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四十一 芳华正茂(中)

重生之我是慈禧 四十一 芳华正茂(中)

作者:因顾惜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30 05:12:05 来源:88小说

“太后用的好计谋!”高心夔对着陈孚恩笑道,“如此以来,之前各地督抚怕当出头鸟的心思,如今怕都是成了要露脸了!”

“天下熙熙,皆为名利来,”陈孚恩叹道,“太后实在是心比比干多一窍,这样的名号出来,谁不红了眼?江南来的探子险些要把我那兵部大堂给埋咯,就连那武云迪,素日里都是不待见老夫的,这几日,嘿嘿,也三番五次派了人要来打探消息了。”

“哦?”高心夔微笑道,“难不成要来老大人这里问清楚会操的事宜?”

“不错,大家伙都想着知道怎么一回事,怎么搞,怎么办,好回去有些准备,”陈孚恩摊手,“可我如今又知道什么了?无非是太后的意思,刚刚下了个旨意,什么章程就没个头绪,怎么就找到老夫这里了,他们真是拜错了菩萨!”

“老大人这又是多虑了不是?若不是交给你这个堂堂的兵部尚书,还能交给谁?更何况,恭亲王是不会也不能要这个东西的!”

“哦?你的意思是?”

“恭亲王他不敢要兵权,他自己个也看得清楚,”高心夔笑道,“太后从后宫的时候,做了那些事儿,老大人还记得吗?

“唔,无非是在军事之上献计献策,对了,还有这文教,咸丰字典!”

“正是,太后把军备看的极重,虽然眼下没有削藩的意思,可必然不会让南边的团练成为一家之兵,这眼下是没有打算,焉知太后心里是不是早已有了打算?太后自留守京师之后。凡政务事一概不多嘴,只是牢牢把兵权放在手里,前线督军,购买军舰,兴办水师。会操夺帅,这都是军事上的事儿,太后的意思很清楚,政事她不多插手,只是这兵事,她是绝对不会让恭亲王染指的!”

“这话说的极是。”陈孚恩若有所思,良久才点头说道。

“这也就是老大人必然能呆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的缘故,”高心夔笑道,“老大人可以高枕无忧了。”

“那文教之事?”

“横竖是管不到如今的事儿,恭亲王是不会有意见的。何况,如今军机之中科举正途出身的少,对这事儿自然不会有太大阻拦,再者,如今是贾阁老挑的头,办得差事,他是老礼部,纵然有些许意见。自然能弹压下去,再者,这科举不过是府试加试而已。不废八股,反而多了许多人成就进士的机会,岂能不美?”

“王爷,这可不太妙啊,”曹毓瑛有点担忧得对着恭亲王说道,“如今又搞出来这个什么天下第一军。也不和咱们商量,就这么贸然推出。妥当吗?”

“琢如,你又何必多虑呢?”文祥虽然脸上也有着不虞的神色。但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太后的意思清楚的很,兵事上,是她自己个乾纲独断了。”

恭亲王点点头,“这原本是应有之义,琢如,不必担心,太后也跟我说过几次,这南边的团练强盛了,是国家之福,因为如今八旗绿营实在是烂的不像样了,只不过是呆在地方上,这个不妥当,所以太后的意思要想着法子把这兵权全收进来才好,不然夜不能寐也是寻常事,是吧?太后她有计谋,能料理好这些人的,除了这个,太后也不多干预咱们当差,政事她知道怎么回事也就罢了,咱们如今军机处的差事多了很,不仅是全国各地的事儿繁琐,总理衙门的事儿也要咱们商议着办,把兵事交出去才好,”恭亲王吁了一口气,“免得我将来位置尴尬,被人说闲话。”

“话虽然如此,”宝鋆大大咧咧得说道,“国朝向来君臣严谨,权操于上,若是太后将来不满咱们划分的范围,那到时候,咱们该怎么办?”

“老大人又多虑了,太后一个人能把朝政全部揽在自己个身上?”高心夔摆摆手说道,“世宗皇帝勤勉如此,还需军机处看折子呢,如今朝廷的事情,比文宗皇帝在时不知多了多少倍,军机处这些人也是勉强为之,若是将来再多几个入职军机的,学生也是不奇怪的,太后在上头插手是正常的事儿,老大人的这个练兵之事,将来若是想着合太后的意思,怕也是要多去勤政殿递牌子的,太后不拘小节,却十分注重时效,故科举加试,一加算术,二加策论,都是实务的东西。”

太后看了看贾帧递上来的折子,“恩,这算术和策论如何加到里头去?”

“微臣和礼部的人商议了一番,再听了军机处里头的意见,问过周祖培,定下八股定为上中下九等,算术、策论为加分,也照样定为九等,三者相加,定出名次,只是为了彰显八股本源,再定八股被评定中下之下,策论、算术再高,均不取中。”

“那就是要及格分了。”太后点点头,“八股取士,这么多年下来,自然有其合理性,不能一概废止,若是骤然废止,怕是民心不安,士人所学无法出仕,又要鼓噪了。这章程,定的不错,八股看学识,策论看视野,算术看素质,如此三管齐下,自然不会选出无法经世致用的人来,甚好,”太后十分满意,对于贾帧办的科举新章程十分满意,太后心里另外一个恶俗的想法就是:现在终于轮到自己来折磨这些人了,想当年自己考不上公务员,不就是死在申论和算术上吗?太后充满恶意得在心里狂笑,“那定下来了多少进士人数了吗?”

“是,定下了四百三十五人的人数,来充满各地因发逆作乱而缺失的官员,”这不仅仅是贾帧一个人说了算的,恭亲王继续说道,“京察罢黜的人员。除命各地官员入京候补之外,也留下一部分低品级的留给新任进士,此外,各地缺的官员也按照品级都算出数目,以备新科进士选官所用。军机处议论了一下,西南或者西北等地偏远地方,官位不妨高些,体恤人心之用,再者,防着国库的压力太多。先把天津、上海、广州、宁波等富裕之地的各县六房的首脑也定为官员,品级再开至是十一品,这些地方,也安排新科进士,如此先看看试点的效果如何。再做推广。”

保守有保守的好处,恭亲王这样的观点,十分符合他不激进的态度,太后点点头,“如此甚好。”

“还有总理衙门等一干事宜,请太后批准。”恭亲王拿了一个折子出来,交给了杨庆喜,“是开同文馆、铁煤矿业、派遣留学生等事宜。”

“六爷总理衙门的事儿自己处置就是。”太后翻了翻折子,笑道,恭亲王连忙说不敢。“只要是与国有益的,没有不准的理儿,洋务乃是重中之重,六爷,让军机处拟旨,说明洋务之意。让地方官都明白,只要是搞得好经济。搞得好商贸之事,自然有更好的顶戴等着他!”

“嗻。”

同治元年七月份下的旨意。被后世称作长达四十年的洋务运动的正式开端,太后的说话,以及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签发的旨意,明确地说明了要洋务自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宗旨,“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并且对地方官的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搞活经济,不仅仅是从田赋里头榨油,而是应该发展工业、商业,并对各地开办工厂者予以减免厘金的优惠政策,如此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得开始,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高心夔下了轿子,抬头就见到了蓝色底匾额的金色三个大字,“升平署”,是文宗皇帝的御笔,两边齐刷刷得站了太监和一些伶人,见到高心夔下了轿子,伶人们跪下行礼,而一干太监在升平署总管太监的带领下,朝着高心夔打千行礼,高心夔满脸含笑,扶起了那个总管太监,“公公何须行如此大礼,我不过是个提调官儿,您是在大内伺候皇太后的,不敢受你如此大礼。”

“高大人也忒谦虚了,”那个总管太监一副阴柔的样子,嗓子尖尖的,大概也是时常上台出演的,身材也纤瘦的紧,见到高心夔不摆架子,对着自己和颜悦色的,总管太监心里十分受用,弯着腰说道,“高大人是太后钦点来升平署的,我不敢怠慢,请。”

一群人进了升平署,升平署在圆明园外的西南角,位置宽阔,一应房屋也均是宫殿制式,十分的气派,高心夔一行人到了正房,总管太监一一介绍给高心夔认识,然后复又坐下,总管太监对着高心夔说道,“往日里先帝爷倒是极为爱看咱们升平署的戏,可太后娘娘倒是不怎么爱看,往日宫里头咱们献艺,太后只不过是略微坐了坐,从来看不住,就算偶尔看上那么一时半会儿,这脸上也是淡淡的,我这心里呀,实在是难受的很,高大人,也不怕和你说实话,我们这些人,若是这太后皇上不待见咱们,可真没好日子了,太后亲自下旨让高大人来管着升平署,我实在是高兴极了,可算是见到真佛了,高大人,我在这里撂下一句话,这升平署日后就是您一个人说了算,您要咱家怎么做,咱家绝无二话!”

“汪公公谦虚了,”高心夔笑道,“太后的意思没明个告诉我,不过我仔细问了问梨园这些年的剧目,是觉得如今升平署的戏太古板了些,”一干伶人太监无不树着耳朵仔细听,“都是些以前的事儿,长久的演下来,太后怕是也絮烦的很,因此太后的意思怕是要咱们编新戏,总要来新鲜的戏才好。”

“招啊!”那个太后猛地拍脑袋,“高大人说的极是,难怪啊,当年广胜丰排了那出《战武昌》,先帝爷看的那样高兴,时常叫广胜丰入园子伺候,难怪难怪,如今可是拨开乌云见太阳了,听到高大人一席话,实在是茅塞顿开,”那个太监站了起来,朝着高心夔再打千行礼,“还请高大人主持着,咱们这升平署可不能被别人小瞧了去。”

“总管何须多礼,咱们如今可是一条船上的人,”高心夔微笑得扶起了那个总管太监,“如今升平署的戏目我认得不全,不如先演练一遍,我好心里有数。”

“是是是,各位,快快扮起来!”

高心夔到了升平署,一连看了三天三夜的戏目,再联合专业戏曲认识闭门开会编曲,终于在咸丰皇帝的忌日,七月十七日那日,拿出了《永通桥》的大戏来呈现给皇太后和皇帝御览。皇太后只不过是红了眼圈,而皇帝早就哭的不能自抑,倒在了皇太后的怀里,一干嫔妃无人不垂泪,慈禧太后大为赞赏,将《永通桥》改为《英烈传》,命升平署再仔细打磨,择吉日在京中演出。

“《永通桥》这出戏,虽然是描写了许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永通桥这次战役之中很多普通人的故事,比如为国捐躯的八旗游侠,杀英法士兵赚钱的赏金猎人,新婚之夜抛下妻子而出战的将领,以及举起反抗大旗的少女格格,但是更多的把笔墨放在了慈禧太后运筹帷幄,御前会议与奸臣力争,不容退却的故事,还有就是留守京师,安抚民众,再就是轻车小马前往前线发表讲话,激励将士们送死的场面,最后这出戏在皇帝太后一起亲临香山祭奠死亡战领的**作为结束,从艺术的表现行事来讲,已经有了后世宣传部门的高大全形象的弊端,这为慈禧太后的个人崇拜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影响,从此以后,升平署作为慈禧太后独裁的工具,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导致了慈禧太后在执政时候的绝对权威,任何人都不敢表示出对这出戏里面的很多漏洞,太后怎么可能亲临阵线,而且还能迅速得换装?比如那个少女,事实证明中国的武术是虚假的代名词,一个少女,怎么可能有杀掉英法士兵的能力?新婚之夜离开娇妻而去参加可能会死的战争,还有那些为国捐躯的年轻人,他们平日里都是纨绔和废物,怎么可能会突然生出这样的胆子来,去参加战争?”一百多年后一个有名的独立文化学者——司马北在自己的博文里头这样发表了一篇名为《虚假和可笑——我看英烈传》的博文,字里行间对慈禧太后的质疑态度引起了渲染大波,政府、皇室、各媒体都对司马北采取了口诛笔伐的行动,司马北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被迫道歉并关闭了自己的博客,《英烈传》这出戏重新在京剧故纸堆里被翻了出来,焕发出了原本应有的艺术风采。(未完待续)

ps:这个月换个形式更新下,嘻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