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第149节

  刘书记看到他来,似乎有些惊讶,微微抬了眉,笑问道:“小徐,你今天过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吧?”

  徐庆元倒没拐弯抹角,把自己的困难说了两句,就听刘书记深深地叹了一声。

  “小徐啊,你来我们厂里工作半年多了,一直兢兢业业的,不仅温钰看在眼里,我也是看在眼里的,就是你的家庭成分有些拖后腿,这次组织将你派到东北去参加新厂的建设,既是磨练,也是机会,你可得好好把握啊,总不能一直待在原油化验工这个位置上吧?那真是屈才了!”

  徐庆元客气地道了声:“您谬赞了!”

  刘书记摆摆手道:“不,不,是不是‘谬赞’,我心里清楚,你从京大过来,是我着手接收的档案和材料,你的能力、品行,我是一清二楚。这回去东北的名单,温钰也和我讨论过好几回,是我执意要把你加进去的,东北那边的新厂,困难大概不小,厂里的意思是要派一批技术骨干过去……”

  说到这里,刘书记停了一下,抬眼望着徐庆元道:“至于家庭方面,唔,不急嘛,你们都还年轻,以后你在东北新厂扎稳了脚跟,再把家属接过去,是一样的。再者,你们双方也经过了组织和时间的考验,那才能真的道一句‘志同道合’,你说对不对?”

  刘书记的话虽说的委婉,但却明确地告诉了徐庆元,他调去东北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轻易更改不得。

  徐庆元微微垂了眼眸,他可以不在乎升不升职,却不能不在乎这份工作,爸爸那边还需要他每月寄钱过去。

  微微抿唇道了一句:“刘书记,打扰了,是我先前考虑的不周全。”

  刘书记见他口气软了下来,心里也松了一口气,面上带了几分笑容,“没事,年轻人嘛,都有虑事不周全的时候,但现在是祖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正需要你们这样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冲在前头,你可得接受住组织的考验啊!”

  话说到这里,徐庆元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提了告辞,等从刘书记的办公室出来,恰好看到温钰拿了一叠材料过来,俩人点了点头。

  等徐庆元走了,温钰才进去问道:“刘书记,徐庆元刚过来,是为着调去东北的事吗?”

  刘书记喝了一口茶,叹道:“是,都不愿意去呢,我这几天可接待了不少打退堂鼓的,一个不去,两个不去,那边的新厂怎么办呢?再说,徐庆元脑子好,业务能力也强,去那边,说不准能派上大用场。”

  温钰试探着问道:“他有说,是为着什么不愿意去吗?”

  刘书记“嗐”了一声,“为着对象,觉得不能对人家不负责任。”顿了一下又道:“嗯,他这对象确实不错,我和他说,后面等扎稳脚跟了,把对象也接过去,真是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东北那边急需人才呢!”

  温钰微微笑道:“是!”心里却觉得,大概是那位许同志不愿意,才迫的徐庆元过来找领导,不然以徐庆元的性格,是不会来开这个口的。徐庆元这还没走呢,人就开始闹了起来,等以后徐庆元真去了东北,和许同志大概率是得分道扬镳了。

  温钰忽然有点好奇起来,事情会不会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许小华这一夜也没睡好,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早上起来的时候,还顶着一对黑眼圈,见到爸爸在院子里忙活着,轻轻喊了声:“爸。”

  许九思正在给桂花树剪枯枝,转身见女儿没什么精神的样子,笑问道:“小华,昨晚睡的不好吗?”

  许小华“嗯”了一声,想了想,还是和爸爸坦白道:“爸,昨晚上,庆元哥和我说,他要去东北。”

  许九思停了手里的活,望着女儿的脸,缓声问道:“小华,那你是怎么想的呢?要爸爸妈妈去给你们想想办法吗?”小华回来以后,从来没有向他提过要求,许九思想,只要女儿和他开口,他是愿意放下原则,去找领导和老同学们帮帮忙的。

  许小华犹豫了下,摇头道:“不用了,爸,庆元哥说的对,你能帮得了一次,帮不了两次三次。”至于她和庆元哥之间,以后再说吧!

  父女俩在院子里说的话,秦羽和沈凤仪都听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当着小华的面,沈凤仪没有多问,等小华去上班了,沈凤仪才和儿子道:“九思,不然你私下去给庆元找找关系,”又怕儿子为难,轻声道:“咱家就小华这一个孩子,我想组织上是愿意照顾一些的,你说呢?”

  许九思道:“是愿意,但是妈妈,小华和庆元不愿意这样,这件事也得孩子们点头应下才好说。孩子大了,有她自己的想法。”

  沈凤仪叹道:“是啊,这两孩子都有主意着呢!就是庆元这一去,他和小华的婚约怕是也难作数了,我还很喜欢庆元这孩子,人品是没得说,两家也算知根知底的。”她私下里看着,小花花也是极愿意的。

  老太太也知道,徐庆元的事不是难在在调不调动,而是难在他的家庭出身,即便这回九思帮了他,也是治标不治本。

  只要徐佑川还戴着一天帽子,徐庆元的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老太太这边为准孙女婿的事,心烦着,许小华这边,心里也是乱糟糟的。

  早上到办公室看到万姐,也是无精打采地打了个招呼,万有芹笑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许小华就把对象要调到东北的事说了,万有芹安慰了她几句,忽然问她道:“那如果你家里为此不同意你们俩,你还愿意吗?”

  许小华怔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愿意。”

  万有芹笑问道:“为什么?”

  “为什么?”她想,大概是一想到这个人,她就安心,可能是因为幼时在人贩窝里的经历,也可能是长大后再次见面,他为了不让她为难,一度没有告诉所有人,她的命,是他救的。

  见她不说话,万有芹也没再追问,只是和她道:“我前两天还和你说,郑楠和章厉生的事,咱们没必要劝,你现在明白了吧?”

  两人正说着,保卫处的小张送了封信过来,许小华接过来一看,是艾大姐寄来的。

  忙打开来看,看了两三行,就忙站了起来,问万有芹道:“万姐,今天郑楠来了吧?”

  “来了,怎么了,你找她有事儿?”

  “嗯,有,还是好事儿!”说着,急匆匆地去找郑楠。

  郑楠正在桌上整理着材料,看到许小华来,笑问道:“怎么了,看把你急的,是柑酱有什么新发现?”

  许小华摇头道:“不是,你看艾大姐的信,问我们愿不愿意去春市工作个一两年,跟着她学制糖,她说如果我们愿意去的话,她可以帮忙给我们单位领导写信。”

  郑楠皱了皱眉,接过许小华手里的信看了一下,略过前头的几句问候,就见后面写着:

  “小华,此次来信,是有一个消息知会你和郑楠,近听闻轻工业部预备组织一个制糖学习班,将从各省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过来,因为主要学习地点在春市,我得了一点便宜,如果你和郑楠愿意的话,我可给你们单位领导写信,为你们说明情况,学习时间大概维持一年,如有意愿,请尽快复信,也请转告于郑楠。”

  不同于许小华的雀跃,郑楠看完后,兴致缺缺的道:“小华,这是个好机会,艾大姐在制糖这个领域声誉很高,如果能跟在她后面进修,肯定会所得匪浅。”

  小华问道:“楠姐,那你呢,你要不要去?”

  郑楠摇头道:“我大概不去了。”

  “为什么?你自己都说,跟着艾大姐,肯定会学到东西。”

  话一问出口,许小华就反应了过来,她想起了还躺在病床上的章厉生,他断了腿,这一年是正要人照顾的时候。

  果然,就听郑楠轻声道:“我有些私事,这一年不便离开京市。”

  第113章

  郑楠说着, 抬头看向小华道:“这是轻工业部组织的学习班,大概是有大规模建厂的机会,想提前培养些人才, 小华,你好好努力,或许工作上也会有新的调动。”

  “楠姐, 那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小华是听出来了, 如果学习的好, 后面可能会把他们放在更重要一些的岗位上,怪不得日期还没正式定下来, 艾大姐就急匆匆地写了这封信来。

  这个机会确实很难得。

  郑楠微微抿唇笑了下, 摇头道:“我就不去了。”

  小华想要再劝,这时候计少川走了进来,看到许小华,笑问道:“哎呦, 小许同志过来了, 听说你上次的交流讲座搞的不错,还讨论了什么糕点方子,怎么样,回头抽空我也领教下?”

  许小华没心思和人斗嘴,淡淡地道:“抱歉,我最近还真没空。”

  计少川也不以为意, “唔”了一声, “那好吧, 下回我自己也去东北学习学习。”说着, 就走到了自个位置上去。

  许小华应付完,再准备劝郑楠两句, 就见她怔怔地望着桌子上的笔记本,像是有些神思不属一样,心里微微叹了一声,没有再说,转身走了。

  计少川探头朝门口看了一眼,见她走了,抬了抬下巴,问郑楠道:“哎,我说郑楠,你们那个柑罐头搞的怎么样了,这个小许,怕是拖后腿的很吧?”

  不待郑楠回答,又自顾自地道:“你看刚才,她那口气大的,不就是出去学习个把月,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郑楠淡淡地道:“说不准以后,她还真是个人物呢!”

  计少川嗤笑了一声,“不是我从门缝里瞧人,故意把人看扁,咱们就实打实地说,一个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初中生,即便能跟在咱们后面学些经验,挤到技术员的岗位上来,她还能越过我们,搞什么推陈创新不成?”

  “是,一般人混到技术员的岗位上,已经是到顶了,但是小华不一样,我相信她,日后能够在咱们这个行业做出成绩来。”郑楠的语气很平静,似乎对自己说的话深信不疑。

  计少川见她这么笃定,一时也有些语塞,微微咳嗽了声,想掩饰下尴尬。

  郑楠倒是和他说起另一件事来,“计工,你刚才提起小华前些天的技术交流会,那于访在会议上故意为难她,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吧?”

  计少川眼睛闪了闪,含糊地道:“倒是听了一两句,怎么了?”

  “于访是你的徒弟,我以为他会和你说。”

  计少川摸了摸头道:“他后面不是跟了老覃吗?可不算是我的徒弟。”

  郑楠“哦”了一声,“那就算了,我本来还想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呢!”

  计少川“呵呵”应了,郑楠没再理他,转头整理自己的材料来,心思却全不在这上头,想到小华拿来的信,忍不住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如果放在一年前,她肯定是愿意去的,但是现在……

  想到躺在病床上的章厉生,郑楠立即又摇了摇头。

  傍晚,小华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郑楠骑着车从她旁边过,刚喊了声“楠姐”,就见郑楠像是没听见一样,车头拐了个弯,朝友谊医院那个方向去了。

  明显是去看尚在住院的章厉生的,不由心里微微叹了一声。

  回家的时候,和奶奶说起这事,老太太也叹道:“这姑娘也是想不开,结婚过日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钱,再有个小病小灾的,日子可愁人了。”

  小华道:“楠姐的性格比较坚强,大概日子苦点也能过。”

  沈凤仪不认同地道:“她能过,那她的孩子呢?她自己苦点没什么,小孩子可以吗?”

  小华瞬间无言以对。

  沈凤仪温声道:“虽说找对象,不能光看人家门第如何,但是奶奶和你说句心里话,基础的温饱还是得有保障才行,像你,奶奶还希望对方不会阻挠你前进的脚步,即便结婚了,也不会被家庭琐事绊住脚步,依旧能够有自己的追求。”

  这也是为什么,沈凤仪格外看好徐庆元的缘故,这个孩子心胸豁达,不会觉得女同志就该比自己低些,还愿意帮助小华进步,充分尊重小华自己的意见。

  她家就这一个孙女,她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自由地过这一生,不像她们老一辈一样,进了夫家的门,人生里就是孩子和灶台了。

  她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男人嫌弃每天回家,不是流水账一样的没完没了地吃饭,就是判不尽的婆媳官司,或者是没完没了的小儿啼闹,让他感觉窒息,完全无法沉下心来工作,然后批判华国的家庭模式。

  她当时看完,就觉得触目惊心,在这饭食、官司、啼哭背后,难道没有映现出一个个无奈、崩溃、焦心的妻子、儿媳和母亲的身影吗?

  她甚至觉得这个作者有些无耻,但是也不可否认,有很多男同志是认同这位作者的“烦闷”和“苦恼”的,当时她还拿着这份报纸问丈夫,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丈夫倒是和她推心置腹了一番,感谢她这些年为家庭的付出,她当时一口气才顺了些。

  现在和孙女儿聊起婚姻来,心里仍是有无尽的担忧,如果小花花真和庆元没了缘分,以后还能再找到这样尊重、爱护小花花的孙女婿吗?

  想到这里,仍不住叮嘱孙女道:“小花花,奶奶这一辈子因为投了女胎,就困在这四四方方的天地里了,但那是旧社会的缘故,现在是新社会了,奶奶相信我的孙女也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来,不管这成绩是大是小,奶奶都希望你能坚持,千万不要有靠人的想法,靠谁都不信。”

  许小华忙应道:“奶奶,你放心,我都知道的。”说到这里,许小华忽然想起艾大姐的信来,立即和奶奶说了个大概。

  听到艾雁华想让小花花去春市进修一年,沈凤仪笑道:“这是好事,虽然你去这么久,我们会想你,但这是你的前途,奶奶支持你去。”

  说着,心里忽然一动,望向孙女问道:“庆元有说这次是去东北哪里吗?”

  许小华摇了摇头,“我忘问了,回头我问下。”

  沈凤仪点头道:“要是去一个地方,你们还能互相照应下。”握着孙女的手,叹道:“要是能和庆元调到一个地方去,也可以试一试。”

  许小华怔了一下,“奶奶,我要是去那么远,你和爸妈怎么办呢?”

  沈凤仪笑道:“我倒没什么,又没有工作了,你要是不嫌弃奶奶,奶奶去你那里住个一年半载的也不是不可以,你爸爸常年不在家,你去哪儿,对他影响不是很大,就是你妈妈,才调回京市来,怕是不好再走。”

  又拍了拍孙女的手道:“奶奶也就这么一说,回头你还得和你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听到奶奶愿意和她走,许小华心里有些感动,忽而转念一想,她先前不还愁着以后用什么理由劝服家人和她一块儿离开京市吗?

  眼下这不是现成的理由吗?

  她真是一叶障目了,这两天就光着急庆元哥调走的事儿,竟然忘了,自己本来也是准备在1966年之前,把一家人带离京市的。

  先前她还想着,等到了年底,找个什么理由劝家人和她一块儿走,心思全在她自己的工作这边,完全没想到,突破口也可以是庆元哥那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