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69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69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秦国想要东出,就不应该纠结于和晋国一时的胜负,即使能获得胜利的名声,难道对秦国的大业有什么帮助吗?

  您应该向洛侯写信,表达自己对中原没有窥视之心,只希望能够为王室镇守西陲,振兴诸夏的大业。

  这样洛国就不会跟随着晋国来侵害您,如果仅仅只有晋国的话,他是不能在渭河打败您的。

  秦国的西边有犬戎,北边有义渠戎,这些是上天赐予秦国的兵员和土地,若是可以将这些戎人归纳到秦国的统治之中,秦国的国力想必可以大大的增强了。

  秦国和楚国结成了兄弟一样的盟约,夫人宣芈为您带来了楚国的友谊。

  楚国如果能够在汉阳打败吴国,在西边打败巴国,在南边将蛮夷清剿,国力壮大。

  晋国一向是喜欢内斗的,齐国一向是喜欢弑君的,洛国用这两个国家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是注定不能长久的。

  您只要不断的积蓄国力,等到晋国内乱,齐洛分家,到那时秦国和楚国就可以兵分两路,互相为对方牵制中原诸侯的兵力。

  如果这样做,难道会遭遇从前那样的失败吗?”

  异里说出的话鞭辟入里,让秦伯不得不信服,叹道:“秦国地处偏远,从来没有大贤的人到来。

  现在见到先生,才知道圣王也需要贤臣的辅佐,孤娶得楚国的公主宣芈作为夫人,获得了楚王送来的一车车金玉,都不及先生一个人啊。

  一个大夫的职位是不足以匹配您的,孤愿意将您拜为大庶长,执掌秦国的国政,想必这样,秦国就能兴盛了。”

  秦国的大庶长,楚国的令尹,齐国的冢宰,晋国的中军将,这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

  秦伯愿意将一个奴隶拔擢为国相,可见异里的智慧有多么的震惊到他。

  异里这个人,能力出众,平生最是喜欢做官,当即也不惺惺作态,直接下拜道:“臣异里拜见国君。”

  宣芈见到异里果然是个大贤之人,又见秦伯直接将其拔擢为大庶长,心中很是高兴,便为秦伯倒酒,柔声道:“夫君今日得一大贤,应当贺之。”

  秦伯此刻心情舒畅,望着柔美盈盈的宣芈愈发喜爱,执宣芈手道:“妻子是丈夫的助力。

  舜王因为娥皇女英而兴盛,桀纣因为妺喜妲己而衰亡,可见男子想要成功,定然有贤明的妻子。

  夫人是楚国的贵女,为孤带来异里这样的大贤,想必是上天将您赐予我,让我兴盛秦国的吧。

  以少昊上帝的名义,孤愿意与楚国永结两姓之好,还望夫人能将此言转告楚王。”

  这一番话既是秦伯的真实想法,又是秦国对楚国的一种表态,秦楚之间要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宣芈知道父亲的想法,她笑着靠在秦伯肩上,温声道:“夫君,以太一至高神的名义,父亲会同意的。”

  异里,一国之相,所献之策,两国从之,春秋士人之盛景,管仲始之,异里盛之。

  ……

  姬姜联盟是周王朝存在的基石,但这种由血缘关系形成的联盟,促使了一批无法进入联盟的大国团结起来,这种将权力局限在一个圈子之中的行为,能够稳固权力的传承,但最终一定会迎来强大的反噬。——《周王朝兴衰史》

  第61章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洛国,昭城。

  这座建立已经五百年的城池,在整个诸夏世界之中赫赫有名,城墙之上的斑驳彰显着它的古老,华美的建筑展现着洛国的底蕴。

  即使齐国称霸百二十年的岁月里,依旧没人能够忽视这里,所谓祭则天子,政由方伯,洛侯便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洛辞与洛言坐在静室之中,读着秦伯遣人送来的国书。

  在异里为秦伯分析了天下的局势之后,这封国书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洛国主人的面前。

  洛辞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将竹简推向洛言,说道:“很有趣的一封国书。”

  洛言展开,“五百年前,邦周承天受命,武王将您的先祖素王封在了洛地,于是建立了古老的邦国。

  五百年来三摄国政,九代洛侯都担任天子的卿士,这是多么辉煌的历史呢?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威望比天子还要高,他还能使用天子的礼乐、鼎器、车马、衣裳,难道邦周还能有人比他尊贵吗?

  他能获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您的先祖明公送他回国,还给予他支持。

  现在您又帮助公子重耳即位,看来晋国是要称霸了,他是姬姓的诸侯,天子的宗亲,列国想必是会臣服的。”

  “这?”

  读到这里,洛言已经深深地皱起了眉头,听着是夸奖,但这明晃晃的就是在挑拨三方之间的关系。

  这封信若是传开,造成的影响恐怕是不会太小,这会是一道横贯在三者之间的裂痕。

  洛辞面上表情不变,淡淡道:“秦国有能人,下面才是重点。”

  “秦国是因为宣公的恩惠,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如果不报答的话,想必是有违于天理的。

  西戎攻破了镐京城,现在还试图前往中原之地。

  秦国三百年来,一刻也不敢忘记当初对宣公许下的诺言,要为王室镇压西戎。

  以少昊的名义,我在此向您保证,绝不会有任何一个戎人可以越过秦国的国土。”

  洛言的脸上露出了和父亲同样的神情,玩味地颠了颠手中的竹简,说道:“秦伯这是在释放善意,言明自己不愿意东出啊。

  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这是料定洛国不会对攘夷有功的诸侯动手。”

  对于秦国的想法,洛辞自然是清楚的,颔首笑道:“这一代的秦伯是个擅长打打杀杀的将军,从他支持公子因来看,他是一直想要东出的,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变化。

  一定是有智谋之士入秦,给他出了这个主意,用攘夷的大义,牵绊住洛氏的手脚,真是高明啊。

  但这是好事,诸夏之间注定是要杀一个血流成河的,但现在夷狄还是很昌盛。

  若是因为内乱,让夷狄乘虚而入,老祖宗是一定会怪罪的。

  秦国若是真能将西戎彻底扫平,说不定邦周天命落地的时候,上天还真的会眷顾秦人呢。”

  说着两人都笑了起来,若是秦国真能安心的在西陲清剿西戎,起码百年之内是不会东出了。

  将秦国的国书放在一边之后,洛辞就开始详细的询问洛言关于晋国的情况。

  这一下洛言的脸色瞬间严肃起来,思绪回到了在晋国之时。

  五公子之乱结束不久,公子重耳在一众卿大夫和齐洛两国的见证之下,即位晋国国君。

  中原最大的大国迎来了自己新的主人。

  对于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想要稳固统治,首先就是安插自己的人。

  通常来说,国君都会将自己的兄弟、姻亲、亲随安插在关键的位置上,但这时就有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公子重耳的四个兄弟互相残杀一个不剩,齐国给了一支贵族,洛国也有一些公族到了晋国之中,加上那些一直追随他的卿大夫。

  洛言当时见到公子重耳任命的六卿之中,一个公族之人都没有,忍不住问道:“晋侯,您为什么没有任命公族之人担任六卿呢?

  难道天下还有比亲族更值得信任的吗?

  正如洛国和晋国有四百年的深厚情谊,与齐国有五百年的深厚情谊,这都是因为双方之间有血缘,所以才互相信任啊。

  您任命的六卿诚然都是能够兴盛社稷的贤臣,但是这样的苛待亲族,恐怕是会引来祸患的。”

  但是公子重耳根本没听,他直接了当的说道:“太子,您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晋国与洛国是不同的。

  五百年来,洛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内乱,这样忠诚的公室和公族,天下的诸侯没有不羡慕的。

  五百年来,数不清的公子贵族流亡在外,晋国、齐国、楚国、宋国,哪个国家没有呢?

  洛国没有!

  五百年来,像是公子舞那样的事情有多少呢?恐怕没人能够数的清。

  可是您呢?您眉心的圣痕是生来就有的,即使有乱臣贼子,难道能剥夺您的高贵吗?

  它告诉所有人,您是素王的子孙,所以您有底气面对公室和公族。

  孤也有这个底气,但是孤的子孙呢?

  从孤这里开始改变吧,孤再也不想让晋国因为内斗而错失称霸的时机了。”

  说到这里,洛言已经明白了,公子重耳不信任公族,因为晋国一直以来内斗太严重,这些公室和公族时时刻刻想着篡权夺位。

  经历如此惨烈厮杀才登上君位的重耳不可能再给公族权力,重用卿大夫,最多也就是权臣,没有资格登上晋国的君位。

  重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证晋国君位把持在他这一脉手中。

  “晋侯,因为公族可能背叛就弃之不用,这难道不像是因为吃饭被噎住,就连饭也不吃了吗?”

  人的局限性无处不在,重耳这样贤明的君主,也是不可避免的。

  重耳摆摆手道:“当初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原因,孤的卿大夫们都是贤明的臣子,是足以辅佐圣王的,比那些空有血统,却败絮其外的公族有能力的多。

  有他们的辅佐,想必晋国是能够兴盛的,尊王攘夷,王道大义,孤会去做,太子就勿要担忧了。”

  洛言将当日发生的场景完全告知洛辞,叹息道:“晋国的卿大夫们诚然是贤臣,世卿世禄的制度,大肆赐土的政策,这难道不是五百年前邦周的制度吗?

  晋国很快就会兴盛起来,但最终一定会因为这个制度而灭亡,就像是现在的王室一样。”

  晋国的制度实在是太有即视感了,这种制度对外扩张自然是无往而不利,但是对国君的权斗、御人属性要求很高。

  否则周王室的结局就是晋国公室的结局。

  晋侯重耳暂时是想不到那些了,现在的他大权在握,意气风发,晋国真不愧是列国之中底子最厚的。

  在重耳改革国内军制,实行六卿制度以来,整个晋国都仿佛变成了一驾战争机器。

  而且压制了那些只会坏事的公族之后,辅佐重耳的臣子的确个个都是贤臣。

  短短三年时间,就在翼城之中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晋国还有强军,世卿世禄的卿族逐渐地侵蚀着原先属于晋国公族地土地。

  重耳对这件事抱着一种放任自由地态度,那些公族大多数都是当初追随公子舞的,在晋侯无知薨逝之后,依旧要追随着公子舞杀死他。

  重耳深恨这些人,他曾经对左右说:“公族是公室的翼护,但是这些人却追随着公子舞妄图杀死晋侯无知,在国君之位落在孤的身上时,又追随着公子舞要杀死孤。

  可见在他们的心中是没有国君的,等到碧落黄泉穷尽之时,孤才会原谅这些不忠不义的人。”

  重耳的举动再次激化了晋国之中公族与卿族的矛盾,甚至有公族公然说道:“重耳这样苛待公族,数遍列国都不曾见。

  楚国是南蛮建立的,习得礼仪之后,尚且知道重用公族,难道重耳会不知道吗?

  晋国,是素王分封的姬姓宗国,位列诸姬第一,如果晋国都这样做,姬姓还有什么尊贵之处呢?”

  重耳闻言自然是大怒,他认为这些公族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他想要杀死这个人来威慑公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威势。

  在左右的劝谏之下,他收起了这样的心思,但还是向整个晋国的公族发出了一封告书。

  “作为臣子,随意的毁谤国君,难道是正确的吗?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