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华立即收好,让妈妈放到了包里。
吴大芬忽然想起来一般,问道:“哎,小华,你哥是升了连长吧?”
“是的,四婶。”
“你哥可真能干,你这丫头也不错,现在是在京市读书还是工作啊?”
“在罐头厂上班了。”
“罐头厂啊,那可是好单位啊!”吴大芬一听,眼睛都亮了起来,她儿子高中毕业后,要是能进个厂里当工人就好了,忙拉着许小华的手,问她是怎么进去的?
两边聊了好一会儿,许小华才开口说要带她妈妈去家里看下,吴大芬这才松了手,依依不舍地道:“小华,以后有空记得多回来看看啊,你这边爸妈不在了,你哥和老房子还在呢,这还是你家嘛!”
许小华点头笑道:“好,四婶,等我哥娶媳妇的时候,我肯定得回来,到时候还要请四叔四婶给我哥掌掌事儿呢!”
听了这话,吴大芬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些,“哎,好,好,没问题!”先前,吴大芬还看在许小华送的礼份上,现在听说请他们帮忙操持许卫华的婚事,那是真将他们当长辈看,吴大芬虽然不识字,脑子却灵光着。
许家现在一儿一女,都算有出息的,要是以后多往来一些,一点小事,总是能开口找这兄妹俩帮忙的。
等许小华母女俩走了,吴大芬还埋怨丈夫道:“德宽,一份介绍信而已,你麻烦人家孩子干什么,”走到桌子跟前,把两条香烟拿起来看了看道:“就是这两条烟,人家也是够客气的了,对了,这是啥牌子的烟啊?”
“红牡丹,大中华,一条五块,一条得七块呢!”
吴大芬听得都咂舌,“我的妈呀,小华亲生爸妈咋这么有钱啊?”又问丈夫道:“那支笔呢,也不便宜吧?”
许德宽点头,“不便宜,七八块钱得要的。”
吴大芬立即从他手里抢了过来,“这笔你可不准眼红,给咱儿子用的。”这时候才问道:“开啥介绍信啊?送这老多东西。”
许德宽张了张口,到底没把“李荞荞”三个字说出来,怕婆娘嘴上没个把门的,把事情嚷了出去,回头牛大花来他家闹。
“就是许小华去京市的介绍信,她们单位,要咱村里证明,这人是从咱地儿出去的,说了你也不懂。”
吴大芬确实不懂,也不再问,忙着把桌上的东西先收了起来,“这可不能给人看到,免得回头要乱嚼舌根。”
从村长家出来,许小华先带妈妈去了她家,钥匙就压在门口一块松动的转头下面,用油纸包着,门锁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灰,许小华一推开门,一股潮湿的味道就扑面而来,这是房子许久没通风的结果。
秦羽跟着女儿进去,一共是三间房,两间土坯房,一间砖瓦房,许小华指给妈妈看道:“那间砖瓦房是后来我爸建的,不会漏风漏雨什么的,我爸妈走后,我一直住在这边。这两间土坯房,一间放些杂物,一间是我哥的房子。”
秦羽大致看了下,房间里就一张床,一张破旧的书桌和一把凳子,一个旧木箱,大概怕木箱受潮,用几块木板给垫的高了些。
秦羽抬手摸了摸桌面,思绪有些复杂,过往的十来年里,她的女儿就在这里,过着极贫简的生活。
许小华上前打开了木箱,从最底下拿了一套旧布面出来,递给秦羽道:“妈,这是我小时候穿的,是不是照片里的那身啊?”
红色的旧布面,上头还绣着几朵小花,即便里头的棉花已经没有了,布面上也有好些补丁,但是秦羽还是认出来,这就是小花花当年走失,穿的那身小棉袄,眼泪当时就没忍住,“是,小花花,这是你奶奶亲手给你做的。”
许小华也微微红了眼睛,“妈,我以前就奇怪,我小时候怎么穿过这么好的布料,我好几次和我妈妈说,把这布料拿去做鞋面算了,我妈妈一直不同意,让我留着。”她想,那时候,她妈妈大概就在想着,万一有一天,她的亲生父母找过来呢?
秦羽哽咽道:“你爸爸妈妈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她现在都有些遗憾,小花花养父母走得早,不然她还能当面感谢人家。
母女俩正聊着,就听到门外有个婶子道:“呐,这就是许小华家,门还开着呢,小华还是大华今天回来了吗?”
许小华出来一看,就见庆元哥和刘鸿宇回来了,忙问道:“怎么样啊?事情办好了吗?”
徐庆元笑着点头。
当着村里婶子的面,许小华没有多问,等和婶子略寒暄了几句,人走了,才关了门问道:“荞荞爸妈同意了?”
刘鸿宇笑道:“同意了,元哥一去就催债,说李荞荞的户口一直没转,学校里还给发了12块钱的生活补贴,要是再不转的话,就先把这12块钱还回来,还要还李荞荞一学期的食宿费。”
许小华是知道牛大花的性格的,“牛大花没耍赖吗?”
刘鸿宇道:“那牛大花一开始是想耍赖,元哥就按你说的,说这是你家女儿,如果这回耍赖,以后荞荞的弟弟和妹妹就别想再上中专,教育局都要把他俩给卡住,牛大花立时就老实了,跟着我们去了村长那里,办理了转户口的证明……”
刘鸿宇正说着,就见元哥忽然快两步走到了秦姨身边去,有些好奇地看了眼,就见元哥摸了下秦姨手上拿着的一块旧布料,道:“就是这身衣服,我遇到小花花的时候,她穿的就是这身衣服。”
即便鲜亮的红色已经颓败了很多,布料上还有好些补丁,徐庆元凭着上面的绣花,还是一眼辨认出来,这是小花花小时候的衣服。
秦羽红着眼睛点头道:“是的,这是小花花奶奶给她做的。”又怕误了今儿的正事,和徐庆元道:“庆元,你陪我去小花花爸妈坟前祭拜下,然后咱们就赶紧回去吧,钱家那边,还派人在汽车站和火车站截人呢!”
许小华想,是啊,介绍信和户籍证明开好了,只是完成了此趟行程的一小部分目的,她们的最终目的,是带荞荞离开曲水县呢!
第055章
祭拜过小华的养父母后, 秦羽跟着女儿回家,把那块摞着补丁的旧布料细致地包好,放进了随身带的包里, 和小华道:“回去给你爸爸和奶奶看看,以后这块布,妈妈给你好好保存着。”
这块旧布料, 对她们家, 对小花花来说, 都意义非凡,它见证了小花花艰难、坎坷的走失之旅, 也承载了俩个家庭对小花花的拳拳爱护之意。
秦羽又问女儿道:“你有什么要带走的吗?”
许小华环顾了一下这个相当清贫的家, 她在这里生活了十来年,一进来就觉得亲切,想到和爸妈、哥哥在一起生活的场景来,冬天冷的时候, 爸爸会很无聊地带他们在家跺脚, 下雪天,妈妈会在炉子上支一个小锅,给她们炖白菜豆腐吃。
但是要带走什么吗?许小华想不到,总觉得所有的记忆都承载在这几间房子里了。
最后她从墙上挂的相框里,拿了一张相片,是她们一家的全家福。那年她13岁, 刚上初中, 爸爸还没有因为说错话而被划为异类, 家里氛围很好, 相片上的一家人都笑吟吟的。
因为要赶着回去,许小华也没有多耽搁, 拿好了东西,就给门落锁了,钥匙她没有再放在门口那块能撬动的砖石下面,而是带走了。
这把钥匙,以后她和荞荞都用不上了,这次带去给哥哥就好。
此时尚不到午时,村口的大树下,好些婶子们围在一块儿晒太阳、做针线活,顺带看着玩耍的孩子们。
看到许小华带着妈妈和俩个男同志过来,有认识的婶子就喊道:“小华,这就走了啊?下回什么时候回来啊?”
许小华笑道:“林婶,等我哥结婚的时候,我肯定得回来。”
“后面这是你妈妈?”
“是,是我妈妈!”
“哎,真好,隔了这么多年,还能找到呢!”
早上许小华带着妈妈跟着老周的拖拉机进村后,村里就传开了,许永福和崔娥家的女儿回来了,还带了亲生母亲过来,有那好热闹的婶子和奶奶,就蹲在这村口,想看一眼许小华的生母长什么样儿。
这回儿见到了人,都纷纷道:“小华,你和你妈妈长得可真像,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有人接话道:“是,和小华一看就知道是母女俩。”
秦羽笑道:“谢谢大姐和婶子们,小华现在和我住在京市,以后大家要是去京市的话,有空来家里坐坐哈!”
“哎,好,好!”大家又问起秦羽和小华爸爸做什么工作,家里有几个孩子之类的。
寒暄了几分钟,小华说要赶今天的火车,婶子们才松了手,让小华他们一行走了。
等人走后,树下有个婶子叹道:“还是小华这姑娘命好,小时候走丢了,还能摊到许永福和崔娥这样的养父母,养父母去世了,亲生母亲又找上门来,家里还就她一个孩子,这以后房子和钱,不都留给小华!”
林婶子道:“这亲的妈妈还愿意千里迢迢地来祭拜养父母,说明把小华这孩子看得重。唉,不像李家的那个闺女,亲爸还在呢,牛大花就敢把她卖给傻子当媳妇儿!”
村口的张奶奶撇嘴道:“这事,当家的男人不同意,她牛大花敢这么干?荞荞这姑娘,真是个苦命的,摊上这么个爹。”
“哎,你们说,小华知道荞荞的事不?以前这俩姑娘关系好着呢,荞荞的学费,不都一直是小华家资助的吗?”
有人道:“不一定知道吧,小华今个上午才回来,待了这么会儿就走了,哪能知道啊?”
林婶子道:“也就是荞荞这姑娘跑得快了点,不然等小华回来,她找小华帮忙,小华肯定帮。”
张奶奶道:“那可等不及了,钱家初四就来接人呢,荞荞要是不跑,现在已经是钱家的儿媳妇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丝毫没注意到,李春妮啥时候跑了过来,在旁边听了好一会儿,然后一溜烟地往家跑,和她妈妈道:“妈,今天小华姐回来了,她妈还来了呢!”
牛大花正在家里晒萝卜干,因为找不到继女,心里烦闷得很,听了女儿的话,有些不耐烦地道:“你别瞎嚷嚷,那崔娥都死了两年了,许小华哪来的妈?”
李春妮急道:“妈,不是崔婶子,是小华姐的亲妈,京市的那个,人长得可好看了,妈,你说姐会不会早就知道小华姐今儿回来啊?”
牛大花有些不明白地看了一眼闺女,“亲妈?”话刚脱口,就一下子站了起来,抓住女儿的胳膊问道:“你刚说许小华回来了?在哪?”
“说是已经走了,我刚听村口婶子们聊天说的,亲妈陪她回来祭拜许叔和崔婶子,哎呀,妈,你抓疼我了!”
牛大花马上放了闺女的胳膊,咬牙切齿地道:“你姐那个死丫头,肯定是知道许小华今个要回来,在县里或者镇上等着呢!”联想到今天忽然上门来的劳动大学的老师们,牛大花后知后觉地发现,这里头有诈!
一边说着,一边急得在屋里团团转,要是给李荞荞这丫头跑走了,她可就亏大发了,退还钱家的聘礼钱不说,还得赔钱家前前后后支出的四礼、铁锅和喜糖的钱。
这一进一出,一前一后的,牛大花一想到,就觉得有人在割她的肉一样,定了定神道:“不行,不能就这么给李荞荞跑了!”她逮不到人,钱家难道还逮不到吗?
立即就嘱咐女儿道:“中午你自己烧点带秋生吃,我去趟你钱叔家。”
曲水县郭家,李荞荞正在厨房里帮周爱莲切土豆丝,她切的又匀称又细,周爱莲打眼一看,就笑着问道:“在家没少干活吧?”
现在知道这姑娘有人来接,不会在她家多待,周爱莲心里也松缓了一些,也有闲心和这姑娘聊几句了。
她前头还真怕,这姑娘就这么赖在她家里头了。
虽说她家有俩个儿子,但是她心里头期望的媳妇标准,头一条,李荞荞就达不到——家庭和睦、父母明理。
她才不想儿子找个刺儿头或癞子家的女儿回来,以后三天两头的上门来闹腾。李荞荞家的爸妈能狠心把女儿卖给傻子,这在周爱莲看来,和畜生无异。是以,即便心疼这个姑娘的遭遇,她也不想沾惹上李家人。
荞荞笑着回道:“是,我是长姐,下头弟妹都比我小好几岁,平时在家里都是我做饭。”
周爱莲又问道:“我听明超说,小华先前也是你们村的,后来给亲生爸妈找到了,才去的京市?”
“是,小华五岁的时候,来的我们村,她那时候刚好发高烧,以前的事都不记得了,一直以为许叔和崔婶子是她亲爸妈。”
周爱莲奇道:“那你们村里也没人在她跟前嚼舌根吗?”
李荞荞摇头,“没有,许叔疼她,早就在村里打了招呼,谁要敢在小华跟前乱说,他可得上门来打架的,所以没有人敢在小华跟前乱说。”想到许叔,又想到自个亲爸,李荞荞一时没忍住红了眼眶。
周爱莲拍拍她肩膀,“没事,等跟着小华去了京市,以后这边就找不到你了。”
李荞荞轻轻“嗯”了一声,用衣角擦了眼泪。
周爱莲见这姑娘是真不容易,忍不住问道:“小华亲生父母那边,家里还有没有兄弟姐妹啊?”多养一个人,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供吃供穿不说,一个屋檐下住着,看得习不习惯也是个大问题。
李荞荞轻声道:“没有,就小华一个孩子。”她明白周婶子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道到了那边去,小华的奶奶和妈妈会不会喜欢她?自己会不会给小华添麻烦?
周爱莲见她低着头,安慰道:“小华妈妈都愿意陪着来接你,想必这件事在她家里是通过的,你也不要多想。”缓了一下又提点她道:“婶子和你说句掏心窝的话,一个真心换真心,二个,不管到了哪里,手脚勤快点总没错。”
“哎,好的,谢谢婶子,这些天我在您家,也给您添了不少麻烦,真是对不住。”
周爱莲摇头道:“麻烦倒没有,明超奶奶这几天住院,幸好你过来给我搭把手,不然我一个人可忙不过来,”顿了顿,又道:“以后要是回曲水县来,也来我家里坐坐。”
“好的,谢谢婶子!”
很快米饭就好了,周爱莲把五花肉切了,准备放点红糖下锅炒糖色,就听到有人敲门,忙不迭地放了手里的红糖,一边在围裙上擦手,一边和荞荞道:“你别出来,我去看看,大概是小华和她妈妈回来了。”
开了门,见确实是小华他们,笑道:“还顺利吗?”
秦羽笑道:“顺利!”
躲在厨房门后的荞荞,听是小华他们回来了,忙从厨房里出来,喊了声:“秦姨,小华!”
许小华跑过来,把介绍信和转户籍的证明拿给她看,“荞荞,都办妥了,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