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 > 第47章

[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 第47章

作者:春山有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2 17:31:34 来源:免费小说

  曹植已然舍不得呼吸了,他仿佛看见了吴越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峭拔的山峰挺立而出,于云霞掩映间兀自灵秀。

  他自幼在北地长大,遍地兵戈,江东又为孙氏所控,他还未曾游览过吴越风光,如今被李白在诗里一写,他恨不得立刻顺江南下,一访名山。

  想到这里,曹植颇为幽怨地看了曹操一眼:爹,什么时候把江东打下来呗,我也想去天姥山看看。

  曹操诡异地领会了自家儿子的眼神,不仅脸上一黑,个糟心孩子,哪壶不开提哪壶。你爹我不想打江东吗?隔壁是个纵火团能怎么办?要不是这水镜来得及时,上次自己的几十万大军就要交代在赤壁了。

  不过,李白真的太会写了!他也想去天姥山看看,还是快点把江东打下来吧,既能肃清南方,又能一访仙山,双赢!

  曹家父子的思路俨然如脱缰野马一般跑偏了,水镜却丝毫不知情,仍在讲述。

  【那么天姥山具体究竟有什么特色呢?李白也不知道,他只是道听途说的,所以只能虚着写一写。可是越想他越抓心挠肝,天姥山真有那么好看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在梦里还真去到天姥山了。】

  【大家看第二段,梦中所见,这是诗歌主体,我们还是来简单梳理一下,李白在梦境中见到了哪些景致呢?大家默读课文,试着给李白的梦中所见划分一下层次,并给每幅景色取一个小标题,想想,哪副景色最令你神往?】

  大家已经熟悉流程了,听到提问条件反射便开始看诗文。

  楚棠的ppt做得很是精美,内容也很详细,讲到哪里,内容便同步到哪里。贺知章才思敏捷,很快心中便有了分晓,当下便道:“太白以为可分几幅图景?”

  李白笑笑,自己解自己的诗,这感觉真是相当奇妙。

  “想来应是写了四幅吧!从首句至‘渌水荡漾’是一景;‘脚著谢公屐’至‘迷花倚石’是一景;‘熊咆龙吟’至‘水澹澹兮生烟’又是一景;‘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最后一景。”

  话音刚落,水镜里出现一张表格,诗景划分与他所言分毫不差。贺知章不禁大笑起来:

  “好,看来后世之人并未浪费你这一篇好诗!此事可喜,当浮一大白!”

  李白也笑了:“贺监莫不是找借口来我这里讨酒喝?”

  贺知章笑意更深:“那这酒老夫是喝得还是喝不得?”

  李白朗盛声一笑:“当然喝得!”

  好诗,好友,当配好酒!

  【我这里将梦中所见分为四部分,分别命名为“飞度镜湖”、“登山奇景”、“山林震颤”和“洞天仙境”,我们一幅幅来看。】

  【首先是飞度镜湖。镜湖,又叫鉴湖,在今天的浙江绍兴。说起来,镜湖之于李白,倒也有些缘分,缘分的纽结是贺知章。】

  李白倒酒的手微微一顿,贺知章笑了,他的精神依然矍铄,目光中却透出几分怀念:“山阴在后世原是被叫作绍兴,那镜湖,在老夫的家乡。”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教科书上的第一批大佬,他是武则天年间的状元,李唐光复后官运仍然亨通,在玄宗朝任秘书监、太子宾客,也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正是他将李白举荐给唐玄宗。】

  贺知章听水镜提起自己多有赞誉,摆摆手道:“什么红人,仗着把老骨头忝列朝堂罢了。”李白托起杯盏,肃敛神色向他敬酒:“贺监德高望重,白也要多谢贺监的引荐。”

  贺知章只是摇头:“你本高才,老夫本便有为国举贤之责,当不得谢,只是如今看来,倒不如不荐得好。”

  这是想起了水镜说的李白最终被赐金放还之事。李白听懂了他的意思,心中微叹,却仍笑道:“无论如何,贺监予我一条门径,纵最终我志不行,却仍有奋进之为,又复何憾?”

  他想起水镜评说过的陶渊明,直面人生痛苦,最终找到解决之法。或许,他最终的归宿也是陶渊明。

  武周。

  武则天想起了自己不日前御笔钦点的乙未科状元,唇角微勾。她没记错,这水镜是各个时空都能看到的吧,不知太宗陛下,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何种反应,真是令人期待啊!

  贞观年间,太极宫。

  李世民眉头狠狠一跳:“李唐光复?!这武则天如何篡了我李唐天下?”

  长孙皇后赶紧握住他的手细声安慰:“二哥,您先别急,好在大唐光复了不是吗?后代子孙还是争气。”

  李世民心情犹自不能平静:“那贺知章是武则天年间的进士,又任职于玄宗朝,说不得便是玄宗光复了李唐江山。朕本以为他是个只知寻欢作乐的昏君,现在看来应该有些能力。”

  “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二哥何必置气,当心气坏了身子。”

  长孙皇后软语温柔,眼含关心,李世民心中一暖,怕拍她的手背:“朕知晓了,观音婢勿要担忧。”

  话虽如此,他的心里却到底对那武姓存了疑。

  【天宝三年,年老的贺知章请求归隐,回家乡做道士。唐玄宗答应,并赠诗相送,将镜湖一角划给贺知章养老,贺知章就这样荣归故里。

  回乡之后,他写下了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句浅显,如叙闲话,却写进了一位老者归乡的怅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