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以粮食作为修堤的报酬,能够招募到更多愿意参与的灾民。
“那其他的人呢?劳工需要报酬,灾民也需要救济粮,陛下又该如何分配?”
“如果每一个灾民都能得到能够填饱肚子的粮食,那陛下觉得他们又为什么要去冒那个风险呢?”
人类在洪水面前总是渺小的,在绝大多数时候也都是自私的。
左未时的这个问题对于楚喻雪来说有些刁钻。
灾民不能不给粮食,不然灾民会反,更是有违人道。
可就像他家师父说的,如果所有人都能得到能够填饱肚子的粮食,又为何要去冒这个险呢?
如果灾民得到的粮食不能填饱肚子,定然会是一片怨声载道。
民心一旦没有了,统治也就结束了。
“陛下的这个方法不妥。”
“那如果给参与的劳工更多的粮食报酬呢?或者直接给他们银钱?”楚喻雪突然抬眸,认真询问。
小陛下有一点,他不会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求学心很强。
这也是左未时当初愿意教他的原因。
“若是粮食能够填饱肚子,多余的粮食留在家中其实没有更大的作用,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灾民的争抢。不利。”
“至于银钱,洪灾闹得这么严重,江东一片已经开始以物以物了,银钱更是无用。”
“啊……”
一连被否决了这么些,楚喻雪有些挫败。
“陛下可是还有主意?”
闻言,楚喻雪摇头,他现在脑子空空,什么都没有了。
“师父这么聪明,肯定有好办法吧?”
楚喻雪靠在他肩上,满是期待的问。
“臣确实有一计,但适不适用,还得看实际情况。”
楚喻雪坐正了身子,一副虚心求教的表情。
“农民,家中有子参与筑堤,可以减免来年的赋税,商人也同样适用。”
“若是这样人手还是不够,官宦阶层的子弟,可以采用鼓励进爵制。”
“年岁超过十八,但不足五十,若是家中实在困难,又无子嗣,可以做些轻松活计,同样可以减免一定赋税。”
闻言,楚喻雪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师父这办法确实是好,怎么他就没想到呢?
可同样的,他家师父这话的是简单,可推行确实是难。
减税这种事情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很多道工序。
得落实到位,自然会动了其他人的蛋糕,这一路上必然有不少麻烦。
左未时只是一个帝师,没有实际上的官职,想要推行就更为困难。
可楚喻雪却觉得这不是一件事儿,“这个简单,我给师父封一个就好了。”
楚喻雪想的简单,不就是一个官职吗?他可是皇帝,想封谁不行?
他这一番话成功把左未时逗笑了,“若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权力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聚拢的事情,官位自然也是。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便是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威严。
说是因为这事儿匆匆封官,首先不说有没有用,也不会有人真的言听计从。
作为皇帝的老师,左未时确实是有一些权利的,但也是借着陛下,朝中的臣子才会给他那么些面子。
说是真的给他封了新的官职,那一切就要从头再来。
虽然知道帝师大人很受皇帝宠爱,在这方面或许没人刁难,他百姓总是不知道的。
很多政令如没有百姓的支持,根本难以支撑。
第六十六章 :亲自
如果真的给左未时封了官,那在这方面,左未时就相当于一个新兵蛋子,没有切实的成绩,百姓不会信他的。
甚至会觉得他在画大饼。
但如若是借着皇帝的名义,便不一样了。
“所以师尊的意思是想我亲自去一趟江东?”
楚喻雪明白过来。
左未时点了点头,“确实这样,陛下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有公开的在百姓面前出现过。”
“陛下若是亲自上阵,百姓见陛下如此关心他们,必然会更加向着陛下。”
这不失为个获取民心的好办法。
知道师父一定不会害自己,楚喻雪点了点头。
“嗯,我相信师父。”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再次早朝时,众朝臣听闻陛下居然要亲至江东,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这个事情不是没有人考虑过,而是不敢言说。
只因为陛下身边还有个左未时。
帝师大人实在是太宝贝陛下。是以没人敢提这个主意。
后来听陛下说,这主意还是帝师大人提的,不少心里更奇怪了。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在思考左未时提议的可能性。
户部尚书首先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左君这办法可行。”
“只是在推行上会有一定困难。”
“这是自然,没有哪一条法律推行之初没有困难。”楚喻雪肯定了他的看法。
“但若是连施行的勇气都没有,还何谈泱泱大国呢?”
这话从陛下口中说出来,震惊朝野内外。
曾经没有主见的,只知道听从老师话的陛下,好像突然之间就长大了。
“臣支持陛下的决定,支持左君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