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第11节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第11节

作者:半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4:48:55 来源:免费小说

  秦羽有些心疼地道:“可是你现在回家了,爸爸和妈妈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你。”

  许小华微微一愣,低着头,半晌才抬脸笑道:“好的,谢谢妈妈!”

  阳光暖暖地照在人的身上,冬日里的朔风似乎都变得柔和了一点,秦羽笑着和女儿道:“这家的板栗很好吃,你小时候来,每次都要买一点。”

  许小华笑笑,回来不过两天,她就发现,幼时的自己似乎格外贪嘴,而她的家人似乎也格外宠溺这个馋嘴的小孩,并在多年以后,依旧津津乐道。

  手心里的小半袋板栗,还带着刚出锅的热气,似乎随着手心,传到了身上。

  半小时后,许小华跟着妈妈刚进家门,就见大伯母坐在客厅里织着毛衣,像是在做最后一只袖子的收尾工作。见她们回来,忙朝她招手笑道:“小华,你快来试试合不合身,本来是给你姐姐织的,你姐姐说她衣服不缺,这件先给你。”

  她语笑晏晏的,像是昨晚上的事,没有发生一样。

  许小华上一世碾转在好几个亲戚家中寄养,对于亲戚们忽然而来的热情和笑脸,已然有本能的抵触,过往的经验告诉她,等待着她的绝不是她眼下所见的好事。

  这一回,她还没开口,她的妈妈就替她回拒道:“嫂子,真不用,我刚给小华买了两身羊绒毛衫呢,呦呦个子比小华高,这件给小华穿就浪费了,还是给呦呦吧!”

  许呦呦的身高有1米68,许小华才刚刚1米6,她穿许呦呦的毛衣,肯定会长很多。

  曹云霞笑道:“长是长点,但是穿着更暖和点,小华,我这快收线头了,你来试试。”

  许小华摇头道:“谢谢大伯母,这是姐姐的,我确实不能要。没道理,我回来了,姐姐的东西就成了我的了。就是姐姐愿意,我也不好意思。”

  许小华完全没有想到,她随口说出来的,拒绝的托词,却恰好戳中了曹云霞的心病。

  本来还准备好人做到底的曹云霞,在听到这句“没道理,我回来了,姐姐的东西就成了我的了”后,彻底打消了把新毛衣让给侄女儿的念头。

  是啊,这件毛衣本来就是她家呦呦的,从选线到样式,她都是费了心思的,是她织给女儿的,凭什么许小华一回来,她女儿的东西就成了许小华的呢?

  心里已经打好了主意,嘴上还是继续道:“哎呀,你这孩子,和你姐姐还分的那么清楚不成?以前我总想着,家里就你姐姐一个孩子,难免孤单了些,以后遇到事儿,连个搭把手的都没有。”

  微微叹了一声,接着道:“你们俩个年龄相差不大,沟通起来,比我们做长辈的要好些,以后还要多交流才好。”

  许小华笑道:“您说的是。”心里却并不以为意,明明她早上出门的时候,为着那本特殊购货证,大伯母的脸色还不是很好,现在倒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一个人就算能转变,也不会这么快。

  秦羽见女儿确实不想要,开口道:“嫂子,这件给呦呦吧,我后面给小华织一件,这件还是呦呦穿着合适。”

  沈凤仪刚把布料拿到房间里,听见小儿媳和小孙女的说话声,立马出来,笑着问道:“小花花,今天都跟妈妈买了些什么啊?”

  “奶奶,买了板栗,您尝尝,比我在学校的山上吃到的,还要香,还要糯。”

  沈凤仪接过油纸袋看了下,笑道:“是明真公家的,那当然不一样,他家被称为‘栗子王’的,你小时候每次去那边,都要买回来给奶奶吃。”

  许小华又让大伯母尝一下,曹云霞摆摆手道:“我不爱吃这些,你们吃,不用管我。”

  一家人正聊着,忽然有人敲门,秦羽站起来去开门,见是叶家的儿媳,忙笑道:“是彦华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徐彦华笑道:“我今天上午收到了一封电报,赶紧就请了一个小时假出来了。”

  “什么事啊?”

  这话听着有些奇怪,听起来像是什么急事,但是怎么还跑到她们家来了?

  客厅里的沈凤仪和曹云霞也有些好奇地盯着徐彦华看。

  就见徐彦华一边往院子里走,一边从牛皮包里,拿出来一封电报,笑着递给沈凤仪道:“是好事,沈家婶子,您还记得十九年前,在蓉城的时候,和徐家议过小辈的亲事吗?”

  沈凤仪愣了一瞬,忽然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

  那是1944年,当时她婆婆还在,她家和徐家,还有一户卫家,一起租住在蓉城城内的一处院子内。

  老大在西南联大读书,不在蓉城,老二倒在蓉城,但是学校在郊区,只有周末才回来取下衣物。

  当时,日军的飞机时不时往蓉城投弹,有一天中午,他们正在家里吃饭呢,外头忽然传来爆炸声,一家人立马往防空洞跑,但老头子那时候也有五十多了,背着母亲吃力,是徐家的小儿子佑川,把她婆婆背起来跑的。

  那天,蓉城被轰炸了很长时间,等第二天她们回去看的时候,发现她家附近的几条街都被炸了,他们住的院子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脚下的瓦砾尚烫脚。

  老头子顿时老泪纵横,说徐家的小儿子佑川救了她婆婆,是许家的恩人,执意要和徐家结儿女亲家。

  她的婆婆年轻时就守了寡,一个人拉扯大六个孩子极不容易,且还卖田卖地地供六个孩子都读了书,老头子在兄妹间排行第五,幼年得了天花,是婆婆费心照料,以至没有落下一粒麻子。

  这份慈母的心肠,让老头子时常感念。

  所以即便她当时对订亲的事,有些不愿意,也没拗过老头子。

  但是当时,许家只有两个儿子,徐家倒有两儿一女,但是女儿早已处了对象,这份姻缘就续到了下一代。

  解放后,徐家也搬回了京市。徐家老爷子是政法大学的教授,老人家考虑到建国初期,华国基层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1952年主动申请调到下面的市县工作,成了皖城安市人民法院的法官。

  起初,她还让怀安寄过几封信问候,但是那边一直淡淡的,来往就渐渐少了。倒是每年,他们这边寄点布票、工业票和京市糕点过去,那边也会回一些安城的茶叶、山货过来。

  这么多年,两家都没提结亲的事。她想着,小花花走丢了,呦呦毕竟不是许家的血脉,若是真要结亲,大儿媳妇怕是不愿意,对方不提,她也就不吱声。

  现在乍然听到叶家的儿媳妇过来说这事,沈凤仪一时还有些发懵,

  就听徐彦华又道:“您看看这电报,说是明天来您家这边拜访,想商量下小辈的亲事。我娘家和他家算是没出五服的本家,所以托我来先和您家通个声息。”

  沈凤仪把电报递给了秦羽,“小羽,你看看,我没戴老花镜,看不清。”

  秦羽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着:“腊一到京,与许议亲事,望妹提前传音。”

  曹云霞也凑过来看,妯娌俩都有些面面相觑,小华才16岁,呦呦刚大学毕业,目前在中央党报工作,前途无量,她的对象,曹云霞是期望很高的。

  曹云霞微微皱着眉,问婆母道:“妈,给哪个孩子议亲啊?”

  沈凤仪没有理会大儿媳,而是问徐彦华道:“是徐家哪个孩子啊?今年多大年纪,做什么工作的?”

  “是徐佑川的长子,您可能还抱过呢,1942年出生的,今年刚21岁,这孩子读书成绩好,就在咱们这的京大呢,后年大学毕业。”

  沈凤仪算了一下,比呦呦小两岁,比小华大五岁。

  沈凤仪斟酌了下道:“这亲事,是我们家老头子当时在的时候订下的,但是现在孩子们年纪都不大,议亲是不是早了些?”

  徐彦华微微叹气道:“不瞒您说,那边这时候提出来,大概是因为我叔父身子骨不行了,想着在走之前,把孩子的终身大事先定下来。您家要是觉得这时候结婚不合适,完全可以商量下,先正式订下来,过几年再说。”

  人家把话说到这份上,沈凤仪一时也没法再说,不然倒显得她家想反口一样,不管怎么说,徐佑川当年是对她婆婆有救命之恩的。

  只道:“那明天,小徐你也过来坐坐。”

  “哎,好!”

  等徐彦华一走,沈凤仪就把两家的渊源,和两个儿媳说了一下,末了道:“这事是老爷子在的时候订下的,对方老人也还在。”

  曹云霞立即皱眉道:“妈,我家呦呦是不行的,她刚大学毕业,进了那么好的单位,我还想着她好好工作,以后和怀安、九思一样,成为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呢!”说完,眼角余光瞥到站在一旁的许小华,心想,还好这个回来了。

  不然,她家呦呦真是跑都跑不掉。

  秦羽也不愿意,但是知道婆婆不是那种专`制的大家长,这事肯定是一家人商议着来的,和婆婆道:“妈,这事要不再和徐家商量一下。”她女儿才16岁,在秦羽看来,不过是一个孩子呢!

  没道理,养父母家都没让这孩子嫁人,她家就这么急慌慌地给孩子把亲事订下了。心里都觉得,公公当时真是昏了头。

  即便感谢人家,也不能拿小辈的婚事做人情啊。

  站在客厅里的许小华,默默吃着板栗,她倒是不担心这事落在自己头上。在原书开头,确实有这么一个情节,她还有点儿印象,那徐庆元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见许呦呦不愿意,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留了礼品就走了。

  许呦呦后来是嫁给了在空军部队的男主吴庆军的。

  她这么闲适的样子,看得秦羽有些好笑,这孩子平时看着怪机灵的,这么会儿,大嫂都急得不得了,这孩子竟然没看出一点事情的紧迫来。

  心里想着,再聪明,也到底是个孩子。

  晚上,许怀安回来,就被妻子拉到了房间里,皱着眉和他把徐家的事说了一遍,“怀安,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讲娃娃亲呢!太荒唐了!反正我不管,我家呦呦是绝对不行的。”

  曹云霞已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她下午问了婆母那徐家的具体情况,得知徐家这么些年都在皖南生活,家里也就老爷子在市里法院工作过几年,其他至多是在市政府工作,或者学校里当老师。

  在她看来,也就比工人家庭稍微好一点,比之她娘家,都有诸多不如。

  更遑论和许家对比了。

  而且,徐佑川当年跟着老爷子去了皖南,这么些年了,在京市里的怕是一点根基都不剩了,即便徐庆元能干,曹云霞也觉得比之她们这条胡同里的孩子,还是缺了底子的。

  她家呦呦要是找了这么一门亲事,她心里非怄死不可。

  徐家的事,许怀安是知道的,父亲晚年,还和他交代过这事,要他千万不要忘记徐家的恩情。但是徐家离开京市后,和他来往的书信,也只限于一般的问候,没再提这件事。

  许怀安还以为,对方是没有这个打算了。毕竟建国后,儿女亲事都讲究个自由、民主。但是对这事,许怀安也并不是很担心,他和徐佑川接触过,知道这个人是个很坦荡、有胸襟的人。

  安慰妻子道:“云霞,你不要着急,徐佑川不是不讲理的人,先让俩个孩子见见看看,要是没有眼缘,这事就我出面,和徐家谈一谈。”

  婚姻到底讲究个你情我愿,许怀安倒没准备委屈他家呦呦。

  和妻子道:“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不说议亲,就是我们知道了,也该好好接待一下。让孩子们也互相见见面,认识一下,当年佑川确实救了我奶奶一命。”

  即便丈夫只是说见一见,曹云霞还是有些不愿意,咕哝道:“要看就一起看,可不准厚此薄彼。”

  许怀安微微一愣,“你是说小花花?她才十六岁!”而且刚归家不过两天,这么些年,家里都没养她,说一句没有养恩,是不为过的。

  曹云霞冷嗤了一声道:“你昨儿还叮嘱我,俩个孩子都是许家的孩子,要把小华当子侄待,怎么,有好处的时候,她就是许家的女儿,没好处的时候,她连边都不用挨是不是?”

  许怀安皱着眉,没有和妻子争辩,只是道:“明天我请一上午假,先看看徐家的孩子。”

  第二天一早,徐庆元就跟着姑姑,提着礼品来许家拜访。

  路上,徐晓岚还叮嘱侄子道:“一会到了,我先探探许家的口风,你先别吱声。”又叹道:“哎,你爷爷也真是的,当年人家可能只是一时感激,把话就先说出来了,偏你家爷爷,过了这么多年,还非要旧事重提。”

  她想说,她爸真是老了,糊涂了。庆元还有两年就大学毕业,什么样的好姑娘找不到,非要死脑筋,来许家碰这个霉头。

  但是毕竟是自个亲爸,徐晓岚生生忍住了,就是直觉,这一趟来许家,可能不是很顺利。

  俩人刚在白云胡同前面下了公交车,就看到徐彦华站在路边和他们打招呼,徐晓岚忙笑道:“彦华!”

  对于这个堂妹,徐晓岚是有些羡慕的,当年她早早就处了对象,徐彦华一直拖到三十岁,连她都觉得,这个堂妹怕是得拖成老姑娘。

  没想到,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徐彦华从汉城调到了京市来,认识了同高校的叶有谦。叶有谦前头虽有个孩子,但是待彦华倒是好的。

  彦华爸妈那边,早些年被打成了右’派,家里其他孩子都避之不及,但是这么些年,叶家没少寄钱寄物过去。

  她有时候听妈妈提这些,都觉得这堂妹看着木,挑人的眼光还是有的。

  徐彦华打量了一下跟前的男青年,笑道:“这就是庆元吧?和呦呦那孩子看着倒是般配的很,昨儿个我就和沈家婶子说了,今儿一早,我就看沈家婶子带着家里的保姆去买了好些菜回来。”

  她这样一说,徐晓岚心里稍微放松了一点,至少知道许家人的态度,还可以。

  拉着堂妹的手道:“这回真是麻烦你了。”

  “堂姐,你和我客气什么,咱们也好些年没见了,这次你们能不能多住几天啊,就住我家,我们姐妹俩也好好聊聊天。”

  徐晓岚苦笑着摇头道:“怕是不行,我家老爷子还在医院呢!我得回去给他传个话,不然他这心都放不下来。”这事不管成不成,她都要亲自和她爸说下。

  徐彦华也就没有再劝,说了一点许家的事,“沈婶子家有两个孙女,小的那个才16岁,这次还是相看大孙女的。大孙女从京大毕业了,在中央党报工作,人长得漂亮,个子高,性格也好……”

  徐晓岚听着,倒是对这姑娘挺满意的,问道:“大孙女叫什么名字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