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59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59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他谢绝交际。

  他病重泱泱。

  他是天下无敌的军神,但却只能龟缩在府邸中,苦涩的看着其他人搅动风云。

  他是检校尚书左仆射,位列政事堂第一,他是左青龙卫大总管,大唐军方第一人,爵封一等卫国公,但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他。

  他终日惶惶,终日忧惧。

  因为在大唐,他是一个多余的人,而现在,他再次成为了一个对大唐有用的人。

  他终于能昂首挺胸的站在这太极殿中,迎着所有人的目光,面对那掌握他生死的君王。

  他在等待天子的任命。

  当天子说出是国师让太子就藩时,李靖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早在许多年前,国师就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并且一步步推动着自己,担任太子少保,一直走到了今天。

  群臣都望着李靖,对于李靖的尴尬地位,这些人都很是清楚。

  今日随着太子改封秦王出外就藩,李靖大概率是要跟着离开了,否则仅凭太子,陛下是不会放心的。

  只有李靖这位大唐军神跟着,才能保证李承乾的安全。

  “卫国公,你我君臣一场,秦王在外藩开国临民,他年纪小,朕不放心,你是大唐军神,战无不胜,朕改封你做秦王太保,位同太子少保,你保护秦王,朕才能安心。”

  李世民的言语引发了殿中些许小骚动,在过去的大唐以及再往前一些时期,亲王府除了正一品秦王外,最高级别的官员是从四品上的长史和从四品下的司马,这官职不算高,而现在亲王太保被列为从二品高官。

  可想而知,这外出就藩的秦王,在王府规制上,只比太子东宫差一个级别,已经远超普通亲王府,颇有当初天策上将府的味道。

  而且有王太保,就有王太师和王太傅,以及王少保、王少师、王少傅,许多高级别的实权官职都会配套出现。

  至于赐予的权力是不是太大,自然有人会忧虑,但秦王李承乾是外出开拓,能否功成才是最关键的,必须要足够放权才行。

  李靖这些人既是秦王的臣子,又类似于邦周时各诸侯国的卿,负责沟通天子和诸侯。

  李靖手持笏板,面容肃然道:“谨遵陛下之命,陛下不以臣老,予臣重责,臣铭感五内,定竭心尽力辅佐秦王,鞠躬尽瘁,马革裹尸以为己任,以报陛下之恩。”

  “承乾,去拜见你的三师太保。”

  本来对开拓还有所忧虑的李承乾,听到李靖会担任自己的秦王太保后,只觉欣喜若狂,他立刻转身向李靖附身拜道倒。

  李靖连忙将李承乾下拜的身体扶住,他对李承乾是有几分感激的。

  如果不是李承乾的话,他现在的处境会更差,而且一定没有重新回到战场的机会。

  金册。

  金印。

  王服。

  当一件件代表太子的器物被取下,一件件代表着亲王的器物被加在李承乾身上时,所有人都从分封的巨大震惊中惊醒。

  如果将太子的废黜比作高高掀开的巨浪,那分封诸王,就宛如毁天灭地海啸,任何人都可以说,废黜太子毫无波澜,如此平静。

  但。

  大唐真的没有太子了!

  李承乾有些怨恨的望着自己的那个弟弟魏王一眼,心中暗自愤然,“真是便宜他了。”

  殿中不少人都悄悄瞄着魏王,现在的情形实在是让他们有些没想到,太子之位竟然真的会落到魏王身上。

  李泰红光满面,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中,他从未有过如同今日这般欣喜,马上他就可以得偿夙愿,成为一直以来所期盼的太子了。

  他望向了天子,他的父亲,目光中满是期望,父亲,快些宣布吧,我已经等不及了。

  李世民自然感受到了他那个儿子的视线,心中深深叹口气,果真如此啊,他的思绪忍不住飘回了那一日在灵天阁中,他决定要让李承乾出外就藩后,和国师洛苏聊起的未来太子人选。

  他记得他说,“等承乾外出就藩,就立青鸟为太子。”

  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国师温声笑着说道:“立谁为太子都可以,哪怕是立皇太女也可以,但魏王李泰不行!”

  他几乎没有见过几次,国师会用这么坚决的言语,去否定一个人。

  他甚至来不及思索皇太女。

  他相信国师不是因为个人原因,因为国师对自己的儿子李泰,很是欣赏,就像是欣赏燕王李恪一样。

  他问出了那句话,满是疑惑,“国师,为什么?”

  国师是如何说的呢?

  那一日灵天阁中的阳光正好,照的殿中暖洋洋,亮堂堂的,国师温声对自己道:“我和天子你相识多年,你有莫大的功绩,让天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你这样的人,应该有一个好结局。

  你和你的父亲、兄弟间爆发了巨大的冲突,我相信你不会想要你儿子间依旧如此。

  魏王李泰,很有才华,但心狠手辣,威胁到他地位的全部都会铲除,尤其是他和燕王李恪、太子承乾,都有仇。

  如果他未来成为天子,会不会破坏诸王外封的格局?

  如果他召回太子承乾和燕王李恪,二王该如何做?

  是当场造反,让诸王外封的格局二代而亡,还是太子承乾、燕王李恪回来之后,死于深宫。

  从皇室小家,到社稷大家,不让他上位,都是好事。

  天子,你说呢?”

  国师永远尽在掌握,他的言语温和,殿中温暖,但李世民却只觉自己置身于冰川,他的眼前没有太阳,而是凛凛寒风。

  他见到大火烧尽了宫室,他见到承乾倒在宫中,手中持着剑,脸上满是愤怒的大吼着,“李泰,来生我一定要杀死你。”

  而后是赤红鲜艳的血,承乾死在乱箭之中。

  恪儿呢?

  他英武果断,会率领着漠北的骑兵南向而至,最后被李绩,或者哪一个将军,杀死在大漠之上。

  李世民回过神来,他望着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国师,苦涩着再次说出那句话:“国师,您的预料出过错吗?”

  洛苏不说话,不二错是顶级的王佐之才,但洛苏就连一错也不曾有。

  回到太极殿上,李世民收回了落在李泰身上的视线,就好像没有看到那期盼的眼神一般。

  “承乾,当初恪儿去往漠北守卫边境的时候,漠北已经臣服我大唐,而且距离我大唐两三千里,尚且不算远,朕赐予他一万两千户子民,称为燕王十二部。

  现在你要到五千里外去开拓,而且都是未知的蛮荒迷雾之地,朕不知道你此生是否还能回来。

  朕赐予你粮草二十万石,战马十万匹,驮马十万,牛羊三十万,作为你一路行军以及日后建国所需,就算那些地方可以种地,但前期过去没有建城的时候,你恐怕是要游牧了。

  大唐制式甲胄三万套,大唐制式弓弩、武器十万套,再给你箭矢三十万支。

  各类工匠、僧侣、道士、医者、士人五千人。

  从河北、并州、关**计调两万户汉人,再从幽州、安北大都护府的突厥、铁勒、契丹等部,调两万户番民给你。

  如果你真的能站得住脚跟,朕再给你送汉民过去,如同燕国旧事。”

  天子每一句话出口,都让户部、兵部、工部、理藩院、枢密院的长官脸上一颤,实在是太手笔了,比当初燕王出塞,大手笔了太多太多。

  太阳之下的国度中,只有现在鼎盛的大唐能拿得出来这么多东西。

  这其中最不值钱的是粮草,最值钱的是马匹。

  这一下几乎将大唐四分之一的马匹都拿了出来。

  两万户汉人、两万户番民合计四万户,二十多万人,如果不是在路上养活不了,李世民都想直接塞给李承乾十万户人口。

  这不仅仅是他对李承乾的亏欠,同样也是洛苏的要求,用各种手段往边疆移民,改变人口比例。

  这些年中原各州县的监牢都比较空,就是因为基本上都被迁徙到了边疆。

  这便是洛苏的策略“番民内迁向南,汉民外迁向北”,即把归顺大唐的北境番民迁徙到西南,把中原的汉民往边境迁徙。

  这不是大规模的迁徙,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燕王守北到现在,漠北已经迁徙过去了大约二十万人,形成了大量汉人游牧武装集团。

  有的汉人武装集团已经强势到,需要李恪给予官职笼络的地步,可以说发展的极快。

  少数汉人过去会被同化,但大量汉人抱团过去,就会相互改变。

  就算日后必然变成游牧,但那也是懂得圣贤经典和知晓出身的游牧,不过如同过去那些年一样被同化。

  李承乾深深跪倒在地上啜泣着,“儿子日后不能在父亲身边侍奉,不能为母亲祭奠,是儿子不孝,儿子希望能够带走母亲的神位,日日祭祀。”

  提起长孙皇后,李世民也想要流下泪,再次摸摸他的头,不住道:“好孩子,朕马上就让人制作灵位。”

  这父慈子孝的一幕,让殿中群臣都感觉很是复杂,过去父子间时常冲突,结果现在太子之位废黜的日子,竟然真的让人感受到了父子之情,这般可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天家亲情,真难。

  “君成。”

  李世民从感伤中抽出神来,语气有些复杂的呼唤着洛君成的名字。

  洛君成从坐席上站起,肃然走到殿中,一丝不苟,拱手躬身,“臣在。”

  “你生在武德元年,是朕的外甥,又娶了朕的长乐,是朕的女婿,你贞观十一年加冠,父母都早逝,继承了周郡王的爵位,到底是孤零零的,朕是你最亲的长辈之一,所以特意去府上给你赐字。

  朕这些年没有给你升官,是想着日后等承乾继位,你自然不缺这些,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明白这些,却没想到,世事无常,等不到那一日了。”

  大朝会上,李世民如同寻常人家一般细细说着,洛君成已经匍匐在地上,动情道:“舅舅的恩情,外甥没齿难忘。”

  李世民走到他身前,感慨道:“你这个孩子,朕很是了解,和你的父亲很像,重情重义,朕是真不舍得让你离开长安,还有朕的长乐,她那么娇弱的女子,孩子才两岁,日后到了那蛮荒之地,朕怎么能放心呢?

  但朕知道,当国师说让承乾出镇的时候,朕就知道,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你也一定会跟着承乾离开长安,朕拦不住你们。

  承乾比你大一点,是你表哥,但你这孩子更加成熟稳重,日后你们兄弟二人,要互相帮助,朕当初答应青阳,要好好照顾他的子嗣,现在却让你远走异域,朕心中有愧啊。”

  洛君成只不住叩首,“陛下放心,秦王殿下和臣,必不负大唐之风,长乐公主,臣一定会保护好她。”

  李世民的神情渐渐坚硬起来,一切都成为定局,那便没有什么再可说的。

  他的目光投向那一道道殿中的光彩,那就是大唐的未来吗?

  ……

  “太子哥哥和成表哥要离开长安吗?”

  李承乾和洛君成在东宫正沉默收拾着东西,实际上这些东西并不需要他们来收拾,二人只不过是有些怀念罢了。

  门外突然传来几道略显稚嫩的声音,而后在门后探出几颗小脑袋来,都梳着宫中流行的发髻,是李承乾的几个妹妹,九岁的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她已经七岁了,还有仅仅五岁的衡山公主,年纪都小,但几乎各个钟灵毓秀,秀敏可爱。

  李承乾和李泰关系不好,但和其他弟弟妹妹很不错,尤其是三个嫡亲的妹妹,其中最小的晋阳公主和衡山公主,他的年龄都能当她们爹了。

  洛君成笑着招招手,三个小公主便小跑进来,但脸上都带着泫然欲泣的表情。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