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沿江的铁锁,被轰成了碎渣。随着“华夏军”在蜀地,打败了亲王忽必烈率领的30万大军的进攻。随着“华夏军”围困了临安城,整个南宋朝廷,都有一种世界末日式的感觉。
过去经常“寡人有疾,寡人不朝”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在朝廷里。每天一大清晨,群臣面对的就是几乎完全没了章法的宋理宗赵昀的怒吼。他背着手,在自己的龙椅前面走来走去。不但是如座针毡,甚至也是坐立不宁。
最初的几天,大臣们的目光跟着他不断走动的身影,眼睛就好像钟摆那样,来回摆个不停。只是没有人说话,因为谁也没办法。此刻的临安,就好像是掉进井里的蛤蟆,最糟糕的是谁缺德的还把井盖给盖上了。
如今外面来的人带来了消息,说是临安外面无论大小道路都已经被人彻底封锁。甚至他们进来的时候都有人告知他们,此处是“只许进、不许出的地方”。
一般来说,商人与百姓们,如果没有要紧事,看到这荷枪实弹的架势,还不是有多远躲多远。至于朝廷里的大臣以及那个昏君,他们都不管百姓们的死活,自然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
但“华夏军”围了城这件事,城内的人算是知道了。虽然他们一个兵也没看到,但派出去的人再也不回来,倒是外面来的人说了,他们全都被抓起来了。
这些不过是大臣们爪牙的人,将来没有人告则已,否则按法律办事。{./书友上传更新}大臣们,根据“华夏帝国”情报局收集的资料,大约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几个。多数都要因为贪酷、卖国、枉法而被处死。《华夏律》不杀没罪的人,但这些已经被特工们掌握了罪证的人,那是一定活不下来。
这里面包括了他们的头——宋理宗赵昀,整个大宋悲剧的根源,应该是出自于这个窝囊废之手。什么狗屁帝王之术、什么权谋、心计,面对大炮都是渣。
面对如此境地,不在龙椅前面大踏步的来来回回,那实在是由不得宋理宗赵昀自己。他此刻心中后悔,当初怎么就听了那些混蛋大臣们的话。人家“华夏军”与蒙古人开仗关自己屁事,现在好了堵了大江也没挡住人家把蒙古人打跑了。而且把“华夏军”招来围了临安,那这下面的事还用猜吗。
“朕养了你们这班没用的大臣,当初叫铁锁横江的是你们,叫与华夏军作对的还是你们。如今人家打上门来,你们这班狗才居然没有一具能想得出退敌的办法来!”
说到这儿,手中宽宽的袖子甩了两下,继续在大殿上如同纺车那样转起了圈。
这是临安刚刚被围时的模样,那时临安还有不少的粮食。狗官们心中固然害怕,不过还能得乐且乐。就如同临安这个都城的名字那样,大家不过都是临时安顿下来的。既然如此,每天上朝看看宋理宗赵昀的脸色,然后回家该做什么做什么。
“怕什么呢,他们不是还没有攻城么?而且你们不想想,攻下临安他们就要养天下的百姓。不然他们就只好拖到夏末收粮之后再说。我们呢,只要到时设法解决了这件事,想来也没什么大碍!”
说这话的人,捋着胡子表现的悠然自得。但心中也明白,恐怕这南宋朝廷大限将至,自己是不是设法与那“华夏军”的人勾搭到一起呢。虽然说他们的《华夏律》有些不讲理,但能打败蒙古人,谁都可以不讲理不是。
“唉,谁知道那些蒙古人那么无能,30万人打人家不到3万的人马,居然就被人家打了个全军覆没,真是比猪还要笨几分!”
骂蒙古人没用的官,不知道是不是想过,他南宋的大军动辄被蒙古人打的漫山遍野的逃,那该称什么呢?而且一个个安慰着别人,惴惴不安着自己的心思。就算是想寻个门路,给人家说说。他们这个狗官宁愿辞职不干,只求留条狗命就好。
可惜啊,在春末夏初到来之时,依然是城外的消息能进来,城内的消息出不去。心里满腹的“衷肠”想诉,可没人听。朝中的狗官们,悄悄递出降书,没有1000也得有00。
可是不管怎么委曲救命,不管怎么自甘处罚,临安外面就如同死了一样,一点回音没有。没了办法和希望的狗官们上朝的时候,这一次就有人说了。毕竟,狗急了会跳墙,何况狗官乎!
“皇上,我们信全城之兵,一鼓做气冲杀出去吧!想来城外各路勤王兵马早已经知道京师被困,已经到了左近也说不定呢!”
岂料话没有说完,另外有狗官就开口了。而且居然是用骂着说的,看起来只要能不死,尊严倒了就罢了。
“呸!谁不知道临安城外华夏军大军百万围城,哪一个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哪有一封勤王之书进来了。如此困境之下,尽起京师之兵出战,只怕死无葬身之地矣!”
随后整个朝堂上的狗官们就吵起来了,此刻的宋理宗赵昀,自知下场不妙。早已经不再兜着圈子想办法了,眼下天天上朝君臣一块发发愁,回到宫里尽量寻欢作乐,只等着那个时刻的到来吧!
坐在龙椅上的他,听着大臣们的吵吵,大概是说了几个办法。
一是求和,这是南宋朝廷面对强大敌对势力时的老办法。岁岁纳贡、年年称臣,只要不打进来,怎么说都好。
其实大家都明白,眼前的情形求不求和都不重要,重要是对方肯打交道,那就什么都好说。
二是假和,假装求和,然后派人出去,如同当年李纲一样便招天下义军,以抗之。
这一件事,狗官们也都明白,那跟找死差不多,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搭腔。
二是投降,干脆点把皇位让与赵伏波,难不成面对皇位他还不动心么,到时自然大家没事。
只是这话说起来却不明说,而要这样说才能符合标准。
“皇上当学那越王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