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868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868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李玄霸。

  ……

  李轨和西突厥之间的战争,爆发的极快。

  西突厥动用了超过十五万的骑兵,驱赶着大量的牛羊前往进攻凉州河西四郡。

  李轨直接人都傻了。不知道西突厥发的什么疯。

  等到西突厥的檄文到了河西,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一方面暗自痛骂,一方面给西突厥的神圣可汗阿史那塞写信,说自己绝对没有骂他是胡人。

  “君为诸夏贵胄,朕亦为诸夏贵胄,同立于素王青天之下,应当携手,平定诸胡,不当自残。”

  但阿史那塞根本就不信,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一句,“这些中原人,坏得很。

  他们不崇信素王。

  据说在中原,就算是辱骂素王,也没有律法的惩戒,简直,简直……”

  他竟然从脑海里面,找不到一个足够脏的词,来形容这件事。

  “狗娘养的!”

  下面有臣子接上话,虽然觉得程度太轻,但阿史那塞还是顺着说道:“没错!

  必须要狠狠地教训这个李轨,而且他有什么资格称帝?

  和本可汗平起平坐?”

  与此同时,李唐也在针对李轨,而且是从两方面一起。

  一方面有凉州安氏说能够平定河西,献给大唐,这是从内部瓦解。

  一方面,李渊正在抽调关中折冲府,随时准备让李世民挂帅出征。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本就在河西不太得人心的李轨,很快就支撑不住。

  简直如同天选一般,李唐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又得到了一片广袤的土地。

  虽然不是产粮地,但确实一块可以养马的土地,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整个凉州。

  李唐在西边的边境从长安之外三百里,推进到了长安之外一千五百里!

  李唐终于可以没有太大后顾之忧的东出,不必担心大军一动,长安空虚,直接被西凉国偷袭后方。

  前提是解决汹汹而来的西突厥!

  本就准备着征讨西凉国的大军,这下有了用武之地。

  李渊以李世民为行军元帅,又任命十大行军总管,率领三万关中诸卫府府兵出河西。

  面对突然投降大唐的李轨,阿史那塞是有些懵的,他还没用力,怎么凉国自己就倒下了?

  等到得知唐国出兵的消息,阿史那塞就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和唐国大战,他匆忙出兵,准备不足,不可能打进关中,况且他现在还没有攻下河西的任何一座坚城,根本就不能向前推进。

  “可汗,我军匆匆而来,没有必要和中原死磕,前些时日大祭司曾经说过,在神庙之西,原来康居所在,有不信仰素王的异教徒,应当剿灭,我们应该回到神临王廷,在素王神圣之地,举起王旗。”

  在他犹豫的时候,又有人开始劝他撤兵,对于很多西域人来说,不是特别想要进入中原。

  他们习惯了草原上的生活,而且西域什么都有,他们想要往西以及往北去占据更多的草原,而不是去中原争斗,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原很危险。

  阿史那塞沉思着,想来想去,除了去素王埋葬之地外,好像没有什么必要进入中原,现在西域尚且没有统一。

  那就回去!

  他下定了决心,就毫不犹豫,手中持着缀满宝石的弯刀,在大帐中站起,“告知唐军,让他们杀死李轨,将李轨的头颅送到我的汗帐,本汗便会退军!”

  当李世民开始准备战争的时候,便得知了阿史那塞的要求,众人一下子都愣了。

  这西突厥可汗的脑子?

  李世民立刻反应过来,大声吩咐道:“派人去把李轨追回来,不用送回长安了!”

  在接手凉州后,李世民就把李轨押送回了长安,最后等待李轨的唯一结局就是被斩首,现在既然有用,那就不用浪费,直接杀了送给阿史那塞。

  阿史那塞拿到李轨的头颅之后,立刻将之踩到了脚底,颇为猖狂的笑起来,而后又说道:“找人将他的头颅给本可汗做成夜壶,以后本可汗就用这个,让所有曾经侮辱本可汗的人知道,这就是得罪本可汗的下场。”

  在用李轨的头颅泄愤之后,阿史那塞果然依照先前的约定,痛苦的撤军,李世民本来只不过是试试,没想到还真的会如此。

  这一场应该算是胜利的战争,来的莫名其妙,大唐就这样白白得到了一片土地?

  无论愿不愿意相信,无论是不是上天的眷顾,但这就是事实,就如同当初蜀地归附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都觉得,或许上天真的是眷顾大唐的。

  对于大唐而言,最难的几步,都很顺利的,在两年之内就完成了。

  李世民重新布置了凉州的防务,以防止未来西突厥的卷土重来,无论是他,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和西突厥作对的想法。

  如果将天下的各个区域定一个级别的话,那身处边陲的西域,在统一天下的各个板块中,无疑是不重要的。

  只有在天下统一之后,才有取得西域的价值,现在即便是拿到了,想要从西域调兵,那也太难了,几乎是对统一天下,没有什么帮助的。

  现在整个大唐,从上到下,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迅速的东出,就如同无数次曾经东出统一天下的王朝一样,快速的得到天下。

  ……

  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李元吉所镇守的太原,和刘武周打起来了。

  那个一直盘踞在晋阳的刘武周,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夺取晋阳,这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这说明刘武周和突厥已经达成了一致。

  他已经不太担心突厥会抄了他的后路,甚至可能,突厥也会出兵帮助刘武周。

  这很合理,因为突厥应该是反应过来大唐不想和他们合作了。

  “突厥发生了内乱,自顾不暇,所以刘武周乘势南下。”

  幸好,情况没到最糟糕的情况,只有刘武周,没有突厥人,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李世民率领的大军虽然没有打仗,但是从长安一路到河西走廊,来回经历了长时间的行军,必须要进行休息。

  而且刘武周虽然来势汹汹,但太原毕竟是老家,李唐在那里有深厚的统治基础,还布置有重兵,刘武周想要攻下,并没有那么容易。

  正如李渊所说,“刘武周以区区之地,竟然敢进犯我大唐两千里的疆域,他不过是找死而已。

  待我大唐稍微恢复一点,只要太原守住,区区刘武周,败亡将是他唯一的结局。”

  是的。

  只要太原守住,刘武周得不到大粮仓,他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太原能守住吗?

  大多数人都认为可以守住!

  晋阳那可是一座坚城,可以说,整个天下的州治中,能比晋阳还坚固的城池,都不多。

  除非用水攻,否则想要攻下晋阳是很难的。

  水攻哪里有那么简单,那除非是绝对的碾压,军队已经将城池彻底包围,那种情况下,才能让攻方顺利的去挖掘河道。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回到了长安城,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

  这个人叫做——李元吉。

  他的身份则是大唐皇帝嫡四子,楚王。

  他身上的职位则是太原晋阳留守,任务是守卫晋阳,李唐的龙兴之地,大本营,也是整个河东的枢纽。

  他为什么会回到长安呢?

  因为晋阳丢了。

  他所守的晋阳丢了。

  所以他直接逃了回来,还带着自己的妻妾和孩子,以及那些珍贵宝物,就算是回来的路上,他也还在享受。

  晋阳是怎么丢的?

  他感觉打不赢,面对来势汹汹的刘武周大军,尤其是麾下的宋金刚太猛,于是他骗了晋阳的守军,说出城侦查,然后直接逃之夭夭。

  晋阳未战而降!

  在晋阳丢失的同时,从晋阳开始,宋金刚一路攻城略地,速度比起当初李唐拿下河东还要快。

  真不愧是关陇门阀的优良传统。

  弘农杨氏拿不下弘农,晋阳李唐守不住河东。

  长安朝廷陷入了呆滞之中,这楚王李元吉怎么?

  李渊整个人的脑瓜子都是嗡嗡的,他想要狠狠地训斥李元吉,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

  这么惨烈的失败,必须要找到一个责任人才是!

  这个人当然不能是李元吉,那可是他的儿子,如果处罚李元吉,先不说李渊不忍心,毕竟他这么护犊子,还可能会伤害他的威望。

  那就只能让李元吉麾下的臣子背锅了,但这口锅,一般人是背不动的。

  王府中最重要的官职就是长史和司马。

  当初李渊当唐王的时候,裴寂是他的长史,刘文静是他的司马。

  后来李渊当了皇帝,这两个人就直接成为了宰相,可想而知这两个职位的重要性。

  能够给李元吉背锅的,只能是这两个人,但这两个人也不能随便罚,要看身份,李渊的典型做法。

  皇族的人是不能动的。

  他想要让人背锅,但是李元吉的属下却不愿意背锅。

  这口锅背下来,不说以后飞黄腾达,可能就没有以后了。

  这就搞得李渊很难受。

  最后只能悻悻的向群臣说道:“虽然朕知道楚王司马有错,但决策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朕以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先考虑如何夺回河东。”

  李元吉这回事就当作没有发生,冷处理掉,很多人有些不忿,上次薛举的时候,李渊可不是这样处理的。

  戴罪立功的刘文静和殷开山都被训斥了一番,其余没什么功劳的更是被处理。

  这么双标的做法,让李渊失掉了不少人心,不过李渊并不在意,君臣名分定下的好处就是,就算是臣子对皇帝不满,但只要不到根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反噬。

  这是君王天生的特权,对臣子的功过双标。

  就在李唐朝廷还想着如何处理李元吉时,刘武周麾下大军在宋金刚的率领着,已经快要攻下河东郡,和李唐隔着黄河对望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