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
而且还是拥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太孙,这样的权利可以说是很大的。←,甚至于这一刻李承训都是超越了秦王李世民,成了大唐皇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这是一个进步,至少只要太子一死,上位的便是他楚霸王李承训。对于这个皇太孙的封号,李承训选择了淡然面对,因为对于 他来说这不过是一道助力而已。其实在很多时候有没有这道助力都是一样的。
李唐的第二任皇帝只能是他李承训,这是国社党的诉求,也是麾下文武百官,以及百万大军的要求。这个时候的李承训已经不是刚刚穿越过来,还要为了未来自己不被凶恶的二叔所杀而努力。
此时此刻李承训已经不是当初的孤家寡人,而是一个势力的首脑,有着无数人跟着他混饭吃。这个时候他的每一个决定再也不是所谓的儿戏,而是经历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他的一句话,都关乎这无数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这个时候的李承训不得不慎重,对于大位他要定了。不管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只要是站在他的对面,想要阻拦自己,那么就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杀无赦。
用屠刀将一切反对自己的全部干掉,清楚自己的所有政敌,为自己的接受大唐万里江山而做好准备。因为李承训心里清楚想要接受一个国家,平平静静的过度一个政权这是近乎不可能的。
历朝历代,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王朝出现过平稳的过度。每一次的王朝更迭都是充满了阴谋诡计,鲜血与尸骨。这便是皇家。这便是皇室内生存的冷酷生活。皇宫就像一个巨大的监狱,囚禁着众生的梦想。
只要是生活在这个牢笼里面的人。就只能按照千百年来不变的剧本演下去。没有人可以例外,在这个巨大的牢笼里面。只要是女人就是一件工具,哪怕是男的也不过是为了生存,每天小心翼翼的可怜虫。
那一张龙椅之下,九十九道御街都是由尸骨铺就。对于这一点,穿越时空的李承训十分的清楚,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是处于一种劣势,哪怕他是熟知历史的走向,也不过是一个时时刻刻为了活下去使者阴谋诡计的可怜虫而已。
生在皇家只有一条路能走,那便是夺嫡。彻底的登上那个九五至尊的位置才算是结束。李承训的心里清楚,生于皇家这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只要是皇子,就必须要争。
唯有争,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了一丝光明。皇室子弟也唯有登上皇位才有可能作为,熟知历史的李承训心里清楚,生在皇家,教育的严酷与看重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教育。是不会出现那种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昏君的。
因为他们收到了一个时代最为高端的教育,而且这个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皇室子弟们要如何治疗天下。在李承训的脑袋里,觉得,在这样的教育还碌碌无为的皇帝。除非脑子比猪还笨。
历史上之所以频频出现昏君的原因,便是在由皇宫大内这个环境所影响的。生在皇室,天生就是一个阴谋家。这便是对皇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下人斗,与文武百官斗。与兄弟姐们斗,在于自己的父皇斗。
这就好比是在养蛊。一群蛊虫在里面厮杀。唯有最后活下来的那一个才能成为蛊王,得到这锦绣河山,万里天下。
君临天下!
一步一步踏上那个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龙椅,李承训不止一次的想过。从刚刚来到大唐开始就想,一直到了如今。在睡梦中,他不止一次的登上了皇位,穿着龙袍君临天下。
这便是楚霸王李承训坚持下来的原因,男儿生平事,手掌天下权。对于楚霸王来说,至于美人他没有多大的追求。爱情他也是从来都没有向往过,对于他来说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身为皇子,唯有君临天下。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对于这一点的认知,李承训要比谁都来的清楚。哪怕是他想要李世民的王妃长孙氏,只要他干掉李世民登上帝位,纳了又何妨。
通过李承训在于这个朝代生活了这么久,李承训对于这个时代的规则有了很清楚的认知。那便是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没有人会跟你讲道理,因为如果你没有实力,在别人的眼中你不过是一个小虾米,可有可无。
甚至于微弱到了别人不愿意正视的地步,正是由于清楚这一切,所以楚霸王李承训自明白自己身处李氏皇族,便是各种阴谋诡计跌出,只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大的权利。甚至于李承训为了得到了权利,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
无论是当初派兵出突厥,屠杀十八部落彰显武功。亦或者还是应隋炀帝的圣旨南下江都,夺取传国玉玺北上长安,都是楚霸王拿生命博来的。
如此李承训身上加的这些荣耀,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这一切都是他用自己的双手辛苦打拼而得来的,所以李承训对于这一切都是十分的珍惜。不管是李渊或者是李建成,谁敢打他的主意,他李承训一定会悍然出手。
杀一个片甲不留的!
对于这些人的父子亲情,李承训看的十分的淡。说到底他并不是李建成的亲儿子,他不过是借尸还魂了而已。就算是血浓于水,却也顶不过当初李建成对他做的那些事情。
所以说,大唐皇室只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向天下展示自己才华,给天下人一个传奇的平台。对于这一点以前的李承训并没有彻底的悟透,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李承训彻底的长大了。
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畏手畏脚,生怕如同历史上一样被秦王李世民斩杀在承乾殿内。如今的李承训手握百万精锐大军,坐拥大半个李唐江山,俨然是李唐国内的最大的实力派。
对于这些,李承训不由得看着李渊叹了一口气,心里暗道:“这一年,我十四意气奋发!”(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