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出这些必备的粮食,他们还能够动用的粮食还有四千石。
许泽平一年俸禄是84石,划分到每个月是7石,从今年十二月份算起,到明年的九月,要给他留出63石。
杨县丞一年俸禄75石,划到每个月6.25石,到明年九月56石。
陈主簿一年俸禄70石,划到每个月5.83石,到明年52石.
剩下的就是他 皂隶两人 捕快四人 壮班两人,一共九人,九个月算100石。
然后是七位镇长,九个月算50石
全部刨除还剩下3679石。
许泽平听他算到这里,觉得也还好,还能够撑着,还有预备灾害的救济粮。
然后陈主薄抛下重击,“大人我们的城墙该修了,去年张工他们就提出来修建城墙一事,前任县令觉得修建需要花费五千多两银子不值得,于是就将这件事情搁置了。
大人您知道的,我们的城墙下雨已经在掉土了,这事已经拖不了太久了。”
许泽平揉了揉额角,不到四千石的粮食最多换1500两的白银,距离修建城墙的费用还差一大截。
关于城墙其实他有别的想法的,他想要把水泥研究出来,直接将夯土城墙砌成水泥城墙。
“最多还能够撑多久?”
“四个月。”今日在送别周捕头他们时,袁书吏就注意到城墙已经在摇摇欲坠了,他不过轻轻的锤了一拳头,就落下来一大块泥土。
“那么我们就来以工代赈吧!”
许泽平只能够搁浅水泥的想法了,“当时按五千两银子算,是指材料费还是人工材料一起?”
第257章 青云路57(捉虫)
“只算是人工费,至于材料...张工他们也没有推倒重建的想法,所以选择的还是黄土夯实。”
若是推倒夯土城墙,重建为青砖墙,不仅费用多、且时间也长,他们承受不起。
听完袁书吏的话,许泽平陷入了沉思,也摒弃了青砖墙的想法。
当下这情况,就按照张工他们的思路走,修建夯土墙。
至于人工,许泽平想到就是以工代赈,明年开年后,参与修俭城墙的百姓,管中饭和午饭。
等过上一两年,岭北的经济稳定了,他会把水泥捣鼓出来。
到时候直接用水泥贴着夯土墙浇灌一层,岂不是美哉?
“无事,本官有解决的办法。”许泽平安抚的说道:“今年先让百姓过一个好年,明年初六,我们开工俢检城墙!”
“大人,您真的有办法?”
“有,你想一下,只要我们今年呈上去的年礼被圣人采纳。”许泽平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转移到了牙刷这里:“放心吧,我们不会愁银子的。”
袁书吏听这话,立刻收起了愁苦,是啊,他们可是还有牙刷这样好东西嘞!
这么一想,袁书吏只觉得是自己杞人忧天。
结束一天的政务,许泽平回到家中,看着程哥儿弯弯的眉眼,只觉得所有的劳累都不翼而飞了。
“平平,你猜今天晚膳吃什么?”
程哥儿算着许泽平回家的时辰,在许泽平从外院拐进后院之时,就欢快的迎了上去,很自然的挽住了他的手臂。
许泽平下意识的摸了摸他的手掌,热乎乎的,他这才放心。
“是吃锅子吗?”
程哥儿瞪圆了眼睛:“平平,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闻到了香味了,是酸菜鱼的香味。”
“平平,你的鼻子真好使。”程哥儿遗憾的叹了一口气,“看来没有难倒你。”
许泽平他们刚进东跨院正厅,秋天就将锅子端上了桌,随后夏天帮忙将蔬菜端上了桌。
冬日的蔬菜不多,仅一碟土豆、一碟大白菜。
许泽平先是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狐裘搭在手上,然后接过了程哥儿手上的大氅,自然的放到了架子上搭好。
“平平,我来就好。”
许泽平示意程哥儿坐下,“这都是小事,你坐下烤火。”
他们二人也不需要人布菜,所以在锅子和蔬菜上好以后,秋天与夏天也就退下用晚膳去了。
许泽平夹了一筷子鱼肉放到程哥儿的碟子中,好奇的问道:“今日这鱼还是从百姓手里买的吗?”
程哥儿将快要蔫了的白菜放入锅子中,回应道:“不是,是曹夫人今日过来,带来的小礼。
曹家老宅不是在大吉镇吗?家中有池塘,这两日正好在备年礼了,开始在捕捞杀鱼了。”
听到程哥儿的话,许泽平突然眼前一亮:“程哥儿,还多亏了你的话,让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什么?”程哥儿一脸疑惑的看着许泽平,他刚刚说什么了吗?
“稻花鱼!”许泽平开心的说道:“可以让老百姓们在稻田里,养鱼苗!”
在蓝星稻花鱼虽然是一项失败的商业模式,但是在大景,这种模式却不是为了商业,而是为了多增加两口吃的。
稻花鱼对于水质要求高,而大景的稻田还没有遭受过农药的洗礼,水质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鱼的品质参差不齐,那就更不是问题了,许泽平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百姓吃饱不饿死。
那一两口鱼肉,在食物短缺的时候,都是救命的东西,谁还管鱼肉口感好不好?有没有土腥味?
“可以嘛?鱼也可以养在水田里?”程哥儿睁大了眼睛,提出了一个问题:“那等到稻谷收获之时,鱼怎么办?那么多一下子也吃不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