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四百二十三章 何为王八之气,谁主天下沉浮

这是何意?

这意思自是再简单明了不过。

“割外国之血肉,补我华夏之元气,何乐而不为?”陆谦哈哈大笑,“那海东高丽一国,年纳岁币二十万余。两国通商,登莱各港口年可取税金亦不下十万贯。”

“彼此商贸往来与国民之利益,丰也。”

“其一国之力便可至此,若是天下万国来朝,中原与其他诸国皆有通商,我之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皆彼辈之国所需也,如此国民之利益当得几何?官府朝廷之利益又当几何?”

“而一年朝廷之所耗,官、军、民生之费,年大体相当。索取尽百姓之民脂民膏也。本王取之于外,用之以内。于外索得钱粮,于内即可轻徭薄赋,可消减杂税,可于臣工们嘉奖,可让军士们过的更善。如此于国于民皆百利而无一害者,本王如何不能去做?”

陆谦的一番言语是震耳欲聋,呼延家叔侄俩人都痴了。这种政策倾向,与华夏现今的普世价值观,全然不同。

须知道,现今的宋儒皆理想主义者,所讲的更多是教化,更多是以德服人。那自从北宋中期以后,批评汉唐,否认汉唐之治的声音就日渐走高,以二程为首的理学可以说把儒家的理想主义发挥到极致,批两汉李唐,甚至批判起了王通续六经。

——王勃的爷爷,教出一些牛逼弟子。

而要知道,在唐及北宋前期,士人对王通续经乃是非常推崇的,认为王通续经有存道之功,继承了孔子之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王通之学开启了盛唐之治。

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儒却越来越倾向于将三代理想化——他么时代不同喽,现如今是老子的文华盛世——而将两汉李唐皆视为与“三代”相对立的负面典型。因此,士人转而开始批评王通续经。

因为前者施政,乃王道与霸道兼杂,如何可比尧、舜、三代也。这根本理想就不同。

他们眼中,两汉是以仁义文饰霸道而已,而王通之道虽然重德,却亦盖含霸道。仁寿三年,王通至长安见隋文帝,进奏《太平十二策》,主张“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运天下于指掌'。如此可就叫宋儒不高兴了。

虽然事实证明。宋儒比之汉唐来就是个渣。可人家能忍啊。比如当年的安南李常杰屠戮邕州。我大怂先是大败,后集结大军去反攻,打到打不下去了,人安南第一个降书,道一个歉意,就能两边议和。邕州数万百姓被屠戮就可以不了了之了。

可以说宋儒讲脸皮、讲面子,讲道德正义。

先天上就将华夏放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要是讲一个符合其观点的例子,如郑和七下西洋那般,就是最好。

而陆谦的这种思想就是红果果的强盗思维,文雅点说就是霸道。以力假仁者霸。那就如是清流中的一股泥石流,把呼延家叔侄的三观都要颠覆了。

“小将军既走遍了南洋诸国,当知晓彼辈人之军力也。以你之见,其人军伍,可能抵挡我海陆数万精兵一击否?”

陆谦的声音不大却也不小,左右两列的文臣武将早就停住了口,把头望来。

呼延庆于感情上一时间还是扭转不来,但他认同陆谦话中的道理。如陆谦这般言语,那于国于民的确大有好处。再想到南洋诸国的武力,说道:“彼辈尽撮尔小国,不堪大军一击。”

这句话叫陆谦在此哈哈大笑来,笑的好不畅快。

“本王于南洋了解不多,只知晓彼处多野人,王化不宣,然彼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占城、交趾、真腊尽是盛产稻米。泥勃、三齐佛等国从不曾听闻有饥寒之苦。”热带亚热带么,人一辈子也见不到一次雪花,且物产丰富,不干活都有的吃可真不是说笑。香蕉、菠萝、椰子、芒果等等,数之不尽。

“此等大好之地何苦废于一群野人之手?”

陆谦的眼光从呼延家叔侄,从左右两列的文臣武将的脸上一一扫过。站起身来。

“诸位兄弟,且看当今之天下,苦无立锥之地的百姓人家何其之多?”

“这王朝兴衰,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乃最大之弊端也。昔刘汉之黄巾起义,李唐之黄巢之乱,追究其根源,皆在于此。便是这赵宋,若是无有数不尽的无地失地百姓,我陆谦何以成就今日之气候?昔日梁山泊内何以有那般多儿郎上山入伙?”

“这皆是土地之祸害也。”

“古人云,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原因何在?就在人口与这田亩之间。”陆谦做起了老师。

现在,陆老师就开讲了。

“兄弟们且听我言:一场大乱,杀戮无数,生民凋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如那李唐,天下一统之时,高祖武德年间仅二百余万户;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三百万;高宗永徽年间全国有户四百万;武周神龙元年全国有户愈六百万;玄宗天宝年间户数达近千万也。我华夏元气尽复,故而早年有开元盛世。”

“如此可见,只要太平,只要有一口吃食,百姓得繁衍生息,这人口便就会浓稠茂密来。可是土地却不会增长。这齐鲁之地打春秋战国时候是何等模样,现今不还是何等模样?相反,随着耕种耕耘,地力还会不断消磨。看秦汉时,关中之地如何肥厚,可到了李唐时,高宗却要几番引着满堂文武就食洛阳。可见其之地力已不足以尽养关中之人也。”

陆谦话说到这里,眼睛俯视着到宴众人,后者们有愕然、有懵懂,亦有似有所悟。他们都没这么想过,而现在想来,于陆谦之言便就有了新的感官和认知。

“而当今天下又有多少人?大观四年(1110)户部有案,全国有两千零八十八万余户,丁口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余口。算是妇孺幼子,举国之民尚超出一万万也。”

“而天下田亩就那么多,一千万人,一人可分百亩;一万万人,一人便只可分十亩。”此言就是黄钟大吕,叫在场众人个个绷起面容来。

“这每朝中后期皆有土地兼并,良善百姓沦为奴婢。大批黎民身无分文,手无寸土。一旦遇到天灾**便就只能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起兵叛乱,滋味一口吃食。”

“朝廷镇压得一时,镇压不了一世。且这一次次镇压,何尝不是在消弱自身的力量?如此等到再无力可制时候,那便就是皇朝更替,龙蛇陆起之时。如三国时候,如隋末、唐末,一次次纷争,流的都是天下百姓的血。天下兴亡百姓苦。”

“如此,一万万黎民被杀的剩下了一千万、两千万,新朝一统,天下复安。几十年百十年后,人丁滋生,天下复入盛世。”

满堂的寂静,数十道目光看着陆谦,无有一丝声音。混不吝如黑旋风也长大了嘴巴,而明智一些如柴进、宋江、吴用等人,额头上已经显出一层明汗。

历史很残酷,只是历史往往把自己残酷的一面遮掩了起来。每遭王朝更替,更吸引后世人眼球的是那些留名青史的文臣武将,而不是其背后的无数百姓尸骸。

“此乃一轮回也。看看刘汉、李唐,看看现下的赵宋……”陆谦的目光看向柴进,“柴卿可有妙策教本王则个,以渡过此劫难?”后世人把这个称作“历史周期律”,这可不是儒家那套君王“亲贤臣远小人”便可以破解开的。陆谦也不会如***那般高举“民主”大旗。眼下要解决这怪圈就只有向外打,向外扩展。

“大王之言如黄钟大吕,叫臣警醒,亦叫臣汗颜。柴进无能为大王解忧,请大王责罚。”

小旋风回答的干净利索,陆谦心里在笑,面上却纹丝不动,看向宋江、陈观、吴用,看向在座的每一个人,说有人都拜服在地,包括呼延灼与呼延庆叔侄。

“诸位快快起来。是本王情急也。”说着便将最近的呼延灼叔侄拉了起。让呼延灼与呼延庆好不震惊的是,陆谦那一身巨力。呼延灼竟然抵挡不住,这叫他怎能不惊?他虽没亲自与陆谦交手,对陆谦却非一无所知。后者扬名立万靠的从来不是武艺。当年在殿帅府中,亦从不以武勇显名。如今看来,这位大王还掩藏了身手不曾?

不提呼延灼内心里是如何翻腾,就见陆谦将呼延家叔侄拉起,堂上一干文武也尽数起身来。

他便接着说道:“诸位皆英才,耳闻目染,当知道我陆谦适才所言不假。试看青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那真所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为陆齐现下也是一标准的地方政权么。与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十分标配,保不准也会如历史上的那些国朝,今日兴旺,明日便覆灭了。

“这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鲜少能有跳出这一轮回者。大凡初时皆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盖因为那时时局困难,诸人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站稳跟脚,根基深厚,羽翼丰满,此刻人便也松懈了下。

有的因为历时长久,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待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如现下赵宋之难。

也有如我梁山今日之局面,势力步步扩大,为功业所驱使,并力向前,以至于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开科取士,内心之人复杂,其环境越加复杂来,控制力反而趋于薄弱,不如先前牢固。

可无论前后,在我陆谦的眼中,却是无看到一个跳出轮回的。”

“诸位兄弟以为原因何在?”

“你们不知,我陆谦也是不知。我只知道,这儒家可以用却不可全用,可以信却不能全信。”原因很简单,那历朝历代都挂了,它们中可多是尊孔敬儒的。

儒家也有内圣外王,但是儒家的内圣外王与陆谦的内圣外王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扯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是过于超前了。21世纪都也不适合,陆谦觉得,适合它的只有物质超级发达的真社会ZY。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过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提倡“真善美”提倡道德是一种好的传统,但是把真善美跟道德与治国搅合在一起,就太不合适了。

“若有一日我陆谦一统天下,陆某人可不想三二百年后就国破家亡,身死而族灭。更不想我华夏贵胄惨遭浩劫,生灵涂炭。然我清楚,这天下吏治,实难保如一。国家政策亦无百年不变之法。人亡政息,太过常见。

我死之后,后代子孙变了法度,我难不成还能从坟里跳出来不曾?

土地兼并更是富贵人之本性。放在五年前,我亦想要良田百顷,在座的兄弟们谁又不想?此方是家族之根基也。”

“且陆谦亦想叫我华夏之民,生养出两万万、三万万来。可土地不足以养之,如之奈何?”

“是叫我华夏之民忍饥挨饿,叫我国内兵戈四起,杀戮无穷,还是征讨四方,以我之剑夺外人之土,变四周夷土为我华夏汉地?”

“诸位可有教我?”

圆满的给众人上了一课,还叫诸人尽数俯首低头,陆谦心里得意洋洋。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宋儒的理念是那般薄弱。

整个大堂内都响起了沉重的鼻息声。陆谦转而问呼延庆,“小将军且说那南洋之地可养多少人哉?”

呼延庆此刻已心悦诚服,“臣不知南洋之地可养几许人也。只知南洋广大,不可以千里计。内中海岛无数,小则达一县封土,大着能立千里之国。

小将见识浅薄,不识大王一片苦心,万赖大王英明,不以小将愚昧,教授小将真道理,始知内中玄奥。

大王真知灼见,高瞻远瞩,叫小将佩服之至。

此乃天生我主,以解我华夏之忧也,乃我华夏之大幸运。望大王不以呼延庆卑微,来日攻略南洋,小将愿做先锋将,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陆谦今日都不知道哈哈大笑几次了,拉起呼延庆,笑道,“小将军言重也。来日南洋之行,还当烦劳将军提兵。”

之后眼睛再次从文武众臣脸上扫过,“那南洋虽好,可到底偏远,便是有快船沟通本土,朝廷之力亦难鞭长莫及。如此势必不能设立本土这般的州县制度,当赋之其官以军政大权,以便灵机处置。如此,时日长久难保不会有野心勃勃之辈趁机挑事,以图自立。一如今日交趾之弊端也。”

“此非止南洋,西域之地亦是如此。”

“故而,陆谦若真有开疆拓土之日,我当行宗周之故策也。分封宗室功臣,封藩建国。诸位兄弟切莫以为陆谦在哄骗你们,此我之一片真心实意也。”

“咕嘟”,闻言柴进、宋江等很多人此刻都不禁吞咽了一口垂涎。头顶上的气柱瞬间都愈凝固来了。

便是那黑旋风听到‘分封宗室功臣,封藩建国’的话语后也似明白了过来。大声吞咽了一口口水,张口就叫道:“哥哥真舍得拿无数疆土,分封俺们兄弟?莫要诓骗。”

“我如何诓骗你,我又如何会舍不得。与其将来便宜外人,今日分封于我等兄弟,你等还能反我?”

非常直白的说话。那铁牛忙把头摇晃:“不反,不反。哥哥便是杀了俺也不反。铁牛这辈子就听哥哥的话,那鸟位算甚。”

堂上一阵哄笑。陆谦举起一碗酒来,一饮而尽。“今日之言定也。我陆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日后如若不应践,众兄弟可视我为仇。”

“诸位兄弟亦莫以为我陆谦是失了心窍。中原大好河山还未入手,便想的那般遥远,似是异想天开。实洛阳赵宋不堪,我视之如冢中枯骨,早晚必破之!”

“而田虎、王庆、钟相、方腊之流,尽皆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这还是陆谦第一次指点天下这般露骨的。“诸君知龙之变化否?”

自问自答,陆谦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其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以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当初看三国,这一段就觉得极其有逼格,现如今从他嘴中道出来,果然王八之气四溢。

“江南方腊,河北田虎,王庆、钟相,皆非英雄也。”所以啊,这如今之天下,无人会是他的对手,他陆大王一统中原,必不在话下的。区别只在一个时间问题。

“且看三五年后之天下,是谁主沉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