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3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3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诸脉中,数西域承担最沉,自洛无疾于西域开一脉,两百年间,以无双侯一脉牺牲最重,佛道二教俱有护法神之说,无双侯一脉便是洛氏的护法神,如今洛乌本欲北迁,但听闻西域更重,便决然留下,这正是西域苍凉,难掩热血。

  几人皆动容,洛谌拍拍洛乌的肩膀,而后取出一面极小的旗帜沉声道:“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将这面旗帜交到叔父手中,有这面旗帜,如果有一天西域洛氏要隐姓埋名,无论是重建神庙军,还是认祖归宗,都不会有错漏,此旗帜唯有洛氏之血才能点燃,男女皆可,西域洛氏圣痕已没,此旗帜亦可检验子孙血脉。”

  洛谌这一番言语,几人便隐隐约约知道这是传说中的家族底蕴,外界一直有所传,如果不是家族分别,这等底蕴不会交予支脉手中,洛谌沉吟一番又道:“玉儿一向喜欢西域,你回返西域,将她带到西域去,为她婚配,西域无双城膏腴之地,胜过白山黑水万分,她定然欣喜。”

  洛乌紧紧握住手中旗帜,只觉阵阵炽热,竟如他年幼时曾无意间触碰到的神杖一般,那是力量,这便是神庙军的根本,他满目坚定,不再言语。

  洛襄拱手屈身肃然道:“伯父,河北一脉,仕赵而赵亡,降魏而魏败,邺城立基,北迁邯郸,又仓皇西逃,归洛阳,退长安,进则被疑串联河北之业,退则暗嘲辜负先祖之名,祖父困守长安,雨落而终,袁将军亦归天,汝南袁氏,唯余一九岁稚童,曹氏终松钳制,袁氏之厚恩,报尽也,魏帝询侄可愿为舍人,侄犹疑,至昭城闻族中之大业,魏国洛氏,无名姓之族,长安洛阳,伤心地也,再不愿复见,还请伯父允侄随家族北迁。”

  洛襄之字句,哀伤悲戚,至末翼,几乎是字字泣血,洛燕分支确实不同,官渡一败势难回,自此而后,只剩下随波逐流,生死具有定,半点不由人。

  洛谌还能如何呢,只能答应洛襄的请求,洛希和洛原眼中带着艳羡,却知道他们这两脉不可能迁走。

  两脉人丁都不旺,洛齐一脉是单传,整个汉国高层中,皆是人丁稀少,尽是老来得子,似乎祖辈将气运夺尽,于是子嗣皆艰难。

  洛谌送走最后这几人,看着他们隐没在寒雪中,只留下几处马蹄的痕迹,回城去侍候父亲洛晋,却见父亲脸色苍白的不对劲,顿时恐惧升上了心头,那个念头不可抑制的在脑海中闪现。

  洛晋躺在床榻上,等着洛谌回来,当他见到洛谌后,带着深深的失落道:“阿谌,素王真的没有出现。”

  洛谌重重握住父亲干枯冰凉的手,泣声道:“父亲坚持住。”

  洛晋摇摇头道:“长辈兄弟俱亡,当你叔父薨逝消息传来时,为父就知道,这世间已经无甚可留恋之物。

  况且为父这身残躯北上,不过是给小辈添麻烦而已,死于昭城,葬于泽国,这是幸运之事。

  这几日为父又在想,北迁辽东,或许是为父这一生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那里才是能让家族永存之所在。

  你带着传承戒指将所需材料备好,而后与敢战士前往辽东,辽东诸山脉环绕,你一直往北走,寻找易守难攻之地、适合建城之地、山川形胜之地,在那里建造城池,不必太大,能居住万人即可,日后再慢慢扩建。

  待在辽东,不要迁回中原,直到素王老祖归来,如果天下有变,可以遣一二子弟进中原,如此应当可保家族不失。”

  父子二人皆未曾提起胡运昌盛的谶语,洛晋所说的未来都是在洛氏渡尽劫波后,至于劫波后的洛氏会如何,不知道。

  洛谌缓缓步出房间,站在屋檐下,束手而立,眼前是白雪皑皑的昭城,耳边是父亲最后的遗言在回荡,“我这一生,生于昭城,以嫡长承袭公位,天子不存,姑母为我加冕,天下乱序,数十年来,战战兢兢,未有寸功,不见尺绩,幸甚亦无错过,及至末年,竟得噩耗,为族人求一生路,希冀百千年后,能得善言,唯此而已。”

  洛氏传一千三百多年,五十代人,类似洛晋这样的家主何其多也?

  人活在世上,为自己,为祖宗,为后人。

  自古以来有所作为的君王,最怕便是人亡政息,那代表着他一生都被否定。

  洛谌知道父亲这一生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将家族迁往辽东,后世对父亲的评价便在于此。

  世人大多好虚贬实,口盛之人天纵,实干之辈落尘,洛谌紧握手掌,心中盘桓着往后之事。一族迁徙乃是大事,这与流放不同,千头万绪,第一件事便是要将不愿意迁徙之人全部遣散,毕竟在昭城中,不仅仅生活着洛氏的族人,在不了解洛氏底蕴的情况下,前往那冰雪漫天的苦寒之地,正常人都不会愿意。

  数月前昭公召集众人宣布封闭昭城,前些时日洛氏在外诸脉都齐聚昭城,据说数十上百人在洛宫中相聚,而后诸脉就神色焦急的匆匆离去,今日长公子又召集众人,不详的预感弥漫在每个人心中。

  洛谌望着殿中众人,这里的人大多数都与洛氏相交很久很久,仅仅用世交都不能形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类似于曹氏和夏侯氏的关系。

  他先是拱手作揖,而后带着淡淡哀伤的声音说道:“诸位叔伯、兄弟、子侄,今日请诸位来此,是要宣布一件大事。

  数月前,父亲封闭昭城,诸脉齐聚后,洛氏观天象,昭城将化泽国,此为洛氏将衰之相,卜卦显示,洛氏将再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父亲决意家族北迁,诸嫡系子弟、支脉之主,俱服从其令,不出数年,洛氏便会全部迁走。

  诸位族中若有愿随洛氏迁徙的族人,俱留下名帖,洛氏绝不遗漏一人,若有不愿者,洛氏亦任由自便。

  如今汉室已亡,便是项王后裔如今亦可出世,诸位族人中,有慨然大志者,可入诸国,白山黑水,苦寒无比,这是洛氏的选择,却不是诸位的选择。”

  洛氏北迁!

  迁往寒冬时大雪漫天的白山黑水之间!

  洛谌的话宛如重锤直接砸在所有人头上,头晕目眩,嗡嗡作响,活了数十年,从来没见过族群自我流放的,白山黑水,燕国由此而出,燕国先祖流三十万人,存活不足十万,攻下幽州和冀北后,立刻抛弃龙兴之地,举族南下,现在洛氏竟然要去。

  白山黑水有多远?

  从昭城出发到北境,有三千里之遥,如果不能理解的话,这个距离相当于昭城到岭南。

  “长公子,为何啊?!”

  此事匪夷所思到让人完全不明白的地步,就算是昭城将要化作泽国,又何苦要迁往辽东呢?

  这世上任一国家,都会欣然接受洛氏,甚至为洛氏划土,只为洛氏的青睐,难道仅仅因为那卜卦的卦象?

  洛氏何时会相信卦象了?

  众人回忆着数月前那一场要封闭昭城的会议,大祭司敲击着神杖说那是素王的旨意,如今这难道同样是素王的旨意吗?

  洛谌没想到他们竟然能够想到,这也没什么值得隐瞒的,于是点点头道:“亦有素王旨意之因,素王传下一道神谕,家族若是生活在辽东将会更容易去做。”

  果然如此,众人皆恍然大悟,对洛氏而言,素王的言语就是圣旨,只需要遵从即可,哪怕刀山火海,亦甘之如饴。

  而后洛谌便见到有一老者匍匐在地上,一叩首后朗声道:“长公子,臣率主支愿附洛氏尾翼,同迁辽东,至于别支次脉,亦会同他们讲清楚,但长公子可能多虑,我等在昭城受数百年大道,皆以素王为天,既有旨意,区区艰难险阻,如何会避开?”

  洛谌眼见又有数人出席要叩首,立刻急声道:“诸位还请慢,迁往辽东有惊天大难,这是洛氏之敌,与诸家无关,若是因此而使诸家凋零,洛氏实在是惭愧。”

  那老者闻言更是朗声笑起来道:“长公子,《史记·洛世家》中有一句言语——‘公室千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愿从君!’

  我族受洛氏恩养两百七十年,该是报恩之时。

  长公子说那是洛氏之敌,臣曾外祖父便是洛氏嫡子,臣可算洛氏吗?

  臣曾闻末年齐愍王**前言,不堕素王之血,不堕太公之威,臣亦如此,若洛氏真有大敌,臣今日改氏洛,为洛氏挡灾拦劫,祖宗想必不会怪罪。

  愿随洛氏同迁辽东,以洛氏为族、为父、为母,亲而信,心同功,死不旋踵。”

  言罢又是重重一叩首,数十人皆出席,如同潮水般跪下,齐齐叩首,这副场面震撼至极,敲击在洛谌心中,甚至胜过那洛宫中的钟声。

  这一叩,那风花雪月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不见。

  这一叩,自此族人生死便不操持于手中。

  这一叩,此生都不知能不能再回返中原,不知是否能再见祖先神位,在坟前拜祭。

  但他们依旧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跟随洛氏。

  因为对素王上皇的信仰,从年幼时就由父母带着颂唱那些圣曲,学习那些诗歌,已经根深蒂固。

  因为对洛氏大恩的报答,生活在昭城中,心灵纯净,不理会那些纷纷扰扰,造就了这样的心境。

  洛谌跪坐着的身子在微微颤抖,他缓缓倾倒,匍匐在宫殿中,“君等所愿,不敢辞也!”

  ————

  有客经昭国,叹然曰:“昭人有三,一曰素王天,一曰洛氏恩,一曰谨守德,真君子之国也。”——《世说新语·德行》

  第773章 天命缥缈不过虚幻之梦!

  天下未有不透风之墙,况且洛氏不曾掩饰自己的目的,借着卦象将一条条谶语传播出去,胡人将兴,诸夏将衰,洛氏向北,镇压胡国,邀天下王者圣君,意志恢宏之士,同往而去!

  然应者寥寥,天下诸人皆视之为无稽之谈。

  洛楚奔昭,乃是舍国而去,吴国攻汉都因此结束,谁都未曾料到,他竟然会直接薨逝于北国。

  洛希一路疾驰回到吴国中,立刻就感觉到国中局势不对,他远路风尘回到吴国,加上昭城散播出的消息,自然聚首以对,但在席中,对豫章郡公薨逝哀悼后,却陡然沉默下来,对洛氏北迁以及洛希的想法,竟无人过问,洛希立刻就知道,这定然是心中有所大事!

  洛希父亲早亡,洛楚薨逝后,他就是如今的江东洛氏之主,见状微微皱眉而后朗声道:“蛇无首将死,国无首难行,先郡公薨逝,吾继公位,然吾年幼,吴国大业,谁来继之?”

  “郡公,吴国立时,曾有言,功高者王之,吴国遂以功为先,前岁,先郡公及诸国诸家同心攻汉,镇北将军伯言公,奄有大功,克复徐州,据有淮泗,自荆州投效以来,未曾见此大功也,吾以为,功不可不赏,当以伯言公为大都督,持国节杖,主持吴国征伐之事。”

  夺权!

  洛希没想到一回来就遇到这么大的事,忍不住将目光投向吴国现任大都督鲁肃,鲁肃满头花白,皱纹纵横,纵然不夺权,也是风烛残年的年纪,随时都可能死去。

  但让众人没想到的是,为陆逊出言的竟然是楚氏的家主楚雄,洛希将目光投向桥宣,桥宣微微摇头,示意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席中有二十多人,皆是吴国中有头有脸的清正名臣及大世家之主,在楚雄发声后,几乎大半人都齐声道:“伯言公当进大都督,持国节杖!”

  洛希瞬间就反应过来,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大都督之位,而是诸家联合要扳倒以周瑜和鲁肃为主的周氏和鲁氏。

  不至于啊!

  周瑜已经逝去,鲁肃行将朽木,在这种时刻为何要扳倒这两家呢?

  鲁肃微微叹口气望了洛希一眼,而后有些嘶哑着说道:“伯言功高,亦有天纵之资,吾年迈无力,吴国百年,只赖伯言,以伯言为大都督,吾赞之。”

  他话音落罢,便听得众人皆面无表情道:“子敬公高义!”

  极度不详的预感袭来,到了现在,洛希已经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了!

  楚雄从坐席上站起,他光着脚走到殿中,环视一周,“诸位公卿,我吴国建国至今,一直在天下间差列国一筹,列国称王,称帝,我吴国俱无帝王,洛氏不王,我等可以理解。

  如今先郡公薨逝,我有一问,我吴国如今据有荆、扬、交、徐四州之地,蜀王若降,益州归我,故汉十三州,天下疆域泰半,俱在我吴国之手,如此广域,万里之疆,无王无帝,岂不谬哉?”

  殿中先是一静,而后是零落的声音响起,“此言有理啊!”

  果然!

  洛希深吸一口气,隐藏在江东吴国数十年的大问题,在祖父薨逝后爆发了出来,江东要一个皇帝!

  怪不得要攻讦周氏和鲁氏,吴国九大顶级士族,洛桥萧韩楚周鲁张陆,周氏和鲁氏是最有实力的派系之一,这是要提前将之清扫出局。

  麻烦了!

  江东要大变天,在称帝这方面,洛氏不仅仅不占据优势,反而劣势到极点。

  殿中情势愈发凝结,所有人都在互相扫视,谁会是江东的皇帝?

  一直稳住钓鱼台的陆逊眼中突然精芒闪过,北伐汉国之功酬为大都督,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争帝位?

  家族北迁,留在中原之人身上所背负的便愈发重,没有主支的支撑,江东洛氏就要在保留底线的同时在政治场上和这些人转圜,洛氏子弟到底如何,该是检验成色时了!

  汉国都城奉高,天下有数的繁华之城,端的是城池高阔,巍然屹立,自刘备入青州,伴着刘氏走过数十年风雨,斑驳旧迹,尽是往事尸山血海。

  刘禅知晓洛原回返,便将之邀入宫中,望着那恢宏辉煌的宫殿,洛原深吸口气步入殿中,面相颇为和善的胖子皇帝端坐在上首,对刘禅,洛原还是很有好感的,这是个相当仁厚的皇帝。

  两相对比魏汉二国的辅政大臣,魏国尽去,伏诛者过半,而汉国俱老死,未曾有因罪伏诛者,诚然汉国诚臣,然刘禅仁厚亦是其中关键,洛燕后裔毫不犹豫的想要离去,而洛齐后裔有所牵挂,就在这其中。

  “臣参见陛下!”

  “卿且坐。”

  洛原行礼后,便在下首跪坐,刘禅询问洛原前往昭城之事,除姬昭之事外,洛原大致讲出,刘禅一听顿时急切,颇为紧张问道:“卿,卿可要弃朕而去?”

  洛原眼神一暗,而后回道:“陛下不必担心,臣不会走,家主言使臣尽英侯之责。”

  刘禅轻舒一口气,汉国有今日,元从诸勋功不可没,但数十年下来,老的老,死的死,再过十年还不知道是否有在世之人,二代忠诚但能力稍弱,尤其是比起父辈差的太远,洛原是二代中的佼佼者,又能信任,眼见燕国权臣横行,魏国政斗激烈,刘禅如何能不怕,自然不愿意洛原离去。

  如今听洛原言语放下心来,于是朗声笑道:“英侯,朕以为昭公实在是过于杞人忧天了。朕虽只略通文史,亦知邦周时,曾有‘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危急之相。

  周懿王时,诸夷攻夏,我诸夏尽乎葬身于夷人浪潮,洛宣公以此为功,名列盛典,及至诸霸主尽起,三百年间,尽诛蛮夷戎狄。

  那等危急之日,尚且安然度过,如今诸夏虽裂,然北至辽东,南至琼州,东至滨海,西至昆仑,俱为素王之土,区区北狄,又有何惧哉?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