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年的新年,就在东昌大捷的喜悦里,飞快地来了又去。建皇帝在元旦庆祝凝命神宝制成,告天地宗庙,并登奉天大殿受内臣外使朝贺。山东战场上,敌我双方军队却来不及庆贺新年。京师大摆庆典之时,燕军北撤至威县,中了原怀来宋忠、马宣部将陈质和张伦的埋伏,折损步兵万余,才杀出一条血路逃出命来。正月初五,燕军退至深州,又与平安、吴杰亲率的三万骑兵狭路相逢。然而正如沈若寥所料,穷途末路,哀兵必胜。燕军突破了这最后一道防线,于正月十六回到北平。
京师的建皇帝方才沉浸在凝命神宝告成的喜悦之中,又接到东昌大捷的战报,龙颜大喜。正月十一日,朱允炆大祀天地于南郊;十七日,以五谷享太庙,告东昌大捷,并恢复了齐泰、黄子澄二人官职。
沈若寥遣了一队燕兵俘虏将张玉灵柩装车运往北平;之后,便和东昌守战诸将一起回到德州来。诸将见到大将军,上来先埋怨道:
“大将军佯装中箭,却为何不告诉我们?害得我等白白为大将军担心。”
盛庸笑道:“怪我?你们怎么不去问左将军?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装的。我不是一样没有告诉他。”
沈若寥脸红道:“也没有;我也是担了几天心,然后才想明白的。”
“左将军怎么就能想明白的?”孙霖问道。
沈若寥道:“大将军若真的受了伤,必会写信告诉我;他写不了,也会差身边的人来写。但是大将军一直没有信。先前在德州,我就已经秘密报与大将军,怀疑老三哥为燕军作内应,才会有后来我独自领兵过来种种事情。大将军若没有受伤,再写信告诉我,万一秘密暴露给燕王,他岂不是白装了。所以,大将军音讯全无,我才断定大将军必为假装中箭,以懈燕军。”
唐礼叫道:“左将军真是不厚道,心有苦衷,就这么生生一直瞒着。我才不信你就找不到一星半点儿机会悄悄在私下里告诉我们,说到头来,还是不信任我等。要不是孙将军给我看了你匣中密信,我还真的就违抗军令也要在北岸扎寨呢。沈将军害得我们都做坏人。”
沈若寥摇头笑道:“哪里哪里。比起庄得指挥来,唐将军真是小巫见大巫。若不是大将军粮草及时运来,我沈若寥怕是早已被庄将军剐了充饷了。”
诸将互相对视一眼,都笑起来。
正在这时,京师传来圣旨。天子降诏,以东昌大捷,重赉全军将士,并封左将军沈若寥为东昌侯,赏千金,子孙世袭;守将袁宇晋升为都督同知;其余将士均按功行赏,并宣平燕大将军盛庸、东昌侯沈若寥与魏国公徐辉祖即日起程回京面圣。
沈若寥接旨大惊失色,比当初受封左将军之时更加惊讶。待朝廷使节离开后,盛庸和诸将纷纷向他庆贺。沈若寥惶恐不安,连连推却道:
“众位将军行行好,别再开我的玩笑了。若寥回京之后,一定面奏天子,说什么也辞去这个封赏。侯爵之位岂是我做得起的,这不是要我亲命吗。你们就别再提这茬儿了。”
盛庸拍了拍他肩膀,笑道:“这怎么行。我远在德州坐享其成,魏国公和铁尚书亦在济南高枕无忧。这东昌一战,说到底都是你一人指挥的。如此大功,一个东昌侯只是恰如其分,朝廷公平而已。怎能不要?”
诸将纷纷附和。何福起身行礼道:
“沈将军领兵以来,行事果断,令出不二,主见刚强,智谋过人,更兼胸襟恢宏,能在诸将无礼冲撞月余之下,计谋不为所乱,为人不为所动,遇人不为所变,年纪轻轻,而能有如此巍巍然大将之风,已令何福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后观将军肃清奸细,用兵如神,东昌一战而天下知威,何福至此五体投地,心悦诚服,深感相比之下,李景隆之辈早该引退回家闲居,以免惹世人耻笑耳。”
众人皆起身行礼。沈若寥听何福说话,脸已然红到颈根,此刻更是涨得发紫。他连忙深深还礼道:
“诸位将军太抬举我了;东昌一战,谋划方略都是大将军所定,一切战事顺利,都是诸位将军之力。沈若寥只是代大将军行职,固守大将军成命而已。此役得胜,实非我之能;若事情有失,则是若寥之过也。”
盛庸批驳道:“胡说;什么固守我的成命,你若真的固守我在德州定下的计划,我二十万大军早就被燕王在东昌杀干净了。”
“我……”沈若寥快哭出来。盛庸见他脸已呈猪肝色,笑道:
“好啦好啦,若寥,你只是不适应;猴也好,猪也罢,到头来都不过是个虚名,多给你家里添几斗口粮而已。习惯了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回去一纸谢恩即可,没必要这么大惊小怪,回头反而让天下人都笑你不大方。今晚好好欢宴一场,明天咱俩一起上路,回京城见天子去。”
“魏国公大人呢?”
“圣旨命我等即刻启程,他应该会直接从济南去应天。我们不用为他担心的。”
当晚,盛庸在德州摆下庆功宴席犒劳众将。正值元宵佳节,大将军和左将军一起,为席上众将一一斟满酒,好鱼好肉,俱各欢饮。酒过三巡,都有些微醉上头。盛庸叹道:
“宴酣之处,惜无雅乐。”
袁宇醒悟,大笑道:“这个容易。我这就叫人把东昌府最好的乐工舞伎请来为大家助兴。”
沈若寥已经有些耳热,听得袁宇说请乐工,便叫道:
“国手在此,又何必再请乐工。只消好筝一把,蓝指挥便能让在座惊闻仙乐。”
袁宇微微一愣:“蓝指挥能鼓筝?那真是再好不过!来人!”
何福此刻哈哈大笑起来:“袁都督先别忙;东昌侯的琴艺可是名扬四海,不如把琴也一并拿来,让他二人共曲不是更好?”
沈若寥发觉自己喝得有点儿多,脸又红了起来:“何将军从哪儿听说;若寥粗知音律而已,不登大雅之堂,可不敢在这儿瞎搅和;更何况还有蓝指挥这样的高人,我岂能班门弄斧?”
陈晖笑道:“末将也听说过,左将军的琴艺昔日在北平,可是燕王的一块招牌,但凡有场合,都要抬出承安仪宾来压场的。侯爷又何必在我们这群大老粗前面乱谦虚?”
“使不得使不得,”沈若寥连连摆手道,“还是蓝指挥来吧……”
盛庸笑吟吟地开了口:“我说若寥,让你弹琴,你就弹琴,二十万大军主帅,扭扭捏捏,成何体统。袁都督,赶快叫人把琴拿来。”
“大将军——”沈若寥还要再辩解什么。盛庸不耐烦地抬起手来止住他,拧起浓眉笑道:
“眼里既然还有我这个大将军,这里就该我说了算。你先弹一曲,再让给蓝指挥弹一曲;就这么定了。陈将军,麻烦你把酒给东昌侯满上。我看他是喝得太少。”
陈晖当即给沈若寥续满了酒杯。袁宇手下也把琴抱了上来,放到沈若寥面前案上。
沈若寥无奈,只得干了酒杯,胡乱拨弄一曲;上战场以来,他已经太久没有碰琴,手生得很,都不知道自己在乱弹些什么,只勉强凑对了音律而已。
满座半醉的武将,大多不通墨丝竹,只图凑个热闹,听着爽快便高声叫好。弹到后来,或许是几杯浓酒终于起了作用,沈若寥反倒放松下来,不再小心计算,手下也大把大把地放开,天马行空起来。
他随意地收了曲终,不待席上众人反应过来,便站起身来,把琴丢给谷沉鱼,说道:
“蓝指挥,琴筝之间,可有区别?”
从始至终,谷沉鱼一直一声不吭,此时才第一次开口,用了他一贯的风格,不卑不亢地答道:
“筝俗琴雅。筝易琴难。筝凭技艺,琴靠气神。”
沈若寥笑道:“依你所说,你的筝艺举世无双,不知琴‘神’如何?”
谷沉鱼恭敬答道:“略逊于将军。”
沈若寥微微一笑。“蓝指挥谦虚了。请君调琴,将《望江南》曲牌为六连段,以宫调式、徵音起,太簇均始终;中间随你便。我当和你琴声,作歌舞剑,为今夜欢。”
诸将酒意正浓,听到左将军要舞剑作歌,更加群情高涨,纷纷叫看灯观剑。陈晖忙不迭又递上一杯酒来。沈若寥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抽出秋风,借着醉意,步履轻摇,提剑走到宴会中心。谷沉鱼只简单行了个礼,便在席上坐了下来,很快调好了琴。
琴声起来。宴席上却突然暗了下来;正月十五的夜空,月光皎皎如水,宴会厅中,灯火流彩,都只照在正中心的一个人身上。秋风慢起,雪亮的长刃微旋,月光、灯光一时交汇,在厅中变幻莫测。再没有一个人说话和大笑;众将都停下了手中杯箸,周围侍宴的仆从也停下了脚步,忘了手中的物什活计,所有人的目光都和月光、灯光一起,被中心轻舞的剑影牢牢吸住,再不能移开,一面耳边缓缓淌入低沉的歌声:
秋风起,阵上雨初歇。把酒放歌酬壮志,临风起舞慰豪杰。夜饮挑灯斜。
秋风烈,隔岸九重兵。幡风卷地寒城栗,箭雨遮天日色暝。血气裂河冰。
……
谷沉鱼的琴声恰到好处,和着沈若寥的歌声,和他的舞步一起行云流水,所有光线也都融为了一体。一时间宴会厅里仿佛无人;仿佛也没有宴会,有的只是音乐秋风。两个人以前从来没有合奏过,此刻却好像已经演练过千遍,默契得如同一个人。
……
秋风定,长夜啸清歌。燕然名勒春秋策,百万枯骨筑山河。功过付谁说?
秋风破,折尽北将麾。横槊傲然称靖难,气吞千里破重围。成败英雄谁?
秋风醉,提马踏飞燕。桂香满阶龙宫宴,寂寞秋月终逢圆。天地换人间。
秋风乱,霜染少年头。昭阳望断咸阳路,明月偏照汉家楼。长安不知愁。
沈若寥唱完六段,和着琴声完美地收起舞步,收回秋风,淡淡行过一礼。满厅的人还沉浸在目瞪口呆之中,他已经回到座上,为自己和谷沉鱼都斟满了酒。
“你的琴艺,只略逊于我。”他淡淡笑道。
谷沉鱼按住了沈若寥的手。
“侯爷喝多了,”他轻声说道,“还是让卑职送你回去休息吧。”
他回头看了一眼,众将已经反应过来,齐声兴奋地高呼喝彩起来,有的为了剑法,有的为了歌词,有的根本没看清也没听清,有的听清却也听不明白,此刻也不分彼此同时叫好,相互欢饮庆贺。倒是何福有些面露忧色,见他看着自己,便冲他点了点头,示意他赶紧把沈若寥拉下去。
谷沉鱼转回头来,却发现盛庸已经走到了身边,和他一起按住沈若寥,把他手里的酒杯夺下来。
“大将军?”谷沉鱼疑问地看着他。
盛庸只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向着厅后使了个眼色。谷沉鱼会意,趁着众人不注意,跟他一起把抗议的沈若寥架了出去。
沈若寥第二天酒醒,谷沉鱼对他只字未提。盛庸与何福只是谨慎地告诉他头夜喝得过多,偶尔放松一下无妨,但是以后要加倍注意,切忌酒后失言。至于细节,二人也没有对他多说。沈若寥记得自己乘酒舞剑作歌,记得谷沉鱼琴艺不错;然而自己究竟唱了些什么,他却只能朦胧记得词牌韵脚,记不清字句。他回想了半天,想不完全,也没有当回事,便抛到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