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0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0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见其幸不忍见其残,用君王自身的道德感化群臣,最终让天下宾服。

  天子你要哪个呢?”

  李世民听罢,毫不犹豫的说道:“王道!”

  洛苏微微笑起来,洛玄夜依旧事不关己的在饮茶,但对李世民的选择却毫不意外。

  李世民见状好奇问道:“国师似乎对朕的选择丝毫不意外?”

  洛苏反问道:“天子今年二十有七,从十六岁正式开始以太原公子行走人间,十一年来,你虽然偶然有霸道之行,但从内心深处,一直都是以王道行事,今日你做出选择,我为什么要奇怪?

  这就是你内心中想要的东西,数年的炼心难道你还没有明白自己的心吗?

  你看看这殿中群臣,有多少是你用权术笼络的?

  又有多少是你以诚待人让他们甘心追随你的?

  你看看他们现在的地位和荣耀。

  这难道不是因为你记着他们的功劳和感情,才赐予的吗?

  如果真的让你行霸道之路,让你对这些人用权术下手,你真的能下得了手吗?

  你就是天生走王道之路的人,你有卓绝的天赋,能够走得通王道之路,既然选择定,就不要犹豫。”

  洛苏这一连串,既是给李世民提点,也是在点殿中群臣,碰到李世民这个君王,是你们的幸事,既然如此,就不要搞事了。

  至于会不会有人听,会,但不会是所有,人心总是不足的,洛苏提前打预防针,以防止这些人将来伤害李世民的大道。

  李世民爽朗一笑道:“朕要和诸卿共富贵,这是朕的承诺,山河也不能磨灭朕的言语,原来这就是王道吗?

  看来朕的确是天生走王道之路的君王啊。

  就按照国师所言,朕的大唐,要实行王道仁政,诸卿都以此为条目,向朕呈献条陈。

  国师既然有此盛言,定然对王道之政颇为了解,朕愿闻其详。”

  洛苏本就只想制定大策,这其中细微之处,并不如何想去理会,但既然李世民问起,他便说起,“轻徭薄赋、简政宽刑、整饬吏治。

  这三条皆是为民之举,所谓王道,不过四个字‘以民为本’,只要天子和诸位公卿心中怀着百姓,又如何会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呢?

  轻徭薄赋不必多言,隋朝的尺是汉朝的一倍半,隋朝的斗是汉朝的两倍,这里面有多大的空间,你们都是清楚的,改变这种情况,刻不容缓,让百姓活下来。

  简政宽刑很重要,在先汉时,造反诛杀首恶后,其余人都流放,但是后来刑罚却越来越严酷,就不必说百姓,杀人者死,无可厚非,但许多刑罚都以死为刑,大可不必,废除肉刑,刻不容缓,改判流放和劳役,应该是合理的。

  整饬吏治不必多言,武德年间受贿成风,不整饬则无以建立,至于其他,便由诸位公卿商议。”

  李世民听洛苏言罢,脸色便肃然起来,朗声道:“诸卿听令!”

  殿中群臣哗啦啦站起来,齐声道:“谨遵上令!”

  李世民手扶在龙首扶手上,满身威严皇者贵气,朗声道:“中书制敕。

  我大唐自今日起,行王道,以仁政为中心,有司拣选史上故事,刻以画册,传达州县,务必让大唐每一个州刺史,都得以知晓朝廷的主旨。

  晓谕各州刺史,一切以仁政简政宽民为要务,以此为功,以此为绩!”

  群臣肃然,再次齐声道:“谨遵上命!”

  这是中央朝廷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的对各级官府提出了政绩要求,明确对官员的要求,这么强烈的政治信号,这下谁要是还装作不知道,那可就真的是找死了。

  ……

  洛苏住在皇城中。

  灵天阁。

  在大唐贞观元年第一次政治大会结束后,李世民便来到了这里,说一些不便被臣子听到的话,“文公,刚才朕见您似乎还有什么话不曾说,不知是何言语。”

  洛苏打量了李世民几眼后,缓缓说道:“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了周召王,是邦周历史上著名的圣王。

  但让我觉得很可惜的一点,他的天赋并不算顶级,军事能力几乎没有,在政治方面,按部就班,缺陷很大,我很疼爱他。

  而你不一样,你的天赋很高,能打天下,已经证明了你在武一方面的能力。

  如果你能证明文一方面的能力,你就是一个完美的圣王。

  而且你的人生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瑕疵,所以我想做一些事情。

  汉朝初期的几个天子,都很优秀。

  刘邦军事能力不如你,但也很优秀,对待丰沛功臣也算是仁至义尽,而且生性豁达,面对生死还能笑骂,说出是天命的话。

  刘盈有些平庸,但他以诚待人,有一批誓死效忠他的臣子,留下的君臣之义也足以作为后世典范。

  刘恒能完美的承接洛新留下的政治格局,还能进一步发展而不仅仅是守成,甚至能在不少地区不收赋税,在文治上,几乎是个不可复制的奇迹。刘彻对大一统的彻底塑造发挥了很强的作用,还彻底重建了四夷体系,打垮匈奴,他在对外的战略上,无愧于武皇帝的谥号。

  这四位君王,各有各的优点,每一位都足以垂范后世,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又都各有明显的缺点,如果是以前的话,可能算是挑刺。

  但你出现了,你有没有想过,成为综合这四人优点的一位圣王呢?

  如果可以的话,你将是无人可以超越的第一圣王,你将真正的超宗越祖!”

  洛苏存在于世上,没有什么世俗的东西能够让他上心,他的心里只有家族荣耀和诸夏辉煌,现在他又想要教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圣王。

  李世民听的只觉血脉喷张,巧了,李世民对其他的还不算是特别热衷,但他对成为一个明君有种执念,对于成为圣王,更是完全不能拒绝,他一直都以尧舜这些传说中的圣王来要求自己。

  而又有什么,比一位真的教出过圣王的古之贤臣的教导更容易达到呢?

  又有什么,比素王的玄孙更有说服力呢?

  又有什么,比一位三代之治时期的古之贤臣,更能让他靠近那些古之圣王呢?

  在洛苏说话的中途他就想要打断洛苏说自己想,但他强行克制住了,等到洛苏一说完,他立刻就疯狂点头道:“文公,朕这一生唯一所心慕的,就是圣王之道,还请文公一定要教朕。”

  洛苏却笑着说道:“你现在就是圣王。”

  ?

  虽然听到洛苏这么说李世民很高兴,但他不是听人夸自己的,而是真的想要听建议,洛苏温声道:“你现在不由自主的就在恪守圣王之道,我将你身上的优点给你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告诉你,你再按照这些一直坚持下去,就足够了。

  人生呐,贵在坚持,一时圣明容易,一生圣明却艰难,多少人晚节不保,这正是人性啊,富贵了就容易骄奢淫逸,成就了就容易志得意满,压抑了就容易放松,一松就万事皆休。

  你身上有一个很难得的优点,那就是和比你弱的人讲道理。”

  啊?

  李世民有些懵,“讲道理?”

  这算什么优点?

  洛苏却颇为感慨的说道:“因为只有讲道理的君王才能够接受进谏,因为只有君王讲道理,臣子才敢说话,臣子敢说话,才不会闭塞言路。

  只有君王讲道理,臣子们才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而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丢掉了性命。

  只有君王讲道理,君臣间才能有清明的政治,汉仁宗皇帝刘盈就非常讲道理。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讲道理是个稀奇的事情。

  你仔细想想,在你这二十七年的人生中,有多少次是因为讲道理而人心归附的。

  你身上的优点,简直生来就是为成为圣王而准备的。”

  这下李世民明白了,他在殿中转着圈踱步,一拳砸在掌心,颇为掌心道:“文公。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天下之事,逃不出一个理字。

  只要君王一直持身以正,就始终都能够占据正位,就不需要使用阴谋诡计,而是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事。

  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律法,而是人情,而是人心,只要我在人心中是正确的,就算是有时候违反律法,也没有问题。

  就像是我杀死我的大哥,我发动了一场政变,这听起来是不对的,但实际上我遭遇的反对并不大,因为在人心中,我是正确的。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君王就是要成为人心中的正义!”

  真是孺子可教也!

  和李世民这样的君王相处,就是舒服,洛苏又说道:“成为圣王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克制**。

  这一点很难,比起你纳谏更难。

  民间的土财主一旦富贵尚且要享受极乐,又何况君王呢?

  端坐在人间的最高端,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的**,天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予取予求。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甚至是天经地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克制**,那可太难了。

  但克制**是成为圣王最关键的一点。”

  克制**。

  李世民轻咳了两声,这对他的确是有些难,他回坐在洛苏对面问道:“文公,这**,爱美人算吗?”

  李世民和长孙氏的确是恩爱,但他后宫人也确实不少,而且荤素不忌,洛苏闻言颇觉好笑,“爱美人不算,只要宫中别千万人,无所事事即可,几十人美人,这是天子应该有的礼制。”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既然美色不算,他便正色问道:“那文公所说的**便是修建宫室等了。

  文公放心,隋炀帝前车之鉴,我深深为之胆寒。

  我是大唐的君主,没有国朝就没有我这个君王,没有百姓就没有国朝,古话说君如舟民如水,我深以为然。

  用剥削压迫百姓的方法来供奉君王,就像是隋炀帝修建龙舟,最后亡国,这就像是割下自己的肉来让自己充饥,等到吃饱了,人却死去了。

  隋文帝修建的粮仓,里面的粮食吃五十年都吃不完,这些都是骗取百姓的存粮,但是百姓饥饿的时候他却不用来赈灾,任由百姓自生自灭,等到亡国的之后,这些粮食又有什么用处呢?

  君王的**太大,就不得不加重赋税,加重赋税百姓就不能生活,百姓活不下去国家就会覆灭,国家覆灭我这个君王就会落到和炀帝一样的下场。

  我经常以隋炀帝作为教训,绝对不会犯他的那些错误,还请文公放心,日后我如果有不正确的,请文公指出。”

  从李世民的话中,洛苏就知道隋炀帝留给他的阴影太重了。

  同样是二代君王。

  同样是嫡次子。

  同样是不正常登基。

  他可太怕自己赴隋炀帝的后尘了。

  在洛苏看来,这是一件好事,大多数人都不会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但李世民这明显是隋炀帝身上得到深刻教训了。

  “不过……”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