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大唐风后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遍地狼烟

大唐风后 第一百九十二章 遍地狼烟

作者:离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20:35 来源:书海阁

刘文静死了!

这个人不仅是李世民的良师益友,他同样也是太原起义的策划人之一,在联络突厥,与突厥周旋一事上做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李渊事先的叮嘱:“对于突厥,多求马匹而少要人来。”就是在刘文静与突厥的周旋之下所完成了,当李渊听到突厥送来了五百匹战马而仅有少数的骑兵到来之后,高兴的说道:“人来的少,就不会对百姓造成危害。”由这一件事可见刘文静的贤能。这个人,当然是才华横溢的,然而同样也因此而恃才傲物,看不起人,因此与能力平庸的同僚的关系很差,平白树敌很多。而对于从小就心怀大志的李世民,刘文静表现出了极为不同寻常的热情,或许就像他早先所说的那样:“李世民胸怀大志,年二十必济世安民也!”或许在刘文静的心目中,这个年纪比他要小很多的青年才是他心目中所要追随的明主,以至于对于地位更高但能力却平常的皇上李渊以及太子建成,刘文静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按照他的性格来说,恐怕内心深处其实也并不那么看的起。

所以,当许多人甚至包括李世民都还没有觉醒对于皇权力量的争夺的时候,刘文静就已经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边,成为了他坚定的盟友以及支持者,年轻的李世民此时当然未必就看到了这位亦师亦友的心中的想法,然而毫无疑问,唐皇李渊和他的老友裴寂却未必如此时年轻的秦王一般幼稚,他们不仅早已洞悉了刘文静内心之中的狂妄,并且,深深的知晓此时狂妄的刘文静已经变成了分裂皇权的祸害。

所以刘文静死了,罪名谋反,抄没其家。其实罪名当然是捏造的,刘文静虽然狂妄自大。但是的确从来没有过谋反的念头,再说,他一个谋臣,即便想要谋反。他也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可是李渊既然愤恨刘文静挑拨他们父子兄弟的亲情,要让他死,那么他又怎么能够活着。而作为能够改变李渊主意的人,他的老友裴寂,则又是刘文静不共戴天的死对头,加上刘文静实在是不会做人,朝野之中遍地树敌,因此等到了刘文静获罪的时候,除了李世民以及寥寥的几人之外,竟然再也没有人为他说话了。因此。这样的他,也只能去死了。

刘文静在临死的时候曾说:“飞鸟尽,良弓藏!”其实不免误入歧途,他虽然有才干,也有功劳。但在人才济济的李唐王朝之中,也并非太过出众,李渊虽然多疑,然而若非刘文静卷入了皇权之间的权利之争,李渊又怎么会容不下他。

当然,李渊的处置也并不妥当,当时担任太子詹事的李纲便极力劝阻饶恕刘文静性命。缘由也同样是因为皇权之争,杀刘文静容易,但是这却会造成秦王与陛下、太子之间的隔阂,李渊不听,李纲于是心灰气冷,从此不再关心朝廷政事。智者的悲哀便在此:能够看得到未来。却无法改变——仅仅数年之后,玄武门之变爆发!

后代历史学家大多认为,刘文静之死为数年之后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也是唐武德年间皇权权利斗争矛盾激化的最初开端。

对于李世民来说,对于刘文静的感情当然也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他感激这位长辈对自己的关心与教导,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对他那狂妄自大性格以及极力撺掇掌握实权的行为感到反感,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英雄的梦,李世民自然也不会例外,可是也同样,不是每一个男人都会泯灭亲情六亲不认的去追求最高无上的权力,至少,武德二年的李世民还做不到这一点,可是,毫无疑问,李世民不想刘文静死。

无法保护自己的老师以及朋友这件事使得李世民沉默了,于是他变得消沉,除了练兵之外不做他事,而这又恰好趁了皇帝李渊的意,自从李世民在西秦立下赫赫的战功之后,朝野上下便在无形之中形成了要冷藏秦王一段时间的默契:因为他的军功已经隐约威胁到了太子,甚至皇帝李渊权利的地步——乱世之中,人们只相信武功,以及不败的战神。因此如非必要,李世民将不会再次的统兵出战。

然而,自武德二年春天起,随着一次突厥例行往来的抢掠开始,天下形势风云突变,原本形势大好的唐王朝形势急转直下,投靠突厥的马邑镇守,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的刘武周率兵南下,一举攻破重镇太原,关中震动,唐王朝开始调兵遣将,准备一举围歼刘武周的部队,却不知刘武周手下有一名智勇双全的悍将宋金刚,在宋金刚的猛烈攻势之下,才干平庸的唐军将领连吃败仗,继续的丢失了大片的土地,唐军军中的士气低落,要求秦王复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果在没有能够扭转战局的人出现的话,秦王的再次复出,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武德二年对于关中的李唐而言同样也是一个灾年,武德元年虽说有薛举的西秦势力威胁,让原本形势大好的唐朝不得不放弃了东进洛阳的战略格局,然而很快,随着薛举的病死以及李世民的迅速击破薛仁杲,唐朝也随之稳定,此时李密与王世充的洛阳之战刚刚落下帷幕,李密固然惨败,逃亡进入关中向李渊称臣,王世充也是惨胜,兵力,势力也匮乏到了极点,如果唐军能够趁此时机迅速东进的话,那么他们将迅速的击败王世充,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东都洛阳,接着便可以以此长安、洛阳两京为基业,南下取得巴蜀、东进平定河北,江淮,然后再以巴蜀为基地,顺长江顺流而下消灭长江江南各路军阀,从而一举平定天下,恢复华夏大地大一统的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然而,这种近乎于梦幻一般完美的战略格局,自武德二年开始便立刻遭遇了连番的打击,首先是春天刚刚开始,突厥开始南下抢掠,在遭遇了唐军的抵抗以及得到了李唐方面的付出的赔款之后,突厥退兵,但是跟随着突厥一道南下的马邑势力,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的刘武周割据势力却没有回师,刘武周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继续南下,以勇将宋金刚为首,一路击破多路唐军,迅速的占据了唐朝起兵的龙兴之地太原大片土地,唐太原的主将,年轻的齐王李元吉惊惧之下,连夜的逃窜返回关中,唐皇李渊派宰相裴寂领兵救援太原,也被宋金刚率兵打的大败,关中于是震动,甚至产生了一种放弃太原河东的声音。

太原一地地势较高,西连关中、东依河北,向南而俯视河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不要说还是唐朝的龙兴之地,此地一旦失去,对于唐朝的人心的凝聚无疑使致命的,不要说进一步的并吞天下,就是保有关中一地自守,估计也会遇到重重的困境。

事实上,极坏的连锁反应早已出现,在南方,已经投靠唐朝的吃人魔王朱粲吃掉了唐朝派来的招抚使者,投降洛阳王世充,割据一方的出身西梁皇族的萧铣也想要趁机北上,想占唐朝的便宜,幸亏当时李靖已经被李渊宽恕,并且让他戴罪立功,撑住了南方不利的局面。而在北方,形势却更加的严峻:李密败亡投唐之后,他在洛阳以东的地盘也因此归顺了唐朝,李渊派淮南王李神通镇守,而从这一年的春天开始,击败了宇文化及的河北窦建德开始向西部扩张,接连打败唐军的军队,淮南王李神通不敌窦建德,从河北一直败退到河南,最后连自己也兵败被俘,其时丹阳公主李秀宁正在军中,因此一同被俘,窦建德却并没有为难这两位大唐的皇室,义释了两人,放两人返回长安。

而李秀宁,就是在归来的路上出事的。

喜欢大唐风后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唐风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