是同窗好友李秀才的帮忙如今恐怕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
但是话从杨铭的嘴里说出来显然分量就不一样了!
ps:今日的章节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