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王国,或者说希腊国王个人很快与英国达成了一致。
英国人在巴尔干会议上提出了一些列主张,鉴于目前的局势,英国希望奥斯曼帝国能够允许保加利亚地区独立。
保加利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地利名词,没有明确的边界,是一个带有历史意义的词汇。
奥斯曼人的行政体系中,是将巴尔干地区当成一个板块的,成为鲁米利亚(rumeli),意思是“罗马的土地”,指被奥斯曼统治的东罗马帝国领土。奥斯曼人跟东罗马帝国曾经联姻过,他们的苏丹也宣称是罗马人的皇帝。所以奥斯曼人历史上,也一直在渲染东罗马的概念。整个巴尔干地区,除了波斯尼亚之外,都叫鲁米利亚。
希腊人认为,这应该翻译为希腊人的土地,因为希腊人认为希腊就是东罗马帝国。这个观念也颇有市场,甚至奥斯曼帝国都是支持的。奥斯曼帝国占领保加利亚后,保加利亚教会由君士坦丁堡总主教区管辖。帝国官方不承认保加利亚民族的存在,认为保加利亚人就是希腊人。君士坦丁堡总主教区派到保加利亚的大主教都是希腊人,在宗教仪式上只能用希腊语,他们在保加利亚推行希腊化的政策。
但因为历史上保加利亚帝国的存在,因此有这么一个概念,也有确确实实的民族认同,所以奥斯曼统治四五百年来,并没有抹杀掉保加利亚民族概念,反而因为突厥民族的欺压,希腊官僚又以帮凶的形势出现,在个别民族主义者心中,保加利亚民族观念反而得到强化。保加利亚人不但反抗突厥统治,还反抗希腊籍大主教,在这些反抗中民族观念传承了下来。
由于历史上的保加利亚帝国统治的区域十分广大,最大的时候,甚至从伏尔加河一直延伸到阿尔巴尼亚,统治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当时的塞尔维亚帝国也被保加利亚人征服。但现在塞尔维亚人独立在前,他们不可能接受把自己也涵盖进入保加利亚境内。倒是如果将保加利亚并入塞尔维亚,他们能够接受。反正他们语言相近,都是斯拉夫语为主,加入了大量拉丁和希腊语词汇的方言。被看作斯拉夫方言也行,甚至说是希腊语方言也可以。
但显然塞尔维亚公国还无法跟希腊相比,让保加利亚独立,是为希腊国王兼任保加利亚国王铺路,跟历史上的保加利亚帝国没什么关系,只是借用这个名词,成立一个国家而已。同样的道理,巴尔干也可以成为塞尔维亚地区,马其顿地区,东罗马地区等等。
于是这个保加利亚先排除了阿尔巴尼亚,然后在塞尔维亚的坚持下,奥地利帝国的支持下,排除了罗多彼山脉以西的马其顿地区,具体边界尚未划定,但不外乎分水岭和自然河流等原则,至于民族聚居范围,这个原则在巴尔干地区不适用,因为民族太乱了。
保加利亚独立、马其顿独立、阿尔巴尼亚也独立,分别成立三个公国。然后就是商议这三个国家的君主问题,君主制是要坚持的,包括法国在内,欧洲都是君主国。
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君主都先后确认,显然大国早就在幕后达成了一致。英国人提出,因为保加利亚议会早就邀请了希腊国王担任保加利亚国王,这是保加利亚人民的选择,其他国家都没有反对,就这样希腊国王兼任了保加利亚大公。
阿尔巴尼亚的大公,则选了帕尔马公爵费迪南多一世的孙子,伊特鲁里亚国王路多维科一世之子卢卡公爵卡洛作为大公,称卡洛一世。这个费迪南多一世,是原本帕尔马公爵,拿破仑占领帕尔马之后,他就退位了。拿破仑城里了一个伊特鲁里亚王国作为补偿,让他的儿子成为国王,称为路多维科一世。原本的历史上,帕尔马大公国被拿破仑的皇后,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玛丽皇后得到。帕尔马公爵家族再次失去王位,玛丽皇后死后,卢卡公爵复辟帕尔马大公。
但是由于拿破仑没有绝嗣,并且强势在法国复辟,玛丽皇后三年前死后,法国得到了帕尔马公国,奥斯塔波拿巴兼任帕尔马大公。卡洛家族得到了大国的认可,一方面法国希望一次作为对帕尔马公国争议的补偿,卡洛家族放弃对帕尔马公国的声索。
这个家族的历史背景深厚,来源于法国的波旁王朝,是波旁旁支。这种历史背景,让英国可以接受。虽然卡洛家族属于波旁分支,但法国现在都不是波旁统治,哈布斯堡家族也可以接受,而且卡洛的祖父费迪南多一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婿,娶得还是特雷西亚女王的女儿,于是奥地利支持卡洛统治阿尔巴尼亚这个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
但是马其顿却无法达成一致,此时的马其顿南部被希腊軍队占据,北部则被塞尔维亚軍队占据。希腊国王表示如果自己无法成为马其顿大公的话,他希望他儿子能得到这个头衔。塞尔维亚大公则认为马其顿居住的都是塞尔维亚人,可希腊代表认为,马其顿斯拉夫人的语言,跟保加利亚语更接近,交流起来几乎没什么障碍,无非是一些拉丁语借此和希腊语借词比例高地的差别而已,不存在语法等问题。
两国争执不下,只能让马其顿暂时保持现状。
这次会议还确认黑山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黑山是一个相对奇葩的国家,国内山地、峡谷纵横,但却惊险的保持了独立,成为巴尔干地区唯一没有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国家。一个原因是因为地形确实险峻,第二个原因是土地确实贫瘠。人还死硬,不断的跟周边国家打仗。这次战争中,他们又向北方推进了国土,跟塞尔维亚直接接壤了。
会议结束后,希腊迅速跟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平协议,同时满清也跟奥斯曼帝国恢复和平。满清多少也得到了一些利益,这是希腊坚持的,如果满清跟自己打仗没什么好处,估计以后就不会跟希腊合作了。
满清的领土从幼发拉底河稍微向西调整,从过去以幼发拉底河为界,推进到了幼发拉底河发源的东南托洛斯山脉,将奥斯曼帝国领土,彻底跟两河流域隔开。在东南托洛斯山脉西部,双方以从山脉发源的杰伊汉河为界。对满清来说,得到了杰伊汉河下游下半个阿达纳平原,也算是一块农耕土地。但希腊认为,这让满清在爱琴海获得了一块出海口,展露意义比得到的土地更重大。
出海口正对的正是塞浦路斯岛,控制这里的英国竟然也支持满清获得这个出海口,原因是英国始终对满清没有什么影响力,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距离满清太远,而满清从规模和领土上来看,怎么都是一个大国,英国认为让满清在爱琴海得到出海口,尤其是跟英国控制区正对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英国在这个国家的控制力。所以英国支持希腊提出的,将这些领土割让给满清的方案。而奥斯曼帝国此时能保住主要领土不失,是唯一的诉求,他们时刻都在灭国的边缘徘徊,已经没有什么拒绝的资格了。
一个月时间,英国的外交取得了满意的进展,但中国外交官们就闲着吗?
没有,他们也在积极奔走,只可惜影响力还是不足。而且中国是希望进取,英国是在阻拦,进取势必挤压其他国家的利益,英国充当的却是一个旧秩序的捍卫者角色,反而能得到担心中国西进的所有势力的支持。
谁担心中国西进?
欧洲人几乎都担心,哪怕是法国这样的跟中国保持长期友好关系的国家,也希望中国不要太过于接近法国,奥地利就更不愿意了,中国靠奥地利已经足够近了,真的没必要让中国势力直接跟奥地利陆路相连,双方海路连通,做做生意挺好,没必要做邻居!
本来唯一的支持者是希腊,可惜希腊退缩了,希腊国王明智的选择了眼皮子底下的利益,放弃了迅速成长为帝国的希望,他很稳重,这是他甚为中国人的性格特征,缺乏普鲁士那样的军国主义思想,还不够刚烈。
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个负责任的君王,实际上希腊国王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没有因为他身为一个中国人,而为了中国的利益冲锋在前,而是选择对希腊最有利的决定,他是一个称职的君王,但也不再是中国西进战略的盟友了。
通过外交手段,通过盟友,等这些所有的柔性方式西进都失败之后,中国皇帝知道,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自己亲自上阵,错失这次机会,下一次西进要付出的代价就要大的多,在周琅看来,这次西进的时机,是他三年前就布好的局,虽然没有完全按照他的设想来,但结果可能比原先的设想更有利。
于是在英国人召开巴尔干问题会议,解决巴尔干问题的同时,中国在黑海城市新罗港,发起召开了一个海峡问题会议。
这个会议,迅速让海峡问题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