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107节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107节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4:38:02 来源:免费小说

  “他们不敢杀我!”公主色厉内荏。

  安宁轻笑,“朝臣怎么会轻易杀人呢?他们只会从新制定礼仪,公主出降不论尊卑,论礼法。我朝敦崇名教,以孝治国,公主为天下妇人表率,更当守礼。公主也该像普通人侍奉舅姑那样,为婆母捧盆打扇、布菜捶腿……”

  “胡言乱语,公主是君,驸马是臣,岂能颠倒尊卑……”

  安宁用包容的眼神看着她,仿佛看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公主说笑了,礼法怎么会有错。介时,捧一位庶出公主为天下表率。这等……不贤不孝的公主,自然为天下人唾弃。后继之君依礼依法削减食邑,天下人只会三呼万岁,拍手称快。”

  “别说了,阿宁,别说了,别故意激我。我知道不会的,不会的。”公主摇头,泪珠滚滚而下:“那是我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啊,你不要逼我。”

  安宁行一礼,“臣告退。”

  公主扬手抓了抓,什么都没抓住。若是安宁再劝几句,公主也能顺势把胸中的痛苦倾吐,可安宁这样干脆利落告退,她反而上不去下不来,卡在中间。

  安宁觉得一句话很有道理:当某件事众人皆知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尘埃落定了。

  就像三皇子一党谋反,等百官知晓的时候,三皇子诸人已经命丧黄泉。

  比如萧安宁胆大妄为,挑拨天家血脉,被御史轮番上折子弹劾。

  朝臣们的议论、讨伐并不能撼动安宁分毫,现在才上折子,未免太迟了。

  有皇后庇护,安宁自然无虞,甚至凭此功劳,连升七级,从八品的评事一跃成为正五品的寺正,能独立经手案卷了。

  安宁把陪着自己枯坐,看了几个月烂狗肉陈年旧账的王主簿拎出来,他在大理寺二十年,从吏到官,大理寺的弯弯绕一清二楚。又已经升了的品级实实在在摆着,安宁许给他致仕前升五品未来可期。王主簿焕发第二春,老黄牛一样,哼哧哼哧干了起来。

  干活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一天十二个时辰,三个时辰睡觉,剩下八个时辰安宁都在忙大理寺的公务,公务占据安宁绝大部分时间。只剩下一个时辰,安宁留给自己思考,好好想一想日后该怎么走。

  日子就是忙得昏天黑地,从卷宗里抬头,偶尔看一看窗外天空。

  陛下发了那样大一场怒,刺激得头疾越发严重,不见朝臣的时间更多了。

  开始还有朝臣以为宫中出了什么事情,坚持请见,见了又惹皇帝生气,自己丢官去职。剩下的朝臣,不敢再去触霉头。

  安宁在纸上写下皇帝露面的时间,果然间隔越来越久。

  最近一次露面,陛下给了一道为难礼部尚书的旨意,要礼部给长平公主提前加准备册封礼,还要加镇国的封号。

  我朝公主,向来是及笄才办册封礼,有汤沐食邑,但遇上皇帝宠女儿,从小给女儿加封号、提前享受待遇也常见。但是从正统礼法的角度论,还是要过了册封礼,才算女儿长大成人。

  别的公主册封礼基本和婚事挂钩,长平公主的册封礼,却是她入朝参政的标志。

  朝臣们当然不干了,放着那么多皇子不用,为什么偏偏用公主。当然,公主是嫡出是要尊贵一些,可她是女人啊!

  这样的论调一出,帝后还没表示,剩下的庶出皇子生病的生病、自请就藩的自请就藩,生怕自己运气不好,成为某个瞎眼朝臣口中的举例的“比如”。

  朝臣们以为和皇帝的博弈、和皇后的博弈还能持续很久,即便陛下为东宫计,要把长平公主推出来,为东宫皇孙谋以后,也不能这样生硬。公主才多大,她懂什么!

  担任公主老师的基本都是内阁、六部重臣,朝臣们轮番的到他们家里拜访,让他们以老师的身份评论一番,公主的确不适合入朝。

  这些老臣,又岂会被物议裹挟。能当阁老的,谁没被弹劾过,我自岿然不动。

  前朝一片纷扰,东宫传来噩耗,太子,薨了!

  第162章 重生在夫君位极人臣前16

  太子正值壮年,原何骤然薨逝?

  查,必须查!

  陛下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晕了过去,太医院排的上号的太医,直接住在了偏殿,偏殿都被熏出一股药味。

  太子薨逝的前因后果,由皇后主持查验。

  朝臣们也伸长脖子等着,当初跪在殿外劝陛下不要杀子的朝臣,如今还是同一批人,同样跪地请旨,希望查明太子薨逝的真相。

  真相,从他们口中脱口而出,是因为他们下意识觉得,其中必定有阴谋。

  皇后不仅用省中殿的人,还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抽了人来,安宁也作为查案组的一份子,参与其中。

  结论:太子死于马上风。

  推开幽暗的宫室门,在场人杰几乎能从太子贴身宦官的叙述中,提炼还原事实。抛开內侍口中的夸张、推诿,太子从镇国长平公主册封礼回来后的一举一动,几乎重现在他们眼前。

  盛大的册封礼,刺激着太子,太子强忍着没有在外人面前失态。回到东宫,再也压抑不住,开始拿伺候的人撒气。

  一个內侍跪在旁边,他是当日给太子开门的人,只因太子觉得他迟了,被太子一口踹在心窝上,吐了一口血。

  然后太子一边走一边脱去外袍,在院子里骂人。

  管理衣饰的宫女出列陈述,拿出了太子当时的礼服外袍,上面的佩玉被摔碎、珍珠掉了几颗,一大片金线绣的纹样也磨烂了。经过比对,的确是用力投掷、踩踏造成的。

  然后太子吩咐人拿酒,又叫了歌姬舞姬来玩乐。

  太子妃哭诉,当时她听到丝竹之声来劝过,可太子只说他是为皇妹庆贺,不许太子妃多管。这件事由一直清修的高侧妃做证,当时喧闹声很大,东宫很多人都知道。

  然后太子开始在殿中饮酒,饮酒后想要临幸近日来最受宠的歌姬,力不从心,吃了歌姬献上的丹药。过了不多久,太子突然口吐白沫,吓得歌姬尖叫一声,被赶到殿外的众人才敢进去查看,着急忙慌把太子抬到塌上,因已落锁,只得请太子妃前来主持公道。

  太医出列,表示查验过丹药,的确是壮阳用的,用温酒服送,是道家正经的丹药,太医们也认可,不是毒药。

  这种腌臜事,太子妃红着眼眶,都不肯开口。女官出列讲了当时的情景,宫人们不敢随意移动太子,只把他抬到塌上,给他盖被子,太子说热,又拿开了。太子妃得知此事,立刻请太医到东宫,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太医继续陈述,他们听说东宫有恙,也是抓起药箱就跑,可是到东宫的时候,太子的身体都已经微微发凉了。

  跑腿的內侍、宫女一个个出列说明,自己当日干了什么,用了多少时间。很多记不清了,但按照路程计算,的确每个人都进了最大的努力。

  帝后在今日得到噩耗之前,都不知道东宫请太医的消息。众臣表示理解,太子不得帝后欢心,东宫上下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通盘问,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阴谋。

  这就是太子酒后失德,自作自受的结果。

  省中殿、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四方你推我让,都不愿意做出头鸟,给帝后汇报消息。萧安宁最好欺负,被众人推了出来。

  陛下还在昏迷中,皇后听了此事默默无言,长平公主伴在帝后身旁,只默默垂泪。

  首辅忍不住感叹:“太子入朝,是老臣领他进殿的啊!”

  一句感叹,在场众人潸然泪下,太子如今不成器,被嫌弃,可他当年,也是聪颖好学的贤孝太子啊!

  最后,还是皇后下了旨意,不肯让太子身后蒙受污名:“东宫染病暴毙,我心也跟着去了,他喜欢的那个歌姬陪着他吧。然,皇家宽仁百姓,母后在时,也从未见罪无辜宫人。东宫其他人等,好生为太子服丧。”

  一国太子薨逝,只死了一个地位低下的歌姬。对比太过可笑,可是,事情就如此过去了。

  礼部尚书的头最疼,太子骤然薨逝,葬礼该如何安排,我朝还没有先例呢。从故纸堆里扒出礼仪,却不敢上奏,轻了不尊重太子,重了有诅咒陛下的意思,两难啊。

  安宁才不管这些,她如今官职并不算高,勉强够的着朝会的时候站在殿内。只需要跟着大人们,跪、拜、肃立,安静得送太子最后一程。

  休沐日,安宁再一次来了天福宫。

  虽然对外宣称太子死因是偶感风寒,但太子服食丹药而死的事情,上层很多人都知道,天福宫因此有些门庭冷落。人们才不管太子是因为饮酒过量、强行临幸姬妾、胸中郁结种种因素叠加而死,只听自己想听的,太子就是因为服用丹药而暴毙。

  天福宫的清冷没有打扰原太子妃、现忘机道长清修,反而因这些年远离红尘,道长姿态高妙,有闲云野鹤之态,仿佛修道有成。

  “道长,别来无恙。”安宁跪在蒲团上,给三清上香,并未起身,而是跪坐着,转头问一旁同样跪坐默写道经的忘机道长。

  “别来无恙。”道长继续默写,并未抬头。她抄的是《太上感应篇》,是最大路货也最经典的道家经文。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安宁好似在总结《太上感应篇》的主旨思想。

  “萧姑娘亦可得道矣。”忘机道长抬头,看了一眼安宁,继续低头默写。

  安宁问:“太子妃、高侧妃日后会如何?”

  “贫道已不在红尘中,这些俗事,早已不关心。”忘机道长滴水不漏,即便是早有默契的萧安宁来问,她也守口如瓶。

  “是我冒昧,道长勿怪。”

  忘机道长似乎觉得自己语气太生硬,补充道:“萧姑娘之前与我说,众志成城,可撼泰山,我深以为然。这几年跟着师兄们修行,收获颇多,日后,我也当专心修道,只盼来日在道门,有我忘机一席之地。”

  “恭喜道长心想事成。”忘机道长还没成功了,现在祝福似乎有些早,但两人都知道,她祝福的是什么事。

  得到了最后的答案,安宁抬头,望着高大的三清塑像,沉默一礼,起身,走出正殿。殿外,阳光正好,照在古树松柏上,让绿油油的松柏泛出微微银白色的光。

  真好啊。阳光真好啊!

  太子薨逝,对陛下打击尤其大。再不喜欢太子,那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其他藩王见太子薨逝,又没有留下子嗣,个个抢着为陛下侍疾病。二皇子最直接,直接说自己以后会替太子尽孝。

  “逆子!朕还没死呢!太子国之储君,岂是你说代就代的?朕早就知道你狼子野心,果然露出了真面目!”皇帝大发雷霆,把二皇子、如今这个实际上的长子骂得狗血淋头,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本来,老子骂儿子,骂过了也就算了。但二皇子回府之后,宫内又传出旨意,夺了二皇子的爵位,不许他在入朝参政。

  二皇子吓住了,他爹可是有一日杀四子的先例在。眼前这一幕,简直就是三皇子一系当年的情景再现。二皇子不愿受那些零碎罪,干脆自尽,临终前留了遗书,请求皇帝不要怪罪他的妻儿。

  皇帝又是一口血喷出,醒来眼睛完全看不见了,却仍不肯承认自己错了,继续骂二皇子:“不孝的东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怎么敢用自尽来威逼朕?”

  剩下的皇子瑟瑟发抖,都不敢到皇帝跟前来。

  “你们怎么敢不来给朕侍疾?是不是盼着朕早点死!”

  “你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做什么?别以为朕看不见还听不出来。来给朕侍疾却不尽心,是不是想欺君?”

  “跪!跪!跪!跪什么,朕有那么可怕吗?”

  皇帝发疯,主打一个公平,公平的创死所有人。

  二皇子的葬礼,还是皇后做主,让礼部已郡王的礼制安葬了。

  现在,人人都夸皇后是贤后,庆幸前朝后宫还有皇后主持局面,不然大家的日子真没法儿过了。

  皇帝在发疯,皇后在安抚,朝政只有交给镇国长平公主。

  毕竟皇帝有十四个序齿的皇子,嫡长子太子已薨,二皇子刚刚自尽,三皇子、六皇子、八皇子、九皇子早就被皇帝一波带走。五皇子当年长到十五岁,本该娶妻却意外夭折。剩下的四皇子、七皇子瑟瑟发抖,十、十一、十二如今只有五六岁,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连门都不让出了。

  其实,相比公主,朝臣们更愿意皇子来压阵。

  朝臣们去四皇子府请四皇子入朝,四皇子死死抱住柱子不肯动。有人上前拉扯,四皇子直接拔出开刃的宝剑,扬言谁要让他入朝,就是想害死他,既然如此,他还不如现在就死了。四皇子颈部划开的皮肤,鲜血直流,朝臣们屁股尿流得往外跑,生怕背上逼杀皇子的罪名。

  七皇子更直接,他去宝象寺出家,方丈不敢剃度,他自己抢过剃刀,把脑袋刮出几条血印子,干脆利落告别红尘,一心侍奉佛主。

  如今,朝臣们再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了,朝政已经落入了皇后手中,下一代的继承人长平公主也已经长成。

  这一年,某地官员上奏,“凤凰见于宛丘”。此乃吉兆,“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1

  借此吉兆,昏睡中的皇帝,下旨改元——天凤。

  第163章 番外-故人相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