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60节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60节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4:38:02 来源:免费小说

  珊瑚珠用眼神逼迫着皇太孙,让他正视自己的双眼,用严肃的语气、深沉的语调,和他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殿下,你有谋士智囊,回去和他们商量一下,只是要快!要保密!保护东宫继位,是我唯一能为陛下做的,我誓死会为殿下铺路,但是,我人力单薄,拖不了多久,殿下要早做打算。”

  皇太孙慌得六神无主,看着病体孱弱的惠贵妃被侍女扶着,即便只能虚弱得靠在侍女身上,仍然坚持要送他,仿佛自己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性命,还有先帝未尽的意志。

  “维娜,替我送太孙,安全送到。”珊瑚珠吩咐。

  维娜从怀中摸出匕首,抽出寒光凛凛的刀刃缩在袖子里,随时准备与人性命相搏,用实际行动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皇太孙紧张得左右张望,好像才意识到,这是行宫、这是梁城,在城外,就驻扎着大军,其中十万,受秦王辖制。

  维娜把皇太孙送到自己的院子,叹息道:“若是事情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公主也是战将,会率领忠心的部属,为殿下效死。”

  一个念头突然闪过皇太孙的脑海,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惠贵妃也是能领兵的啊!

  皇太孙急忙和自己带来的谋士们商议,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保全东宫的利益。可惜,东宫给皇太孙派的辅佐之人并不精通这些。

  皇太孙是跟着皇帝出来历练的,只带了自己常用几个谋士,讲讲宫中如何行事,如何在皇帝面前争宠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让他们为行军打仗建言献策,那就真是一问三不知了。连这次北伐,他们都是全程摸鱼划水,待在后方。

  而这些人的水平也不足以应付这种大事,他们只准备好了替太孙在皇帝面前争宠,没准备好替太子在灵前争皇位啊!

  若是东宫一系倒台,皇子皇孙还有可能因为血缘免于一死,他们这些近臣,肯定是要“尽忠”的。关系自己的身家性命,从来把“风度”焊在身上的谋士也讲究不起来了,慌脚鸡似的说胡话。

  话分两头,这边,秦王却是收获满满得回到了自己的院子,与谋士分享今晚的收获。

  “果然,我没猜错,父皇给我留了遗诏。我试探惠贵妃,她开始还不能说,后来被我拿住话柄,不得不承认父皇给我留了遗诏,又逼我发誓,不得无故挑起争端、不得无故对东宫不利,这才愿意把遗诏给我。唉,若是东宫肯好好说话啊,我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可先生可看到了,东宫不过一小儿,都敢对我大呼小叫,更何况我那好哥哥?”

  “父皇在的时候,明明更疼爱我、更倚重我,多次当着朝臣的面夸我,此子类父。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才是父皇最属意的继承人。可惜,为了迂腐的长幼有序,朝臣们就逼着父皇立了大哥,大哥文弱,如何能镇得住这四面兵戈的边疆,镇得住那些抱团欺生的朝臣,镇得住这里里外外的魑魅魍魉!”

  秦王越说越得意,弹了弹手中遗诏,“我就知道,父皇肯定是疼爱我的。”

  “殿下可否详细说说,这种要命的东西,惠贵妃怎么就轻易交出了?我等可不能被骗了。”谋士有些不放心。

  “先生这是什么话,本王也是几十岁的人了,上过战场、经过宫廷,还能让一妇人给骗了?”

  “我亲自去见,惠贵妃先前还顾左右而言他,后来我指着父皇灵位,让她说实话。惠贵妃深受父皇爱重,临死都陪在父皇身边,怎么会违背父皇的意愿,哭着说了实话。”秦王长叹一声:“父皇果然也是不放心东宫的。但他也不忍我与东宫自相残杀,交待惠贵妃,要是我没发现,或者东宫能挑起重担,就不必取出这份旨意。若是有朝一日东宫威胁我性命,再用这份遗诏救命。为此,父皇还特意下诏,赦免惠贵妃殉葬。”

  谋士捋了捋胡须,“这样就说得过去了。若不是陛下驾崩得太突然,惠贵妃心神震动,绝不会这样轻易让殿下看出破绽。”

  “正是这个道理。”秦王颔首,对自己鬼使神差的直觉庆幸不已,幸亏他当时回头看了那一眼。“我入正殿后仔细看过,灯烛俱全,俱是彻夜燃烧的痕迹。蒲团的凹痕久久没有平复,惠贵妃裙子上全是跪出来的折痕,在无人见处都这样虔诚,惠贵妃对父皇的心毋庸置疑。其实只看惠贵妃往日对父皇的仰慕崇敬,就知道她绝不会违逆父皇的意愿。女人嘛,夫主死了,她活着也就一点念想了。保本王平安是父皇遗愿,也是她的愿望。”

  “如此,倒比许诺什么金银财物更好了。”谋士颔首,人总会为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拼命,他们用惠贵妃,真是惠而不费。至于深情与否,这倒无关紧要。只要惠贵妃能助秦王拿下这一句,日后认可那份不殉葬的旨意便是予惠贵妃的报酬了。

  想到此处,谋士道:“臣请观遗诏。”

  谋士从秦王手中取过遗诏,恭敬地向皇帝所在方向叩首后,才打开遗诏。

  先检查圣旨材质,再检查笔迹和印鉴,果然都是真的。再细看内容,开始是交待秦王兄友弟恭、安心做一藩王,拱卫大夏国祚的。后面慢慢说到正题,若是东宫文弱,压不住朝臣,他可起兵靖难,一定要稳住他们李家的江山。同时,又反复叮嘱,这道遗诏不能轻易拿出,这是最后关头给秦王保命的,若是东宫对他有赶尽杀绝之意,才能动兵,否则就是分裂家国,对祖宗不敬、对自己不孝。

  文辞是陛下一向的风格,连对秦王的称呼都是陛下独有。

  谋士看过之后,也不得不感慨陛下舐犊情深,期盼儿孙和睦、家国万年。

  秦王从谋士手中接过遗诏,又认真读了一遍,叹息道:“母后当初也是这样。”

  当时皇后病重,却撑着病体,逼父皇答应不能动摇东宫的位置。当时,秦王愤怒又委屈,甚至还有嫉妒。都是父母的孩子,大哥才德皆不如他,只凭早生几年,就要一直压在他头上吗?后来等母后走了,他才后悔当时不该在母后跟前和大哥撕破脸,令母后为难。他也是当父亲的人了,知道为人父母,想要子女相互扶持的心情。可是,他和大哥,终究是不可能了。

  我终究要让父皇母后伤心了……秦王叹息,也许,父皇驾崩在梁城,就是上天给他的机会。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是时候为自己的抱负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了!

  城西,一直合衣而睡的辅国公被亲兵叫醒;“国公爷,左路军有动作了!”

  辅国公沉默坐起,自己不详的猜测成真了,这一夜合衣而睡,终究没有睡踏实。“取我的甲胄来。”

  辅国公穿上与敌人战斗才需要穿戴的甲胄,如今却要去打自己人了。辅国公一边起身洗漱,亲兵一边把消息源源不断的送过来。

  “皇太孙前后派了五批人马出城,皆是轻骑快马,应当是送消息去了。”

  “秦王殿下派了三批人出城,也是朝京城方向去的。弟兄们远远坠在后头,现在只回来一队,找到了皇太孙派去的一队人的尸首。”

  “惠贵妃那边紧闭门户,约束部将把行宫围了个水泄不通,宫墙上火把长燃,有人彻夜巡逻。”

  第89章 和亲中原的公主20

  “太孙,左路军整军了!怎么办?左路军可是十万大军啊!”谋士慌张的声音击打着皇太孙的耳膜,令他愤怒又焦躁。

  怎么办?他还想问怎么办呢!

  “秦王在军中经营十数年,与辅国公也是多年袍泽,若是……殿下,咱们需早做打算啊!”

  皇太孙在房间里转圈,痛苦得皱紧眉头,艰难下了决定:“去,调集忠于我们的人,先到行宫,守在皇祖父灵柩前才好。”

  大行皇帝崩逝之后,惠贵妃接手行宫巡防事宜,其他人都搬出行宫,只有惠贵妃守着皇帝梓宫。

  “殿下!不能再犹豫了,您守着君臣大义、想着手足情谊,东宫可不曾丝毫顾念情分啊!”秦王的谋士也在哀戚进言:“殿下若不反击,我等死期就在眼前,与其看殿下为虚伪缥缈的手足情分束手待毙,臣不如早走一步,为殿下黄泉探路。”

  说着,谋士就要往柱子上撞去。

  秦王一把拉住涕泪横流的谋士,叹息着摇头不肯点头,“那毕竟是我亲侄儿!”

  “殿下还是执迷不悟,不肯抬头看天啊?皇太孙集结军士,围困行宫,意欲抢夺大行皇帝灵柩,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皇太孙伪造遗诏,以大义名分逼迫,殿下难道要引颈就戮吗?”谋士高声对集结好的数百心腹道:“如今,不是秦王殿下不仁,是太孙不义在先,殿下迫于无奈,不得不反击。先帝留有遗诏,若是性命之时,允殿下自行决断。”

  “不,不,不,先生,不可啊……”秦王还要推拒,谋士已经不有分说把他推上了马。

  “殿下,想想先帝遗诏,先帝临去前都不放心你啊,先帝也知道东宫有暗害手足之心,才给你留下了保命符啊!”谋士大声哭诉。

  秦王自然涕泪连连,一边哭喊着“父皇等我”,一边催马疾驰向前。

  谋士眯着哭肿的双眼目送秦王离开,哭着进了房间,立刻摸出手帕擦干净脸,从窗棂的缝隙中,焦急又渴盼得望着秦王离开的方向。

  左路军中,辅国公训斥亲兵:“都什么时候了,还戴什么玉佩,轻装简行,赶紧把人集结起来啊。”

  亲兵挨了一脚,也不敢辩驳,立刻去捧了披风来,又扶辅国公上马。

  辅国公看着集结好的五百人队伍,再次确定,“太孙和秦王俱只带了百人队伍?”

  “回大帅,太孙百人出头,秦王两百人左右。”

  辅国公叹息一声,还好,没有惊动大军,那事情太有谈的余地。但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辅国公望了望行宫的方向,不详的预感十分强烈。辅国公下马,回到屋中,把自己的印鉴拿出,交给最信任的心腹副将。

  “不可惊动大军!草原新附,人心不稳,若是我朝此时乱起,先帝三次北伐、十数年之功毁于一旦。即便我身死当场,尔也不能动用大军!”辅国公花白的头发微微颤动,江山安稳不过数十年,幼年时的战乱场景还在眼前,怎么能重蹈覆辙。

  “大帅!”副将哽咽,他不知怎么劝,劝大帅不去,还是劝大帅拥兵自重?都不合适。

  “莫作妇人态,守好军营,谁来都不许动。即便有人提了我的头颅来!”辅国公把话说死,别说有人骗、盗了他的印鉴来,就是提着脑袋来也不好使!

  副将直接哭出声来,大帅这是宁愿死,也不愿大军动荡,再生波折啊。

  副将哭着和辅国公道别,亲自牵马坠镫,扶辅国公上马。

  辅国公看了看自己队伍,他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带领人数这样少的队伍了。

  辅国公右手执着的马鞭轻挥,五百人的精锐队伍迅速动作,整齐划一跟在他身后行进。

  行宫的宫墙上,火把通明,半边天仿佛都烧红了。

  珊瑚珠拿着单筒千里眼,远远看着行进过来的队伍。

  吉娜和高娃侍立在旁,不用千里眼,她们也能从那蜿蜒的火把队伍上,看出三方人马,都集结过来了。

  皇太孙势力最弱,但他到的最早;秦王紧随其后,麾下精兵个个能征善战;辅国公的人马最多,是两人的总和,若是辅国公能下个狠心,说不定能消弭这场风波。

  马蹄声隆隆,三支队伍瞬间就到了眼前。

  太孙与秦王的队伍相互打嘴仗,指责对方狼子野心,容不下血脉至亲。辅国公两边劝,却是按下这头起那头。辅国公渐渐明白事情不是言语能撼动的,虽在劝说,却不再走在两方中间,用自己人当肉盾,只远远骑马在一旁劝着。

  宫墙上的珊瑚珠居高临下,看着刚开始三位领头人还敢站得很近,想要理论出一个结果,慢慢各自散开,在心腹簇拥下,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词说尽了,人也累了,皇太孙惊讶发现自己占据名分大义,居然说不过一个即将起兵谋反的乱臣贼子,又气又恼,眼看着辅国公是拉偏架靠不住的,皇太孙抬头望着不高的宫墙,上头珊瑚珠的衣摆都能看清纹样。

  “惠贵妃娘娘,你受皇祖父临终遗命,难道要看着这等逆子乱臣祸害朝纲吗?”皇太孙朗声问道。

  “惠贵妃,本王受父皇遗诏,一言一行,皆是遵照父皇旨意,尔等正该遵循大行皇帝遗诏!”秦王是真的相信,父亲为他留下了保命遗诏。

  辅国公不跟着两人喊,他没有争到热血上头,知道喊几句话是无用的。

  就在此时,一队人马从紧闭的行宫大门中疾驰而出,大门擦着最后一匹马的尾巴关上。

  “大将军有令,请皇太孙、秦王、辅国公入内一叙,只带三人亲卫,其余人等,在此等候。”来人是一名校尉打扮的女将,很眼熟,仿佛在战场上见过,是曾经的同袍。

  “殿下不可——”皇太孙的手下正要劝他不能以身犯险,突然被一棍子抽在背上,打落马下。

  “干什么!”“兀那!”“贱婆娘!”呼喝声此起彼伏。

  “蹭——”长刀出鞘的声音似又嗡鸣,那女将高声道:“大将军有令,先礼后兵,现在是棍棒,若还有添油加醋、架桥拨火的,姑奶奶手里的长刀可不长眼睛。”

  在三方主将的压制下,鼓噪起来的人群又慢慢安静下来,他们都不愿承担第一个动手的罪名。

  女将把视线投向辅国公,辅国公看着面前的人马,一人持棍,一人持刀,一人持盾,三人一小队,密切配合,显然是没有打算下死手的。辅国公也是沙场宿将,战场上不会听旁人说什么,只看旁人做什么。

  到目前为止,惠贵妃还没有生出野心,没有瓮中捉鳖的打算。辅国公想想自己给副将的交待,若是此行有兵不血刃解决东宫、秦王矛盾的可能,那么冒险一些,也是值得的。

  辅国公催马上前,拱手道:“愿奉大将军令。”他行的是军礼,先帝生前封珊瑚珠大将军职位,令她执掌中军,代皇帝行事。

  前有辅国公带头,后有手执寒光利刃的士兵在前,皇太孙和秦王估摸了一下自己的实力,都没有一击必中的打算,那么,擒贼先擒王——

  皇太孙心想,我虽武力稍有不足,但惠娘娘站在我这边,到时可借她的力。

  秦王则非常自信,本王勇力无双,若是东宫小儿出言不逊,直接拿下便是。惠贵妃与辅国公不过两边和稀泥,只要本王立得住,他们到时不足为虑。

  如此,两人也同意各带三名护卫,一同入城。

  宫门谨慎得只留出一人能过的宽度,几人在前,女将在后,护送着他们进了行宫,大门立刻关上,沉重的门栓、抵木立刻安上。这样防备的姿态,看得人心中紧张。

  珊瑚珠领着三方站在院子里,连屋子都不让人进,就更别说什么上茶之列的礼数了。

  “两位殿下都提着一口气,我也不请大家入内奉茶了,长话短说。”珊瑚珠第一个开口的对象是辅国公:“国公,大军不能乱。”

  辅国公苦笑,“娘娘说的是。”

  “国公看,我二人可能安抚二位殿下。”

  辅国公摇头:“老臣无能。”

  “依国公之见,此事如何办好?”

  “臣无能,请娘娘示下。”

  珊瑚珠终于在一问一答间,把主动权收回自己手里:“我留下,节制大军,不令生乱。辅国公派人送两位殿下回京,朝中衮衮诸公,自有公论。”

  没等辅国公开口,秦王先不干了:“凭什么?惠贵妃这是要害本王吗?”

  辅国公沉思片刻,终于吐口:“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