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8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8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如今的大唐帝国,就像是一具仪器精美的机器,一环扣一环来保持平衡,这都是为了降低成本,从贞观年间开始,大唐就是尽力减少冗官和冗兵,这样对于财政来说,自然是极好的,但也有缺点。

  比如发生了现在这件事,帝国东北的局势就有些难以收拾,造成了政治上以及军事上的双重危机。

  一直对武曌怀有敌意的宰相刘仁轨当即出言道:“天子,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朝廷重臣,出镇安东大都护府,就算是方丈岛丢失,至少要保住半岛的据点,以及防备某些人的阴谋。雍国公洛玄凌,从先帝时就是久经战阵的大将,可以作为大都护镇守,陈国公洛玄云,亦可以率领朝廷禁军出征蓬莱,稳固齐国国势。”

  直接把武曌作为依仗的两大宰相都调出去,政事堂中只剩下洛君薇这一个偏向武曌的宰相,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洛君薇在封禅之后,立刻就被加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衔,已经正式拜相。

  李治闻言有些犹豫,而后转头望向武曌,“天后,现在局势严重,你觉得呢?”

  现在蓬莱岛和箕子半岛上的情况如何,还不是特别清楚,齐王李泰和辽国公洛玄星是确认遇难了,还有哪些权贵死在上面,也不太清楚,这些人是否绝嗣,同样不太清楚。

  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武曌冷冷扫过殿下,眼中有凛凛杀机,她可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当即厉声呵斥道:“荒谬,区区齐国之事,难道就值得雍国公和陈国公出手吗?

  我大唐难道除了贞观旧臣,就无人可用吗?

  况且雍国公和陈国公都已经逐渐年迈,又没有大的战争,将二公派遣出去,是何居心?

  太宗时,有一将名为薛仁贵,在征讨辽东时立功,雍国公也称赞他有能,这些年在边境累功为将军。

  朕以为,召辽国公洛玄星嫡子洛君骏回返辽东,担任安东大都护,继承辽国公爵位,镇守辽东。

  再以薛仁贵加左青龙卫大将军,为齐国道行军大总管,平定叛乱,至于齐王爵位之事,先查看一下,齐王泰还有哪些子嗣在世。

  待薛仁贵平定叛乱之后,将齐国诸王公继承人,带回洛阳,再行册封。”

  政治危机可不仅仅在外部,也在内部,如果将洛玄凌和洛玄云调出洛阳,那朝廷内部就会开启新一轮的倒武行动。

  而这次的进攻者,不是李治,而是太子,这些宰相以及很多大臣,都是太子宫中的人,无论愿不愿意承认,李弘现在和武曌是政治上的对手,这母子间的执政理念是不一样的。

  武曌自然能看到这一点,所以她不会让洛阳的政治势力失衡,洛玄凌和洛玄云留在洛阳所发挥的作用,比去当个将军大的多。

  军事终究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才是这个世界的核心。

  至于洛玄凌和洛玄云为什么会成为武曌的支撑,而不是太子的,这甚至不由洛玄凌和洛玄云来决定。

  洛玄云不必说,他和李唐皇族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近。

  洛玄凌虽然是坚定的保皇党,但这不代表他就站在李弘的一边,换句话说,现在最能代表李唐皇族的不一定是李弘和李治。

  这说起来虽然很是别扭,毕竟天子和太子竟然都不能代表李唐皇族,似乎很奇怪,但在政治上,这实际上是成立的。

  因为国朝社稷、李唐皇族、天子本人,这三者的利益,实际上并不是一致的。

  朕即国家是一种非常落后且可笑的理论。

  现在维持着天下局势,大唐安稳的,是武曌,只要武曌不谋朝篡位,那和她作对的反而是不顾及天下。

  正如那句名言,“假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维持汉朝框架的是谁呢?

  在邦周时期就有霸主政治,对于天子而言,霸主可以说是相当的僭越了,几乎夺走了天子的权威和权力,但霸主最终所维护的反而是邦周的秩序,是天子的分封制度,等到霸主制度没人玩了,天子彻底走下了神坛,诸侯相王开始了。

  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武曌的话说罢之后,当即洛玄凌等人就躬身道:“臣附议!”

  见到攻击被武曌轻而易举化解,其余几人也说不出其他话来,这件事便按照武曌的安排去做。

  诸宰相离开后,洛君薇却没有走,而是跟着武曌走进了后殿中,她是宰相兼任礼部尚书,此番袭封以及追封事宜,几乎都是她礼部和理藩院的工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是一定会很忙的。

  武曌给二人倒上茶后,轻声道:“薇薇,接下来礼部会很忙,为了给你减少一些工作量,一些比较重大的事宜,我们就在这里商量掉吧,齐王和辽国公的封赏等事,就不要一次次的上奏,驳回,再上奏了。”

  如果是其他人担任礼部尚书的话,那基本上就要经历几轮商议,最终才能确定结果,但武曌并不希望洛君薇在这些事情上白白花费太多的时间。

  “关于齐王的追封,他本就是齐王,爵位上就没什么可追封的了,给他加扬州大都督,幽州牧,追赠太傅,谥号的话,他既然是死在了出征的路上,这些年开拓也相当有功劳,爵位又是齐,那就谥号桓吧。”

  齐桓公是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现在给李泰谥号为齐桓王,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大都督以及幽州牧的加封,都属于比较常规的皇族。

  太傅才是这其中的核心,三师之一,这算是真正的荣誉了,目前为止,在大唐还没有人生前得到过三师,都是死后追封,比如洛玄夜,大多数人即便是魏征和房玄龄这些人,死后也只不过是追封三公而已。

  “关于辽国公的谥号,定为汤吧,朕记得辽国公是当初手刃隋炀帝杨广的人,这个谥号再合适不过了。”

  “汤?!!”

  洛君薇都震惊了,万万没想到武曌竟然会把这个谥号给拿出来。

  谥法解里面,对于汤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除虐去残”,从这个解释中,就能看得出来汤的确是很合适,但“汤”之所以会是这个,是因为“尧舜禹汤”这四位,商汤的功绩就是推翻夏桀的统治。

  “陛下,其实如果要表彰伯父杀死独夫的功劳,‘武’就可以了,‘除奸靖难’,当初杀死汉戾帝刘旦的靖难诸侯,都是这个谥号。”

  武曌微微笑道:“薇薇,你错了,辽国公可从来都不是隋朝的臣子,他可不是靖难啊。”

  洛君薇无言。

  “就‘汤’,这是朕对辽国公的盖棺定论,这是辽国公应该得到的,数遍史册,像辽国公这样亲手杀死独夫的人,都不多。

  辽汤公。

  让这个独一无二的谥号,伴随着洛氏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陛下。”

  洛君薇不再出言。

  第950章 太子阴云

  李治觉得自己压力很大。

  因为他的父亲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压在他的头上,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庙号中有一个顶级的庙号,那就是高宗,但这个庙号,有一个隐含的寓意,那就是由盛转衰。

  从李治登基开始,他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父皇李世民,已经把大多数能做的都做完了,文治武功都走到了君王的顶端。

  虽然他一直想要超越他的父亲,但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明白,基本上不可能,能开拓的疆土都开拓完了,内部也整肃的差不多,大唐走到了巅峰。

  大唐走到顶峰之后,无论怎么走,都是下坡路。

  他能维持现在的帝国都很难,但只要有丝毫的差错,那就是他的过错,所以他活的战战兢兢,做事瞻前顾后,生怕一个不注意,就成为了毁灭巅峰大唐的凶手。

  在夺回皇权之后,他不愿意再大动干戈,挑起内部争端,就有这个原因,武曌既然这么能干,那就让她去干吧,这大唐天子终究是他李治,现在这鼎盛的大唐,是他的社稷。

  在这种情况下,李治便将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太子李弘身上,除了军国大事他会听武曌说一说,其余的事,他已经基本上全部放权给武曌,帝国的中心变成了二人的寝殿,国家的大事,基本上就在夫妻二人的聊天中决定。

  在没有人强力掣肘她的情况下,武曌展现出了卓绝的内政能力,她对于朝堂平衡的把控是绝佳的,对于用人识人也非常强。

  在发生了齐国之事后,她一方面派遣朝廷去接手齐国的烂摊子,一方面趁此机会,很快就拔擢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出来,都是从科举中被拣选出来的,其中寒门的人数达到了一半,她就是故意在贬抑豪门望族,提拔寒门庶族。

  在武曌看来,从大唐开国开始,这宰相班子,太过于纯粹了,要么就是跟着李渊的老关陇,要么就是萧瑀这种大士族,只有房玄龄和魏征这少数几个寒族出身的官宦家庭,相对身份比较低。

  房玄龄比杜如晦先跟随李世民,但最后地位却后来居上,不就是因为出身京兆杜氏,这可是大豪门望族。

  武曌可没有忘记自己当初是为什么被国师洛苏赏识,所以她掌握大权后,立刻就开始着手执行当初早就定下的大计。

  对于武曌的权力,现在唯一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就是太子李弘,武曌掌握权力,实际上是李治将权力让渡给她,如果李治愿意撕破脸的话,武曌的权力就会失去。

  在帝国中,只有君王的权力才是生来就有的。

  李治曾经有过直接禅位给李弘的想法,自己去做太上皇,但最终这个想法还是取消了,毕竟现在国家大事虽然是武曌掌管,但他毕竟还是有权力的,如果做了太上皇,那大臣可能就真的转头投奔李弘去了。

  夫妻一体,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父子一体的。

  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男人可以说了算,即一家之主,通常情况下,这个一家之主,都是父亲这样的长辈,但如果儿子快速成长,从财力和权力上超越了父亲,那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除非父亲甘愿放弃在家里说了算的权力。

  在一个帝国中,也是这样,只有一个权力核心,李治将许多大臣都列为李弘的东宫属臣,这就很危险,一旦李弘得到了名位,那李治就会从上而下的失去权力。

  东宫之中,李弘所感受到的压力也极大,武曌是绝对意义上的严母,对于几个儿女,都很是严厉,尤其是对于李弘和李贤,她觉得这两个儿子都和她八字不合,理念上就非常的不一样。

  李弘反对武曌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李贤的影响,李治的几双儿女,娶得王妃自然都是名门贵族,所以在这方面自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初汉孝惠帝也是这样,吕雉也是严母,但那个时候有洛文王洛新在其中斡旋,所以汉孝惠帝刘盈后来的处境还算是不错,但李弘和李贤可没有这方面的人。

  更比较坑的一件事在于,李治想为李弘选几个洛氏子入东宫,但最后这件事却被武曌搞黄了,这实际上是洛氏也不愿意进入李弘的东宫。

  因为洛氏无法忘记当初所有人都觉得最稳的那个太子,李承乾,当初洛氏已经在东宫布好局了,结果李承乾出镇秦国,一波清空,现在李弘这病恹恹的身子,让人一看就心不安。

  如果李弘是单纯的生病,那洛氏还能调理一番,但遗传病这玩意根本就治不了,又没有抗生素那种特效药,就算是现代,很多就算是知道什么病,也治不了,更别说唐朝这个时代。

  对于洛氏而言,投资李弘还不如投资李贤,而投资李贤,那还不如让武曌保持现状。

  而且谁敢说一定就比武曌更优秀?

  在现在的大唐,说句不好听的,武曌已经是李氏皇族里面,最优秀的那个。

  而且武曌因为洛君薇的关系,把洛氏当成宗族和外戚在用,恰好弥补了她缺乏有力的宗族支持的缺点,双方简直互补。

  而李弘和李贤,都有强大的宗族和母族,以及妻族和一大批勋贵集团可用,分给洛氏的东西自然会少。

  现在洛氏快要比李世民的时候还要显赫了,洛苏甚至有点担心洛氏的地位如果太高的话,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大唐的周边情况颇为复杂,中枢的复杂程度更是难明,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引爆了阴谋家心中的火花——太子李弘暴毙。帝国储君的突然死去,几乎在瞬间引爆了整个大唐政坛,李治很是悲痛,他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储君,竟然真的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本来这虽然是一件很令人悲痛的事情,但实际上在许多人心中,都已经有准备了,毕竟李弘的身体实在是太差了,但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有流言出现在洛阳!

  流言信誓旦旦的说是武曌杀死了太子李弘,而且这个流言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座洛阳,这还没有停下,这个流言传往四方的速度太快了。

  一众人,无论是李治还是武曌,还是诸位宰相,几乎立刻就知道,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推动,这又是一轮新的倒武行动,至于是谁推动就不清楚了,最后的目的也不清楚,毕竟现在这种情况,还要倒武的人,太多了。

  被武曌丢在长安的关陇旧贵,被武曌打压的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都有可能是这其中的推手,这甚至可能不是一拨人这么干。

  李治在权斗上卓然的天赋立刻就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他仅仅思考了一瞬,就果断了站在了武曌的这一边,在大朝会上,向所有人宣布道:“太子从小身体就不好,现在终究还是回归了皇天的怀抱,朕和天后都很是悲痛,现在有一些传言,朕知道,但那只不过是蛇鼠之辈的窥探罢了,天后在朕的身边为太子的薨逝悲痛,是朕亲眼所见,朕和天后决定,将弘儿追封为皇帝,以做怀念。”

  李治相信不是武曌做的,因为他的表姐洛君薇并没有和他的皇后有什么冲突,洛君薇是绝对不可能同意武曌做这种事的。

  但是谁杀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预示中政治危险,而这将会牵连到他这个天子,武曌在这件事中,一直沉默着,她自然已经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和反制手段,但李治的突然出现,以及默契的手法,让她不用再冲锋陷阵,待李治处理完这件事后,武曌提议立李贤为太子,李治同意,这件事在朝廷中,就算是结束。

  在帝国的中枢结束之后,武曌又派遣诸国宣慰大使,将李弘薨逝的事情告知,以及对于李弘的追封,还有李贤的太子册封之事,这三件事就是要那些心中怀着不可告人心思的人,收敛一些。

  李弘的薨逝,让许多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已经是大唐第四个没能成为天子的太子了,李建成,李承乾,李忠,李弘,这大唐的太子位置就好像是有毒一样,谁来谁出事,李承乾如果不是有洛玄夜保他,现在肯定也已经出事了。

  那现在登上太子之位的雍王李贤,会有一个好结果吗?

  很多人都在这么想着,尤其是李贤一向都以反对他的母亲而出名,这更让人捏了一把冷汗,如果李贤真的是那种完美的君王模版也就算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