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大唐风后 > 第323章 来一包辣条吧!

大唐风后 第323章 来一包辣条吧!

作者:离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20:35 来源:书海阁

玄武门之变,虽说是李世民为了自保而迫不得已发起了对自己的父兄们的反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这一场政变,李世民获得了与江南联军集团的领袖宋缺、寇仲的友谊,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支援,从而为自己的胜利获得了巨大的保障,而江南联军集团,也因此在这一场政变之中帮助了李世民的缘故,而打成了与李世民和解的最佳条件:拥有一部分对江南一带的自主权利,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割据江南的联军解散,宣布归顺唐王朝的统治。

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以及紧接着的江南联军解散的消息,对北方一直等待入侵时机的突厥来说,是一个极坏的消息,本来,突厥人便一直等待着李唐内乱,然后与江南联军一南一北的进攻唐王朝,从而尽可能的从李唐王朝这头猎物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大块肥肉,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江南联军固然也有着想要统一天下的雄心,不过他们最终达成目标的方式,却是通过支援李世民这个方法而达成,于是,这样的结果,便狠狠的将草原上的突厥帝国狠狠的坑了一把,面对完全完成了统一大业的中华文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们不要说在未来还能够向从前那样,通过威逼利诱再次的从中原获得好处,反而是说不准接下来就要重演前朝隋文帝杨坚统治后期所演的故事:不但强大的突厥帝国一分为二。还各自不得不向隋朝称臣,忍受各种屈辱。

因为趁着隋末大乱而很是享受了中原的各种奢华享受的颉利可汗当然无法接受即将到来的这一切,于是。他便与突利以及各个草原部落的首领们一同商议,一同的南下向唐王朝进攻。

本来,在突厥帝国当中,由于颉利的横征暴敛,有相当一部分的部落首领团结在小可汗突利的麾下,与颉利分庭抗礼,因而使得大可汗颉利无法集中兵力。全力的南下抢掠,然而。这一次颉利的提议,却得到了包括在小可汗突利在内的所有部落首领的认同,归根结底,虽然颉利与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已经几乎到达了不可调节的地步。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却依然全部都是草原上的民族,与南方的汉人帝国相比,他们终归是一家人,而当南方的汉文明再次的完成统一之后,草原上民族的好日子也就将结束了。这个结果却是所有草原上的部落所无法接受的,也因此,这一次,他们空前的团结了起来。共同的出兵向中原进攻。

不过,正是由于这一次进攻,是整个草原上所有部落的联合的缘故。也因此,等待所有部落兵力汇聚的时间,便需要格外的长一些,他们不得不等待一些时间,直到秋高气爽的八月,正是草原上草木茂盛。牧马肥壮的时候,才大举南下。而这时,距离玄武门之变已经又过去了一段时间,唐皇李渊以及退位于李世民,使得李世民完全的掌控住了全国的形势。

突厥骑兵近二十万人,一路上气势汹汹的向长安逼近,唐王朝北部边境全线告急,李世民调兵遣将一路阻击,然而兵力的悬殊,使得他的举动都只能延缓突厥人的进攻脚步,而无法使得对方停止前进的步伐,这样,不久之后,速度极快的突厥骑兵便已经攻入了唐王朝的核心关中地区,突厥的前锋,甚至仅仅距离长安四十余里,震慑都城长安。

关中震动,此时整个关中境内的兵力仅有数万,面对突厥二十万大军的压倒性实力,李世民心知若要主动出击,那不吝于以卵击石,而李世民自己,也因为突厥人的进攻而甚至联想到了就在十年之前,他自己带兵进攻长安时的场景,不正是如同此时的突厥人一般,动作迅猛的狂飙猛进么!

不过幸好,与自己不同的是,突厥人一向不善攻城,因此若是全军回缩,而凭借着关中的地形以及长安城的坚固城墙死守的话,即便突厥的兵力极为雄厚,想要攻克长安,却也必须要花费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尤其是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李世民却可以天下各地的兵力勤王护驾,这样的话,当整个天下的兵力源源不断的开进关中之后,要不了多长时间,突厥人就必然不得不退回草原上去,否则的话,就一定会陷入到被唐朝军队的保卫之中。

这的确是一个可行之策,并且李世民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已经麾下将士的用命,长安城必然固若金汤,不会被突厥骑兵攻克,然而,最终,李世民却决定将这个计划留到最后使用,毕竟,只有千日做贼,而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突厥人一旦战事不利,可以快速的退回草原上去,但是唐朝的军队却不能永远的聚集在关中等候突厥的进攻,尤其是突厥人的骑兵行动迅速,它可以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点选择一处唐朝边境突破,因此若是此次进攻无法让突厥人满意的话,那么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唐朝的北部边境必然烽烟阵阵,对国家,百姓的危害极大。

对李世民而言,突厥人的这一次入侵,诚然,是一次巨大的威胁,然而,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重新的签订与突厥两位可汗的盟约的机会,而如果李世民真的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并将其变为现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刚刚完成国家一统的唐王朝北方便会得到一段修生养息的时间,从而逐渐的恢复国家的元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也因此,李世民才会做了两手的准备,一方面,他下令长安城附近全部戒严以防备突厥人的突然进攻,而另一方面,他却带着一班绝对忠于自己的将领。亲自的赶到唐军与突厥人对峙的前线,然后派出使者,打算与突厥的两位可汗会盟。重新申明并继续昔日唐皇李渊与突厥签订的盟约!

“这次去前线直面突厥的二十万大军,我不在你的身边,万事小心!”在临行的时候,石青衣这样的对李世民说道。

而李世民,却是这样的宽慰石青衣道:“放心吧,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他说:“这一次突厥人来势汹汹,然而不过是他们心虚的表现罢了。正是因为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惧怕着一个统一的中华帝国的出现,因此他们才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时节全面的向中原进攻。因为这,已经是他们的最后的机会了!

“而如果这次突利可汗率领突厥大军进攻的话,那我还会有所畏惧,毕竟突利此人不但有勇有谋。更是深得草原上各部落民众的爱戴,因此能够得到他们的忠诚,而以突厥骑兵兵力的雄厚,即便我军能够以一当十,却也必然要爆发出一场血战方能够逼其对军!但是幸好,这一次所有突厥人的统帅,却是我们的老朋友,颉利可汗……”

早年的颉利可汗在身为一名突厥的将领的时候,不失为一名勇将。然而,当他继承了突厥帝国的可汗的地位之后,由于渐渐的沉湎于享乐之中。使得颉利可汗无论是勇武还是智慧都渐渐的腐化消失,到了如今,变成了一个胆小如鼠,见利忘义的鼠目寸光之辈,而因为他这些年中在草原上的横征暴敛,激起了草原上各个部落的极大愤慨。以至于此时虽然突厥大军大举南下进攻唐王朝,但其内部矛盾其实也是极为严重。李世民相信,在威逼利用,以及搭配相关的计谋运作之下,时刻担心自己的大军内部会发生内乱的颉利可汗必然会答应自己的条件,乖乖的与自己会盟,然后退回到草原上去。

就这样,李世民离开了,而由于此时的突厥大军已经挺进到距离长安不远处的渭河南岸,与唐军的防御部队隔河相望,因此当李世民离开长安之后,仅仅一天的时间,他就已经到达了唐军的防守阵地之中。

此时突厥的军中也正如同李世民所想的那样,大小可汗之间的矛盾极为对立,颉利可汗的麾下兵力虽多,但是将领贪婪,士卒疲敝,因而反不如突利可汗的麾下战力强悍,而突利部将,却也同样因为颉利麾下人马贪婪,占据了大部分的抢掠来的财富而大为不满,只不过因为对方的人多,又深入唐朝境内的缘故,因此才暗自的忍耐下来。而当李世民在到达前线之后,他并没有立刻与颉利会面,共同的商议退军的问题,而是恰恰相反,首先约见了突利可汗,与其会面。

当时,由于一些事务的原因,原江南联军领袖寇仲留在了长安,因而当突厥发起对唐朝的进攻之后,寇仲便要求与李世民同行,为抵御突厥入侵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此,李世民自然大为高兴,因为寇仲不但是李世民在战场上少数的无法揣测的对手,更是整个江南联军的领袖,寇仲的随行,使得李世民不但能够在计谋上能够获得寇仲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向突厥大军表明江南一带割据势力对唐王朝的支持,从而削弱对方的军中士气。

因此,当这次李世民约见突利的时候,他便将寇仲带在了身边,为自己压阵。

早先,突利可汗曾经分别于李世民、寇仲二人结为兄弟,当然,他的这种结拜是带着某种功利之心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李世民以及寇仲二人,突利一直的在心中对二人满怀敬意,认为两人是中原最为出色的英雄人物,也因此,当他见到寇仲与李世民两人居然联袂而来的时候,突利的心中在惊讶之余,还隐约的显露出了一丝的恐惧,因为从寇仲的态度上,他便已经清楚的知道,这一次,唐王朝真的即将统一整个天下,而这对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部落来说,却将是地狱的开始。

在突利的心中,认为李世民与寇仲是英雄,而在李世民与寇仲的心中,突利又何尝不是英雄,要知道这位突利可汗是原突厥可汗始毕可汗之子。在始毕可汗死的时候,突利仅有十四岁,而也就在那个时候。突利被他的叔父,刚刚继承了突厥汗位的颉利视为心腹大患,一心的想要将他除掉,幸运的是,始毕可汗生前留下一批效忠于他的部下,也正是在这些部下的保护之下,少年的突利才能够成为突厥的小可汗。并进而躲过了颉利可汗的一次又一次阴谋,得以长大成人。而正是长大之后的突利游历天下。因此才能够先后得以结识李世民,寇仲等当年的少年英雄。

自古英雄惜英雄,而寇仲、李世民与突利三人则无疑更是这个天下间有数的英雄,因此三人当然彼此惺惺相惜。而说起来,无论是突利,李世民或是寇仲,三人的性格当中都有着看重义气,信守诺言,也因此,当李世民重申大唐王朝与突厥的盟约的时候,虽然对未来的强盛起来的唐帝国极为的惧怕,但是对于李世民愿意信守诺言的话。突利却依然还是本能的选择了相信——事实上也由不得他不相信,因为即便这一次突厥已经进军到了长安附近,但是面对严阵以待的唐军。不善攻城的突厥骑兵未必能够在唐军身上讨到多少便宜,因此立定盟约,然后得到好处立即撤退,反而是对突厥大军最为有利的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不过,当自己一方退兵之后,突厥的未来又会如何呢?

突利心知。即便李世民是真心想要与自己一方立定盟约,以颉利的贪婪成性。他必然也会屡屡的背弃盟约南下抢掠,这样的话,所谓的盟约,自然也就会因此而变为一张废纸。当唐王朝强盛之后,必然也会以此为理由撕毁盟约,从而向草原发起大举进攻……那样的话,草原上的突厥帝国,就真的危险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突利又能做些什么,阻止颉利却自取灭亡吗?小可汗突利心知,以自己此时的实力,他绝对难以做到,而若是因此而与颉利开战,进而造成突厥内乱的话,万一李世民不遵守盟约而趁机突然发起对草原的进攻,那么他突利,就会因此而变为突厥人的千古罪人!突利是绝对不会做出任何危害突厥本民族的事情的,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使得突利除了在此时选择相信李世民的信誉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出路。

不过即便突利心中是这样想的,他却依然没有在这次的会面当中,与李世民、寇仲做出任何承诺,毕竟,突利虽然贵为突厥的小可汗,然而对于他来说,突厥是一个整体,要让突厥二十万大军共同撤军,非得取得包括颉利在内的所有突厥各部将领的同意才行,而对此,李世民也是极为赞许,事实上,对于李世民来说,当突利单独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的时候,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而突利之所以没能够与李世民签订任何的盟约,则更加的说明了突利为人有顾全大局的一面,而并非颉利那样自私自利的小人。

于是双方各自的返回了各自的营地,在二天的时候,李世民却再次的离开了军营,这一次,他直接的来到了两军的军阵之前,立于渭河的南岸当面邀请颉利出面,再次的商议唐与突厥立定的盟约。而当颉利出现的时候,李世民便义正言辞的职责颉利不守信义,明明与大唐早就签订盟约,却屡屡做出进犯大唐领地的背信弃义的举动,李世民的声音极为信心十足,使得本就因为突利与李世民会面一事而导致心中疑惑的颉利顿时更为的怀疑突利,而颉利不是突利,相对于突利对于突厥本民族的忠诚,自私的颉利往往第一时间所考虑的,却是自己的利益会否会因此而受到损失,也因此,当他对突利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态度之后,自然,也就在面对李世民的时候,内心发虚了。

事实上,如果在这个时候颉利的态度强硬,甚至直接挥军向唐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的话,突利等人或许不愿,然而既然颉利身为突厥大可汗,他的命令,突利等人自然也会竭力遵守,到了那时,唐军虽然严阵以待,然而以突厥骑兵军队的人数优势,以及突厥人向来的勇猛,双方的胜负之数还在五五之分,然而因为颉利心虚的原因,他自然也就不会生出与唐军拼个两败俱伤的打算,也因此,面对李世民的指责,以及随后的想要与颉利重新的签订盟约的意图,颉利忙不迭的借坡下驴,借口因为唐皇李渊退位,因此此次他们前来,其实正是要与李世民重新的立定先前的盟约!

颉利的话当然全是屁话,不过在这个时候,李世民所需要的,其实也正是这些话,这些能够表明颉利服软的话,也因此,在随后,李世民也大度的表示既往不咎,双方于是就在渭河的便桥之上杀白马立定盟约,重新的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而作为盟约的一部分,李世民拿出了长安一带所有储存在府库中的财富,作为交换突厥大军退兵的条件。

于是,一场原本足以引起整个关中乃至北方巨大战火的灾难,便这样的在李世民精心运用的攻心之术的作用之下,数天之内便消弭于无形之中,而在这一场盟约之中,李世民拿出了一大笔的财富作为突厥人退兵的交换条件,表面上看来,李世民是丢了大面子,然而实际上,却是因此而保证了整个北方大地在数年之内不受突厥入侵的边患影响,是得了实质上的实惠!

原本,在签订了盟约之后,李世民便可以立刻的返回长安城中歇息的,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李世民依然还是一直等到所有的府库财物交割完毕,突厥大军彻底掉头回返之后,才带领着一班部将返回长安,因而耽搁了一段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李世民并不在长安城中坐镇,不过,由于先前他早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布置,因此此刻的李世民相信长安城的防御固若金汤,即便自己并没有返回城中,然而城中的戒备森严,就连一只苍蝇的飞入也会立刻被人所察觉——除非自己的麾下将士玩忽职守,然而,那却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

ps:ps:李世民:我跟你有什么仇什么怨?你开挖掘机来吓我,吓得我辣条都掉了!!

突利:你有钱你任性,你的项链两千多,却连一百块都不给我……

喜欢大唐风后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唐风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