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86节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86节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4:38:02 来源:免费小说

  “什么?”贺广泰喃呢,不明白谢寒梅在说什么。

  江公子为他解惑,“她只是袖手旁观,如同是当初站在干岸上,看她被人当做赌注的你一样。”

  “可……不是……当初……”贺广泰结巴几下,一时语塞,没有想出恰当的反驳词句。他想说那怎么一样,可仔细想想,真的一样。

  在那一群那谢寒梅当赌注的人里,有人坏的明显些,有人坏的不那么明显,可屎还分深臭和浅臭吗?

  猛然被点醒这个事实,贺广泰不能相信自己的所做作为居然这样卑劣。是,当初高公子们拿良家女子打赌,他心有不忍,也劝过两句,只是高公子不听,他也心安理得的不再管这事。他单独遇到过谢寒梅,没有提醒过她,只是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时不时点评一二、感慨两句,就放任这件事过去了。

  如今想来,如果谢寒梅没本事,看不破这个局,在刚被未婚夫退婚的时候,被富家公子垂青,很有可能一气之下决心争口气,进而掉入陷阱。等到真相揭露,寻常女子,又会怎样?——在流言蜚语中一条白绫结束自己的性命。

  自己的行为,和如今谢寒梅高高在上、冷眼旁观,有何区别?

  理清前因后果,贺广泰不敢相信,这是自己会做出的事情。明明他不是这样的人啊,他从小被父母师长评价为君子,对老人、女人、孩子等等弱势的人充满同情,最是怜贫惜弱,怎么会看不见一个小姑娘遭遇的困境呢?甚至在她凭借自己的能力破局之后,还在挑剔她姿态不够好看,不应该算计银钱。

  贺广泰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读到哪里去了?

  谢寒梅不管贺广泰自我反思了什么,再问一遍:“你拿什么酬谢救命之恩?”

  “我……我家资不丰,最多,最多二十两银子。”别看二十两听起来不威风,按照最普通农家的生活标准,一家四口二两银子能过一年。比照谢家的生活水平,二十两银子也能支应两年。

  贺广泰紧张得看着,二十两和一千两真的天差地别,自己会不会连累江兄也不得救援。

  谢寒梅点点头,“希望你说话算数。”

  看着谢寒梅的身影消失在悬崖上,贺广泰紧张得问:“江兄,她会救吗?”

  “看在银子的份儿上。”江公子声音很小,高烧使得手脚无力,只能让贺广泰时不时掐自己一把,陪自己说话,叮嘱一定不能让自己陷入昏迷之中。

  没过多久,山崖上就传来了喧闹的人声。

  “天啊,居然真的有人。”

  “你俩怎么会掉到下面去?”

  “快,快,先把绳子放下去。”

  “唉,绳子不够长啊,再去观里拿两捆过来。”

  “你们会不会打结,栓死啊,拉到半路绳结散了就真没命了啊!”

  商量救援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很紧张。

  看着贺广泰打的绳结,谢寒梅知道肯定是拉不上来的:“师兄,我下去吧。”

  “梅子,这怎么行?不能让你冒险。”

  “现场就我体重最轻,师兄们拉我不废力气。就我行走山路最多,这老茶树,平常只有真人和我来采呢,我最合适。”谢寒梅把绳子绕在自己腰上,打了个捆牛结,这是山里猎户最常用的打结手法,意思是捆住了牛都挣脱不开。

  师兄们很有经验,把绳子卡在崖边的石缝里,石缝上还垫着一位师兄的衣服,不怕绳子被石头磨断,又有借力的支点。

  十几位师兄找好位置,协力把谢寒梅放下去。

  谢寒梅身量还未长成,身体轻盈,下降到两人所在的平台,先把绳子绑在江公子身上。江公子勉强还保持着清醒,知道自己动一动脚,不让自己磕在石壁上。

  然后把绳子捆在贺广泰身上,等两人都获救了,自己才被拉上去。

  谢寒梅一登上崖顶,江公子立刻道:“多谢诸位救命之恩,尤其是谢姑娘,江某来日必报,千金相酬。”

  诸位道长连忙摆手,“居士太客气啦,应当的,应当的。”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嘛,正是我道家本色。”

  “是极,是极,看到困难,伸出援手,正是我辈中人应有之义。”

  贺广泰看得欣慰,众位道长的态度,才是正常的啊。贺广泰连忙道:“要谢的,要谢的,救命之恩,怎么谢都不为过。”

  双方你来我往的谦虚着,突然被江公子虚弱的咳嗽声打断。众人才把放松的心神又提起来,“先回观里再说。前面一段路不好走,贺居士在腰间系上绳子,我们扶着你走。至于江居士,恐怕要人背过去。”

  “我来。”一位身量高大的师兄站了出来,众人也知她平时力气大,不与她争。只是坚持在她腰上也系绳子,叮嘱她再三小心。

  真人观是一座坤道组成的道观,道长们全是女子。

  等把江、贺两人平安送到观里,已经是中午了。贺广泰歇一歇,吃顿饭,力气就回来了。江公子被救之后,心神放松,高热立刻涌上来,人都烧得没意识了。

  真人观又组织人手,抬着滑竿,把江公子往山顶上清宫送。没错,灌县最好的大夫,不再县里,而是上清宫的仙师。

  谢寒梅也跟着把人送上去,顺便宣扬了一下,自己和真人观救人的英勇事迹。

  两人原本就寄居在上清宫,自有安置不提。谢寒梅回到山脚家里,却见本该在依江春忙碌的朵儿姐坐在家中等她。

  “出什么事了?”谢寒梅忙问。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朵儿姐伸出两根手指,问:“你先听哪个?”

  谢寒梅按下其中一根手指,朵儿姐道:“好消息是成都府学传来的,朱令因在学府考试中作弊被抓,已经被府学退回来了。虽没有剥夺功名,可顶着作弊的名头,哪个人敢与他结保,他就是再有才学,可无法应举子试了。”

  “好!”谢寒梅一击掌,果然,学政出手,就是雷霆一击。朱家最骄傲的是朱令这个麒麟儿,朱令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一身才学。如今才华不能货与帝王家,他们也就成了灌县里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家。

  “还有坏消息呢!”朵儿姐提醒。

  “再坏能坏到哪儿去呢?”谢寒梅催促,“说吧,我经得住。”

  “朱家人打听出你去过成都府,认定是你告的状,这几日常在依江春徘徊,恐在想什么歪主意。”怀疑又不用证据,再说了,朱家的人的怀疑是真的。当初谢寒梅几人上成都府,虽没有宣扬,可也没有刻意乔装。小地方走三步就一个熟人,稍微一打听,行程不是秘密。

  “是得防着他们使坏。朱令回来了吗?”

  “回来了,听说把自己关在家里,没脸见人呢。”朵儿姐很是担忧,“都说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咱们必须得小心些。朱家有四个儿子呢,其他三个儿子在县上也各有姻亲、朋友,若是联合起来,咱们光秃秃一个铺子,怎么抗衡?”

  朵儿姐一想到这个,就愁得睡不着觉。断了朱令的青云路,就是结仇于朱家。朱家倾全家之力供养朱令,就是等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通天路断了,付出这么多年的朱家人,肯定怒火中烧。

  “也不一定。朵儿姐,放宽心,依江春的生意照做。我和你一起去趟县城,先看看情况。”

  朵儿姐眼前一亮:“听口风,你有主意?”

  “没有。”谢寒梅打断她的幻想,“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罢了。”

  第130章 好女人至少要拥有三段婚姻17

  灌县,清晨。

  天刚蒙蒙亮,依江春已经大排长龙。做早餐生意就是这样,尤其是独门生意。

  后院,本该忙碌的朵儿姐却独坐屋中,清点着即将被送出门的礼物。礼物一共五份,刚刚,谢寒梅已经拿走了一份。

  朱家有四个儿子,朱令是老四。在忧虑被朱家针对的时候,谢寒梅一直都只考虑了朱家三兄弟。直到备礼的时候,谢寒梅才灵光一闪,突然想起,朱令还有两个姐姐,已经出嫁。既然是劝说,为何不把这两个姐姐加上呢?她们也是朱家的子女啊。

  谢寒梅第一站先到朱三家中,朱三也是做茶庄生意的,继承了朱老爷的一部分人脉资源。天还未全亮,朱三已经出门了,只留朱三娘子和几个孩子在家。

  谢寒梅扣门,朱三娘子出来,看见是她,立刻柳眉倒竖:“你来干什么?”

  谢寒梅微笑,“我来看看三娘。”

  “没什么好看的,走,走,赶紧走。”朱三娘子说着就要关门,被抵住门扉,态度更加不耐:“你坏了我兄弟前程,还想说什么屁话,赶紧滚,不然拿扫帚抽你!”

  谢寒梅微笑不变,“三娘,事情究竟如何,你是清楚的。朱令不仁在先,不能怪我不义。其实,说这些也没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背着作弊的名声,朱令这辈子别想再进考场,他这辈子都只能是个穷秀才。三娘,该为自家打算了。我记得,三哥和他只相差一岁,当年,三哥也上过几年私塾。可惜,没有读下去。”

  “你少挑拨离间,我还能上你这当!赶紧滚!”朱三娘子一脸怒容,声音却压低低,怕惊扰屋内还在睡觉的孩子。

  谢寒梅把礼盒放下,叹道:“三娘自然是看的明白的,不用我多说。这是我给侄儿带的成都府的五蝠衣,供奉过的,听说他小人儿夜里常哭,这个说不定有效用。”

  说完,不用主人赶,谢寒梅利落走了。

  朱三娘子探出头,左右看看,发现邻居们并未看见,赶忙把礼盒提了进去。打开盖子,里面是成都府的特产吃食,还有一个小包袱,里面有五蝠衣、胖头鲤肚兜之类的小儿衣裳。

  “老四在成都府一年,可什么都给家里带。”劝说丈夫的时候,朱三娘子是这么说的,“我知道,老四是幺儿,受宠,你不能和他比,我不能和他比,全家都要供着他。以前,我抱怨两句,也认了。可如今不一样啊,他不能进学了,以后是去私塾坐馆,还是学着做生意,都要走自己的路,没道理要兄弟帮衬他一辈子。”

  “那是我兄弟!”朱三愤愤道。

  “谁也没说不是。可你得讲道理,看形势。是朱令忘恩负义在先,今年咱家茶庄生意差了不少,不就是少了谢家低价茶的缘故。行,你们是亲兄弟,帮亲不帮理,可形势总要看的吧。事情已经这样了,咱们总要往前看。幺幺身子不好,总要为他多打算些。”

  朱三摩挲这五蝠衣,上头蝙蝠的花纹栩栩如生,五只蝙蝠连成一个圆圈,把中间的祥文衬得精致几分。是啊,事情已经这样了,总要朝前看。

  朱二也是同样的套路,直接找朱二娘子就行。朱大一家是典型的长兄长嫂性格,宽厚仁慈,讲利益无用,谢寒梅与朱大嫂子抱头痛哭一场,没说什么劝解的话,留下礼物就走了。

  朱家两个姑娘,嫁的人都不算太好,当然,也不算太差。谢寒梅带着礼物、陪着笑脸上门,只说:“当时,为了让弟弟有个好前程,匆匆发嫁了你,聘礼被扣下来做了学费,没有嫁妆傍身的日子,姐姐知道里头的苦楚。自然了,咱们做女人的,为弟弟、为娘家付出一辈子是应该的。可姐姐如今也有孩子,我那苦命的侄儿,也要排在付出了前半辈子的弟弟后头吗?”

  谢寒梅忙了一天,最后拜访完朱令二姐,天都快黑了。

  朵儿姐提着心等了一天,见她回来,着急问道;“怎么样?他们怎么说?”

  “有几分松动,具体如何,还要等一段时间。”

  “你都看不出来吗?”

  谢寒梅失笑,“我能看出几分松动已经很不容易啦。他们大约也知道我是挑拨离间,可人就是这样,总为自己想的多些。顺风顺水的时候想着前程远大还能勉强克制,如今前程已经成了泡影,自然想着分东西、点库存、各回各家。”

  “那是他们不讲情义,还说是亲兄弟呢。”朵儿姐随意评价。

  “情义是有的,毕竟是亲兄弟。可,都各自成家了。若不是爹娘压着,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女排在弟弟后头。人,总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令能做陈世美,一家子大约也觉得情义没有利益重要。”谢寒梅也是看准这一点,才会上门游说,表明她并没有和整个朱家作对的心思。

  朵儿姐笑着点头,“正是这个道理,刚听说的时候,我还怕朱家人拧成一股绳。现在看来,还是你有眼光,朱家其他人只要两不相帮就行了。”

  “以后朱家其他几人要是从门口过,也热情招呼着,送两个包子也行啊。”谢寒梅笑道,“做生意就是这样,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和气生财嘛!”

  见鬼的和气生财!

  朵儿姐只要想到朱家人拿到包子,进退两难的场景就忍不住发笑,其他人不敢肯定,但朱大夫妻,经过一次,以后定然宁愿绕路也不从这边过了。

  朵儿姐快活地道:“说起送,今天蒸了两笼杂面馒头,都送完了。还是熟面孔多,有几个梳子午髻的落魄道人,也送了。”

  依江春的名声之所以越来越大,除了他们的山珍玉笼包格外出彩之外,还有他们免费的杂面馒头。自从生意稳定下来,依江春上午一笼、下午一笼,送给那些无家可归、出门在外遇上困难的人。

  早就说过,灌县是个小地方,乞丐也不多,来回固定就那几个。依江春每天都送,县上固定的七八个乞丐就都来这里讨吃食。杂面满头里面有糠、有麸皮,死硬死硬的,吃味不好,正经人家不会来讨,对这些乞丐来说,也只能是果腹。

  可这年头,谁家又能稳定的、专门为乞丐开一条生路呢?这些乞丐,绝大多数吃人嘴短,他们消息灵通,晚上也会时不时从依江春门口过,帮忙驱赶一些地痞流氓。

  有一两个不要脸的,以为依江春的的善心是软弱可欺,企图赖上,企图晚上伙同其他人来偷。被早有准备的谢寒梅抓住,狗咬鹅啄,送进衙门之后,再也没有消息了。

  至于流浪的落魄道人,时不时总会遇到。青城山是道教名山,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朝拜,也不是所有道士都混的风生水起。他们无落脚的地方,被乞丐们指点一下,就知道了依江春。又或者向信教的人家讨要吃食不成,也会被告知依江春有免费的杂面馒头。

  到了端午、中秋之类几个大节,依江春还会给衙门送包子,上到县令县丞,下到跑腿的帮闲,东西不贵重,就是个敬重的意思。县令大人自然看不上这等小东西,可衙门里皂吏是大多数,总要承情。

  如此,依江春也算打理好了黑白两道,生意平平稳稳做下去了。

  朱令这边没有掀起波澜,一个关于谢家发了千万贯的大财的消息却喧嚣起来。

  经常来依江春买包子的街坊大娘,看到今日是谢寒梅站柜台,凑上来搭话道:“梅子,有这样的好消息,你怎么不和大娘说呢!”

  谢寒梅满脸茫然,“什么好消息?”

  “哟?还和大娘保密呢!都听说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