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第9节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第9节

作者:半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4:48:55 来源:免费小说

  “爸爸”这个称呼,她一时还喊不出口。

  电话那边的许九思沉默了一瞬,才开口道:“是小花花吧?你还记得爸爸吗?”他的声音有点暗哑,像是熬了个大夜一样。

  许小华如实道:“记得一点点,个子比较高,瘦瘦的,戴个眼镜,有时候会把我举在肩膀上。”

  她说完,那边忽然就没了音,许小华看向了妈妈。

  秦羽接过电话,和丈夫道:“九思,小花花五岁那年发了高烧,以前的事都不记得了,脑子里就剩一点片段,倒是还记得你给她打的书柜呢!”

  那边的许九思不知道说了什么,秦羽忽然就红了眼眶,轻声应道:“好,你抽空回来一趟。”

  说完又递给女儿道:“你爸爸还想和你说一句!”

  许小华又接了过来,轻声道:“你好!”

  只听电话那头的父亲哽咽着道:“孩子,对不起!”

  许小华不知道他说的对不起是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没看好她,让她走丢了;也许是为了这么多年没有找到她;或者是她回家了,他都没能第一时间回来。

  但是许小华知道,这个年代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在国防建设岗位上的,都是自我牺牲很大的一部分人,是值得她们做家属的体谅和华国后辈们尊重的,忙宽慰道:“爸爸,没有关系,我过得很好,你有空再回来看我。”

  电话那头的许九思,颤声道:“好!”显然是无法控制住情绪,声音里带了点哭腔。

  秦羽又接过电话道:“九思,小宝儿已经回家了,你不用再担心,我后面肯定也会回京市来工作,”顿了一下又道:“你注意身体,平时记得按时吃饭,要少熬夜,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

  电话挂了以后,秦羽和女儿道:“你爸说,春节可能需要回京做报告,他那边接电话不方便,让你有空给他写写信。”

  许小华点了点头。

  吃早饭的时候,许怀安拿了一个黑色的小本子递给许小华,“小华,你刚回来,日用品都要采买一点,这个证你拿着,去东四商场那边,需要什么就买什么。”

  曹云霞想不到丈夫会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张了张嘴,想到昨晚自己还在怀安面前夸口说,今天要带许小华去买衣服,到底忍下没吱声。

  秦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见大嫂脸色不好,忙推辞道:“大哥,不用,留着给嫂子和呦呦用吧!我这边钱票都够的。”

  许怀安坚持道:“这是我当伯伯的,给侄女儿的。”

  许呦呦也在旁边笑道:“婶子,我都工作了,不用我爸养,给妹妹吧!这样她想买什么,自己就能去买。”

  秦羽还是不想要,最后是沈凤仪一锤定音道:“小华,你接着,这是你伯伯的心意,他就你这么一个侄女儿!”

  许小华伸手接了过来,原本以为这里头是夹了各种类的票,打开看才发现,是东四商场的特殊购货证。

  这个东西,不仅是省了凑票的事,大概本身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难怪刚才大伯母的表情不对劲。

  “伯伯,我用不上。”说着,就要推回去。

  沈凤仪微微叹气道:“你这孩子,和你伯伯还闹生分,你小时候还说,以后要给他养老的呢!”

  许怀安脸上也有几分伤感,倒是闹得许小华不好不收。

  上午八点钟,秦羽就带着女儿出发去西四商场,不成想,刚出门,就在胡同里遇到了叶家的孙子。

  客客气气地和她们打招呼:“婶婶好,这是小花花吧?”

  叶恒今天穿了一身蓝色棉袄,背着一个绿色的挎包,是这个年代青年的常见打扮,但他的个子高,人又瘦,所以在别人身上显得臃肿的衣服,在他身上似乎格外合体。

  就是这个人似乎不怎么爱笑,许小华见他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人在学校大概是个刺儿头。

  秦羽笑着给女儿介绍,“这是你叶奶奶家的孙子,叫叶恒,你还有印象没?你们俩小时候关系最好了。”

  许小华摇头道:“不记得了。”

  叶恒面上似不在意地道:“我和小花花也有好些年没见了,小花花不记得是正常的。我家住在你家后面一点的138号,你有空来我家玩。”

  “好,谢谢!”许小华只当是普通的邻居,礼貌又有些疏远地应付了两句。

  不意,叶恒忽然有些情绪低落地道:“小花花,你小时候都喊我哥哥的。”他故意略了“小恒”两个字。

  许小华微微皱眉道:“不好意思,我现在的名字叫‘许小华’,小时候的事,我都不记得了。”

  这时候,胡同后面忽然传来叶奶奶的声音,“小恒,那是小花花吧?”

  秦羽笑着应道:“婶子,是小花花呢!”

  叶家老太太立即走过来,她是小脚,走得比较慢,塞了一块油纸包着的米糕到许小华手里,“家里早上刚做的,小花花你拿着吃,放了点桂花,香着呢!”

  这米糕本来是给孩子们准备的,俩个孙女儿都带着走了,就是孙子一早起来就有些魂不守舍的,忘了带了。

  她一边在院子里择菜,一边嘀咕着,小恒这孩子是不是又在学校里捅了什么篓子,忽然听到早就出门的孙子的说话声,立即拿了米糕出来,就见他和秦羽母女俩聊天,平时没个正形的人,对着小秦客气又礼貌,老人家的心里,瞬时跟明镜一样。

  许家这小孙女,昨天她也跟着凑热闹,看了两眼,长得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讨喜,就是没以前那么爱笑,人也要文静很多,以前小嘴叭叭的,可能说了。

  老人家拉着许小华的手道:“你小时候最爱来我们家玩,这么些年,叶奶奶可想你了,今儿得空,就跟你奶奶来我们家坐坐好不好?”

  “谢谢叶奶奶,我今天要和妈妈出门,等改天您有空,我再去玩。”

  “哎,好,你抽空来就成。”

  简单聊了几句,秦羽就带着女儿走了。

  叶奶奶拉着孙子回家,重新给他拿了块米糕,微微叹道:“人家爸爸是博士,妈妈也是教师,你可得好好读书,不能再和以前一个混样儿,不然小秦未必让小花花跟你玩呢!”

  叶恒没吱声,骑着自行车走了。

  叶老太太看得直叹气,明明这孩子小时候也是很听话懂事的,和家里人关系也好,好像就是小花花走丢那一年,他跟变了个人一样。

  后来他爸再婚,娶了小徐,这孩子和家里算彻底离心了。小徐接连生了俩个女儿,她想着,小恒以前那样喜欢小花花,说不准也会喜欢自己妹妹。

  但是这么些年,她冷眼看下来,他对妹妹也是淡淡的。她有时候都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天生性子有点冷,但是他对小花花明显就热情很多。

  小时候是,现在也是。他今天看那姑娘的眼神,比平常都像有了光彩一样,没有那么沉寂寂的。

  是以,老人家又把希望寄托在了许小华身上,可是现在的许小华,除了家里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都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她现在只关注自个的生存问题,焦心什么时候能进工厂,学一门什么样的技术合适?

  第013章

  许小华这边,刚跟着妈妈出胡同,就听她道:“你和叶恒俩个,小时候可好玩了,一个在胡同里喊‘小花花’,一个在家里头就从凳子上滑下去,‘哒哒’地跑去开门,喊‘哥哥,我来了。’”

  光听妈妈说,许小华似乎都能想到这副画面,忍不住跟着笑道:“他今年应该在念高中吧?”

  “对,读高三了,”想到叶恒的身世,秦羽微微叹道:“就是这孩子妈妈后来去世了,他爸爸再娶,可能对他影响比较大,我听你奶奶说,这孩子现在闹腾得很,学校老师都家访很多次了。”

  接着又道:“唉,这事也不好说,也可能是大家以讹传讹了,他刚才和我们聊天,我看着还挺客气、礼貌的。”秦羽觉得一个孩子没有妈妈,生活上肯定有很多疏漏的地方,脾气不定,也是能理解的。

  见女儿不吱声,秦羽笑道:“没事,咱们一个胡同住着呢,他欺负谁,也不会欺负你。”

  许小华想的倒不是这个,她在算着,叶恒1964年高考的话,大学毕业得1968年,那时候会不会分配工作都难说。

  从1967年开始,很多学校的分配工作就很难进行,大学生到了学制年限后,还得在学校待三四年,四五年的也有。

  不过,这是叶恒的事,和她一个高中都没念的人,没啥关系。

  半小时后,许小华跟着妈妈刚下公交车,就被眼前的场景,稍微惊讶了一下。

  在她印象里,这个年代商业和商铺都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京市的西四长街,又是另一番景象。

  有西四商场、西四第一理发店、欧立照相馆、明真公义号食品店、京市第二皮鞋厂门市部、西四菜市场、泰安照相馆、桂香村食品店、红光电影院、新华书店、曲园酒楼、亨得利钟表店、郭仁堂药铺等等。

  看得人眼花缭乱的,与她印象里的六十年代完全不同,忍不住轻声问道:“怎么有这么多的店铺?”

  秦羽只当是女儿这些年没去过城里,微微笑道:“这是京市啊!除了这个西四商场是前几年才开的,其他的店铺都是老字号了,你小时候,它们就在这边了。”

  又指着前面的“欧立照相馆”道:“你好些照片,就是在他家照的,改明儿咱们抽空再来照两张,寄给你爸爸看看。”丈夫早上在电话里的哭腔,惹得她心里也不好受。对女儿,九思的挂念,并不比她少,但是肩上职责所在,他没办法离开岗位。

  有时候,秦羽都觉得,丈夫这些年,比自己更受折磨。她好歹还能去找女儿,而九思,只能靠着一张张女儿的小照片,缓解思念之情。

  许小华有些好奇他爸的具体工作,轻声问道:“妈,我爸的工作,你可以说说吗?”

  秦羽轻轻摇头道:“是保密的,等他回来了,你问他。”

  许小华心里一跳,物理学博士,又在西北搞国防,她隐约能猜到一点。

  就听妈妈微微叹道:“你别怪你爸,他也想回来看你,但是实在脱不开身。”

  “妈妈,我能理解的,回头我给爸爸写信。”又有些忐忑地问道:“妈妈,你说,爸爸会同意我进工厂吗?”

  她也知道,对她爸妈这样的家庭来说,唯一的女儿不考大学,大概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的。

  秦羽温声道:“小华,你没回家之前,妈妈想着,只要你健健康康的就好,但是你长得比妈妈想得还要好,不仅聪明,性格也大方,妈妈觉得老天已经很顾佑咱们了,所以,对你读不读书的事,妈妈不会勉强你,你爸爸肯定也和我一个想法。”

  女儿丢失了十一年,回来以后,不仅听话懂事,而且言行举止进退有度、大方得体,就是昨天女儿应对大嫂的一番话,秦羽都忍不住给这个孩子鼓掌。

  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的。

  她觉得小华就算不读大学,达不到九思或者小华大伯的成就,也一定会是一个自食其力、自立更生的孩子。

  “谢谢妈妈!”许小华没有想到,她的妈妈这样通情达理。

  秦羽鼓励女儿道:“咱们一家三口好些年没在一块儿生活,你以后心里要是有什么想法,要及时和爸爸妈妈沟通。”

  “好的,妈妈!”

  女儿的懂事,让秦羽心里都有些喟叹。她不禁想,要是这孩子先前没有走丢,她们一家该是和京市里很多家庭一样,是有着一碗热汤,一盏灯火的幸福的吧?

  母女俩进了西四商场,秦羽先带女儿挑了两身羊绒毛衣,一件灰色,一件米白色,又买了两条裤子,一件灯芯绒布面的,一件是卡其布的。

  胶鞋、棉鞋都买了一双,要买皮鞋的时候,许小华摇头道:“妈妈,不用,我穿皮鞋不习惯。”胶鞋4.2元,棉鞋3块钱,光这两个都花了7块多,她妈妈的穿着,和大伯母比差远了,她想这些年,妈妈为了找她,估计也花了不少钱。

  秦羽笑道:“那再去买一件大衣好不好?”怕女儿不同意,忙道:“你奶奶昨天给了我好些票和钱,让我给你置办齐了,她回头还要带你去亲戚、邻居家坐一坐呢!”

  许小华在黑色和蓝色的呢子大衣之间,纠结了一会。秦羽眼疾手快地指给售货员道:“要蓝色羊绒的。”转头和女儿道:“你还小呢,穿鲜亮点好看。”

  买了大衣,许小华觉得差不多了。

  秦羽笑道:“糖果还是要买些的,你回家来,也是一桩喜事,给邻居们分点糖果吧!”说着,就去副食品柜台前,称了一斤水果硬糖、一斤玉米软糖、半斤大白兔奶糖。

  旁边排队的婶子手里攥着一张“特供糖票”,正排着队买精细白糖,有些羡慕地笑问道:“妹子,买这么多糖,家里是要办喜事吗?”边说边看她旁边的许小华,“是这孩子的哥哥还是姐姐啊?”

  这个年代,糖是战略物资,相当紧俏,一个季度一个人才能配发一、二两糖票,像秦羽一下子买了两斤半,一看就是家里有喜事,凑了票过来的。

  许小华本来营养就跟不上,看起来至多就才十五六岁的模样,所以大婶猜测是这家里其他孩子的喜事。

  秦羽笑道:“是有喜事,不过不是结亲或升学,是我这女儿,丢了十一年,这两天才回家来。”

  婶子一愣,很快啧啧叹道:“我的老天呐,那可不容易,这等于大海捞针了吧?”

  旁边排队买糖果的人,也都感叹道:“孩子丢了这么多年,还能找到,您家肯定是积了福气的。”

  又有人问到:“在哪里找到的啊?”

  秦羽笑道;“在杭城,孩子养父母都是好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