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大唐风后 > 第十六章 挽弓

大唐风后 第十六章 挽弓

作者:离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20:35 来源:书海阁

后院的一处山石面前,石青衣正闭着眼睛,斜握红纨做出拔刀的动作,风很轻的吹过,丝丝的划过石青衣的脸颊,石青衣的呼吸越来越慢,直至最后,已经近似于无。然后在下一刻,刀光一闪,石青衣已经面对山石,拔刀斩下,“噌”的一声过后,石青衣刀已回鞘,石青衣叹了一口气,转身便向回走。准备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根本无法作用于实战,虽然确实是顶尖的刀技,但用不上的话,就真的没法用上了。石青衣的身后,那块山石已经卡擦一声,随着石青衣挥刀的切面变做两截,掉落在地上。

石青衣已经在高家已经住了有段时间了,在高家,高庶云自然有奴婢照顾,不用石青衣费心费力,倒是让石青衣一下子轻松了下来,除了经常的跑去净念禅院找长孙无蓉,给她讲故事,剩下的时间,石青衣都在练习自己的武功,好让自己的武功有所精进。

高庶云心性喜静,因此是极少出门的,长孙无忌却是呆不住的,最开始的几天还能老实一点,后来一切安稳,不安分的性子就显露了出来,应该是他毕竟是贵族武勋之家出身,天生性格里就带着那颗不安分的心,最开始还只是偶尔出一趟门,到了后来,已经是天天的出门,并且常常很晚才回来,让石青衣十分的不满。

石青衣不知道,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成功的搭上了东都洛阳的贵族子弟,成了洛阳城里一帮贵族少年里面的一员,并且由于他那悲惨的经历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同情,致使这个家伙的地位在一帮小哥们的里面是直线的上升。惩强扶弱,永远是这帮子闲的蛋疼的少年子最喜欢的话题,当然了,长孙无忌本身也是贵族出身,因此才能够融入这个圈子而不被排斥。

李世民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这个圈子的头,他的非凡的志向,刚烈的性格,以及好打抱不平的性格,都让他成为了这个圈子人人信服的首领,虽然他的武功差了一点,但又有一个超级能打的弟弟,因此老大的位置做的是稳如泰山。长孙无忌虽然也并不比李世民大多少,但生活的磨砺已经使他远超同龄人,也看的明白的多,像李世民这样天生的领袖,成年后只会更加的出众,长孙无忌若是想要从自己的哥哥那里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借助这个人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这个人还是自己未来的妹夫,打好关系是必须的。

因为这个缘故,长孙无忌开始刻意亲近李世民,李世民少年得意,自不会对普通的东西看的上眼,可是偏偏的,长孙无忌就有这么一件东西,可以吸引李世民的兴趣。长孙家的家传宝物,无数骑射世家梦寐以求的宝弓——霸王弓。

霸王弓,制弓材料不详,长孙晟以此威震西域诸族,可见此弓威力之强,弓身极为沉重,非天生神力之人所不能拉开,引弓而射,三百步之内能够洞穿铁石,李世民是骑射世家出身,本身也是嗜弓箭如命的主,而长孙晟一箭双雕的大名又是如此的响彻,长孙无忌又投其所好,总是说些家传宝弓霸王弓的事,果然,就像太公钓鱼一样,李世民同样愿者上钩了。“如此宝弓,竟然落入庸人之手,宝物蒙尘,真是可惜了!”与长孙无忌在茶楼里喝着茶,当听到如今霸王弓正在长孙安业的手里时,李世民不由的惋惜的说道,他既然出身骑射世家,家中自然有收藏着数张先代所流传的名弓,但与霸王弓比较,毕竟还是逊色了许多。如今又听到那张天下闻名的宝贝的的继承人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心中还是忍不住的一阵惋惜。长孙无忌想到曾经父亲手握霸王弓,引弓而射的豪情,心中也充满了遗憾,他自己,已故的大哥,甚至现在正在长孙家当家作主的长孙安业都没有继承到父亲那高绝的箭法,即使他最后夺回了霸王弓,也终究不能让这把名弓再现昔日的辉煌。长孙无忌苦笑了一下,对李世民说,“家父虽然箭法绝伦,但是诸兄弟却无一人习得精髓,反倒失了家父的名声,倒是世民兄,年纪轻轻箭法已经如此出众,倒让在下佩服不已。”“呵呵。”李世民谦虚的笑了笑:“在下的箭法与家父一比还是差得远了,更何况令尊大人,遥想令尊当年一箭双雕的形象,世民也是非常的崇拜。”李世民的话可没有掺半点水分,对于那位大英雄,他实在是佩服得紧。“哪里的话,要说起来,李家的先祖也是箭法也是惊世绝伦,并不下于我的父亲的。”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道,李世民就笑了笑,“辅机(长孙无忌的字)也知道在下的先祖吗?”“飞将军李广的大名,又有何人不知。”长孙无忌也笑了,飞将军李广,绝对是一个牛的不能在牛的箭术大家,而且,他正是李世民一族的祖先。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既知其为石,更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中矣。

只是李广虽然如此的勇武过人,箭法超群,但运气却无比的差,其少年即结发从军抗击匈奴入侵,数十年与匈奴大小数百战,名声威震匈奴,却一直得不到升迁,后来更是因为在进攻匈奴的关键战役中,因为迷路而贻误战机,最终在悲愤中自杀身亡。李广死时,因为他誓死抗击匈奴的功绩,边境的人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后来被当时的历史所记录,使李广的名声流传到了后世。李广射虎时佩戴的弓名灵宝,也是天下知名的宝弓,后来李广的孙子李凌携弓出征塞外,被匈奴重重包围全军覆没,李凌被俘,灵宝弓也失去了踪迹,在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家所收藏的好弓不下上百,但是最老最久的一张。却是先祖李凌所制,相传李凌兵败刚被俘,朝内已有谣传李凌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不辨真假便诛李凌一家满门,上至七旬老母,下至三岁孩童。这下,李凌不反也得反了,于是匈奴王封李凌为官,还给他取了王族女子为妻,李凌虽然身在草原,却日夜思念着家乡,因此常常失声痛哭,后来,李凌所乘的老马死了,李凌于是用马的筋做弦,用白桦树木做弓身,制成“离落”传于后人。“离落”为轻质木弓,质轻而坚韧,用箭为羽箭,射程二百步。弓箭保存不易,铁胎弓要防止生锈,木弓竹弓需要防蛀,弓弦也要妥善保管,经常擦油打蜡,防止受潮或过于干燥。

后来天下大乱,李氏一族在乱世中苦苦挣扎,历代先祖所制的弓箭也遗失不少,为了种族得以延续,李氏一家逐渐的与匈奴、鲜卑人通婚,多年下来,胡化的厉害,到了如今已是鲜卑血统占了多数,就拿李世民的相貌来说,也偏向鲜卑人明显的多过汉人。其实天下大乱,天底下都这样,在那个时候,各族民族大融合,你中有我,我中同样有你。比起血统的改变,更加明显的变化体现在文化上,李家的姓氏在北魏,北周统治的时候,是不能叫李氏的,而是叫大野,这个明显的鲜卑化姓氏,当然其他的汉家家族也不能幸免,最大的例子就是当今的皇族杨姓,在那个时候,也是被叫做“普六茹”的。

两个少年从一个话题谈论到另一个话题,毫无顾忌,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大是佩服,而随着话题的深入,长孙无忌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因为李世民已经做出了承诺,待他长大,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定然要站在长孙无忌的身边,为他夺回原本属于他的长孙家的东西,长孙无忌听了心中欢喜,因为李世民言出必诺,既然向长孙无忌做出了承诺,那么他就一定会兑现诺言的,虽然待到李世民建立功勋,可能要等很长的时间。

长孙无忌是知道自家小妹与李世民的婚约的,然而自家如今正在落难,李家如果势利的话,这婚约自然告吹。但如果他们依然信守诺言呢?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暗自摇了摇头,李世民喜欢当今圣上爱女,吉儿公主并不是秘密,在洛阳城这个贵族少年的圈子也是人尽皆知,李世民又是如此的说一不二的性格,哪怕自己已经获得了他的友谊,若强行嫁妹,怕妹妹便会受到冷落,长孙无忌自小便疼爱这个小妹,自然不希望妹妹因此而苦,因此虽然也希望这个英雄的少年能够成为自己的妹夫,但是却从不在李世民面前提起,希望一切顺其自然吧!长孙无忌心想。

***

石青衣找到了代替碧秀心的影子,呆在高家不想动地方了,长孙无蓉长期呆在净念禅院养病,长孙无忌则成了李世民的好友,如今正为了维持与对方的好感度不下滑而不断努力,李世民还是一如既往的带着一帮贵族子弟惹是生非(打抱不平),为此和以独孤霸为首的一众纨绔子弟天天干仗,弄得这些贵族弟子的长辈,同朝为官的权贵们是头痛不已。就这样,大家都在各自的忙着各自的事情,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就在这一年,圣上亲征高丽,然而大败亏输,兵马辎重损失不计其数,圣上一世英名,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下诏征军事武勋世家诸人入洛阳,共同商定第二次远征高丽计划,作为当年当年威震西域的长孙晟的后人,长孙安业也因此来到了洛阳。洛阳虽大,但贵族就那么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因此与长孙无忌的见面也就多了,虽然畏惧那一众如狼似虎,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众贵族子弟,但是依然对着长孙无忌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面带讥讽,恶语相向,弄得一众贵族子弟同仇敌忾,狠狠的打击报复了几次才停手,总之有这么个恶心的人出现在眼前,长孙无忌也是大受影响,因此跑洛阳的次数也少了一些,能多陪陪她的娘亲高庶云,也算是一得一失吧。

第二年,大业九年春,圣上再度亲征高丽,兵锋直指辽东,誓不灭高丽不还,可惜这一次虽然对外战争准备的充分,没想到后院又出了乱子,杨玄感起兵谋反啦!天下震动,两京危急,当今天子急忙从辽东撤军,昼夜兼程火速回师。平定叛乱,因此,已经几乎打到高丽的都城的一系列战果也不得不全部放弃,太可惜了。

杨玄感,杨素之侄,杨素因有大功与本朝,被封为公侯,死后无子嗣,故爵位由侄子继承,隋朝两代帝王,皆得国不正,因此猜忌的心思颇重,对于这位在皇权争斗中立下大功的功臣也自然是处处提防,杨素也不甘坐以待毙,因此秘密准备谋反,然而无论什么事情做得多么隐秘,都会露出一丝蛛丝马迹,杨素的准备渐渐被圣上所察觉,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杨素不得不自杀以示自己并无反心,杨素既然一死,当今圣上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自然也就不能追究了,还将他的爵位继承给他的侄子,没想到杨玄感却也同样继承了他叔叔的谋反的一切准备工作,并且还等到了一个他叔叔没有等到的时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杨玄感起兵,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这个人,就是后来一手颠覆了大隋的根基,几乎称王称霸的李密。李密同样是陇右军事贵族的后人,起先祖更是与宇文泰,李虎独孤信等人同时代的八大柱国将军之一,后来隋朝建立,原周朝的大将多数明升暗贬,调离军队而代以地位很高却没有实权的爵位,李密一家也同样如此,为此,可以说原陇右军事武阀与当朝皇帝的怨念是很深的。加上当年先皇夺位,为了巩固皇权而掀起的血雨腥风,使得众贵族门阀们一个个如履薄冰,唯恐一个不慎,大难临头,因此杨玄感谋反只是一个先例,后续的叛乱将在未来持续出现。

李密为杨玄感出了三条计策,即上,中,下三策。与高丽联合,趁着天子身在辽东,出兵把守住辽东的关隘要害使天子进退不得,进则有高丽,后则有我们,不用交战就可以将天子擒获,此为上策。西进长安,与当地的贵族达成协议,然后慢慢的消除陛下的影响力,那时即便天子回来,也因为关中空虚而无可奈何。此为中策。

也可以就近进攻洛阳,不过洛阳城池坚固,而且要是一百天之内攻不下来,等到援兵到达,我们就危险了,这是下策。应该说李密的计策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很可惜,他的搭档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笨蛋,杨玄感既不选用上策,也不选用中策,而是直接进攻洛阳,洛阳城及其雄壮,急切难下,杨玄感所部顿挫于坚城。而当今圣上听闻洛阳又变,又立即回师,各路援军又陆续到达战场,杨玄感渐渐趋于劣势,最后一切果然如李密所料。杨玄感最后兵败,他本人也被杀死。李密则开始了无休无止的逃亡生涯,直到逃到了瓦岗山,被翟让搭救为止。

杨玄感围城期间,高士廉因公务也在洛阳城内,结果被困在了城中数月,直到洛阳解围为止,与城外隔绝,对家里的情况一点也不知道的高士廉归心似箭,但是因为战争刚刚结束,城外并不安稳,好在高士廉的人缘颇佳,因此向军队的将领们借了一支兵马,护送自己回家。这一路上果然不太平静,不时的出现溃兵抢劫的事情,而随着这些事情的不断出现,高士廉的心里也越发的不安,他只能希望自己只是多想,家中的一切如常。娘子,小妹都平平安安的。直到他看到了自己家所居的那座小城为止:县城的上方飘散这淡淡的黑烟,一股烧焦的味道传进高士廉的鼻子,高士廉脸色一变,一马当先的向县城开着的大门冲去,身后的骑兵紧跟其后,一同冲了进去。

原本宁静安详的县城已经完全的变了模样,残破的废墟,倒毙的居民尸体,使得原本青色的路面已经被赤红的鲜血与漆黑的烟尘覆盖住了原本的颜色,都在述说着这个县城遭遇到了什么,高士廉的心猛烈的揪在了一起,他已经完全的不敢去想,他会回到家看到什么场景。县城的路上还停留着几个零星抢劫的溃兵,见到高士廉带着骑兵杀气腾腾的摸样,皆是一哄而散,高士廉也没有时间理会他们,只是不停的挥动马鞭,向自己的家的方向赶去,

喜欢大唐风后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唐风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