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四百九十章 将军为何还不纵火?

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四百九十章 将军为何还不纵火?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10:15:16 来源:88小说

就在宋江洋洋得意马蹄疾的同时,千里之外的黄河岸畔,左军都督府左副都督徐宁,已经引着一支兵马杀入了安利军。

彼处乃是一要地,比之濮阳毫不见弱。地域较霸州要大,较雄州又小。后者有一州城三县城,安利军则只有一军城一县城。

大家许是不知道安利军是何地,作者君不查看北宋地图,也不知道这安利军是何方神圣。

但要把其军城名号叫出,诸多看官心中就有底了。此地就系是黎阳也。三国官渡之战中,袁绍屯兵之地。

而九百年之后,彼处又为何重要?

以至于陆谦刚下大名府,洺州、邢州未克,便先遣一军袭取这里,那就不能不说道这里的两座跨黄河大浮桥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造桥技术发达,早在唐朝就于黄河之上建造了桥梁。后世小学语文课本中提到的驾舟捞铁牛故事里出现的浦津桥,就是其中之一;而另一座便是建于北宋政和五年的天成桥,一座跨越大伾山、凤凰山、紫金山三山的黄河大桥。共分为两段,徽宗赵佶下诏赐名,大伾山至凤凰山段的浮桥曰天成桥,属安利军;凤凰山至紫金山段的浮桥曰荣光桥(后改为圣功桥),属滑州。

这可是一项了不得的工程。

想想看,浮桥跨越三山,如彩虹般横卧于滔滔黄河水上,如此壮观景象出现在北宋时期,古人何其伟大?

政和四年(1114年)十一月,彼时陆谦刚崭『露』头角,督水使孟昌龄上书奏议道:“导河大伾,可置永久浮桥。”他提议,引黄河水,使之通过大伾山及东北两小山(紫金山、凤凰山),使其分为两股,在下游合二为一。以三山为桥墩修筑浮桥,将“省费数十百倍,宽河朔诸路之役”。赵佶闻报大喜而从之,任命孟昌龄为督水监,征集黄河两岸民夫数十万人,于安利军大伾、凤凰、紫金三山间建浮桥两座。

翌年六月,赵佶下诏嘉赏开河修桥有功的官员。诏书曰:“凿山郦渠,循九河既导之迹,为梁跨趾,成万世永赖之功……人绝往来之阻,地无南北之殊……”又诏:“居山至大伾山浮桥属安利军者,赐名天成桥;居山至凤凰山浮桥属滑州者,赐名荣光桥。”

虽说此等导河筑桥的壮举,并没有达到想象中一劳永逸的效果。分流河虽开通了,然而水流依然湍急,遇山稍隘处往往泛滥成灾,两岸境内百姓依旧饱受其苦,溺死于洪水者不计其数。

陆谦也并不知道孟昌龄等主官借建桥之机,聚敛金帛,个个富比王室。后世的史书中更抨击孟昌龄积恶如山,穷竭民力,聚敛金帛,交结权要……漂没生灵,无虑万计,近辅郡县,萧然破败。

他只知道这条浮桥万万不容有失。他最怕的就是当地官府军兵在慌『乱』之中,一把火将这座浮桥给烧了。

那就真的是暴殄天物了。

虽说这滑州就在濮州东侧,其下方就是东京城。梁山军要夺取京畿之地,着实简单。有无这天成桥,都无甚大碍。可陆谦怕的就是那些心理变态之人,或是破罐破摔。见不着别人好。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

这天成桥对于黄河两岸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想要破坏他,却也轻而易举。

翻开历史的书页,黄河是绕不过去的一条沟壑。上下数千年,每一页,都有数堆烽火燃烧,数缕狼烟腾起;每一页,都有几番战马嘶鸣,几起兵戈相见。以北宋为分割点,在此以前时候,战事尤其频繁,战场尤其宏阔。

地理条件、交通运输能力、人力物力资源,是兵事几大基本要素,黄河流通所过之地便都具备了所有的要素。眼下的安利军,地理上,襟山带河。大伾,浮丘两山平地凸起,视野辽阔,黄河、大运河分别在两山脚下流过,占据了这两个携手并肩的山头,就等于一个大汉一手扼住了东边黄河的鸡脖子,一手扼住了西边大运河的鸭脖子。

而在古代,河流,特别是黄河,既是进攻的通道,又是防御的天然屏障,加之在大伾山东南不到一望之地,有天然军事要塞黎阳关(亦称黎阳津,白马津)。周至宋朝,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兵马末动,粮草先行。战争打的是后勤保障,是粮秣供给。

只是,眼下这场战事与过往几千年里的一次次大战却显得不同。安利军空有丁勇军士万余人,却兵无战心,将无斗志,徐宁领兵都抵到浮丘山了,那军城之中的知军等人还无个定策。

眼睁睁的看着梁山军抵到安利军城池之下,一分为二,一路留在城外看守,另一路直扑黄河。

天成桥上当然有宋军士卒在守卫,且数量还不少。毕竟这里是沟通南北的重地,且安利军也好,黄河对岸的滑州也好,都是宋军防御要地。自从梁山军退出东京城后,赵佶虽无心重建京畿禁军,却也并非一点作为都没。

以第一时间兴兵‘收复’东京的原兴仁府知府李艺为东京留守,以在东京一战中逃出一劫的留守推官刘豫,为南京留守。组织兵马,整顿秩序,重建官治。

可实则呢?却是因为那两地着实太坑,无人敢入。这才叫李艺与刘豫沾了这不是便宜的便宜。

滑州隶属于东京留守司下辖,彼处的官府配置自然是健全的,但自从梁山军大举攻入河北后,李艺就急忙调遣手下的第一得力大将,关大刀去引兵入防滑州。

彼辈军力看似也不弱,当地官府纠集了地方乡勇民兵,以及滑州的州兵,兼之关胜带来得三千兵马,总兵力赫然也近万人之众了。这是这些人的质量又如何呢?

现下的滑州、东京可不是正史上王禀死守的太原城,后者为宋室边防重地,武库里不知道储备了多少兵甲刀枪箭弩。这滑州兵马与现下的东京兵马可远没有阔绰的兵甲武备。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一颗抵挡住梁山军的心。

时到今日,梁山兵精已经是普天下尽皆都认同的事实。就中原汉地,除了西军心气还不弱梁山军外,其他地方兵马也好,士绅乡勇也罢,比之都是垃圾。

宋军自己心气先就没了,还如何能镇定的与之厮杀?

在正史上,两宋交际时候,宋军几次弄出大军夜崩、大军不战而溃的事来,国家养育的军兵就这般模样,何其可笑?

那金兵奔过黄河一战,十几万河防大军不战而溃,梁方平南奔,何灌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据说,金兵渡河是用抢掠来的民间舢板小船渡之,一船一回合只可乘载数人去,足足五日才叫金兵尽数过的河来。

据说金军统帅自己都不相信进展会这般顺利。那黄河对岸但是有一两千人马守备,金兵也不能轻易过河啊,说道:此乃天亡南朝也!

彼辈心气、士气已低落到后世人难以想象之境地。

再思之史书上的明末时候,再看唐末、隋末、西晋末、东汉末,都是皇朝末年,却高下立判,一目了然。如何不叫陆谦心中对发源于宋的理学,痛恨至极?

关胜自与滑州文武不同,听闻梁山军已兵马黎阳,先就引兵直抵黄河岸畔,入眼的却就是眼下这『乱』兵纷扰的一幕。

天成桥上,无数宋军兵丁民壮拥挤一起,是摩肩接踵,人头攒集,一个个皆在死命向南逃奔。仿佛是身后有那千万条饿狼急追不舍,叫这些士卒兵勇尽皆亡魂大冒,却苦于行走不动,叫喊声震天响亮。

“阿也……”关胜身侧一亲兵叫道。他还从未见过眼前模样,怕这浮桥之上要就要有过千人。

站在岸上,他们是不时可以看到兵丁被挤下桥去!却根本无人多去看望一眼,所有的人都只是在互相推挤。如是,不断地有人被挤出桥边,落入黄河浪涛之中!

哭叫声迭起,咒骂声迭起,有人甚至在嚎啕大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军兵,而不是一群柔弱的娘们。

关胜将兵堵在桥南头,徐宁引着百十马军已经赶到了桥北。他对于这天成桥是早有耳闻,却从来不曾见过。

此刻举着千里镜细细探看,果然是宏伟。浮桥穿越黄河南北,架三山之间,并非笔直一条,而是呈孤状凌驾于黄河之上,分为两段,总长约有近四百步。

由大伾山至于紫金山者为长,约三百步;紫金山距凤凰山者为短,约百步。

三座山上都筑有城墙壁垒等工事,可谓易守难攻。但此时大伾山宋营守军已经逃散,就连黄河当中的紫金山之守军,也在蜂拥向南逃奔。

想到北地宋江部送来的捷报,徐宁也不由得叹道:“宋室不灭,天理难容。”

“都督,那对岸的关胜会不会放火烧了浮桥?”一人问道。

徐宁脸上亦闪过犹疑,这般情形下,换做他是关胜,多半也会烧掉浮桥。至少稳妥也。

并不回答,而是叫人传令后续兵马,加快进兵。再叫一亲将,持旗前往桥口招降。而至于浮桥会不会被关胜一把火给烧掉,这就要看谍报司的本事了。

这时的南岸,关胜已经叫人去收拢溃兵,另一边却选派一支精兵,逆流赶赴紫金山。

“将军为何还不纵火?将之付之一炬,方乃万全之策。”滑州一官叫道。

关大刀冷眼一瞄,“火烧浮桥,乃惹怒贼军之举也。其军或是择船渡河,或是叫濮州径直杀奔来一支兵马,敢问滑州可能抵挡的住?”

关胜大怒,且言下有理,倒是叫那滑州官吏给顿了住。他叫嚣烧桥,乃保全滑州之策,可不是为滑州招惹祸事也。

自然,那关胜心中还有一言未说:“此桥糜钱数百万缗,人力物力不可胜计,叫两岸数十州县民力殚尽,如此这般烧了去,如那梁山之人都觉得可惜之极,我关大刀又何尝不知民力有时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