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54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54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四位皇帝齐齐朗声道:“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洛呈之将手中黄纸直接从高台上扔出,那黄纸直接在空中烧出碧绿色的火焰,于空中化作灰烬,随风飘散,当这誓言一出,那涛涛洛水,不住翻滚,虽没有任何奇异的天象出现,但所有人脸上都有深深的肃穆,当初司马懿发下誓言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特殊反应,现在洛水之誓已经发下,是万万不敢有人去违反的。

  洛呈之那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自洛水第一次想要联结诸国,到现在经历了这么多,终于算是成就,之后只剩下共同出兵,将胡人无论是天上的天命,还是地上的大运,全部打落,就可以了。

  以如今诸夏的实力,只要好好准备,和鲜卑拼个你死我活,完全不成问题,这或许将会是很多年的战争,就如同汉匈之战,几乎打了一整个武皇帝的生涯,但在有诸国挡在前面的情况下,洛氏会全力出手,争取不将战线延长,在打落天命的同时,对胡人的杀伤放到最大。

  在高台上的四位皇帝共同立下誓言后,高台之下的诸国臣子和士卒皆齐刷刷的跪在地上,高声颂唱,“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诸夏光辉万万年。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洛河之水永不歇。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洛神长随大光明!”

  一道道颂唱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听的洛呈之有些眼眶湿润,这样的呼声有多少年都未曾听到过了?

  他记不清了,唯有洛氏还一直如此,已经很少会听到这些学习经典的士人去颂唱这些,在今日,这些又出现了。

  洛呈之和四位皇帝一起走下高台,变故陡生!

  曹芳竟然脚一软跌倒,洛呈之眼疾手快将之提住,而后便在另外三人惊恐的眼光中,曹芳的眼眶和鼻子中都流出了鲜红鲜红的血!

  洛水之誓的反噬!

  这个念头几乎在瞬间就出现在另外三人脑海中,甚至就连洛呈之都是这么想的,否则完全想不通刚刚还无事的曹芳,怎么会突然就鼻眼诡异的流血,尤其是洛呈之知道,洛水之誓的反噬是真的存在的。

  但!

  四人几乎立刻就浮现出一个念头,曹芳是皇帝啊,皇帝的命格难道都不够吗?

  司马懿不过是魏国臣子,都不曾因为发下洛水之誓而出现眼鼻流血之事,曹芳,堂堂的皇帝,而且是正大光明继承来的皇位,竟然扛不住洛水之誓?

  洛呈之扶着曹芳连忙走下高台,曹爽扑过来将曹芳揽过来,魏国臣子脸上皆面如死灰,其余三国臣子也骇然不已,洛水之誓可能会有无数意外,甚至他们就连魏国反悔要扣押皇帝的可能都想到了,但是万万没想到魏国皇帝竟然被洛水之誓直接反噬昏倒,眼鼻流血!

  滑稽!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袁绍无事,司马懿无事,皇帝出事了,简直匪夷所思!

  曹爽想要说些什么,但呐呐说不出话来,好在曹芳醒了过来,一张脸已经如同金纸,洛呈之轻舒一口气,刚才他扶着曹芳时给他把脉,脉象紊乱,但没有性命之忧,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见到曹芳醒来,魏国群臣终于松了一口气,另外三个皇帝也有些放松,若是因为洛水誓言死个皇帝,那实在是太恐怖了。

  即便是如此,三位皇帝也开始臆想自己是不是被誓言所夺气运,传说中袁绍早死就是因为发下洛水之誓,当时虽然不显,但最终还是遭受反噬。

  虽然曹芳醒来,但他遭受洛水反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日后还不知道有什么劫难等着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日后身体不好,洛呈之有种明悟,曹芳命格是真的弱,若不是有皇位在身,现在应当已经暴毙而亡了。

  煌煌洛氏誓言,一位皇帝的血,为这大誓,蒙上了血腥的味道,皇帝皆肃然,群臣垂首,大风漫过,洛水涛声依旧!

  ————

  洛氏所引,诸帝聚至洛水畔,乃誓。

  诸帝三鼓,祭洛神,奉牺牲,颂圣曲,又曰:“今狄胡猖獗,欲踏夏土,践祚邦国,吾等奉素王正朔,用王道之言,忧百姓苦难,故今遵从大誓,奋起兵戈,震慑暴虐,诸国一体,俱为夏国,同心一体,山断裂,河枯竭,不用邪,不作逆,违此誓,天诛也!”

  誓已,诸帝俱焚书,魏帝泣血,诸帝皆感大作,洛神已知矣,天下肃然。——《广记异闻》

  第799章 世上从不曾有尊贵!

  诸帝于洛水大誓,洛呈之记作史册,其间有万民齐心,其间有魏帝遭噬,其间有三皇骇然,其间有惶然由心,诸帝、群臣,自东汉、西魏、南梁、北燕四极齐聚,共祭洛神,誓后又于洛水而散,正如渐流散之洛阳王花,诸帝各归其国,履誓大作。

  梁国萧衍,自洛阳顺颍水转道大江返回建业,当即将洛有之召入宫中,洛有之驱车在建业宫中一路奔驰,宫中卫士见之,皆手持锋刃,目不斜视,洛有之于梁国宫中有通行之权,就算是皇后和太子在这里也不敢阻拦,洛有之跳下车后,匆匆往宫殿中去。

  大殿中,规制恢宏,殿中多作金色,萧衍好佛,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仅仅短时,宫中装饰就为之一变,祥云瑞兽多以诸佛菩萨所替代,充斥宝相庄严之意,洛有之走进后,便见到萧衍脚下正踏着一张两丈长、一丈宽的堪舆图,手中则持着一根黄铜所制、镀以金粉的铜棍正指指点点。

  萧衍见到洛有之走进,连忙招手道:“青云,且来,按照洛水大誓,我梁国要全力出手,你看该征集哪一郡的士卒,该征集多少人,又该征集多少粮草,待朕出征,这梁国后方,要交给你来稳定。”

  如今的梁国中,萧衍负责征战,他是个威武的马上皇帝,统兵之能,冠盖南域,他所信任的便是洛有之,拜为丞相,统辖群臣。

  洛有之走上前来踏着堪舆图,细细看去而后道:“如今我大梁,有四州之地,荆、扬、徐、交,交州路远,且交州孱弱,不足为凭,扬州乃是我江东根本,不可妄动,这里不能征发民兵,陛下携一万丹阳兵、五千解烦兵出征即可,徐州、荆州,皆是天下大州,人口极重,一部自南阳出,一部自彭城出。

  如今我大梁有民户一百五十万,民七百万,此番大战,短时恐怕无法结束,民与军之比,最好是一百,能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绝不能低于五十,秦始皇时期就低于五十,如果走到那一步,大梁必将于百姓怒火中湮灭,一切成空。”

  萧衍对洛有之的推算自然是无比相信,但,他皱着眉头踱步,而后问道:“但七万大军是不是太少?这七万人中,是否包含辅兵、民夫,若是有这些人,岂不是战兵不过一两万人,辅兵尚可作战,民夫岂不是……”

  洛有之摇摇头道:“自然是不包括民夫,但辅兵是包含在其中的,不过陛下,臣刚才所言,乃是我大梁官户,在我江东之地,隐户之多,谁也不曾知晓,陛下对此难道不懂吗?”

  萧衍闻言有些尴尬,他当皇帝前就是最大的门阀士族之一,怎么会不懂隐户,没有隐户他那么多的私军是怎么来的,攻破楚氏皇族的军队从何而来,数遍整个江东的大士族,大概只有洛氏没隐户,洛氏不玩这一套,他连忙打个哈哈问道:“青云不必羞朕,且直说吧,隐户虽众,国家却无法调动。”

  洛有之眼中升起亮光寒声道:“陛下御驾亲征,诸臣难道能够不随行吗?

  臣请陛下按照氏族志所载,从江东诸门阀士族中拣选人物随军出征,这世上哪里有能白白得到荣华富贵的呢?

  先祖积福,后人享福,这是自然之理,诸家的富贵是应该的。

  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自先祖豫章郡公坐江东以来,到现在这么多年,该是重新立下功劳,重新排定氏族志上诸家排序时了。”

  萧衍闻言只觉眼前一亮,振奋道:“青云,好啊,洛水大誓下,谁都不能拒绝出征,而且只要重排氏族志的消息传出去,没有人会拒绝立功之事,只要他们随从出征,为了立下功劳,就一定会携带大量的部曲,这样朕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数万精锐之卒,待战后归来,朕还能借此战,来重新划分江东势力,提拔新贵家族,抑制老牌家族。”

  洛有之所思可未曾结束,又言语道:“陛下,自江东往北疆而去,有万里之遥,若从此地运粮补给,如何能安,不若以南粮补北国之粮,以北国之粮供给军需,臣写下一条呈,交予联军军需之官,核对调整,可免百姓三成劳役之苦,可免钱粮靡费之耗。”

  此番联军自然由洛氏从中调和,尤其是军需大事,俱有洛氏之人于旁监督,以防止出现意外,萧衍闻言大喜道:“妙啊,青云,你果真是王佐之才,是洛氏当今的冠冕人物,朕得到了你,就如同汉高得到文献侯和英侯,这下朕彻底放心了。”

  洛有之微微颔首笑着,逐渐形成门阀的士族,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能充分利用其优势,来达成一石三鸟的政治目的,这一手纵然是他常观史籍也不由自傲。

  萧衍很快便于宫中,召集梁国群臣,敕令曰:“朕锐发大誓,天下尽举,梁国不可免也,朕今决意,发锐卒七万,皆为精锐,朕欲亲征,慨然诸家,俱为名门,值此之际,皆当随行,以功叩祖,以德见人,无功者下,无德者劣,品评人物,俱依此战,咸使闻之。”

  江东一众士族暗地里有气急败坏者,有踌躇满志者,有一言不发者,有担忧前路者,熙熙攘攘,北上者极众,俱出于氏族志百二十家,有锐卒三万,梁国舟船千百,大军十万,过淮河往北行,渡黄河时,望着那滚滚波涛泛起黄泥,江东士族皆裹衣撇嘴道:“黄河之水浊兮,不可濯吾足,长江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长江水清澈的可以用来洗濯冠带,黄河水浑浊的就算是洗濯脚也不行,充分表达了江东士族对北方的不屑。

  萧衍却从中听出了另外的味道,那是属于江东本土士族,和后来从中原迁徙过去的士族之间的一些矛盾,以及对未来的一些迷茫。

  萧衍略一沉吟道:“黄河水浊,两岸却有千里沃野,百万生民,是我大梁不得不取的土地啊,自豫章郡公时,这便是我江东大愿,诸位爱卿觉得呢?”

  江东士便不再多言,梁国和楚国终究不同,多说无益,且看日后风云。

  梁国徐州大军北上过汉国境时,汉国亦征诸州诸郡,拣选良人,俱为青壮,汉国人口极多,发军二十万,浩浩汤汤,旌旗四溢,自黄河跨河而过,穿过冀州辽阔的平原和无数的城池,跨过数十年未曾越过的太行山,从太行井陉中穿过,一座座在并州盆地间矗立的城池,登上太行山后,望着冀州平坦而一望无际的平原,汉国将士只觉胆寒心颤,那居高临下、一马平川,将来燕国东出,该要如何阻挡?

  此刻却不是思此之时,汉国将军遥遥望着那一座座矗立在要隘中的大城,而后是那无数黑甲披身的骑兵,燕国铁骑呼啸着从一座座城池中奔出,一辆辆大车紧随其后,上万并州骑兵齐齐聚合,为首将军奔上前来,高声吼道:“来将请通文书!”

  汉国大将关辉将手中文书高高扬起大声道:“汉军调令于此,过太行陉,经盆地,如今过太原,皆在贵国皇帝所指路线,未曾偏离丝毫!”

  经过别国国境,是位于诸夏腹心的楚汉二国所不能避免的,那自然不能乱走,早在之前,就已经设计规划好了行军路线,不能偏差,燕国大将检查后不再多言,放汉国大军过境,不多时,燕国大军同样出发,前往集合。

  自天俯视而下,万里夏土上,处处皆是人影,正卒、辅兵,以及超过百万被征发的民夫,无数的粮草在江河上、直道上被转运,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战,有洛水之誓的约束,诸国君主都尽可能的出力,以防违反誓言。

  中原诸国皆发大军,凛冬城中,此地虽极北,却非是终年冰雪之境,春日之时,亦有漫山遍野之芳华,亦有苍翠漫天之林。

  凛冬城,险要夺尽山势,城墙光滑似碧玉,上有青苔,建城不过数十年,却颇有旧作之感。

  城中洛宫,亦有往昔之意,宫中堂前,执掌洛氏军务的洛呈之与洛氏家主洛羲之对席而坐,兄弟二人间烧着一壶水,面前置着茶,有清香弥漫。

  二人间气氛略有些凝滞,洛羲之一封封读着手中的文书,过了许久,洛呈之将手中茶水放下,洛羲之亦全部读罢,洛呈之便说道:“梁国发十万江东锐卒、汉国发二十万冀州青州锐士、燕国发十万胡汉铁骑、魏国发十五万步骑,五十余万大军,其余民夫无算。

  自后汉末年以来,未曾有如此军势,几乎整座九州天下都被动员起来,这等战力,清扫胡人,定能功成。”

  洛羲之不太懂军事,但他是家主,能感受到别样的东西,皱眉轻声问道:“草原之大,五十万于其间,不过沧海一粟,若胡人远遁又何如?”

  洛呈之轻抿茶水一口斩钉截铁道:“胡人强势,不会远遁,阴山下,草根尖,精华膏腴在其间,胡人只会与我决战,且有我洛氏在,我们有无数的方法能够寻找到胡人迁徙藏身之所,这场仗唯有正面硬碰硬。”

  洛羲之起身推开屋门,望着院中那颗高高的碧绿的阔叶树,低声问道:“此番诸国四路出击,曹魏一路从关中,汉国、梁国由并州出直取河套,燕国一面从并州出发,以骑兵为二国掩护,一面从幽州出击,断绝草原东归之路,看来我洛氏亦要出击了,兄长亲自领兵,此番要带多少族人?”

  洛呈之站在洛羲之身侧,沉默了一下,而后缓缓道:“剩余的敢战士,我要全部带走,城中十二岁以上青壮以及战马,都要随我出发,洛氏嫡系子弟亦如此,除十二岁以下者,无论男女,全部要随军,大概三万人。”

  自祖宗保佑消失后,洛氏女失去了天生八十的武力,但依旧有卓绝的才情,可以作为随军的参谋。

  最重要的是,她们体内流着洛氏的血,她们眉心依旧篆刻着圣痕,正如持千里道剑的洛玉,受神临而持五雷正法的大祭司,崩摧胡人天命,催动神器,不弱于男子。

  在牺牲这方面,洛氏女不会让洛氏子专美于前,青天洒血,仅此而已。

  嗯?

  洛羲之闻言后,瞬间转头望向洛呈之,眼中是满满的疑问,他没说话,洛呈之却知道他要说什么。

  整个凛冬城男女老幼不过十万人,十人抽一都无法长久坚持,基本上是你死我活的打法,其余四国都是百人口抽一。

  当然,凛冬城现在不是国家形势,从实际上来说就是部落,不需要大量脱产的官吏,可以全民皆兵,可以女子从事生产,渔猎、种地。

  但三人抽一,这依旧太过于过分了,几乎会将凛冬城抽空,这一战打完,凛冬城可以宣布直接毁灭,甚至就连延续都难以做到,寒冷之地,本就子嗣艰难,生育低下。

  洛羲之是个优秀的医者,自然是个优秀的人口学家,他只略微盘算,便沉声道:“兄长,绝对不行。

  如今凛冬城中,将老幼排除掉,即便日后渔猎种地都由女子来做,但还是不够,必须要有男子在,十二岁太过了。”

  洛呈之拢在袖筒中的手一抖,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却未曾松口,而是咬着牙轻声道:“出征草原,人太少担心不够用,诸国五十万大军,能与草原交战者,有三十万人,就算是行军者有能,我洛氏出征,责任重大,要破胡人天命,若是付出无数的代价后,没能破碎胡人天命,那该怎么办?

  十二岁以下的男子都留在凛冬城,最多六到十年,凛冬城年轻一代就能恢复,过上几十年,等如今这一批人都去世,也就好了。”

  洛羲之摩挲着手掌,过了许久还是坚决摇头道:“不行,绝对不行,十五岁,这是家族以及所有人所能够承受的极限。”

  见到洛羲之再一次否定了自己,洛呈之用力抓住洛羲之的手臂道:“羲之,你不要妇人之仁,生死存亡的关头,要有舍弃一切的念头,我才是军务主管,你要配合我!”

  洛氏此番出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攻破胡人天命,天命不落,一切虚妄,洛呈之永远谨记着这一点。

  洛羲之一指点出,洛呈之就感应到一件神器出现在了自己的手中——四时之神。

  洛羲之肃容道:“兄长,有些事的结果是不能预料的,那就不要去做,尤其是人口之事。

  这件神器,名曰四时之神,这是家族目前所存留最强大的一件,能呼风唤雨、驱驰霜雪,是能够改变天象的神器,当年昭圣王用之于草原上召唤天灾,推迟了匈奴的国运和天命。

  但兄长要谨记,我们不是代素王意志行走人间的昭圣王,这件神器过于霸道,但凡发动就要洛氏之血,且耗费家族底蕴极多极快。

  昭圣王用之能让整个河套降下大雪,同样的底蕴消耗我们是做不到的,每一次使用都是家族所不能承受之痛,定要谨慎。

  我会在凛冬城,时刻关注家族底蕴的变化,必要时刻会回收这件神器,人命珍贵,用神器和底蕴来消磨胡人天命,或许是更合适的。”

  洛呈之手中握着四时之神欲言又止,他紧紧握住,而后踌躇道:“如今家族神器已不算多,底蕴亦不深厚,这个时候使用,是否不妥。”在千里符和五雷正法使用后,洛氏已经基本上没有能够震慑的神器,唯有四时之神还比较有震慑力,但如果现在使用,一旦底蕴不足,四时之神的威慑将大打折扣。

  武力衰微,神器无踪,洛氏还拿什么来抵抗未来的灾难。

  洛羲之强行笑道:“先祖高瞻远瞩,迁徙辽东,家族如今待在这远离中原的辽东,没有人能威胁到凛冬城,至于些许胡族,此番诸国灭胡后,不值一提,大不了就是一百年、两百年后再出世,等现在所有的王朝国家全部落幕,我洛氏再临天下。”

  一百年、两百年。

  在遥远的三代时期,还不算是什么,但自秦朝开始,这是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

  强如先汉,也不过是两百年,后汉甚至不过一百多年,若洛氏真的在辽东封城百年,两百年,出来的时候,如今的这些王朝,恐怕都已经化作尘土。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