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9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9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慕容恪知不知道这些事呢?

  很多事情都知道。

  他在这个时候进攻河东,就是因为他知道以现在魏国的倾轧,更是难以抵挡大燕的进攻,事半功倍就是如此。

  ……

  梁国南阳。

  这里是梁国最关键的郡之一,南阳郡连接着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从这里能够对魏国最关键的两块土地直接威胁,在南阳面前,关中和河洛只有几道关隘的阻隔而已。

  梁国在洛有之时期,在这里反复的调整行政区划,就是担心这里出现问题,一是担心这里被魏国夺取,二是担心这里自立,南阳是非常容易自立的,尤其是夺取了襄阳的情况下,南阳有肥沃的土地和人口,还有险隘能够作为资本。

  洛有之将这些分割,将一个郡分割成三个郡,保证了这里不会自立,但最后这种分割方式,证明太过于分散,于是又在这里设置州刺史,这里被称作南州,后来洛显之又在这里增设了南州行台。

  一个南阳之地,有三个郡守,一个州刺史,一个尚书仆射,郡守主管地方政务,州刺史主管监察,行台尚书仆射则主管军事,可谓是高官云集,各司其职,这种频繁的变动,可想而知这里的重要性。

  在燕国从太原往河东增兵时,梁国立刻就收到了消息,这条极其重要的军情向着建业而去,南阳高层尤其是洛显之派来的南阳行台尚书仆射,清楚的知道他来到这里就是要监察燕国的河东动向。

  梁国中消息传递的特别快,毕竟梁国有这个时代速度最快的水运,信使从南阳出发,沿着汉水和长江一路顺流而下很快就到达了建业,这则消息很快就被递到了皇宫中。

  洛显之匆匆进了皇宫,他倒是没猜测到什么事,毕竟萧衍实在是经常将他唤到宫中,在他刚刚走进殿中,就看到萧衍兴致勃勃的挥舞着手中宝剑,在堪舆图上比划着,他立刻就知道是关于军情方面的事务,再一联想,萧衍果然开口道:“灵秀,燕国已经集结大军进攻魏国河东了,我们之前所预料的果然成真。”

  洛显之在具体的战争方面自然是远远不如萧衍,他走到萧衍身边望着堪舆图,振奋道:“那我大梁也可以开始进攻魏国了,陛下可有什么想法吗?”

  萧衍本就是天才的军事统帅,不需要洛显之在这方面提供很多的帮助,他指着南阳说道:“按照我们先前的规划,从南阳出兵,直接叩关,若是能一战破关的话,就直接进攻洛阳。

  但现在朕有一个其他的想法,那就是兵分两路,一路依旧从南阳进攻洛阳,一路则从南阳佯攻关中。”

  洛显之对军事虽然不精通,但对大势的判断却是没问题的,他一听就知道萧衍想要做的事什么事,于是问道:“陛下,您是想要让进攻关中的这一支军队来牵制魏国的兵力?

  关中是魏国的老巢,他们一定会守卫好武关,以便出现意外,这是您的目的?”

  萧衍点点头道:“想要从南阳攻破关中,其实是非常难得,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一条道路上,有武关,有商於之地,还有最后的蓝田,突破重重阻碍之后,才能进入长安。

  但用这些来恐吓长安的那些人却是可以的,那些魏国的贵人,即便是都是生长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又有几个人经历过战阵呢?

  朕在这里摆开阵势,他们就要吓破胆了。”

  洛显之点点头,对萧衍此言很是认可,现在诸国中,就属魏国差劲,这是天下有识之士都能够看的出来的,但洛显之却并不同意萧衍的做法,他沉吟了一番后说道:“陛下,臣有几个问题。”

  萧衍知道这是洛显之有想法了,说道:“灵秀你说,朕听着。”

  洛显之便环绕着堪舆图走着,同时缓缓开口问道:“臣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军进攻洛阳,从荆楚之地北上,是定然要经过伊阙的,陛下进攻这座关隘,魏国会不会有援军而来呢?”

  萧衍闻言沉吟后说道:“应当不会,魏国在凉州有军队防备西域,还要在河东布置大军和燕国大军大战,河洛本就有相当强的力量,守卫伊阙关中不需要派兵。”

  洛显之点点头接着道:“既然我军进攻伊阙关中不会派兵,那我们进攻商於之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牵制魏国兵力的目的是什么?”

  萧衍有些明白了,洛显之又道:“如此一来,我们就是在为燕国人牵制魏国人,那臣就有第三问,您觉得燕国人和魏国人在河东,谁会赢?”

  萧衍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是燕国人,慕容恪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是沙场宿将,魏国却人才凋零,无论是河东还是朝中,都没有什么能人,这场河东之战,除非能天降猛人,否则魏国必败。”

  洛显之感慨道:“是啊,我们都觉得魏国必败,燕国必胜,那我们大梁付出牺牲和鲜血,给一个必胜的国家帮助,这又是为什么呢?

  用大梁百姓的血给燕国人增加荣耀,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就让燕国人多流些血吧,就让我们大梁的百姓少流些血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

  更何况燕国死不了,梁国自己还比较弱小,哪里有能力去帮助强大的燕国呢?

  萧衍闻言陷入了沉思,他发现了这是自己和洛显之的思维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他是个优秀的统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按照战争最佳的角度去思考,但洛显之思考问题则不同,洛显之才是真正将战争视作政治的延续而思考问题。

  洛显之绕了一圈,又走到了萧衍的身边,紧接着说道:“现在燕国和我大梁配合的很是愉快,但等到魏国灭亡,我大梁和燕国之间就会是最大的对手。

  况且燕国选择进攻魏国,而不是先进攻汉国黄河以北的冀州土地,难道不是因为包藏着祸心吗?

  他们想要用汉国来束缚住我大梁,为了不让我大梁得到青州、兖州和完整的豫州,他们甚至选择了放弃夺取肥沃的冀州南部的计划。

  臣的父亲早就看出来了他们的计划,但没办法,这就是实力不如人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的扩展实力,如果能够夺取河洛,我大梁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对汉国就有了巨大的优势,攻破伊阙,攻克洛阳,这是此番战役的关键。”

  萧衍缓缓点了点头,集中所有的兵力攻破横亘在梁国面前的伊阙关,这才是他所应该考虑的事情。

  伊阙。

  这处地点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邦周时代,这里就已经极为重要,是秦国、楚国、魏国在这里争锋的主要地点,在伊阙关外,战死的士卒,不下百万。

  如今又是一轮新的战争即将在这里开始,萧衍沉声问道:“灵秀,此番能出兵多少?”

  洛显之对国中的钱粮自然是了然于胸,立刻说道:“精兵两万,辅兵五万,然后再从南阳以及荆州征发民夫十万,为这些人准备一年的粮草。

  如果一年的时间还没能攻破伊阙关,那臣的建议是暂时后撤,因为那个时候,河东之战应当是结束了,而且持续一年的战争如果久攻不下,士卒也会很疲惫,说明我们已经失去了机会。”

  为将近二十万人准备一年的粮草,这是一个极大的数目,若非这些年江东风调雨顺,在非彻底国战的情况下,他还真不一定能拿出来。

  萧衍沉吟了一番沉声说道:“灵秀,这样不行。

  朕还要五万军队,准备两年的粮草,一年的时间不一定够,此番出击,定要功成,河东之战胜利,我军只要能够切断从崤函而出的魏**队,河洛就是我军囊中之物。

  接管河洛后,就要顺势接手洛阳八关,否则刚刚到手的河洛,随时都会陷入危险,一个关隘五千人到六千人,才能勉强维持,现在的军队人数远远不够。

  而且伊阙关是守卫洛阳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人数太少是不可能攻克的,必须要昼夜不停地进攻,七万人肯定不够。”

  洛显之差点没绷住,他想过萧衍会多和他要人、要钱,但万万没想到张口就是多一倍,他忍不住回想起当初父亲说过这件事,这位皇帝一遇到打仗方面,就会突发奇想,洛有之因为这个和皇帝没少争执,但基本上都是洛有之最后妥协,毕竟萧衍不会无缘无故的要人要钱。

  洛显之是万万没想到现在轮到自己了。

  而且萧衍的确是有理有据,虽然现在还没有进攻伊阙关,但萧衍已经是考虑周全,战争中以及战争后,都妥当。

  但五万人!

  洛显之知道这五万人当然不可能是披甲的精锐,但即便如此,也不容易。

  洛显之面露难色,他之所以不给,自然不是没人,偌大的一个梁国,还不至于这么点人都没有,但问题是,大量青壮被抽调走,肯定会影响国中来年的耕种,这些人一走这么久,生产就会耽误。

  而且抽调这么多地方军队离开,洛显之担心地方上出乱子。

  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军队抽调走,他担心汉国趁机反攻徐州和梁国所占据的豫州部分,要知道一旦燕国、魏国、梁国三国开战,那汉国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在燕国和梁国中,汉国会选择谁进攻,洛显之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梁国!

  但沉思了一番后,洛显之还是缓缓点头道:“臣会给陛下准备好这些物资,士卒也会按照数量提供。”

  萧衍有些惊讶于洛显之的痛快,忍不住说道:“灵秀,若是你的父亲在这里,一定会和朕争吵一番,不会这么轻易的答应朕。”

  洛显之无奈的说道:“那陛下觉得臣的父亲最后会答应您吗?”

  萧衍朗声笑道:“待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青云就会同意朕的想法。”

  洛显之一摊手道:“臣已经被陛下的道理说服了,于是直接同意,陛下若是不愿意,臣愿意同陛下争吵一番。”

  萧衍没忍住笑,连忙摆摆手道:“那倒是不必了,这般就挺好,灵秀你去准备吧。”

  洛显之躬身作揖,“臣告退。”

  ————

  余观南北诸朝之事,俱因奸而败,因忠而盛,作奸者不知其何,为忠者亦受迷障,人心迷乱,红尘万丈,身在局中矣。——《观世杂记》

  第820章 君昏而臣贤者,何其多也?

  河东之地,淡淡血腥之气,自四面八方而来,无数尸体横陈。

  燕军大营中,慕容恪等一众军中高层围坐在一起,面上眼底满是笑意。

  概因河东战事比他们预料的还要顺利,颇有一种“我还没有用力,你怎么就倒下的感觉”。

  魏军士卒的战斗力并不弱。

  魏军士卒射出的箭矢很有力,那些守城的士卒扔出的石头同样势大力沉,盔甲也称得上精良,在小股军队相遇时,士卒的精锐程度也堪称骁勇,貌似一切都没有问题。

  但一切正常的外表下,却是魏国的河东战事到如今,一战未胜!

  这到底有多不对劲,任谁都能看的出来,为何会如此,只有一句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慕容恪轻咳一声,正要说话,营帐突然被掀起,慕容垂从帐外走进,龙行虎步。

  十四岁的少年,身上却满是锋锐之气,见到他走进,营中慕容恪满面笑容,其余人则纷纷低下头,仿佛被那浑身凛冽的杀气刺的眼生疼。

  在河东之战的数月中,慕容垂大放光彩,迅速从只能领一支偏师的小将,成长为燕军先锋。

  众所周知,先锋通常都是一支军队中最强的,先锋官有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重责。

  慕容垂能力压一众燕国胡汉大将,拿到这个殊荣,就是因为他战功卓著,让人不得不服。

  不仅仅是擅长小规模军队的指挥,他还颇有大局观,能参赞军务。

  几乎所有大战的谋划都有他的建言,这幅场景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当初慕容恪在燕**的异军突起。

  慕容恪短短数年就成为响彻天下的战神,于是慕容垂借着慕容恪珠玉在前的威势,愈发让人不敢直视。

  之前慕容恪派慕容垂沿着汾水一路北上攻击河东的各县,他则一路南下进攻,既是补充军用,又是打击魏**队的互相配合。

  没想到慕容垂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

  他见到慕容垂手中提着一个正在往外渗血的包裹,就知道慕容垂肯定是有惊喜在等着自己,于是给他垫话问道:“七弟,竟然这么快就返回?”

  慕容垂走进营中,脸上带着振奋,直接单膝跪在地上,将手中用布包着的血淋淋的头颅直接扔在地上,抱拳行礼,而后直接说道:“兄长,弟弟给你送礼物来了,这是魏国来救援河东的大将,汾阳侯曹导,他是魏国的辅政大臣,带着三万大军而来,被弟弟知晓,而后在汾水西一战击溃,一路追杀八十多里,杀了个血流成河,斩首超过两万,取下了曹导的首级,我军伤亡,不过两千余人而已。”

  慕容恪整个人都呆住了,不仅仅是他,营中所有人都是同样的表情,慕容垂带着五千骑兵、三千步卒北上,遭遇曹军三万人,竟然能取得这样的大胜。

  慕容恪可是刚说过,魏国士卒的战斗力并不差,只是主帅无能而已,但这种无能是相对于慕容恪的,而且是大兵团上的无能,不是小规模战斗无能。

  慕容恪在短暂的呆愣后,立刻昂首大笑起来,他上前将慕容垂拉起来,坐在上首位上,先是仔细打量了一番慕容垂有没有受伤,见到没有什么伤痕,这才笑着问道:“好小子,兄长真是没有看错你,为兄这大燕战神的称号,看来以后就是你小子的了。

  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有这么大的战果,那关中来援的军队,你又是怎么交战起来的?”

  慕容垂兴高采烈的说道:“兄长,弟弟按照你的命令,率领着八千儿郎一路往北走,所向睥睨,那些各个县城中试图向南去救援的军队都被击溃。

  于是他们开始固守城池,我知道自己人少,不能强攻大城,于是绕过那些坚城,攻克那些小城,就食于敌,在河东北部一通大扰,又布下陷阱,让他们袭扰我的粮队,我则率领军队去攻击这些出城的军队。

  在交战时,我抓住了一个魏国的细作,严刑逼供下,知道了魏国来援的军队将要经过的路线,又多方求证,证明是真的,而后我就在那里设伏。

  我知道大军突袭不可能,于是将大部分军队都安置在撤退的道路上。

  果然魏**队出现,我静静地等待着他们人困马乏,开始行军修整的时候,突然率领一千精骑杀出,魏军虽然三十倍于我,但不过是待宰的猪羊而已。”

  听到这里,众人就已经震惊莫名了,一千人冲三万人的大营,单纯的劫营还算是正常,但真的想要打下来,最重要的不是晚上,而是白天,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