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大唐风后 > 第三十二章 狼烟

大唐风后 第三十二章 狼烟

作者:离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20:35 来源:书海阁

石青衣在洛阳的生活很平静。此时距离帝踏峰一战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那场战斗本应该成为江湖中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却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被掩盖了起来,鲜为人知,或许,是因为怕传出去丢了正道的脸面,毕竟,慈航静斋一直是天下正道的领袖,静斋吃了亏,正道的脸上也是毫无光彩。

李世民跟随其父一同去了山西河东,其时天下已经开始动荡不安,河东一带群寇乱起,李渊于此地任职,自然守土有责,因此一到此地,就立即着手剿匪的工作,李世民也积极投入军中,协助父亲,他本就是少年心性,喜爱冲锋陷阵,又对兵事做过详细的研究,加之对手也只是落草为寇的盗贼,因此多次取得胜利,而随着李世民在军队中呆的时间的延长,军队中的将领也不在将他简单的看成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少年,而纷纷觉得这个少年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对他也就越来越重视,这是第一次,李世民被人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也是非常的高兴,对于剿匪的工作,也就越发的卖力起来。以至于往往冲阵之时一马当先,虽然经常的能够取胜,但是却也让他的父亲李渊大伤脑筋。

三个月的时间里,李世民父子常常是没过几天就向家里寄来一封书信,李渊当然是写给窦夫人的,李世民却是五花八门,他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就连石青衣也没漏下,由于是私信,其他人也不知道其中的内容,为此很多人都因为二人已经和好,已经想要开始认真的生活了。而每次,石青衣也都会仔细的写好回信,然后再寄回去。这无疑又加深了大部分人的这个念头,除了一个李秀宁还在坚持,信誓旦旦的宣称二哥是不会喜欢这个二嫂之外,其他人显然不是那样的认为,因此,他们对于石青衣的孤立竟然慢慢的消除了。也不知道究竟是好还是坏。

其实呢,信里面写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些军事策略在实地中的运用而已,李世民对于兵法其实非常的精通,但是即使是最出色的将领,实际上也离不开好的参谋的帮助,早经过在李家大门口离别时的那一段辩论之后,李世民显然认为石青衣勉强有了做一个参谋的资格,因此才会给石青衣写信,讨论他最近的关于战争策略的思考。石青衣一一作答,然后寄了回去,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却是她自己的思索所得,然后,两个人的信件的往来就逐渐的多了起来,也因此才引起了上面所述的误会。

石青衣心知肚明,论纸上谈兵,现在的李世民还不是自己的对手,可是一旦真的遇到了实战,自己就是个马谡,那个只能自己逃命,却顾不上手下的人物。不过还好,不是赵括,石青衣的心态十分乐观。本来她专注兵法战争就只是因为兴趣所在,即没有当将军的本事,也没有有当将军的心思。独来独往,默默无闻才是石青衣的本性,往人堆里扎,做一个耀眼的人物,那不是石青衣应该干的事。

七月,炀帝北狩,率众巡视北方,虽然旗帜鲜明,队伍人员庞大,依旧是一副天朝上国的架势,但是明眼人却能看得出来,这支队伍里面所掩藏不住的外强中干,许多头脑清楚的大臣们的心里,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皇帝得意洋洋的上路了,洛阳的天空下,多了一丝的阴霾。

八月,李世民一如往常的寄了来信,石青衣打开,发现里面的内容是询问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还可以,以弱胜强么!石青衣暗自摇头,本身就已经是弱的一方了,居于守势,还要胜过强势的一方,那么,正面对阵是不可能的了,对阵则必败,这个时候,能用到的,也只有诡道了。兵者,诡道也!要想能够用到诡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寻找到对方的弱点,如果对方固若金汤,几乎没有弱点的话,那么诡道也就难以施展。石青衣曾看到过一段兵书所言:料兵不如料将,如果想要取胜,那么就必须对敌方的将领有着足够的了解,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着他所不能够克服的弱点,能够找到这个弱点,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

当然,如果你的对手几乎没有弱点,他的营盘坚实,军容整齐,并且军队士气旺盛,那么你也不要灰心,虽然他不容易被击败,但是这样的将领,一定偏向于稳打稳扎的战斗,因此如果能够成功的骗到他,让他以为正面的敌人很强大,很不容易对付,那么他就会为了保存实力,就不会轻易的向你进攻。这样的话,虽然不能击败对手,保全自己还是可以的。

石青衣将自己所想到的东西整理了一下,然后就写进了信里,交给了旁边一直在等着书信的仆人,那仆人好像很着急的样子,向石青衣行了个礼,便匆匆离开了,很快,院子里传来了马蹄达达的声音,很快的就消失了。很反常啊,石青衣有些疑惑,不知道李世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可能是为了和别人的打赌吧。石青衣心想。她并不知道,此时的李世民即将面对的,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几乎必死的战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几天之后,一封昭告传到了洛阳,顿时天下震动,突厥始毕可汗已反,率数十万大军欲劫持天子,天子现已退守雁门,被突厥人团团围住,急命天下勤王之师火速救驾……洛阳宫监王世充将宫中所有青壮武装起来,率领他们前往雁门战场,并且据说他为陛下的安慰日夜流涕不止,也不知是真是假,许多的大臣也发动起来,七七八八的拼凑出一支军队,将要赶赴雁门作战。

对于这些七拼八凑出来的军队,石青衣嗤之以鼻,完完全全的杂牌军,根本就不是草原上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的对手,去雁门完全就是去送死,而且,会对还在苦苦支撑的雁门守军的士气造成巨大的打击,始毕可汗看到隋军如此不堪一击,他又会怎么想?保不准他会一面继续围困雁门,另一面却指挥一路骑兵杀进中原腹地,那可就是最糟糕的情况了。李世民,到了那时,你又该如何去做呢。

想想数天前的那封与众不同的书信,石青衣明白,李世民一定已经在奔赴雁门的路上了,李世民本就不是能够安分的家伙,加上如果他的心中还存在着表妹入怀的念头的话,那这次可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了,错过了,就不会在有下一次。甚至快的话,可能已经逼近边疆,与当地的边将汇合了。

石青衣想的不错,李世民在河东接到诏书,向李渊借了百余精锐骑兵,一路疾奔,很快就与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队相遇,云定兴的兵少,正在因为畏敌而行动缓慢,李世民于是献疑兵记,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意见,命令士卒白天多张旗帜,夜间多举火把,连绵数十里。同时加快行军速度,做出一副援军到达的假象,想要以此吓退突厥退兵。

“突厥分为大大小小百余部落,始毕可汗虽然是突厥名义上的首领,但是他所能掌握的,只有他自己的那一系人马,其他的部落必不会和他一条心,不会做出与我们殊死决战的决心,看到我们援兵大量到达,必定退却,那么雁门的危机自然而然也就解除了。”李世民这样的对云定兴说道。云定兴也认为李世民的分析很有道理,他们一路行军,与九月初进入山西忻口,与雁门近在迟尺。

前哨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打响的,李世民认为,要让突厥人相信隋朝的援军真的大批的赶来,那么就必须要主动出击,用一连串的小规模战斗来压迫突厥人的神经。于是,李世民主动请缨,向云定兴借了数百精骑,加上自己原有的骑兵,组成一支前锋,加快速度扑向雁门,而云定兴则指挥剩下的军士暂时停下行军,安营扎寨,同时将旗帜火光不断的向两翼延伸,做出援军不断到达,稍作休息就会立刻发动攻击的样子,果然,夜间火光遍地,数十里外都看的清清楚楚,包括始毕可汗在内的一众突厥将士全部惊呆了,因为按照常理推断,援兵不可能到来的这样迅速。很快,斥候又不断传来消息:一只数百人的隋朝骑兵正向雁门扑来,估计是隋朝援军的前哨骑兵,目前已经与外围的斥候多次交手,明显是隋朝的精锐无疑。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连始毕可汗都开始了动摇,继续围城,雁门久攻不下,而隋朝的援兵又已经到来,与隋朝的大军正面硬碰硬的对抗一场,始毕可汗却并没有这样的准备,毕竟突厥经过隋朝多年的经略,实力早已大不如前,草原各部落对于隋朝都有敬畏的心里,始毕可汗虽然敢于兵围天子,也是趁着炀帝北巡的良机,并不敢进入中原,如今援兵到达,对于始毕可汗的压力可想而知。只是,那真的是隋朝的援军吗?

始毕可汗又想了想,“命令军队增加斥候的人手,全力围捕那些隋军的前哨,我要知道,他们到底是真是假,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始毕可汗恶狠狠的说道。

李世民与马三宝坐在小山包上休息,同时大口大口的吞咽着军粮,马三宝是柴绍家的仆役,但是为人机警聪明,深的李世民的信任,因此被他从柴绍那里要了过来,做自己的下手,这次也带着他一起上了战场。连续的战斗使他们疲惫不堪,甚至睡眠的时候也要提防敌人的突然出现,自离开忻口关,精骑突出后,就是每天不停的遭遇战,突厥的斥候,与隋朝的轻骑,不停地追逐厮杀。侯君集出现在两人的眼前:“世民,我们已经在这附近厮杀了近两日了,敌人还是没有退去,相反,围捕我们的骑兵却是逐渐的增多,难不成始毕可汗并没有被我们的计策所蒙骗不成?”侯君集也是李世民洛阳圈子里面的老人,两个人可是熟的不能再熟的熟人,李世民又喝下了一大口水,才舒服的吐出了一口气:“不一定是看穿了我们的计策,也可能是心有不甘,所以才想要抓到我们,想要了解我军的虚实。可惜,我们绝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李世民说道,侯君集听了皱了皱眉,“可是现在最危急的不是我们,也不是始毕可汗,而是困在雁门里的皇上,雁门被围近一个月,里面的情况一定也是十分的危急了。”因为焦虑,侯君集的话就带有一些急躁的意味,李世民不以为然的笑了笑:“其实不光是雁门,我们也很着急,大军安营扎寨,却久久不动,时间一长必定使人怀疑,我相信最多十天,十天之内大军在没能有所动作话,我们的虚张声势就会被他们看穿了。”没等侯君集露出惊恐的神色,李世民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用力的一拍侯君集的肩膀,“你愿意跟我去干一件拼命的事吗?”看着李世民眼睛里面的坚定与狂热,侯君集就想到了李世民必定是心里有了决定,于是说道:“当然愿意。”“好兄弟!”李世民笑了,“今天先休息一天,明天,我们就要大干一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天,子夜,此时除了守夜的军队,大多数的突厥人都已进入了梦乡,不过受到近在迟尺的隋朝援军的影响,随眠的质量大大的不如从前,始毕可汗翻过来调过去的睡不着,敌人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想一想,隋朝的大军立刻就要从忻口关杀出,他的心里就一阵的不甘,为什么,为什么援军会那么快的到达,只要几天的时间,雁门郡里面的天子一定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可惜,随着援军赶到,这看似快要达成的目标也成了泡影,近在迟尺,却无法触及。始毕可汗的心里充满了愤怒。

突然间大帐外面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喧哗声响,漆黑的夜空突然亮起了无数的火光,纷乱而喧嚣的声音充斥着整个中军营地,敌袭!始毕可汗立刻反应过来,这是敌人趁着夜色,袭击自己的中军来了,他立刻的就要起身,冲出营帐想要指挥战斗,出了营帐,才发现外面乱作一团,一支不知道多少人马的骑兵杀进了营地里,正在迅速的杀人放火,他们一击就走,绝不拖泥带水,慌乱的突厥士兵完全不能够阻挡他们,被他们一冲而过。

带队的自然就是李世民无疑了,在休息了两天一夜,养足了人力马力后,李世民向所有人发布了夜间袭击的命令,当时,包括侯君集,马三宝在内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以数百人冲击数十万人的突厥大营,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说在夜间行动,无疑可以增大成功的系数,然而,夜战,从来都是所有的兵将最不愿意面对的战斗,黑夜中几乎不可视物,一切全凭声音与自己的警惕性,一旦不测,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侯君集虽然有所准备,可还是没有想到过,李世民竟然会有这么大胆的计划。

与智慧无关,只是勇气的决断,只是问题是,你敢吗!李世民绷着脸,向一众士兵大声的说道:“昔日魏武曹操南下江南,想要一举吞并江东孙权集团,孙权部将甘宁仅率百余骑就敢夜袭曹营,且无一人身陨,现在的突厥怎么比得上当年的魏武帝曹操!而且,我们现在有三百人,难道还不如甘宁的那一百人吗?你们回答我,你们难道不如他们吗!!”被李世民的话语所激怒,三百余名骑兵顿时大声呐喊:“当然不!”于是,李世民率领着这支被激发了热血的骑兵队伍,趁着夜色,悍然的扑向始毕可汗的中军营帐。

突厥人是游牧民族,因此建立的营地也非常的简陋,并且因为骑兵居多,营地专门留下了骑兵的跑道,如今,却都便宜了李世民,成了他们肆意杀敌的快捷通道。李世民手持名弓离落,张弦搭箭,每当有一处地方有将领聚集士兵结阵抵抗的时候,就是一箭射去。无一不中,而首领即死,士兵们没有了主心骨,自然兵无斗志,四散逃离,就这样,这支军队一路冲杀,竟然没有受到有效的阻击,直到冲营而过,许多的突厥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马三宝和侯君集一边专心的保护着不停射箭的李世民,一边在前方开路,等到冲营而过的时候,他们两个人也都有些惊愕,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将敌营冲了个对穿。回去,在杀一阵。两人默契的转回马身,就要带领军队再次冲锋一次。“够了,军集,三宝,我们快走。”李世民急忙说道,拦住了他们,也不待二人反驳,只是催出赶快离开,二人虽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但都是绝对的服从命令,带着士兵,立刻离开了。

一路奔袭,等到天明的时候,众人早已离开了突厥人的营地数十里,众人这才安心下来,下马歇息,此次踏营,无一人死亡,无一人掉队,只是几名士兵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只是一夜的奔走厮杀,如论是人还是战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李世民这才叫住侯君集和张三宝,对他们说出了劝阻的原因:我们人数太少,能够一次冲营成功是占了敌人不备的便宜,如今敌人已经被我们所惊醒,第二次冲锋就有被陷进去的危险,一旦我们失陷,那么通过我们的口供,敌人就有可能知道我们的虚实,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事情就都白费了,云定兴兵力太少,只能固守忻口,突厥人却可以安心的攻城。那样,雁门就真的危机了。侯君集身后一阵冷汗,他这才明白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莽撞,居然差一点万劫不复,马三宝却满是不满:“要是在杀一次,估计我们就能拿到始毕可汗的人头了。那样,敌人群龙无首,总该退兵了吧。”李世民笑了笑,耐心的对他解释道:“始毕可汗是突厥的首领,他身边的护卫一定是突厥人中的精锐,虽然我们占了偷袭的便宜,要想杀到始毕可汗还是非常的困难,况且突厥人与我们不一样,他们是马上民族,尊敬强者。”李世民顿了顿,“如果始毕可汗被我们杀死,汗位很可能由他的弟弟颉利继承,那样的话,敌人既然知道了我们的虚实,又有强力的首领,他们就会继续围困而不会撤兵。所以说,维持假象,让他们的内心惊惧,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马三宝这才明白过来,心里佩服,同时又小小的拍着马屁:“到底是李阀的二公子,不是我们这些下人所能比的。”李世民笑着看着他:“三宝,如果你也能多看一些书,那这些你也能明白的。”马三宝苦着脸:“公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看书,你还不如再让我去冲一次突厥的营地呢!”在旁边的侯君集,李世民并一干军士,听了都不禁的笑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始毕可汗的营帐内,一众大小军事将领吵翻了天,昨夜隋军居然趁机劫营,虽然损失不大,可是这暴露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隋军要开始进攻了,对于和隋军的主力决战,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准备,本来嘛,劫持天子就是劫持天子,既然天子乖乖的送上了门来,那不笑纳就太对不起自个了,可是雁门既然久久不下,又有和隋军开战的危险,那就太得不偿失了,虽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算术大多不是太好,可是占便宜和吃亏还是分辨的出来的。而在他们之中,又属始毕可汗的弟弟,颉利的态度最为激烈:“大汗,”颉利苦劝,“敌人援军已至,在围下去,得不偿失啊……且不说现在军中并无力战的决心,就算侥幸取胜,那么我方实力必将大损,到了那时与西突厥的斗争必将处于劣势,望大汗三思!”面对越来越多的人的反对,始毕可汗越发的无力压制,但是他还是心存侥幸,想要拖延,“敌人的确发动了夜袭,不过从人数上看,也就几百人的样子,并不多。”颉利当即反驳:“昔日魏武曹操南下,与孙权大战合肥,甘宁夜袭曹营,也只有一百人而已。”更多的将领开始附和颉利,敌人的夜袭,只能说是开战的前兆,在不撤退,怕是要真的与隋朝的援军硬碰硬的战上一场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突厥士兵跌跌撞撞的冲进了营帐:“禀大汗,大事不好,西突厥见我老营空虚,已经趁机打过来了。”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哗然,颉利当即叩拜在地:“请大汗速速退兵,解救老营。”一众将领也纷纷请命:“请大汗退兵,解救老营!”始毕可汗脸色铁青的吓人,他站在那,一言不发,却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由不得他说不了,一切事情都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他咬着牙,才终于狠狠的挤出两个字:“退兵!”营帐里面的将领得令,立刻冲出了营帐,要回去整理兵马,他们,竟是一刻也不愿意等下去。始毕可汗看到这一幕,只感觉到一阵阵的心冷。他知道,经此一战,他在**的威望,已经陪得差不多了。

始毕可汗不是没有想过,是在老营的义成公主送来的假消息,不过他也知道,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隋的援军已至,才是将士畏惧不战的主要原因,有没有老营遇袭的消息,不过是多一天与少一天的区别。于是,突厥人收拾行装,即刻从战场撤退。

雁门之战,自八月十三日始,至九月十五日突厥退兵,历时一月有余,天子得以保全,然而,由于在此次事件中丢尽了脸面,四夷失去了对大隋的敬畏之心,从此以后,边关开始受到少数名族的攻击,攻守之势易手。直到二十多年后,新建立的大唐帝国远征塞北,才重新得回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优势地位。

李世民虽然表现出众,但是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当时的舆论都认为是义成公主的大力帮助才解除的危难,对于此,李世民却也觉得理所当然,毕竟,他也只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弱冠少年罢了,虽然能够在一众将士面前保持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但内心终究是有些不安,而且折腾到到最后,自己也没能吓住始毕可汗,因此对于功劳也就不甚在意,反而因为自己的初次经略战阵而兴高采烈。只是当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隋炀帝的小家子气又发作了,“许诺颇重,而赏赐太薄,”于是有功将士心中皆忿,人心自此散失。不过这已经不关李世民什么事情了,此时的少年正在为自己与北方游牧民族所取得的胜利而兴奋不已。于是,他带着朋友侯君集并一干家将等人回到了父亲所在的山西,并写了好些的书信,托将要回到洛阳的侯君集带给在洛阳城里的亲朋好友们,向他们显示自己的功绩。

喜欢大唐风后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唐风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