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主神很佛系[高燃] > 主神很佛系[高燃] 第235节

主神很佛系[高燃] 主神很佛系[高燃] 第235节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16 10:15:33 来源:免费小说

  不可否任,清朝皇室统治当然有好的一方面。

  第一,清朝到达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农业巅峰值,出现新作物,让百姓们得以更多温饱,也让传统商业非常繁荣,因此国库里才有那么多白银宝物让中后期的乾隆和慈禧挥霍。

  第二,从康熙开始,清皇室对边疆的控制规则是很强的,比其他朝代都强,对新疆西藏台湾等进行政治军事化管理,让华夏的板块地图更加明显和统一。

  但农业社会代替不了工业社会。

  清朝没有继续宋朝工商业的发展,也做不到明朝的下西洋政策,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给华夏的打击是巨大的,也埋下一条危险的祸根,最终得以暴发。

  皇权们的统治,文人们已不再想多去纠正和评论,毕竟封建社会终结,他们的注重点在‘文’,在现在和未来。

  尤其是那一句‘到的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他们想要见清朝皇帝的真正原因——文学断裂,让文学进入考古期。

  乾隆烧尽数十多万汉书,他认为汉人的书籍不能超过三、四千卷,各地政府开展搜书、查书、上交私人藏书等运动。

  配合上不可思议的文字狱,阉割思想。

  而且不仅烧书,乾隆还改书、编书,让清朝黑历史从中消失,比如现在能够存在的《扬州十日记》流落日本,才得以保住。

  王羲之:“这位陛下做的可不只有盖章《快雪时晴帖》这么简单。”

  如果现代文学缺少的是《快雪时晴帖》,他本人可以一天写上几十张《快雪时晴帖》。

  《兰亭序》也行,当时的意境没了,但有全新的《京都赋》《洛阳词》《江南序》。

  可这一切没有这么简单。

  于是乎,清东陵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鬼,数量很多,朝代不同,有文有武,而且在不断增加中,他们都很有礼貌,等明清之战真停了再上。

  此时此刻,他们脑中‘文思泉涌’。

  第239章 直戳人心

  清东陵虽被盗得面目全非。

  但依旧是华夏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里面有五百多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亭台楼阁、玉石雕砌、修建精致、建筑宏伟。

  灵异部门的成员在各个皇帝皇后陵墓都装有摄像头,东陵外有一排临时办公室,几个监控室里大大小小格子全是一个个视频。

  人在外面,却能掌握清东陵里的一切情况。

  等文人们来到清东陵,陈莉等灵异部门特工都把他们邀请进一间最大的临时办公室,室内的监控可以把明清战斗看得一清二楚。

  欧阳修等人全都惊叹之,这让现代特工们有一点成就感,至少他们不是全然落后,科技科学的发展也能够让古人们偶尔惊喜一下。

  “善哉善哉,吾曾闻网络,神器矣。”苏轼摸一摸自己丰盛的胡子笑道。

  他是宋朝有名的美髯公,时常以拥有漂亮的胡须而自豪,男人们都称赞他,可苏小妹却写下‘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的调侃。

  作为一个心性非常豁达、在逆境中能笑口常开的人,苏轼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也相当高,他在路上已经了解不少新奇科技用品,甚至通过一个国民崇拜者,了解过手机和网络。

  灵异部门特工:

  厉害了,东坡先生。

  “是也是也。”谢皎然不能更赞同了,把目光放到监控视频上。

  目前从监控视频中看出,清朝皇帝皇后们都处于落后一方,一开始打斗他们还能得手一二,到后面完全hold不住越大越嗨的明朝皇帝们。

  其实明朝皇帝里也有弱者,比如胖胖的朱高炽和英年早逝木匠皇帝朱由校,他俩魂力都不强,吃了不少康熙的亏,但问题是他们刚啊。

  朱高炽在朱棣打仗的时候没少坐镇皇位,朱由校在澳门问题上和葡萄牙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坚决不让步不退步。

  他们本身弱是弱了点,可气场立得起来。

  总而言之,到了中后期,清朝皇帝们基本上是被一路压着打。

  问题是明朝皇帝胜了也没有喊停,休息一下,继续开打。

  他们以文人和武夫的争论引起了文人们的注意,灵异部门捂脸,不由为讲出这句话的乾隆点蜡,再作下去都坚持不到最后了。

  “……”

  能够与好友佛印禅师怼出“水漂东坡诗(尸),狗啃河上(和尚)骨”对子的苏轼本身具备促狭幽默的个性,而且还有急智,他是第一批到清东陵的,也是第一个提出‘不急不急,慢慢等’的文人。

  其他人当然也就同意了。

  灵异部门早知道文人们会来,在休息室内已布置出鬼阵,让文人们不动用能力,可以轻松接触到里面的一切物品。

  室内布置简单,但纸墨笔砚和录音设备是齐全的,还有一些书籍。

  又配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参普洱茶等不同种类茶叶,和相应配套的新出炉的茶具,甚至还有苏轼曾亲自设计出的提梁式紫砂壶。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

  况且茶圣陆羽也在,“人在草木间”和“天人合一”的茶道是他开创的,虽写文作诗虽不多,但陆羽的名声在文人间可不低。

  且陆羽的知己谢皎然也在,他不仅知茶、爱茶、品茶,更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茶诗,与陆羽同是后世茶道的鼻祖。

  灵异部门特工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真有‘茶道’,茶中也可品出《道德经》。

  文人们都喜喝茶。

  苏轼见前辈陆羽和谢皎然,差点没有化生小迷弟,把自己的品茶心得全都讲出来,什么‘活水还须活火烹’、‘铜腥铁涩不宜泉’等。

  陆游也是个茶疯子,有各种“舌根茶味永”、“茶甘半新啜”、“瓯聚茶香爽齿开”、“茶散茶甘留舌本”的心得。

  灵异部门特工们非常荣幸能品尝茶圣泡的茶,可他们真悟不出里面的道,也不太听得懂前辈们讲的天书,只觉得过程有点美。

  且茶圣不愧是以茶入道第一人,他泡的茶喝下后能够让人感觉到舒适和放松,入道者甚至能感受到体内的精血以一种无法形容的方式流转、扩散、汇聚,和修炼功法又有不同。

  乐乐喝了一口后把脸皱成团子,但随后又被茶里所含的东西吸引,连喝三杯。

  苏东坡看着有趣,伸手抚摸两把,他很喜欢这些有灵性的动物,若不是小哭包有毒,他也会亲近一下,而且动物们都很喜欢他身上的气息,似乎道强到把鬼气都彻底压住了。

  灵异部门更加明白以文入道的厉害。

  只是,但愿苏东坡不是把这些动物当作食谱来看,作为一个把蝙蝠、蛤蟆、田鼠当作食材的重口味吃货祖先,,灵异部门特工也是非常佩服的。

  哪怕他们知道蝙蝠的翅膀是软骨,脆口香甜。癞蛤蟆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田鼠具备多重营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苏轼抱着黑白团子喂茶,见灵异部门特工望过来,眼神问什么事。

  “好茶!”

  灵异部门特工能给予的最高评价,由于有点着急,干巴巴的。

  “朽木不可雕也。”

  “……”

  等欧阳修、王羲之、辛弃疾、元稹他们来,那就更热闹了。

  元稹当下吟了两首@白居易的新诗,白居易曾非常迷恋西子湖的香茶甘泉,诗中多处提到茶与酒、琴的关系,不由思念友人。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那是千古见证的,他们友谊长达三十多年,通信1800多封,互赠诗篇接近1000篇,以至于最后白居易写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直刺人心的哀诗。

  陈莉当下表示,后唐主李煜、范仲淹、白居易等他们都在赶往京都的路上。

  元稹喜不胜收,情不自禁又写了三首诗,见白居易苏醒时写的诗,又回了两首诗。

  灵感源源不断。

  其他特工们也纷纷开始思念各自的友人来,这些友人往往都存在他们诗歌里灵异部门特工:“……”

  假若不是监控视频里时不时传来明清皇帝们的打斗,甚至哀叫声,灵异部门特工还以为监控室在暴风雨期间开了一个赏心悦目的茶道会。

  他们不仅以茶论道,等辛弃疾一来,纷纷求他武力值上面的指导。

  辛弃疾的剑术古今有名,他的道跟普通文人不同,更带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热血抱负,身上气质更锐利和霸气一些。

  武力值可以说是胜过明朝朱棣的,至少打压清朝皇帝们无压力。

  在灵异部门的见证下,苏东坡和辛弃疾两个伟大的南宋词人,终于合体为‘苏辛’。

  灵异部门特工:“……”

  这时就差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鱼、东坡蚝、东坡豆腐、东坡果子狸、东坡蜜唧、东坡蛤蟆、东坡蝙蝠、东坡鼠了?

  不对,果子狸目前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明朝和清朝一直干到了第二日早上,灵异部门已经收集了四位数的诗词,甚至有张旭的书法,黄公望的画,他们这些作品已经不是简单的作品,上面包含他们的道悟。

  对国民的修炼或多或少有用。

  这个时候,朱棣等明朝皇帝们终于把自己累瘫了,可以轮到文人们上去谈一谈了。

  第一轮是王羲之为首的文人,包括有唐朝韩滉、唐朝韩干宋朝赵孟頫、元朝黄公望等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作品都被盖了无数红章。

  其中王羲之最悲剧,他儿子他侄子的作品全都被盖上比字都大的红章。

  而黄公望最幸运,他的真迹被乾隆打为假的,反而对赝品盖了无数章,竟阴差阳错让黄公望的作品得以保留,万幸万幸。

  他们的出现让姿势各样的明朝皇帝和被迫倒在地上的清朝皇帝们都一阵诧异,明朝皇帝看他们的服饰虽基本上都不是明朝,但绝对比明朝更早,反正跟清朝辫子头无一相视。

  清朝皇帝们心有不安:“……”

  文人们都很讲礼节的。

  王羲之还出生世家,先行了书生礼,才指出王氏家族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现状,甚至给予展示。

  《快雪时晴帖》不仅盖满了乾隆的各种“斗大水印”,旁边还写了个巨大的【神】字,章要红、要耀眼、大小花样要多、不能有空白。

  王羲之疑问:“美乎?”

  隔壁的康熙和雍正差点气得一口血沫喷了出来:“丢人现眼!”

  乾隆的灵魂已无比凄惨,整个魂没有一处的好的,甚至已经不能移动,当然不能回应也不敢回应,朕觉得这样似乎还不错。

  等韩滉、赵孟頫、黄公望等人展示自己被糟蹋的作品时,康熙和雍正已经翻白眼了,尤其是听到老对头明朝皇帝的嗤笑声后。

  若是以前他们可能早把嘲讽者杀头了。

  毕竟在所有朝代中,唯独清朝的皇帝们臣子们从头到尾相处得小心翼翼,阶级化最明显,其他朝代多多少少都有任性的君臣佳话。

  但现在做不到。

  不仅做不到,还不得不当面听王羲之等人的对、诗、词、文。

  他们可温和了,都不直接骂的。

  有类似“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豚而啼”,借古籍《晋书》“貂不足,狗尾续”、《左传》“豚人立而啼”来隐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