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57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57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因为对李傕郭汜有用,刘协的生活水准因此变好了一些。

  张济不愿意和李傕郭汜混在一起,于是逃到了弘农郡就不再向前,关中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西凉军,关中士族当然有些紧张,生怕这些西凉军在关中纵兵劫掠,大开杀戒。

  士族为什么要寻找明主?

  因为士族总体来说是要生存的,明主有脑子,懂得什么叫做合作,只有遇到明主,士族才能生存下去并且争权夺利。

  士族最怕遇到的就是那些完全没脑子得过且过的军阀,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杀,这种军阀完全就是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思。

  问题是军阀想死随意,士族不愿意和他同归于尽啊!

  李傕郭汜在关中士族看来就是这种,杀关中士族对李傕郭汜没好处,但李傕郭汜很可能做出这种事。

  洛空请动天罚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关中来,所以关中士族不清楚。

  李傕郭汜在阵前亲眼见到董卓被天罚而死,早就吓破了胆子,之前在洛阳都只敢劫掠不敢杀人,进了关中自然同样不敢。

  见到这些西凉军只要财货,关中士族略微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些西凉将领还是能交流的。

  以西凉军为完全意志的长安朝廷建立,李傕郭汜当即就是一顿封官,试图缓和己方与天下诸侯的关系,顺便试探一下皇帝到底有没有作用。

  ……

  凉州。

  从董卓率领大军离开这里之后,凉州就显得略微荒凉了一些,董卓曾经是凉州最大的军阀,但不是唯一的军阀。在董卓前往中原之后,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暂时放弃了凉州,随着董卓兵败的消息传来,尤其是李傕郭汜建立长安朝廷之后,凉州军阀顿时就有了异心。

  李傕郭汜待在三辅,这里地处偏远,虽然远不如洛阳天下之中,但比之凉州还是繁华许多,于是二人都不愿意返回凉州,便册封凉州军阀为列侯,还封为将军,正是马腾韩遂二人。

  马腾韩遂见到朝廷愿意承认二人的割据地位,再加上这是正统的汉室皇帝册封,于是欣然领命,就在凉州割据。

  当初董卓前往中原时,带走的凉州青壮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征召,直接便宜了马腾韩遂二人,两人又前往羌人部落之中。

  在汉人的眼中,羌人和胡人是不同的,正如大多数人称呼昭城洛氏为周族一般,羌人的地位还是颇为特殊的,虽然不是汉人,但也不算是蛮夷,比西域人的地位还高一些,属于可以统战的对象。

  马腾就有羌人的血统,并未因此而受到歧视,所以两人在得知董卓已经死在了洛阳之后,不仅仅接手董卓的士卒,还要接手他的羌人盟友。

  可谓是董卓跌倒,马韩吃饱!

  ……

  自凉州再往西,从洛空率军进入中原开始并且遭遇不利开始,西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西域将近一半的精锐都被洛空抽调,西域的混乱不是从胡人开始的,而是从乌孙国和大宛东国。

  洛空前脚离开西域进入凉州,乌孙和大宛的贵族便直接废除了原先的刘氏诸侯王,建立了新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在最初基本上都是纯汉人组成的,当然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是纯粹的汉人,就算是汉人,也和中原的汉人有了很多的不同,毕竟就连无双侯国都不可避免的有了极多的改变。

  大宛改名西夏,即天下极西的诸夏,乌孙改名中夏,即天下之中的诸夏,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双方之间的不对付。

  西夏在立国之后就开始了原大宛国的统一计划,撕毁了原大宛东国、西域都护府和大宛国签订了一切协议,西夏国主的目标是三年之内统一整个盆地,不过三年过去了,这个目标还没有达成,依旧在乱战之中。

  相比较西夏国,中夏国的征途就很是顺利,中夏王是个人杰,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杰,当初洛空在西域镇压,完全压制了他。

  现在洛空一走,中夏王顿时就崛起了。

  从伊水河谷开始,凭借着人口优势、技术优势、马匹优势、土地肥沃优势,一路东征,那些小的西域国家直接投降,中夏王按照传统册封原先的外藩国王为列侯。

  那些大的国家则依旧为王,但需要向中夏王称臣纳贡,仅仅几年的时间,中夏国就大致上统治了整个天山北麓,东西大约三千里的土地,各种族群加起来有一百五十万的人,如果全民皆兵,控弦之士有十万!

  这种级别的国家,守卫西域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那些游曳在草原大漠上的胡人和中夏国大战数次,都没有讨到好处。

  当然到了这个程度,汉廷在整个西域的统治已经完全崩溃,尤其是西域都护府已经彻底名存实亡。

  在整个天山北麓,唯一还独立存在的国家就是无双侯国。

  中夏王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素王上皇天世尊有无限的崇拜,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无双侯国的素王神庙祭拜。

  西域这片土地上的政治和中原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地域歧视,和中原那种本地互助完全不同。

  西域玩的是宗教内的各派主张,所有的贵族都同时有宗教身份,比如中夏国的左相就是道教大真人。

  在统一整个天山北麓之后,中夏王开始给历代的无双侯册封佛陀、菩萨、金刚等果位。

  最终此举引起了国中道教徒的不满,中夏王虽然笃信佛教,但脑子没抽,于是又给历代无双侯上了一遍道教神仙果位,他自己也开始在外人面前佛道同修,还任命了道教大真人作为左相。

  中夏国的实力膨胀让马腾韩遂都很是恐惧,尤其是中夏王将国都从原先的伊水河谷迁徙到了靠近凉州敦煌地区之后。

  这是什么意思?

  中夏王之心,路人皆知啊!

  这不就是准备叩关进入中原吗?

  但实际上这就是马腾韩遂杞人忧天了,这二人军事能力还不错,但政治能力实在是过于低下,根本就看不出现在的形势。

  中夏王的确是有这样的想法,毕竟身为诸夏列国的国主之一,谁没有进入中原问鼎的心思呢?

  辽东燕国不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中夏王太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中夏国的崛起实在是太快了,内部的问题乱糟糟,各种利益的分配,各方的矛盾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不慎就会爆炸。

  如果现在进入中原,一直胜利倒是还行,毕竟战争的胜利能够掩盖绝大多数的问题,但只要一场失败,现在这个表面庞大强壮的国家就会在瞬间土崩瓦解。

  不仅仅是整个天山北麓,中夏王甚至怀疑自己就连伊水河谷都回不去就会死在半路之上。

  所以在没有整合完内部之前,中夏王绝对不会进攻凉州,马腾韩遂的防备算是无用武之地了。

  至于无双侯国目前在洛空的母亲手中掌控。

  神庙军已经彻底化作了护卫军,中夏王以整个天山北麓统治者的身份,将素王神庙的级别提升到了最高的地步。

  中夏王号召遍布西域的寺庙和道观要每年按时向神庙进贡,以维持素王神庙的运转和神庙军的运转。

  这个做法等于从某种程度上,让神庙大祭司成为了西域寺庙和道观的最高领袖,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设计。

  无双侯国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无双侯国减轻压力。

  所有人都以为神庙军是独立的,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比较亲近无双侯国而已。

  实际上这支军团始终掌握在无双侯手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

  ————

  西域之民,素敬诸天诸神,三千里地域,五千里方圆,竟有佛寺千座,道观亦千数,处处焚香,不别汉土之人,不列男女之别,乃止二教同拜,皆行祷告,中原之民入之,若处神国,甚为诧异,异域之感,不绝于身,自敦煌三千里至中夏无双素王神庙,此佛道之冠冕,敬拜素王上皇天世尊,敬拜素王上皇大天尊,始觉西域乃同中原一心矣。——《后汉书·西域列传》

  第661章 天下渐安,诸州皆静!

  话说袁绍率领着从洛阳回返的冀州大军马不停蹄的往前线赶去。

  一回到河北,袁绍瞬间就感觉天地之大,可以肆意遨游。

  河北人杰地灵,谋士如雨。

  袁绍一到军中,望着眼前的众谋士以及诸将,心中的压抑顿时一空,只觉意志勃发。

  沮授跪坐在袁绍左手,他是袁绍的副手,超脱了谋士的层次,袁绍知道沮授最擅长的是治政,相当于丞相。

  袁绍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诸君,这些时日辛苦,我率军前往洛阳导致冀州空虚,给了公孙瓒这卑劣之人可乘之机,这是我的错过啊!

  冀州若是没有诸君守御,我袁绍安能在今日坐于此地乎?”

  袁绍这句话一出,无论是沮授、审配、田丰、辛评、郭图、逢纪、许攸这些偏文臣谋士,还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皆俯首而拜,泣泪不已,“主公!”

  甚至就连一向心高气傲的麴义,都对袁绍震惊不已,他和先前那些人不一样,他不算是袁绍的臣子,而是袁绍的盟友藩属。

  袁绍让众人起身,环视众人一圈,沮授是士族代表,袁绍的谋主是荀谌,但现在谋主不在。

  他麾下军略最盛的是审配审正南,而且审正南虽然是文臣,但却有统兵之能,奇计百出的是田丰田元皓,袁绍认为田丰不下于古之谋略士。

  望着这些人袁绍心中豪气纵横,手中握剑,慨然道:“诸君,我遵奉大义,前往洛阳,扶助大汉社稷。

  公孙瓒麾下有军马千万,白马义从,纵横天下,董卓祸乱却不思报答汉恩,不出一兵一卒,反倒袭我基业,攻讦忠臣,其狼子野心,奸险至此,真可谓虎狼也!

  若不能提剑斩之,若与他同立于青天之下,我袁绍羞惭于青史!”

  主辱臣死,颜良文丑已经下泪半跪道:“主公,愿为先锋,定斩公孙首级!”

  袁绍的话让众人皆怒发冲冠,但除了颜良文丑之外,其余人还是觉得现在不能和公孙瓒彻底开战,实在是太容易出意外了。

  袁绍同样很清楚,他让颜良文丑起身,又道:“然大丈夫以识时务为俊杰,公孙军强势大,不可与之力战,吾欲求和,以图后事,河北有诸君,公孙瓒不过是冢中枯骨而已。”

  沮授等谋士都松了一口气,袁绍没有上头就好,现在的局势不到拼命的时候,公孙瓒正处于一鼓作气的时候,现在打仗,万一被公孙瓒的军队一波推平,那就不妙了。

  但是求和,众人同样有些犹豫,求和不是他们求和,公孙瓒就一定要答应的。

  袁绍心中早就有了腹稿,径直说道:“求和不可屈膝。

  公孙瓒怀虎狼之心,若卑躬而求,今日略境,明日寇关,今日以金银,明日以布帛,得一夕之安寝,翌日公孙兵锋又至矣。

  退一寸,弱十分,这难道不是韩魏事秦的抱薪救火之计吗?

  唯有挫其锋勇,断其意志,使公孙畏惧,河北之地,儿郎振作,冀州袁绍,不可轻侮,才能真正让公孙瓒生出求和之心。

  诸君以为然否?”

  河北群臣肃然而立,皆躬身作揖抱拳齐声大作,“谨遵主公之令!”

  众人各自得令走到屋外,审配突然说道:“愿同诸君,共克公孙!”

  众人都有些惊讶,审配的确是才能出众,但这个人一向专断,自视甚高,不喜听人言,现在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这怎么能不让众人震惊。

  审配见到众人神情,抬头望天道:“既为袁氏臣,还请诸君尽心竭力,河北大业,在主公,不在公孙瓒。”

  审配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他要为袁绍尽忠,他在警告其他人,不要试图背叛。

  沮授和审配虽然略有不和,但皆是性格刚烈之人,都是忠贞死节之臣,当即慨然道:“河北不止审正南,亦有沮授,既为主公别驾,再不事二人矣!”

  审配拱拱手离开,袁绍任命他为兵曹从事,河北诸将,皆听其号令,他要做些准备。

  袁绍到达不过三日,公孙瓒得知消息,再次引兵来攻,审配号令诸军,坚守不出,消耗公孙瓒的气势,袁绍则上阵鼓舞,以防止因为久守而导致河北军气势低落。

  公孙瓒连续进攻,竟然一步不能前进,之前郡县闻风而降,现在却寸步难行,使公孙瓒颇为恼怒,认为是诸军不利,竟然亲自上阵。

  麴义颇为狂傲,他以前纵横凉州,后来投靠韩馥,但是却瞧不起韩馥,因为韩馥不重用他,所以与韩馥不和,如今袁绍用审配统军,麴义依旧不服,认为一介士人,懂什么统兵打仗。

  他认为河北诸将,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于是自率精锐私兵出阵与公孙瓒作战,袁绍和审配直到麴义出阵后,才得知了消息。

  袁绍营中。

  审配面色难看至极,他为人专断的其中一点就是最讨厌违逆他命令的人,麴义完美的切中了审配最厌恶的点。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