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一时十万火急。
不得已,少帝又开朝会。问计群臣。
“关东军情如何?”少帝身边只剩黄门令左丰等一众中、小黄门。内外朝政皆被二戚瓜分,便是洛阳郭下,水火民情,亦后知后觉。焉能知晓八关之外,关东之事。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以为陈王宠,当真兴七王之乱。正兵进洛阳。
“回禀陛下,关东一切如旧。并无兵乱。”董骠骑起身奏对。
“如此甚好。”少帝这便暗出一口气,稳住心神。
少府张俭起身奏道:“陛下心忧,乃因《废帝诏书》而起。若能证诏书真伪,诸王之祸,当迎刃而解。”
少帝焉能不知根结所在:“少府言之有理。然,尚书令曹节今已亡故。涉事一干人等,亦先后入土。死无对证,如之奈何。”
“若久悬不决,坐视时局崩坏。关东必兴大乱。”张俭忧心忡忡:“先帝行废史立牧。并遣宗室为外镇。先拜太常刘焉,为益州刺史;又拜侍御史刘瑶,为扬州刺史;再拜侍中兼领西园典军校尉刘岱,为青州刺史。陛下登基,新拜太常刘表,为荆州牧。陛下需谨防,宗王与宗室,相互勾连,结成大害。”
张俭之言,直指时弊。切中要害。
宗正刘虞,起身奏报:“陛下且安心,宗室并无意动。然,诚如少府所言,不可不防。”
“诸君有何高见?”少帝环视群臣。
骠骑将军董卓,再起奏对:“洛阳八关锁固,铜墙铁壁。陛下安心,黄巾蛾贼尚不能攻破,何况区区徐豫七国。七国不反则已,若反必遭天下所指。那时,陛下只需兴忠义之师,攻无道而伐不义。当,如汤沃雪,一战而胜之。”
出人意表,车骑将军何苗,亦起身奏道:“董骠骑所言极是。臣,附议。”
少帝略作思量,这便心领神会:“二位将军,朝中栋梁。共举社稷,朕心甚慰。”
“臣,惶恐。”二人异口同声。
互相侧目,各自心照不宣。何车骑又道:“少府所虑,亦不可不防。六月初,太后麟子,即将满岁。先贤有言:‘物有为实,枯死而堕,人有为儿,夭命而伤。使实不枯,亦至满岁,使儿不伤,亦至百年(注1)。’故有楚之神女,北上为麟子行‘试儿之礼’。到时,陛下可广招天下宗亲,齐聚洛阳。安抚刺史、州牧及宗室,令勿生二心。”
“何为试儿之礼。”少帝当有此问。
“回禀陛下,此乃江东风俗。”少府张俭,起身奏道:“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尺、刀、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乃先秦楚礼。只在江左时兴。”
“原来如此。”少帝轻轻颔首:“楚之神女,可是巫山神女。”
“然也。”何车骑答曰。
少帝侧看帘后:“太皇以为如何。”
董太皇虽不置可否。却也并未向先前那般,处处刁难。只因《废帝诏书》落人口实,关东七国施压。何董二戚,自当抱团取暖,共御外敌。待除外患,再内斗不迟。
窦太皇言道:“可也。”
少帝心领神会。这便冲百官言道:“奉诏行事。”
“臣等,遵命。”
少帝又道:“国祚日艰,噩耗频传。诸君当与朕齐心勠力。共鼎社稷。”
“臣等,敢不从命。”
百官异口同声,难得一团和气。
少帝亦颇多欣慰。终归少年不知愁滋味。
明日休沐,今夜党魁平乐会。
并州牧董卓等,衣带党徒,如期而至。
席间,党魁屏退左右,落杯言道:“诸君对《废帝诏书》,有何高见。”
河内太守王匡,先言:“二戚之所以专权,乃欺天子年幼暗弱。先前合肥侯为帝,明避黄门,暗罢卖官。选贤任能,朝野一新。阿阁兵乱,亦为除黄门之患。虽至宗室死伤,亦情有可原。若重登为帝,或远胜眼前这般。”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先前王匡为何进所用,鞠城兵乱时,欲后发制人,助何进先灭黄门,再弑杀新帝,扶立少帝登基。不料何进为董重所杀。大将军党羽,如鸟兽散。不得已,唯有与董卓等抱团,共奉《衣带诏》。所作所为,多为自保。与国祚无关。
且《衣带诏》已泄,二戚皆心照不宣。假以时日,待分出胜负。必新仇旧恨,一次清算。
两害相较取其轻。若能引外戚与宗室相争,衣带盟众,方可转危为安。此乃,驱虎吞狼是也。
与会众人,闻此言,纷纷点头。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若坐实《废帝诏书》乃矫诏,我辈该当如何?”党魁又问。
事关生死存亡,家门存续。无人敢发先声。
此时此刻,袁绍当仁不让:“诸君,且听我一言。”
党魁笑道:“我等,洗耳恭听。”
袁绍平揖而出。执礼一圈,这便直身言道:“如王府君所言,二戚欺天子年幼,把持朝政,为祸日深。长此以往,非但我等家破人亡,死于非命。煌煌四百年天汉,必出王莽第二。江山破碎,万民饥流。重现两汉之交,末世之乱。然若合肥侯为帝,吾门为戚。不出十载,我当为大将军。得诸君共辅朝政,何愁江山不定,万民难安?”
“这……”座上嘉宾,纷纷醒悟。合肥侯夫人,乃出袁氏。诚如袁绍所言。十载之内,袁绍必为大将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富贵险中求”。
袁绍自立场中。目光如电,环视众人。
与其目光一碰,南阳太守袁术、山阳太守袁遗,家门二雄,各自离席。如左膀右臂,聚拢到袁绍身侧。
并与袁绍,齐齐下拜:“苟富贵,无相忘。”
“苟富贵,无相忘!”受此一激,热血沸腾。河内太守王匡拍案而起。
“苟富贵,无相忘!”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兖州牧曹操并豫州牧孙坚、及,并州牧董卓,次第起身。
见三州牧离席下拜,袁绍心中大石落地。
目中隐有野火,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