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大唐风后 > 第372章 浮世绘

大唐风后 第372章 浮世绘

作者:离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20:35 来源:书海阁

一个叫做伊索的奴隶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火鸡想要到达树的顶端,于是它向公牛求助,公牛对它说只需要吃自己的牛粪就可以了,于是随着火鸡不断的吞吃牛粪,它感觉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大,于是慢慢的爬上了大树的顶端,然而不幸的是,没多久火鸡就被一个农夫盯上了,于是农夫非常干脆利落的将火鸡打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便是:牛粪(****运)的确能够使你抵达顶端,但它不能永远的让你呆在那!

所以,所谓上天庇佑什么的,也就骗一骗那些不经世事的小毛孩子罢了,真正历经世事的那些人们,尤其是正背负着文明传承的可敬可畏的传承者们,是绝对不会相信运气之类的不可靠的东西的,他们唯一能够依靠并且相信的,也唯有自己!

如果说,千百年来华夏诸文明的传承连绵不绝是一个不相信天命的正面例子,那么毫无疑问的说,大明尊教的崛起之勃兴,以及它之后瞬间消亡之迅速,便无疑是一个与华夏文明相对应的反面例子!

在华夏本土文明看来,大明尊教也不过是与昔日的佛教一样,都是外来的胡教罢了,然而与佛教在华夏故地默默地雌伏传播,数百年后方才崛起不同,因为本身大明尊教的前身摩尼教在当时的西域就已经具有了颇为强大的影响力的缘故,使得大明尊教在创教之后的传教行动一向颇为顺风顺水,而由于当时的华夏帝国隋朝正处于又一个帝国崩溃的战乱时代,使得向来思想与手段都颇为强势的大明尊教,能够极为迅速的发展信徒,扩大势力以及影响,毕竟,乱世之中人心总是会下意识的追随强者,而向来强势的大明尊教也的确能够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更何况,大明尊教的善恶二元战争理论以及不同于佛教的另一种众生平等的信仰追求,对于在乱世之中朝不保夕以及受尽了各种逼迫的百姓大众而言,的确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可以说,因为思想的正确性以及时运的相助,在那一时期大明尊教的发展的确极为惊人,以至于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大明尊教就已经具备了与摩尼教本宗势力叫板的实力。而对于自家分支大明尊教的挑衅,摩尼教因为对于对方实力的忌惮甚至都只能引而不发,而这之前在摩尼教内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原因无他,没有人事先那能够预知到后来大明尊教如彗星一般的崛起,毕竟,大明尊教的创始人许开始在之前不过是一个在摩尼教本支内部权利斗争之中败落的长老,更是在仓皇逃离摩尼教波斯总坛之时惶惶如丧家之犬,那样的许开山,当然不会有人将他看在眼里,也因此,同样绝对不会有人认为他能够在异域的土地上,会奋斗出一片势力出来——只不过,世事无绝对,许开山在东方的成功震撼了整个摩尼教的本支势力,也因此,而让无数的人为之后悔不已……

然而,在极盛的巅峰过后,因为被一直以来的顺利冲昏了头脑,大明尊教以许开山为首的高层们却接连的发了昏招,从此一路迈上了作死的道路,于是在几年之后就将大明尊教这个势力最大曾经占据西域一部、霸占整个草原,并且将触角深入华夏大地的庞然大物彻底玩跨,真真应了一句老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与佛教一样,大明尊教既然本身身为外来文明,那么在最初的时候急于扩充势力而不是徐徐图之,这本身就是战略中的大败笔——或许在西域这样的文明荒漠之地,像大明尊教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传承的确极为收到当地原始部落居民的推崇,然而相对于更为灿烂辉煌中土华夏文明来说,大明尊教的那一点东西,就不值一提了。

加之,历经汉末三百年的战火历程,先前兴盛于春秋两汉的初始华夏文明传承几乎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蜕变,说是面目全非也绝不为过,而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的两点则是:一:昔日互为死敌水火不容的各派居然可以因为利益的缘故而暂时的联合,而在这之前的春秋战国两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则是除了佛门之外,几乎所有的原中土本土华夏文明都更为敏感的,对外来文化入侵的保持着极大的警惕与敌视,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当盛极一时的大明尊教覆亡之后,无论是之后大明尊教的本宗摩尼教企图再度卷土重来,又或者是极西之地的大秦帝国的国教向中土传播,以及后来一位西域沙漠深处的圣贤所传下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土,他们的影响力至始至终却终究有限,再也无法与昔日佛教的兴盛相提并论!不得不说,这正是自从佛教钻了本土文明的空子之后,本土文明对后来其他的外来文明严防死守的缘故!而当时在西域与漠北发展势头极好的大明尊教,却根本不清楚中土的华夏本土文明已经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以至于轻率的做出了入侵华夏文明势力范围的决策,其结果,则是一头的撞在了铜墙铁壁之上!被撞的粉身碎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之所以会造成如此重大的决策失误,其关键就在于大明尊教本身对于中土文明并不了解,而急于在中土扩充势力的他们也同样没有对中土的形势做出详细的调查,仅仅只是凭借着自己在西域以及漠北草原上的成功经验就草率的行动,却并没有详细的思考过,如中土华夏这样的一个由统一的民族组成的大一统帝国,虽然当时正处于分裂战争状态之中,与西域、漠北甚至极西之地的波斯帝国之间的现状,终究是不同的,毕竟,虽然华夏诸文明传承彼此敌视,然而毕竟同根同源,以至于当发觉到一个野心勃勃的想要进入中土,将原本中土文明全部取而代之的外来文明势力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华夏诸多文明便会立刻的团结起来,将这个祸患消灭的干干净净。

于是,大明尊教的悲剧便不可避免!尤其是,当后来大明尊教深陷泥潭之后,其决策层中的波斯胡人高层,对当时的困境状况一筹莫展,数次想要挽救危局的努力,反而是将大明尊教的更深一步的拉进了深潭之中,这就是因为华夏诸文明派系的联手打压,以及大明尊教混乱盲动的结果,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以石青衣为首的本土华夏文明的传承之人甚至能够允许波斯摩尼教的正统传承在中土传教,然而对大明尊教势力,却一定要赶尽杀绝,不留一个漏网之鱼!

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战争,其实本就是这样的残酷!!!

而昔日的魔门魔相宗与大明尊教的结盟,其实同样也正是处于了一种利害相较之间的考虑!并且在最初的时候,因为目的相同,这个联盟还的确有过一段亲密无间的蜜月期,偷袭并妄图一战灭亡在长安的以家主李渊为首的,由关陇军事贵族八大创始人李虎所创建的李姓阀门势力的这一阴谋,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所谋划并进行的,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两大势力的联手行动固然实力惊人,但李氏贵族门阀虽然向来行事低调,其所隐藏的底蕴却实在是非同小可,加之一些当时一些无法被事先预料的事物存在,以至于一战之下,李氏家族的族人固然是死伤惨重,然而魔相宗与大明尊教却同样也是伤筋动骨,大量的精英人员的损失不提,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那一次庞大计划的最终失败,使得这一联盟第一次的,对于自己的未来计划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那一战事实上也正是一切转折的开始,因为从那以后,先是被打残了的李氏门阀居然不可思议的逆袭,成为了华夏大地上最有实力的一支割据势力,而之后,则是为了拉拢这一势力,草原以及西域的统治者们开始纷纷的改变了对两大势力态度,使得从此开始,两大势力的发展开始处处碰壁。

而与此同时,原本并不被华夏各派系放在眼中的两大势力得到了所有势力的巨大关注,没有办法,虽说原本的魔相宗与大明尊教也正是想要通过一举覆灭李氏门阀——这个赫赫有名的关陇军事门阀来向华夏各派显示自己的强大,然而,却因为功败垂成的缘故,导致了两大势力虽然的确因此而吸引了所有华夏派系的注意,却并未因此而令各派感到如何恐惧!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结果,当然也绝不是魔相宗与大明尊教所希望见到的。

所以当那一战的计划失败之后,魔相宗与大明尊教的联盟便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昔日死伤惨重的李氏门阀割据已经渐渐的拥有了一统天下的气魄与实力之后,势力越发衰弱与陷入混乱危机之中的魔相宗与大明尊教两大势力的联盟,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并且,因为各自文明之间的差异性,昔日的同盟,后来却恨不得拼命的致对方于死地!

后来,在唐朝的统治阶层,华夏的本土派别,以及大明尊教的本宗摩尼教的联手打击之下,大明尊教的势力终究在昙花一现之后灰飞烟灭,而那时的魔相宗虽然自身也已经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但是本身身为华夏本土文明传承的一支,魔相宗却依然通过自身在华夏本土的底蕴,找到了一线规避灭亡的救命稻草!!

而说起这个救命稻草,则便要不得不提一个在四十年前的一位大人物,而这位大人物,便是一箭双雕威震漠北的长孙晟!!

身为隋帝国威震漠北的绝世名将,长孙晟却是魔门的魔相宗门人,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如果细细思量的话,却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在三百年的乱世之中,原本社会的秩序基本已经几乎全部被打乱,统治阶层之中夹杂有魔门中人,这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独孤信不就是魔门邪极宗的门人么?不过独孤信虽然身居高位又长年盗墓,本身在邪极宗的地位却只是外门的长老一类,而长孙晟的不同之处在于,年轻时候的长孙晟不但是当时魔相宗的核心弟子传人,更是与后来的魔帅赵德言曾经争夺过魔相宗宗主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平心而论,纵观后来长孙晟与魔帅赵德言的一生,前者擅长于阳谋,而后者精细于阴谋,虽然各有所长,但总的来说才干却是不相上下,然而问题是,正如同一个人的躯干上只能够张有一颗头脑一样,所以未来能够领导魔相宗的领袖,也只能是一个人,无论是当时的上一代魔相宗宗主选择了谁,都必然要放弃另外一个,也因此,最终的时候,上一代的魔相宗宗主抛弃了长孙晟,而选择了魔帅作为魔相宗新一代的宗主领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并不是在选择的时候有任何的偏心,而仅仅只是因为时运,或者说是命运的无奈!!因为那时的魔门已经开始在佛门与道门的打压之下渐渐露出颓势,而魔门内部的争斗也已渐成风起云涌之势,魔门八大派系之中,邪极宗因为有着一代邪帝向雨田的庇护而兴盛如日中天,地位牢不可破,而其次则是天莲宗,依靠着商人们所带来的庞大资金财力,这一派虽然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大,但也根基稳固,难以动摇。

而至于衰落的巫女门后裔们阴癸派,与昔日墨家的分支之一的后裔花间派,两派依靠着昔日与统治阶层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从而得到了统治阶层的庇护,从而能够维持着一个松散团体的局面,情况不能说好,但却也同样不能说坏!

然后其次,便是一直隐身于阴影之中的刺客军团:补天阁了!刺客,是人类血腥争斗的最终兵器,也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补天阁在黑暗中的历史的古老超越了后来魔门所有的其他派系,这样的补天阁,当然不会因为魔门之中的内斗而走向覆灭,当然,却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的缘故,而从一开始,就断绝了这一门派得到任何真正兴盛的可能!

真传道身为昔日道家入世一脉的后裔,与道教的渊源自然是极为深远,然而也正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传道充其量不过是道教的某些思想不容于主流的儒教与佛教思想,因而才暗度陈仓,在魔门留下了这样的一支后手罢了,作为道教全部力量的一支分支,真传道在魔门的地位当然也是牢不可破,当同样是因为身为道教一支分支力量的缘故,道教为了在自身与佛门、儒门以及魔门这几方势力之间取得平衡,也必然会有意的压制真传道在魔门之中的发展!

灭情道既然依托于被被儒学阉割的皇权而生,那么身处三百年的动荡乱世,这一门派的传承自然先天不良,后天畸形,也因此连传承都时有断续,若非其所传承的土壤的特殊性,恐怕这一派别早就随着大部分诸子百家的消亡而不复存在了,然而即便得以延续传承,却也半死不活,比一些魔门的附庸强不到哪去!

——而相比较之下,当时的魔相宗,却已经处于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之内了!

魔相宗的势力在当时来说还依然颇为庞大,因为纵横家传承的本性使然,使得在三百年的动荡时代,魔相宗的门派势力总是能够左右逢源,因而虽然处于乱世,魔相宗的势力却一直的处于上升时期,也因此能够在魔门之中占据依稀之地,而不是随着其他残余的诸子百家传承烟消云散!然而,当那漫长的动荡时代终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走入尾声之后,纵横家的传承魔相宗势力,也因此而结束了自己一度如鱼得水的幸福时光,而不得不面对今后极为严重的各种挑战了!

理由很简单!像纵横家这样极度利己自私的学派传承,从一开始就绝对不会被任何统治阶层所信任,之所以能够在乱世呼风唤雨的缘故,也不过是天下动荡之间,各方之间与魔相宗纵横学说的相互利用罢了,而一旦当一个高度统一的帝国政权凸显雏形之后,那么下一步,毫无信义可言的魔相宗就必然会成为统治阶层高度警惕的对象!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即便双方互不信任,然而纵横家学派的传承却是任何一个统治阶层所不可或缺的,无法被取代的传承,即便会因为受到统治阶层的猜忌而日益艰难,然而因为被需要,却注定了肩负纵横家传承魔相宗势力的不会消亡!

——然而问题是,当三百年的动荡时代结束之后,魔相宗真的遭遇了可以取代他的对象,并且,还是一个魔相宗势力原本就极为忌惮的敌手:花间派!

话说,脱胎于墨家传承的一支的花间派可以算是魔门之中所最为人畜无害的一支了,也因此,当年的正道代表慈航静斋才会在全力打压魔门势力之余,下意识的对花间派传人放松了警惕,而结果则是被后来的邪王石之轩趁机偷鸡摸狗了一回!可见实际上花间派并不像它所表现的那样人畜无害,不过话又说回来,本身身处魔门这样的****势力之中,又历经三百年动荡时代而依然存在,花间派的实力当然绝对不会仅仅只有它所表现出来的那么一丝,而是恰恰相反!毕竟,当昔日的墨家分裂消亡之后,花间派的前身是直接倒向了墨家昔日的敌人——统治阶层一方,并且在不久之后的动荡岁月来临之后,一直的保持着传承的完整性!相比之下,不说其他已经消亡的诸子百家传承,就是魔门之中,能够维持传承完整性的派别也是寥寥无几,也因此,花间派的底蕴实在深不可测,而能够在三百年的动荡时代左右逢源维系着自身传承的完整性,同样的也说明了一点:论周旋于各方,为自己一方赢得最大利益的手段,花间派已经绝对不逊色于精通纵横之术的纵横家传承势力魔相宗多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所以事实上,拥有着纵横家传承的魔相宗势力已经失去了向统治阶层待价而沽的权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与花间派的门人竞争,进而保住自己的传承,也不失为一个无奈的可行之策,然而问题是,相对于纵横家糟糕的信义问题,花间派却在这一方面表现的近乎于完美:因为无论如何,花间派都毕竟是昔日墨家的分支后裔,而这一支当初之所以会分裂墨家倒向统治阶层,也并不是因为心向富贵荣华的缘故,而是因为恐惧着战争的残酷,因而极力避免战争对于平民百姓的伤害,也因此才与墨家的另一支,后来邪极宗的前身一部分分道扬镳!

可以说,正是因为花间派的传承之中有着这样的信念追求,因此虽然属于魔门,花间派的行事却能够有着自己的底线,与魔门其他的势力大不相同,因此,虽然或清高,或愤世嫉俗或行事惊世骇俗不与光同尘,然而相对于魔相宗的纵横家传承,花间派学说的确更加的可以得到统治阶层的信任,也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是就这样,花间派门人相继的取代了魔相宗门人在庙堂上的地位与权力,而这对于魔相宗而言,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的开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纵横家学说与儒家学说类似,都是必须要依附于统治阶层而存在的,然而纵横家之所以远远不如儒家学说,就在于儒家学说能够完成自我势力的培养,从而在统治阶层扎下牢牢的根基,相比之下,纵横家传承虽然也曾经多次出现过惊才绝艳的领袖人物,但因为传承太过于注重合纵连横以及分析利害得失的缘故,从而导致了这一学派始终要依附于统治阶层而存在,就如同无根之萍一般,一旦统治阶层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一学派的境遇就会立刻急转直下,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也因此,当长孙晟与赵德言的师尊执掌魔相宗宗主之位的时候,昔日兴盛一时的魔相宗,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生死存亡境地!

所以在那场争夺魔相宗至高权利的追逐之中,长孙晟没有丝毫悬念的败落了,并不是他的智谋与勇气输给了未来的魔帅,而仅仅只是因为,在那样的危机关头,魔相宗更加需要一位性格坚忍,能够忍辱负重的领袖去领导,而很明显在这一方面,后来的魔帅赵德言比长孙晟要更加的合适……

长孙晟战败了,然后之后他便离开了魔相宗,隐藏进了庙堂之中——并不是脱离魔门,毕竟在当时的魔门,魔相宗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中,即便是任何的一位门人的损失魔相宗都几乎无法承受,更何况,以长孙晟的的低位于才华,他的身边也同样的聚集着一批强悍而坚定的支持者,想要火并这样的一支力量,对于当时的魔相宗而言则绝对是自寻死路,于是,后来的魔帅赵德言与长孙晟在他们的师尊,上代的老宗主的见证下达成了协议:魔帅率领魔相宗精锐力量出走大漠,以试图在草原漠北重建魔相宗势力,而残余在中原的力量则进一步隐藏如地下,归长孙晟所领导,从此以后,长孙晟隐藏起自己身为魔相宗传人的身份,一心一意的潜伏在庙堂之中苦心经营,而他的隐藏身份,除了他苦心栽培的继承人,自己的大儿子之外,连他后来的两位妻子也全部知晓!

原本,在长孙晟与魔帅的计划之中,双方从此以后便不可能再见面了,而他们所各自掌控的魔相宗一部势力,也要在几代人之后才或许能够得以重逢,然而,天下格局的变化之大却是超越了所有的智者的预料,在长孙晟威震草原为草原上的魔相宗势力的发展做出了几大的贡献之后,随着随帝国在超级败家子隋炀帝杨广的折腾下轰然倒塌,长孙晟的苦心培育的长子却在镇压叛乱中不幸战死,而当长孙晟的长子死后,长孙晟虽然还有着几个儿子,但不是顽劣不堪,便是过于年幼无法担当重任,所以从那以后一直到死,长孙晟都没有向自己的任何家人说出过自己身为魔门中人的身份,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而魔相宗的势力,当然也只能在长孙晟的临死之前,被托付给其他的魔相宗同门中人了……

所以,身为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是有资格继承魔相宗宗主之位的,尤其是,在魔相宗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而长孙无忌已经成为新兴的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所最为值得信任的外戚的时候,之前对此一无所知的长孙无忌在得知这个实情之后当然会极度震惊,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从李唐政权的利益考虑,长孙无忌也必然绝对不会拒绝这份大礼,而是会欣然接受,这个魔门八大势力之中的魔相宗宗主之位!!

然后,就只剩下一个问题:即如何化解魔相宗本门与李唐皇族之间的血仇?而对此,魔帅其实也早就已经有了对策:既然当初的血仇是因为当年的魔相宗杀了很多李唐皇族的人才结成的,那么,就只好杀掉当初那些施下杀手的魔相宗的门人来祈求对方的原谅了!毕竟,魔相宗是身负延续千年的纵横家学派传承文明的门派,与这个文明传承的重要性相比,任何魔相宗的门人性命,甚至包括魔帅本人也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后来,魔帅才会明知必败却仍然赶去了玄武门——因为他本身就是为了赴死!而然后,依照魔帅遗命,长孙无忌接管了魔相宗的势力,从而成为了魔相宗新的一代宗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身为李唐皇室外戚的长孙无忌既然已经完全的掌控了魔相宗的至高权力,那么接下来他要如何去决定魔相宗门人的性命,也自然会轻而易举了!!

魔帅相信,长孙无忌或许会杀掉很多人,然而,他一定不会让魔相宗的传承断绝,相反,在长孙无忌的手中,经过一番血腥清洗的魔相宗反而会再度的走向兴盛,毕竟纵横家的学说对于统治阶层来说仍然是极为重要工具,虽说在无法被相信的情况下,花间派的门人子弟的确可以被用来顶替魔相宗纵横家学派需要做的事情,然而术业有专攻,学派传承杂而不精的花间派在合纵连横的智慧上,的确还是无法与专精这一道的纵横家传承相提并论,也因此当绝对会被李唐王朝统治阶层的外戚长孙无忌掌控魔相宗之后,因为得到了信任,魔相宗的未来一定会转危为安,并且再度的兴盛起来!!

因为有着这样决绝的信念与心志,所以魔帅才会不惜以自己的性命布局,并且,还以魔相宗这个引子,奉上了盘踞在草原上的强横突厥帝国作为大礼,让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李世民,都无法拒绝这个诱惑!

许多事情,之前的石青衣事实上也是一知半解,毕竟,她本身就身在局中,因此虽然见多识广,却依然不识庐山的真面目,然而当她最终跳出了棋局,足迹印上了异域的土地,也同样的见识过了许多他乡的异域文化之后,她这才将一切的一起前因后果圆满的连结起来,从而构成了一幅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图卷,而身在画卷之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帝王将相,亦或贩夫走卒,都不过是其中一粒微小的沙尘,而这些微尘,又共同的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载体——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沟通未来!

……(未完待续。)

喜欢大唐风后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唐风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