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49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9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从凉州向中原而去,他准备去传说中的昭城求学,但是到了洛阳之后,受到了洛阳豪门的羞辱。

  因为他的出身太低了,而且那个时候的他,才学还没有高到能让人看重的程度。

  在洛阳的日子让他彻底看清了所谓的豪门嘴脸。

  一气之下直接返回了凉州,在凉州这个文华不太振作的地方,他还是有许多机会的。

  而且他天赋绝伦,刻苦读书,进步极快,后来搭上了董卓的快车道,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他毕生的心愿就是带着西凉的铁骑,去把洛阳的花花世界踏破,用锋利的刀子告诉天下的豪门。

  我李儒在凉州十数年,就是要告诉你们,我这个庶民出身的人,有多么的了不起,我本该得到却最终失去的,我都要亲手拿回来。

  中原的所谓豪杰之士,我李儒要打十个!

  董卓一怔,想要自己曾经到洛阳见到的花花世界,再看看这凉州的一片荒凉,心中便一片火热,颇为振奋的说道:“文优放心,在凉州之地这些年的奋勇拼搏是为了什么,本官心中有数,说说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吧。”

  李儒是整个董卓麾下西凉集团的总规划师,董卓则是团结众人的领袖,董卓这些年一步步都是按照李儒的规划而做。

  李儒早就思索了无数遍这个问题。

  听到董卓发问,当即就说道:“主公,思虑中原的问题就不能仅仅思虑中原。

  太平军的确是强横,尤其是张角,竟然能击败皇甫嵩,那之后若勤王大军不能及时出现,那攻入洛阳未必就不可能。

  臣想问的是,您是否要不顾一切的去勤王救驾呢?

  我西凉大军想要万全的前往洛阳救驾,需要不短的准备时间,臣实在是担心来不及勤王之事啊。”

  这一问就是问董卓,到底是皇帝重要,还是我们西凉集团重要。

  董卓闻言满脸正气凛然道:“我董卓屡受皇恩,陛下对我有再生之德,万死不能报答,我董卓自然是要做大汉忠良的。

  但西凉诸将却未曾受过陛下的恩情,使西凉诸将随我赴死,本官于心何忍啊!

  唉。

  只能准备万全,再往洛阳而去了,文优便以此,来制定计划吧。”“主公高义,社稷之幸啊!”

  李儒先是抱拳为董卓的一片忠义之心庆贺,然后才缓缓说道:“主公的抉择实际上恰如其分,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准备万全之后,再挽救汉家社稷。

  社稷重于宗庙,宗庙重于君,便是如此。

  即便是攻破洛阳,大汉的社稷同样是很难灭亡的。

  这天下之间的人心对汉室依旧是认同,尤其是那些士族,是最不希望汉室易鼎的。”

  谈起士族,李儒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最恨的自然是洛阳豪门,但是对那些士族同样没有好感,但程度上就减轻了许多。

  这还是董卓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在他看来,那些州郡之间的士族,基本上都是无君无父之人,和那些人比起来,他董卓是真正的大汉忠良。

  李儒便为董卓解释道:“主公,士族之所以和皇帝不和,是因为士族认为皇帝不行,宦官不行,外戚不行,他们自己才有资格治国理政。

  他们的目标是圣天子垂拱而治,皇帝好好在皇位上坐着就行,其余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士族认为自己就是专业的人。

  士族的最终目标是做洛文王那样的顶级权臣。

  但是换掉皇帝,对他们来说同样是很难以接受的。

  有的是出于个人维护汉室的心愿。

  但最重要的还是士族不愿意改变!

  改朝换代意味着无穷的变数,士族在汉室的体制之下已经拿到了无数的好处,为什么要改变?

  这就是士族的逻辑。

  任何一个想要毁灭汉室这种体制的人,都会成为士族和豪强的共同敌人。

  这就是太平军注定失败的原因,当皇帝的那道诏令下达的那一刻,太平军的下场就注定了。

  除非张角真的能逆天,以一人敌天下英豪。

  但这不可能,就算是项王复生,淮阴再世,面对天下群雄,依旧只能俯首,除非素王上皇和昭圣王这种人间神圣出手。”

  董卓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武夫出身,得不到士族的认可,太平军的势力那么大如果都不行,那他该怎么办?

  李儒明白董卓心中所想,沉声道:“主公,天下一旦动乱,形势就立刻不同。

  士族唯一的选择就是和控制当地的诸侯合作,在您赶回来的这些时日,凉州已经有不少士族都来拜访微臣。

  西凉军要大发展了,只可惜您不能当凉州牧,否则以州牧的身份控制凉州,再加上凉州士族的鼎力协助,这天下都要听听您的名字。”

  诸侯和当地士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想要成为诸侯,尤其是在三互法的限制之下,通常一地诸侯都是外地人。

  外地人过来定然要和本地人合作,双方之间互惠互利,外地诸侯成为本地士族的代言人,一起争夺利益,壮大集团。

  士族能为诸侯提供的助力极多,包括但不限于财货、人才、人力,如果董卓真的能得到凉州士族的认同,那他的势力将会急剧的膨胀起来。

  凉州士族的实力在大汉之中自然不算是强,毕竟天下的精华都在关东,关西是武人的天下。

  不过凉州因为丝绸之路的存在,实际上经济水平很不错,经济水平不错的情况下,教育水平就差不到哪里去。

  想当年先汉的时候,因为靠近长安,河西四郡那是相当的辉煌,当年武威贾氏是显赫当世的经学家族,就连关东很多学子都来河西求学孟儒。

  只可惜随着时间流逝,武威贾氏的主脉迁回了关东,后来在先汉末没落,还没有落魄到寒门的程度,但和当年还不如他们的经学家族一比,就差得多了。

  凉州这里的贾氏只留下大猫小猫两三只,说落魄倒也不算,毕竟家中有藏书,家中子弟识文断字,不可能混的太差,可以说是典型的寒门。

  整个家族都在等待着一个杰出的子弟,带领整个家族一飞冲天。

  第587章 李文忧选贤举能,贾文和欲图大事

  董卓与李儒边走边谈,凉州士族的靠近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世间所有的馈赠,早就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上了士族的船容易,下士族的船就要经历一番血腥了。

  李儒自然很明白这一点,董卓现在已经不是刚刚来到凉州时的状态,那个时候的他一无所有,现在西凉铁骑兵强马壮,凉州士族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和董卓合流,实际上就已经非常的不懂事了。

  很多人都会将士人选择主公和士族选择军阀混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士人选择主公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而士族选择主公,不是他们看好谁才去投资谁,而是谁来到他们的地盘,他们就和谁合作。

  这种合作是随时都会结束的,比如说董卓现在是凉州最强势的军阀,所以凉州士族和董卓合作,如果董卓被打败,那么凉州士族是不会为董卓尽忠的,他们的选择百分百是和下一个凉州军阀合作。

  甚至如果占据本州的军阀不能代表当地士族的利益,这些本地的士族会直接将军阀出卖。

  姬昭所在世界的刘焉就是这样被益州士族抛弃掉的,蜀国最后投降同样是益州士族的反扑。

  因为蜀汉政权重用荆州派,益州士族不能从蜀汉政权之中获得利益,于是直接开关投降。

  保持派系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事情,能做好这一点的都是有争夺天下实力的豪杰。

  目前董卓的麾下,几乎全都是西凉武人,一旦凉州士族加入,那就会迅速的占据整个董卓势力的权位,等到董卓向关东进军,不利于对中原士族的拉拢。

  李儒想出来的主意是,从现在开始就用寒门来制衡凉州士族的实力,等到进入中原之后,凉州士族想要翻身也不可能那么容易。

  而且李儒实际上发自内心的看不上凉州士族,认为这些凉州士族之中的人才实在是太少。

  中原的士族虽然品行不好,过于倨傲,但是有才之人远远不是凉州士族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尤其是洛阳周围的南阳、弘农、颍川、汝南这几个隶属于司隶的郡中的士族,一郡胜过一州,绝不是虚言。

  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就是河北士族,不过河北士族比河南士族还要倨傲,甚至就连洛阳都有点看不上。

  河北士人认为天下最富庶的就是河北,河北一地的人口就胜过其余诸州,帝都就应该设在河北。

  这实际上是天下所有士族的共同目标,那就是把帝都设置在自己家乡。

  当年长安作为帝都的时候,六郡良家子多么显赫,关中的经济是多么的富庶,抽取天下之血供给关中。

  后来洛阳作为帝都,三河骑士就成为了最受信任的禁军,三河之地的繁盛就远超关中。

  若是能把帝都安置到河北,那河北士族就会是全天下所有士族的执牛耳者,以后河北士族吃肉,其他士族就只能啃骨头。

  李儒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在董卓的政权之中,所以对凉州士族就要又拉又打。

  “启用寒门?”

  董卓听到李儒所说,眉头微微皱起,“文优,你这样天赋异禀的人难道会多吗?

  若是武人的话,那倒是没什么,但士人的话,寒门子弟如何能与士族子弟争锋呢?

  凉州又不是河北,可没有洛氏授才,寒门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这就是一个很血淋淋的事实。

  寒门之中的天才数量自然是要远远胜过士族的,但士族花费了那么多的资源,比起普通的寒门子弟来说,的确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天赋差不多的情况下,半工半读的寒门子弟怎么可能比得上全力读书而且还有课外辅导的士族子弟呢?李儒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寒门之间亦有差距,主公可知道武威贾氏吗?”

  “武威贾氏?”

  董卓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是举孝廉入仕的,对经学实在是不太精通,对这些经学家族,只知道天下最顶尖的豪门。

  毕竟不要说一个州,就算是一个郡里面,士族都很多,士族的范围实在是过于广了。

  一个百多年前显赫的士族,董卓这种读书少的武人,的确是不清楚。

  李儒对董卓的不学无术还是清楚的,直接说道:“武威贾氏是先汉贾谊贾丞相的后裔家族,不过在先汉末年的乱世之中衰败,主公你应该知道当年那一场乱世,不知道有多少显赫的家族都衰败了。

  武威贾氏虽然现在是寒门,但是家学的传承却并没有丢下,这种家族是不能小觑的,只要有一个机会,就能够瞬间腾飞起来。

  贾氏之中,有臣的一个多年好友,名诩字文和。

  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却有通天之才,数遍天下恐怕像他那样的大才也不多见。

  作为主公的谋主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为了说服他襄助主公,臣做了很多的努力,如今中原的局势终于让他意动了,有了进入局中的想法。

  他愿意出山襄助主公一阵,若是主公您能折服他,他愿意投入您的麾下。”

  董卓闻言眉头一挑,这个贾文和还真的是傲气,即便是现在竟然还要考察自己一番,而不是直接拜自己为主公。

  不过董卓倒是没生气,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君择臣,臣亦择君。

  毕竟选择了君主之后,一般人是不愿意背叛的,背叛上一次还能说的过去,若是背叛的次数多了,那名声就彻底臭了。

  “既然文优你这么推崇这个贾文和,那吾便见见他,看看他到底有什么能耐可以让文优你这么敬佩。”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