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48节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48节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4:38:02 来源:免费小说

  朱晴漫无目的的开着车,顺着车流看到一组古风建筑群,不知是仿古建筑还是真古建,回头一望,哦,祝姑庙啊。

  真是难得,祝姑庙供奉的是明朝的朱晴,这可是难得在史书上留下真实姓名的女子,而且和自己同名同姓,朱晴突然好奇心大胜,想了解一下这个只在网传八卦里惊鸿一瞥的古人。

  朱晴站在祝姑庙门口,看屋檐上的风铃,这里的风铃与其他地方不同,居然是半开的荷花形状的,很是神奇。但朱晴只能看到形状的少见,不知道其中的故事,总感觉缺点儿意思。

  观赏人文景观,不了解其中深意,看宫殿遗址只是几块土丘,看雕刻艺术只是几块风化的石头。刚好,旁边有一个旅行团,朱晴不着痕迹挪过去,准备蹭个导游。

  瘦瘦的导游举着一个伸缩杆,上面顶了个紫茄子来回晃悠。

  “大家跟紧啊,看着我的紫茄子,不要掉队了。不愿意使用耳机的宝宝们就离我近一点,这样才能听清楚。”导游晃眼一扫,基本就能看出自己的队伍没有人掉队,但还是不停强调着:“现在,是我们的最后一站祝姑庙,大家知道祝姑庙供奉的是谁吗?”

  “知道,知道,明朝那个杀了国舅的宫女朱晴嘛,我看过网上的八卦号。”有个游客笑答。“最近有个电视剧,那谁演的,穿越成张皇后收服朱晴,和弘治帝谈恋爱的那个。”

  导游假装没听见后半句,笑道:“这位小姐姐说得对,但只对了一半,祝姑庙的确供奉了朱晴,但不止供奉了她。祝姑庙一共有十九尊供奉的神像,朱晴被供奉在主殿,左右侧殿各供奉了九尊神像。有没有宝宝知道,侧殿供奉的是什么人?”

  “啊,没有宝宝知道,那今天的导游票花得值啊!”导游玩笑道:“不过我要卖个关子,先说主殿的朱晴。”

  “据史料记载,朱晴是明朝京郊人士,史书上说她‘贫户之女’,原生家庭很不富裕,因此才把她卖进宫廷做宫女。不过,朱晴很聪明,在宫廷这个职场奋斗得很成功,识文断字,能作为女官辅佐皇后。大家别小瞧识字这个技能,在明朝百分之九十人是文盲,女人百分之九十九是文盲的时代,她的学问已经站在了金字塔尖上。最早有她记载的时候,是成化二十三年,也就是成化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她被提拔为女官。后来记叙中,有她‘为太皇太后超拔’的说法,大约她还给成化帝之母周太后做过侍女。”

  “至于后来她怎么去了张皇后身边,就不得而知了。对,就是那个被她手刃的两个张国舅的姐姐,张皇后。”

  “成化皇帝之后是弘治帝,弘治帝独宠张皇后,对外戚张家非常优容,经常给他们超过身份该有的待遇,放任他们欺辱百姓,惹得朝臣很不满意。朱晴手刃国舅,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赞扬。这个可以从明代很多文人笔记上看到,比如谢迁的《归田稿》中,有歌颂朱晴敢于反抗的七言律诗,庙里的碑林上有篆刻。还有杨廷和的《杨石头斋集》中也提到这段故事称赞她‘千古奇女子’。”

  “这些都是文人士大夫从自己的角度歌颂一个敢于反抗权威的女性,而百姓对朱晴的赞誉,就在这座祝姑庙上。由于‘朱’是当时的国姓,不能以此来立庙纪念,又因为宫中女官多被称为姑姑,所以最早供奉纪念朱晴的地方,被称为祝姑庙。”

  “据说朱晴生得十分漂亮,又在张皇后身边做女官,德才兼备,两位张国舅见色起意,想要玷污朱晴。朱晴想到张国舅素日恶劣行径,又担忧自身安危,在张国舅想要对她施暴的时候,趁机反杀,还用大明律引经据典为自己辩解。这段故事在京剧著名选段《杀国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感兴趣的宝宝回去可以搜来看一看。”

  “之所以把祝姑庙作为这次三天两夜游的最后一站,是因为最近一次考古发现,祝姑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手刃了两个欺压百姓的恶国舅,而是在于朱晴手刃国舅的真正原因。我们导游有时候讲起来,说朱晴是为了百姓才杀国舅,也会觉得有些牵强附会,觉得她是保护自身安危更主要。可若只是保护自己,那百姓为什么那样崇敬她?或者说,直接崇敬她不畏强权就好了,为什么要化名‘祝姑’为她立庙,祈祷她在未知世界过得更好?”

  “前年,祝姑庙后山遭遇泥石流,险些冲毁了这座明代古建,却也意外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经过两年的修复考证,专家终于能够确认,这是明代一位夫妻的合葬墓。墓主人的身份是朱晴的姐姐、姐夫。哈哈,很意外吧。在他们墓中的石碑上,我们找到了朱晴被立庙传颂的更深刻原因。”

  “当年国舅不是想要对朱晴施暴,而是已经对坤宁宫中一个叫韩翠儿的女官施暴,还杀死了她。这是朱晴非常好的朋友,情同姐妹,朱晴为了姐妹报仇,才义愤杀死张国舅。这不是传说中为了百姓之类空洞的言辞,而是girl help girl的故事。同时,在墓主人的自述中,他们也是帮手之一。按照朱晴留下的计策,他们用相思子毒杀了助纣为虐的张皇后。也就是说,朱晴一个人达成了手刃皇后与国舅的成就。”

  “墓主人一个叫李赛儿,另一个只知道是朱氏,男主人是太监、女主人是宫女,他们的故事也非常有趣,感情去的宝宝可以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察看,这里我就不多讲了。墓主人虽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但也摆脱不了思想包袱,怕自己死后会被皇家贵气所反噬,不能转世投胎,所以把墓穴藏在祝姑庙的背后。希望能借助祝姑庙的香火,为自己的来世积累福得。那么,祝姑庙是他们立的吗?”

  “不是!祝姑庙是从宫中传出的。有了朱晴的壮举,宫里的贵人不敢再肆意践踏宫人的性命,朱晴成为宫人的精神寄托。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祭祀,这才化名祝姑,佩戴荷花形状的配饰,以保佑自身,逐渐形成风气,从宫中传到民间,这也是祝姑庙多有莲花形状物件的原因。”

  “因为朱晴死的时候,正是一个夏天,钦安殿外立着很多大铜缸,这些本是储水救灾的水缸里栽了荷花。据传,朱晴死的时候,就消失在荷花之上。很多人都传,她是天上的荷花仙子下凡。因此出淤泥而不染,历劫圆满,重回天宫。”

  导游讲了这么长长的一段,停下来喝水,有个游客听得很认真,高声问;“那祝姑庙是求什么的。”

  “求健康平安的。”导游解释道:“因为祝姑最早是保佑宫女和太监的,这些都是封建王朝最底层的人,久而久之,祝姑就成了贫民的守护神,而贫穷的古代平民,最祈求的就是健康平安。流通处有莲花形状的饰品可以购买,也能去解签。”

  “哦,那我要找个道行深的高僧给我解个签……”

  “噗——”游客的话还没说完,导游就把刚喝进嘴里的水喷出去,哎呀,这个保温杯效果太好了,烫嘴!

  “这位大哥,祝姑庙是道观,没有高僧。”导游哭笑不得。

  “不是庙吗?还有荷花……”游客指着随处可见的荷花样的装饰,难以置信。

  “正常,正常,第一次来祝姑庙的游客,大多都会先入为主以为这是佛教的寺庙,但其实这是一座道教宫观。这也是咱们国家的一大特色了,好像什么宗教场所都能叫一声庙。传说祝姑有法力,在张皇后身边做女官的时候,还借道君的威能帮助张皇后孕育后来的正德皇帝。她本人的确是信奉道教的,更因为后来明朝的几代帝王都信道教,祝姑庙又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与主流不合’,所以才借用庙的称谓。”

  “我们常说明朝有四大悬案之:建文帝有没有死?朱棣的生母到底是马皇后还是其他人?朱晴是被秘密处死还是巧妙逃脱?弘治帝为什么最后没有再立皇后?看看,四大悬案,其他三个都和皇帝相关,就朱晴一个平民老百姓,还是女子,孤零零得立在当中。”

  “据史书记载,朱晴当时被下狱审问,很多朝臣和国子监生为她求情,认为她的所作所为合乎律法、此情可悯,要求赦免。但是弘治帝深爱张皇后,决定秘密处死朱晴。在钦安殿外,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消失,成为宫廷怪谈。很多明代小说笔记,写宫廷戏的时候,都会把朱晴拉出来遛一遛,对这个突然消失的开放式结局给出很多猜想,甚至有她成仙了的传闻。”

  “当然,我们后人知道,这是劳动人民朴素的想象……哈哈哈,听出来了啊,我是在背稿子,但是劳动人民朴素的想象是我对这段故事最贴切的形容,我们总是盼着一个好人,能有个好结局。如果世俗不能给,那就在我们想象的世界里给,这是我们国人最朴素、也最动人的情怀。”

  “被朱晴事迹感动的行刑人帮助她逃过之后,史书上再也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民间传说、演绎故事很多,但都不足以采信。连最新发现的考古研究,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叙。如果朱晴连自己的姐姐都没有联系,那她肯定改名换姓、隐居生活,不会再理会这纷纷扰扰。”

  “弘治皇帝在史书记载中,是个挺不错的皇帝。但因为有朱晴手刃国舅的故事,在文学作品里就经常充当反派了。”

  “自从出了朱晴之后,明朝的女官制度名存实亡。虽然朱元璋制定《大诰》规定自己定下的制度不能更改,女官也是他定下的制度之一。但是不改,也可以不用。弘治帝之后的皇帝们认为,朱晴之所以胆敢反抗,是因为她读书了的原因,读书开启民智,就会反抗。所以她之后的宫廷女子都不能读书。但是,这样就能堵住反抗的洪流吗?”

  “不能!嘉靖皇帝在位时的壬寅宫变,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朱晴所在的时代是弘治皇帝,弘治皇帝的儿子正德皇帝继承了他两个舅舅的荒唐和暴虐,刚活到三十岁就把自己作死了,没有子嗣,由藩王继位,史称嘉靖。嘉靖皇帝残忍暴虐、猜忌多疑、崇信道教,不把宫女当人看。‘故练女葵服,上亦如此’。”

  “嘉靖皇帝炼丹求长生,用宫女初次来月经的葵水当药引子,让宫女吃桑叶、喝露水,不许她们吃正常的食物。因为根据道士的说法,吃了正常的饮食,就会沾染俗气,不纯粹。所以,宫女们都被饿的面黄肌瘦,在初次来月经的时候,还会鞭打虐待她们,收集更多的血液,作为炼丹原料。”

  “壬寅年,忍无可忍的宫女,联合曹德妃、王宁嫔,趁着皇帝歇在曹德妃宫殿的时候,勒死了嘉靖皇帝。其中最惊险的一幕,十岁出头的小姑娘被饿的没有力气,只是勒晕了嘉靖,没有勒死他,险些被反杀。是曹德妃和王宁嫔拔下簪子,一个刺喉咙、一个刺心脏才杀死了他。”

  “这就是我在最开头留的悬念,祝姑庙侧殿供奉的神像。左边是以曹德妃为首的九位女子,右边是以王宁嫔为主的就为女子,这十八位女子,拱卫着主殿的朱晴。用百年时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女性自救的故事。”

  朱晴静静听着导游的讲述,站在祝姑庙的正殿,拿着那个身着明代女官礼服的女子,不知她若是泉下有知,会不会愿意穿着这身衣服,接受世人朝拜。

  远处,导游的声音远远传来:“都是原件,明朝流传下来的,也是研究明朝风俗的重要载体……点莲花灯、买莲花风铃和莲花香炉,可以去流通处啊……”

  听到这里,什么感慨都没了,桑海沧田,谁在乎呢?

  第70章 和亲中原的公主1

  草原,清晨。

  烈烈长风,吹动军旗。各色旗帜在半空中翻腾,一座镶嵌着金银宝石、四周挂着华丽帐幔的马车最为醒目,骄傲得停在队伍的最中间,被前后卫兵拱卫着。

  “珊瑚珠,我的好女儿,父汗不能送你到大夏的国都。你帖木儿哥哥会代替我,给你找一个可堪托付的好男人。好姑娘,不要怕,父汗永远是你的靠山。”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梳着传统的两根辫子,在脑后松松的挽着,帽子上有一溜白色的狐狸毛,让他看上去尊贵又勇武。

  “阿爸,怎么又说这话,你不是答应我,让我自己来挑丈夫吗?”

  络腮胡子有些犹豫,看了看一旁的萨满。

  萨满已经很老了,在珊瑚珠有记忆的时候,他就这样老,十多年过去了,他没有更老一点,也没有变年轻一点。萨满仿佛是一个符号,长久得立在那里,抚慰着草原人的心。

  “汗王,公主是长生天赐予我族的贵人,在她出生的时候,长生天早就有过启示。汉人说祸福相依,这次的事情,说不定就是我族的转机。”萨满看看珊瑚珠年轻娇嫩的脸庞,露出一个皱巴巴的微笑:“公主,不要管别人的言语,你只需要在中原好好活着。”

  “父汗、萨满,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珊瑚珠的。”另一个面庞年轻的男人拍着胸脯保证,这是珊瑚珠的哥哥,他的面庞简直就是汗王年轻时候的翻版。

  一群人围着做最后的话别,在离珊瑚珠稍远一些的地方,还有珊瑚珠的兄弟姐妹,草原上一起长大的朋友。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此生无法再见了。

  诀别时刻,连马粪的味道,都臭香、臭香的。

  更远处,穿着汉人盔甲的两个少年将军小声嘀咕:“老白,催催,这都说多久的话了。这破地方中午尤其热,根本行不了路,不趁着早上凉快多走几步,今天就白瞎了。”

  “公主远离故土,与亲人话别无可厚非,何必这时候去讨嫌。”白小将军可不是“老白”,他是白将军的长子,真正的将门虎子,第一次跟着父亲出征,就打了大胜仗,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注定要闪耀整个大夏的星空。

  “行吧,就你怜香惜玉,当心陛下把公主嫁给你。”

  “口无遮拦!这也是能胡说的!”白小将军狠狠瞪他一眼,“你呀,早晚死在你这张嘴上!”

  章副将不以为意,反而笑弯了腰,“别害羞啊,画本上不是说了,帝国公主总会看上敌军的白袍小将,以身相许。瞧,公主有了,白袍——你姓白也勉强算了,等你娶了公主——哎哟!”

  章副将捂着肩膀呼痛,为他这张嘴付出了代价。

  那边,珊瑚珠和父兄作别,依依不舍登上自己的马车。

  白小将军下令开拔,旗帜在传令兵手上挥舞,整个队伍慢慢移动起来。这边穿着淡金色长袍的帖木儿利落翻身上马,右手一扬,号角声低沉悠远得响起,听得即将远离家乡的人几乎落泪。

  珊瑚珠坐在马车里,掀开车帘,贪婪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因为败仗而苍老的父汗,曾经拌嘴打架如今面目可亲的兄弟姊妹,那如远山一样静默的萨满,还有远在地平线另一端的缓坡,在山坡的另一头,埋着她的母妃。她眷恋母亲,如同眷恋这片土地。

  全幅仪仗的队伍走到下午扎营,礼仪性用具就收了起来,迎风举着大旗走了一日,扛旗子的人换了五个,个个手臂酸软,夜晚吃饭的时候,端马奶酒的手都在抖。

  珊瑚珠有自己的营帐,先遣队早早把营帐扎好,珊瑚珠一进营帐,就有烧好的热水,给她冲热热的咸奶茶。

  “公主,来吃些奶皮子吧,颠簸了一天,我头都晕了。”吉娜把奶皮子、烤好的羊肉和一杯咸奶茶放在桌上,招呼珊瑚珠。

  “嗯,就来。”珊瑚珠嘴上答应着,眼睛却还盯着手里的书。

  吉娜无奈笑笑,端着食物走过去,捻起一块奶糕送到公主嘴边。珊瑚珠一口叼住,眼睛都不用离开书本,直到营帐熄火的号角声传来,才在吉娜、维娜的帮助下擦洗身体,躺在架子床上。

  “维娜、吉娜,你们和我一起睡,床这么大,草原的夜这么凉,你们睡在地上,会生病的。”珊瑚珠往里面挪了挪,让两个侍女上来。

  “公主,我走的时候,阿妈拎着耳朵教训我,一定好好侍奉公主。哪有公主和婢女睡在一张床上的啊!”

  “就是,我们有狼皮毯子呢,一点儿都不冷。”维娜跟着附和。

  “别嘴硬了,维娜声音都在抖。我们去了中原,才是真正的相依为命。你们知道什么是相依为命吗?就是睁开眼睛,一样的人只有我们三个,其他人都是中原人,只有我们是草原人。”珊瑚珠长叹一口气,“自己人,还分什么彼此呢?”

  维娜和吉娜说不过公主,顺从的爬上去,三个人一起睡在柔软的架子床上,等待着未知的未来。

  维娜和吉娜安安静静躺在床上,谁也没发出动静,还是珊瑚珠自己睡不着,忍不住翻了个身。

  “公主还没睡着吗?”吉娜小声问道。

  “是啊,睡不着。”

  “我知道,我知道公主为什么睡不着。”这道题维娜会!维娜清脆的声音在帐篷内响起,“公主是在想选谁做丈夫。”

  珊瑚珠扑哧一声笑出来,“你怎么知道的。”

  “这多简单,男人长大了就要娶妻,女人长大了就要嫁人,这和天上下雨、牛羊吃草一样简单。只是,公主要嫁到很远的地方去,嫁给汉人,不能嫁给马背上的大英雄。”草原人说起婚嫁是如此自然,不像中原深受礼教束缚,闺中女子说起这些,娇滴滴、羞怯怯。

  “是啊,英雄,谁不想嫁给英雄呢?”珊瑚珠喃呢。如果嫁人是她最好的出路,那她的确要好好挑选丈夫。听说中原规矩大,女人是不能随便二嫁的,只能结一次婚,更要好好选人。

  维娜把脑袋伸到珊瑚珠的枕头上,小声道:“那个白将军是英雄吗?”

  “闭嘴!他杀了那么多族人,怎么算英雄。”吉娜拍了一下被子,表示抗议。

  “那天他带兵冲杀的时候。我在山坡上看到了,英俊勇武,整个人都像被长生天赐福了一样,他的衣裳都在闪光。谁厉害,咱们就服谁,白将军是光明正大击溃我们的,没用汉人的狡诈手段。若他是草原人,跟随他去寻求更大的胜利,不正是我们该做的吗?”维娜振振有词,草原上,力量就是规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一向能言善辩的吉娜都沉默了,她对族人有感情,可对英雄也有崇拜。而且,这次战争并不惨烈,汗王很快认输服软,派遣公主和亲,中原人向来好面子,很快就答应了。

  吉娜吧自己的想法说给公主听:“汉人什么都好,就是有太多莫名其妙的规矩,若是白将军也这样,公主还是不要嫁给他了。”

  珊瑚珠哭笑不得听着两个侍女嘀咕,叹道:“这些不用你们操心,好好帮我打听消息,看好父汗给我陪嫁的壮士、工匠和奴隶,有什么事直接和我说。”

  “是,公主,我们会看好你的牛马财产,绝不让一头小马驹生病。”维娜立刻保证。

  “还有,要读书,说汉话。我们去中原,入乡随俗,要说中原人的话,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食物,写他们的字。”

  维娜的脑袋立刻搭拢下来,发出阵阵鼾声,仿佛她真的沾枕头就睡着,没有听见公主的嘱托。

  吉娜则小心应下:“公主的书还是从白小将军那里借来的,明天要去还吗?”

  “嗯,还有很多看不明白,想去请教他。”

  吉娜有些担忧,“ 我听说中原人古板,男人不喜欢热情活泼的姑娘,反而认为这样的人不贞洁。”

  “哈哈,我的吉娜,你在想什么,我又不是一定要嫁给他,一路上这么远,不说话怎么可能。一路上这么多人,即便说几句话,又有什么值得别人说嘴的呢?”珊瑚珠大笑起来,拍拍吉娜的脑袋,“快睡吧,明天还要赶路呢。”

  “唉,可惜这次大汗打了败仗,不然把那个白小将军抓起来,只看他的脸,公主给他生两个儿子再杀了他,也不亏啊!”佯装睡着的维娜闭着眼睛感叹,只当自己在说梦话。

  第二天一早,白小将军起身,在军营空地上演练了一阵刀法,刚回到营帐,亲兵就通报说,公主来了。

  白小将军立刻穿好衣裳,端正衣冠,掀开帘子迎了出去。

  白小将军拱手问好,“不知公主所为何来?”

  珊瑚珠大摇大摆走进他的帐篷,施施然坐下,笑道:“我有几个字不认识,你给我讲讲。”

  不知是不是被好兄弟昨天那番话提醒,白小将军突然意识到,万一这番邦公主看上他,他该怎么办?他是家里的长子,将门勋贵,功勋就在这些外族身上,若是娶了番邦公主,岂不是自毁前程!

  白小将军推辞道:“公主见谅,臣一介武夫,并不通文史,我请军中司马来为公主解惑。”军司马今年四十有三,做祖父的人了。这次随军出征,每天都在喊“要了我的老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