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499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99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洛空脑海之中还在回想刚刚贾诩说的话,越想越觉得巧妙,于是认真地说道:“先生还请说吧。”

  贾诩沉吟一下道:“君侯勤王而来,西域诸军精锐,定然天下震动。

  诩有一言想问,君侯勤王要如此做?

  是攻伐太平军,还是入洛阳守卫?”

  洛空沉吟道:“外军入洛阳,恐怕不行。

  只要能解洛阳之危,击败太平军便足够了。”

  贾诩闻言沉声道:“那君侯就要小心了,一着不慎,就会全军覆灭的结局,而且不是败在太平军手中,而是死于奸佞之手。”

  贾诩此言宛若在平静的湖面上砸下一颗巨石,让洛空不能平静,他紧紧地盯着贾诩,等待着他后续的言语。

  贾诩缓缓讲述着自己的推断,洛空越听越振奋,甚至直接坐到了贾诩身边。

  ————

  空进凉州,驻武威,州郡诸将官往来拜见,甚乏,及贾诩来投,空与之谈,半夜不觉疲累,乃叹曰:“吾得文和,有若高祖得良也。”——《后汉书·无双侯世家》

  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

  洛霄军中。

  许多渠帅都不明白大贤良师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杀进洛阳,忍耐了许久,他们终于憋不住了,前往洛霄帐中询问。

  洛霄望着挂在墙上的大汉地图,相比较前汉的地图,这幅地图有了一些缩水。

  东北的辽东都护府被强势的燕国占领了极大的一块。

  燕国是汉人建立的,又有洛氏的暗中帮助,他们有文化,有文明,在那残酷的冰天雪地之中生存,让燕国士卒的战斗力强的可怕,四个字足以概括——悍不畏死!

  在那残酷的环境中,本就随时会死去,谁还会珍惜生命呢?

  这几年之所以没能继续前进,是因为燕国内部几大氏族的矛盾很大,火并倒不至于,但牵制了很大一部分精力。

  听到众渠帅的问题,洛霄微微感慨着,他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多么强大的汉朝啊,数遍周围,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算得上它的对手。

  这么强大的王朝,内部却腐朽到了这样的地步,但三百年的积威,没人会想过汉朝灭亡。

  攻破汉朝天命要怎么做呢?

  仅仅抓到皇帝就足够了吗?

  可能天下人都觉得皇帝本就是昏君,不能代表汉朝了。

  我思来想去,唯一一个办法……”

  众渠帅都被洛霄的办法震惊的无以复加,然后就是深深地战栗,他们纷纷跪伏在地上,不断呼号着,“素王上皇,无量寿福。”

  洛霄从跪在地上的人群中走过,走到帐外,不断有太平道的精锐从各州而来,他没有关注。

  他只负手观天,看天下大势。

  ……

  与贾诩彻夜交谈之后,洛空深深地明白了母亲所说的话,他出西域,刚进凉州,就有一个天资如此绝顶的谋士出现。

  而且按照贾诩的说法,他的那位挚友,辅佐董卓的李儒,不亚于他,就算是略有吹捧,也应当在仿佛之间。

  凉州这种文华稀缺之地,还有这样的英才长成,那人杰地灵的中原,又有多少的英萃呢?

  贾诩被洛空留在身边,他准备前期把贾诩培养成自己的谋主,后期则准备将贾诩介绍给家族,这样的英才,不应该陪着自己去死。

  西域军没有在凉州多待,联络了沿途的官员和大族,经过友好的交谈,拿到了补给的粮草,最重要的是拿到了给马匹喂得粮食之后,西域军就一路向东而去。

  董卓则在联络羌人部落,以及那些比较小的凉州军阀,还有和羌人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的大族,凉州这片土地能挖掘的潜力极大。

  在骑兵为王的时代,凉州纵然人口不及那些大州,战争潜力或许较差,但是骤然的爆发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若不是后勤的压力,以凉州人的马术,控弦三十万,不成问题。

  ……

  沛郡。

  在大汉的诸多郡国之中,沛郡算是比较出名的,曾经萧何所封的酂侯国就在沛郡之中,随着酂侯国迁走到兰陵,沛郡就没有了顶级的家族。

  直到霍光为汉成帝延续子嗣寻天下美妇,然后沛郡曹氏得侯位,由此而兴。

  等到先汉末大乱,光武皇帝要为自己的亲近封侯,天下有侯爵的人就太多了,所以先汉的侯位除了有功者,大部分都失却了侯位,曹氏因为和皇室之间的关系,只是由县侯降为了乡侯,已经算是很不错的。

  但沛郡曹氏依旧是郡中大族,虽然不断衰落,比起洛阳豪门来说差得远,但得益于皇帝卖官鬻爵,曹氏还是偶尔能担任三公九卿的高官,在洛阳之中算是有头有脸的家族,在地方上也算得上是二流的士族。

  在天下之间,沛郡曹氏还是有几分名声的。

  曹氏这一代最杰出的子弟就是曹操曹孟德,说他最杰出,不仅仅说是文治武略都出类拔萃,关键是他会来事,这是家族最看重的能力。

  曹操在洛阳求学时,就和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交好,在洛阳混的风生水起,到处都是他的好友,而且对他的评价都颇好。

  他在族中的人格魅力也极高,族中子弟都服气他,愿意以他为首。这就是曹操的本事,是很多人都学习不来的。

  沛郡身处中原,自然是太平道起事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早在太平道刚刚起事的时候,曹氏就已经开始悄悄的募集乡勇抵抗,曹氏族中子弟颇为优秀,有不少作战相当勇猛之人。

  从勤王诏书传到沛郡的那一刻,曹操就明白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他为朝廷尽忠的机会到了,家族翻身的机会到了。

  祖祠堂外,曹操慷慨激昂的说道:“以曹氏的底蕴,想要世世名列三公九卿,何其之难。

  更何况我曹氏虽然添列士族,但却不是经学家族。

  那想要再进一步,就只能以军功显贵。

  操自幼读书,便想要以军功为自己,为家族博一个出路。

  大汉有四征将军,凉州最乱,机会最多,所以征西将军是操的愿望。

  后来燕国起势太快,我等在洛阳求学时,许多人说征东将军才是天下顶点。

  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机会,不以家第,凭借手中锋刃,若是能平判立下大功,封侯拜将,就在旦夕之间。

  我沛郡曹氏,本来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随时覆灭的普通豪强而已,却能存世一百多年,凭借的是什么呢?

  是因为先汉成帝对家族的爱屋及乌,于是就得以显贵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恩典呢?

  如今大汉社稷陷于危难之间,家族难道能够坐视不理吗?

  操以为,立刻以家族子弟为骨,联络郡县豪杰之士,奋起扬威,平定太平军,到洛阳去勤王才是最重之事。

  还有人汲汲于勤王之令是下达给州郡长官的。

  愚蠢!

  真是愚蠢!

  简直就是愚蠢。

  陛下下达了勤王令,上面写下了谁的名字吗?

  勤王令能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吗?

  这勤王令就是下达给大汉每一个人的,我们都是陛下的臣民,难道这世上还有他能救陛下,而我不能救的道理吗?”

  曹操的声音响彻整个曹氏祖祠,震耳欲聋,众人沉默!

  第593章 曹孟德欲报汉恩

  曹操数言,祖祠之外,一片寂静,年轻人脸色带着振奋之色,年长一些的人则面面相觑的互相对视几眼,眼底则是欣赏。

  这世上有一些人,生来就是要成就大业的。

  因为他们有常人所没有的伟大性格,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意志,敢于争先、不畏艰难的品质,都是其中一些。

  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他有许多做大事的人才能拥有的性格,比如坚持,比如执着。

  这世上大多事,从上帝视角去看,应该怎么做都明明白白,后来者总是能任意的评判一个人的智慧高低。

  但实际上置身于那满是黑暗迷雾的环境中,不知道前方是机会还是危险,有多少人敢于坚定的去做一件事呢?

  起兵勤王这件事,说说容易,做起来却难到极点。

  想要组建一支能战的军队,所耗费的资源有多么庞大,是难以想象的,称之为吞金兽毫不夸张。

  而且组建了军队,总要打仗,获胜还好说。

  只要战败,一切投资都化为乌有,瞬间就赔个底掉精光。

  即便是以曹氏的底蕴,如果组建勤王军,最多经历两次失败。

  再多的话,整个家族都会破产,家族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经济集团的复合体,没有了家资底蕴,家族彻底败落下去只是时间问题。

  那些顶级的士族为什么不自己单打独斗,而是要扶持诸侯?

  难道是嫌诸侯的权力太大了吗?

  还是皇位不香呢?

  为什么不自己一家投资某一路诸侯,而是拉着本郡本州的士族一起投资呢?

  难道是发善心希望其他人来分润自己的得利和权力吗?

  当然不是!

  是为了在保证权力分红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失败带来的损失,而且多拉几家投资,成功的概率更大,投资化为乌有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家顶级士族都扛不住诸侯的几次失败,这毫不夸张。

  按照士族生存法则,曹操这种举动是不合适的。

  因为曹氏已经不是那种需要把全家性命压上去的普通豪强了。

  只有那些地位低微的豪强,才会用身家性命去博一个未知的未来。

  但是这就是曹操的魅力所在,他不是一个赌徒,而是明确的告诉人,家族应该做什么,家族应该怎么做。

  曹操的话在众人耳边响彻,“因为先汉孝成皇帝对家族的爱屋及乌,于是才得以显贵起来,如今大汉社稷陷于危难之间,家族难道能够坐视不理吗?”

  我曹孟德要报效君主,守卫大汉社稷,尔等可愿意追随吗?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就在祖祠之间,之外回荡,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仿佛曹氏的祖先在说话。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