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郭胜想的很美好,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个耳光。
一直站在林狄身旁的林碑这时候脚下一踏。
一瞬间,光纹扩散,一股强大的领域之力直接将三人笼罩其中。
一瞬间,郭胜冲出去的身体戛然而止。
无论郭胜如何用力挣扎,他的身体始终无法挪动分毫。
眨眼间,林碑便出现在郭尚书跟前,一伸腿伸腿踢在了他的脚踝处。
下一刻,强大的领域之力消失。
郭尚书也因为脚踝被踢断直接跌倒在地,狠狠摔在地上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等林碑将捆束的郭尚书带到尚书府的大院之中。
这才发现,府上的连同妻小、家眷、仆人在内的七十多人都被带到了院中,整整齐齐的跪在地上。
而在他们的身后,则站在他们的身后,手持长刀架在众人的脖颈处。
而郭尚书的家眷们,貌似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发出了隐隐绰绰的抽泣之声。
而当他们看到郭胜之时,如同见了救星一般。
一时间,不少跪在地上的众人立马骚动起来。
“别动!”
“住口!”
一时间,锦衣卫的呵斥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在任何场景下,往往都不缺会缺少铁头娃。
而就在这时,郭尚书的嫡长子,郭川无视了身后锦衣卫的警告,强行挣扎起身朝着郭尚书的方向冲去。
一边向前冲嘴里还一边喊着。
“爹,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何锦衣卫会突然”
郭川的话还没说完,他惊讶的发现他的头突然看见了他静止不动的身子。
过了一瞬,他才反应过来。
哦原来是我的头掉了
随即,郭尚书嫡长子郭川的脑袋,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被一刀砍了下来。
而他的脑袋,也如愿以偿的来到了郭尚书跟前。
随即,只见郭川嘴中有些模糊的说了一句。
“爹到底怎么了”
随即,郭川嘴巴张了张,睁大着双眼死不瞑目!
见此情形,顿时目眦欲裂,露出想要杀人的眼神。
“你们!”
最终,还没等他说出什么恶毒的话,就被林狄打断。
“郭尚书,你也不用当什么狠话,当你选择背叛大齐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做的是灭九族的大罪!”
旋即,林狄脸上露出一抹狠厉之色,对着众锦衣卫做了个手势。
“都杀了!”
听到林狄的话,郭胜只觉心底一凉。
下一刻,长刀割破喉咙的声音响起。
那些被割喉的郭府的人,都趴伏在地上身体不停的挣扎着、抽搐着。
他们求生的**,终究比不过被割喉而走向死亡的命运,最终在挣扎片刻后。
不到半刻钟,郭尚书府中的所有人,在他的亲眼目睹下,痛苦扭曲的死去。
而郭胜郭尚书,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气的昏死过去。
而这一切,众锦衣卫就眼睁睁的看着,丝毫没有担忧的神色。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这,就是锦衣卫在大齐的威慑力!
这,就是锦衣卫的底气!
而这一幕,在穆澜的带领下,也在兵部尚书府中发生着。
同样,除了兵部尚书以外的尚书府的所有人都被斩杀于府中。
而在两个尚书府外,已经有了十几辆马车停在府门外,在锦衣卫的强大执行力之下。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府上的尸体就被捆扎好。
尸体一搬离,立马有着这拿着打扫工具的锦衣卫冲了过来,开始冲洗满是鲜血的院子。
半个时辰后,除了空气中还有着一丝丝的血腥味,这里仿佛无事发生一般。
至于拉尸体的马车。
在这寒风彻骨的黑夜之内,朝着京都外驶去。
最终,马车将尸体运到一处被沾满火油的木柴堆里,把所有尸体都抛进其中。
随后,锦衣卫们在这些尸体上淋上了火油。
随着火把落下,一百多具尸体在,这火堆中燃起熊熊烈火。
这一把火,整整烧了两个时辰。
而在这个过程中,足足有数十个锦衣卫围着这堆火堆四周,以防有遗留下任何活口。
直到这堆柴火烧成一堆灰烬,里面只剩下一块块碎骨,这才返回京都方向。
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翌日一早,京都各处告示栏中张贴了上了一张告示。
而一旁,则有着皇宫亲卫在这里把守。
因此百姓断定,这里新贴的告示是皇宫出来的。
一时间,告示栏被引来了百姓们的围观。
见到百姓围过来,可真正识文断字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新张贴告示上面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
这种,只有那些有些学问的老学鸠,才能看懂上面的内容。
但是,这次告示貌似非同凡响。
亲卫看到有百姓围过来,便开始念诵起告示上面的内容。
“近日,朝廷查明,户部尚书与兵部尚书二人,不顾君恩国法,私下勾结叛军,图谋不轨,证据确凿!”
“此等行径,严重危害社稷安全,动摇国本,实乃罪大恶极!”
“陛下上震怒,已令锦衣卫迅速行动,将此二人及其全府上下缉拿归案,并依法处斩,以儆效尤。”
“现特此昭告天下,望我百姓明辨是非,忠诚于国!”
负责值守的亲卫,中气十足的一遍一遍念着上面的内容。
一时间,京都百姓都震惊了。
没想到在这大齐危难之际,居然还有这等恶贼还做着通敌叛国之事。
实在可恨
第723章 钱!辎重!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
掌管国库的户部,以及负责军械制造和管理的兵部,两位尚书都是通敌叛国之人。
虽然这份告示不是皇帝的诏书,但也是盖了皇帝的玉玺。
而宫里让人在京都各处张贴告示,以此来昭告天下,正说明皇帝根本就不怕百姓非议。
既然宫里没有遮遮掩掩的意思,想来这件事情应该是确有其事。
这也恰恰说明,怀真帝要整顿大齐朝廷的决心。
而这其中,也给文武百官一个下马威。
让那些心怀异心之人,好好掂量掂量。
实际上。
在庆言的提示下,王千书很早就开始在京都之中调查关于庭前燕之事。
当初庆言在庐湖县的瓮城之中,不仅仅是发现了甲胄,同样还有军械。
虽然军械的数量不算太多,但是庆言当时与白清弈讨论过。
这些军械,的确与京都与兵部制造的军械一致。
而他们特意的磨掉了大齐兵部制造镌刻上去的字,实在是有些掩耳盗铃了。
要知道,兵部军械的数量可是有零有整的。
并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专门的人来清点数量,以防有人监守自盗。
其中,管理最严格的正是甲胄。
甲胄的数量,皇帝也会时常过目。
而清点甲胄数量的人,也是皇帝从亲卫之中派人前往清点的。
足以见得,怀真帝对甲胄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