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8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8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为今之计,只有集合关东诸侯,以英侯和齐公为主,共同上书,告知皇帝关东的真实情况,天下之间,只有您才有威望能够以书信沟通。

  我想借您的一封书信,让我能拜访四方列侯,尤其是新郑张氏、兰陵萧氏、淮阴韩氏、冠军霍氏,长平卫氏,这几个大列侯的态度至关重要。

  产愿意奔走四方,联络诸侯,还天下一个太平!”

  吕产这番话说罢,深深躬身拜倒,洛无疾深深的望着吕产,韩林震惊的望着自己眼前的这个人,好像第一次认识他一样,室中的洛氏子都带着莫名的表情望着吕产。

  借走洛无疾的一封书信,这可不仅仅是帮助吕产见到众人了,这本身就隐隐约约的代表着某些态度,但这个态度很浅,不会让人升起凌驾于皇帝之上的错觉。

  好说客啊!

  吕产拜倒在地上,心中有些紧张,他自然是没有这样的智慧,但他有一个妹妹,一个聪明绝顶的妹妹,这番话就是吕莹为他分析出来的。

  “洛氏乃是举族圣贤!

  昔年先祖高皇后有言,唯以真以诚,可得信赖,这番话足矣。”

  上首传来了一道悠悠的声音,“吕侯,你说的是对的,吾会给你一封信,让你畅通无阻的见到诸位列侯。”

  吕产心中一松,轻舒一口气,“产拜谢大公!”

  ————

  好大喜功,作风奢靡,铺张浪费,不恤民力,固执己见,汉戾帝刘旦身上有无数的缺点,他毫不珍惜的滥用民力来满足个人的私欲,但笔者并不愿意去重复这些陈词滥调,汉戾帝对汉王朝真正的破坏不在于人口和资源的损耗,而是对政治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对政治风气的不可逆转的污染,刘恒和刘彻时期的君臣互信以及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自此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汉王朝衰微的开始。——《汉王朝兴衰史》

  第456章 公车上书!

  吕侯吕产带着洛无疾的亲笔信离开了昭城,安阳侯韩林大为震撼的离开了昭城。

  洛无疾盯着窗外苍翠碧绿的树在看,洛盛轻声问道:“父亲,您在看什么?”

  洛无疾回想着吕产所说的上书,吕产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这简简单单的一次上书,会成为某些导火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听到儿子的声音,淡淡道:“为父看到了未来,无法预知的未来,可能会是血流成河的未来。”

  洛盛悚然一惊道:“父亲,这是何意啊?天下的局势差到了这个地步吗?我们不能阻止吗?”

  洛无疾闻言望了洛盛一眼,颇有些失望的摇摇头道:“为父是个战将,治政资质差还算是情有可原,没想到你还不如为父。

  自大伯那黄金一代薨逝之后,家族连续两代都是一群怪才,为父是个统帅,世儿是个战将,家族中男男女女,要么埋头在经典之中,要么就在工坊之间研究器具。

  治国理政最需要的天赋都不算是高,郡县之才尚可,王佐之才不具啊。

  唉。

  难不成是要步先祖愍公旧事吗?”

  祖宗保佑能保证洛氏子和洛氏女各项能力都在水平以上,但是到底擅长什么,那就是随机了。

  洛氏子和洛氏女都是人才,甚至可以说天才,只可惜古代社会不给他们那么多展示的机会。

  士农工商,是因为古代只有这么多有用的职业,比如一个计算机天才生在古代,比如一个电竞天才生在古代,直接就废掉了。

  洛盛闻言很是羞愧,洛氏子都想要拥有文宣二公那样的能力,成为文王那样的人。

  洛无疾见状柔声道:“阿盛,为父不过随口一言而已,压力不用太大。

  以你的才能,守卫家族还是足够的,文宣二公和文王那等能在江河万古之中,留名青史之人,何其少见呢?

  况且集聚家族之力,足够胜过任何人,况且还有族中的子弟,可堪大任,再不行,我们还可以娶那些有才华的女子,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洛氏又不仅仅是嫡系,非嫡系之中同样有大才,就像是昔年的管仲一样。

  洛无疾说罢,闭上眼挥了挥手,洛盛便关上窗户走出屋外,阳光照在他的身上,很是温暖,回想着父亲刚刚说的话,他轻声呢喃道:“血流成河的未来,是说朝廷和关东流民之间吗?”

  他微微皱眉暗忖道:“以朝廷的威信,只要派遣一员大将,再派遣一个擅长治理的大才,就能招抚流民,根本走不到血流成河的地步,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洛盛还不知道答案,但是不久的将来,他将亲眼目睹。

  ……

  吕产离开昭城,脸色凝重,眉目之间是抑制不住的忧虑,“希望几家的家主都不要过于愚蠢短视,妹妹啊,希望你所说的真能成事,任何人想要危害大汉的社稷,问过我手中的刀剑吧。”

  吕产之所以敢凭借一封信,就去劝说四方列侯,自然不是单纯的因为洛无疾的威望,而是凭借着一种横贯在天下人心之间的观念。

  他第一个拜访的是新郑张氏,留侯张良的后裔,从留县改封到新郑。

  这些最大的列侯家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侯国名代表身份,诸如淮阴韩氏,安阳韩氏,即墨吕氏等等都是如此。

  再次一等的就是武威贾氏这种以郡名为代表,最高的自然就是洛氏,天下只此一号,别无分家。

  吕产一刻也没有歇息的赶往了新郑,新郑曾经是韩国的王都所在,后来刘如意被封在这里,传了两代,刘彻时期被除国迁徙到南阳郡。

  张氏被派到这里镇守,可见皇室对张氏的信任。

  张氏的家主张晨本来不想见吕产,毕竟都是最大的镇守家族,这样公然见面不好,有串联的嫌疑,但是见到他带着昭公洛无疾的书信,这才出来见一面。

  一番寒暄之后,吕产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君侯,关东的局势您是知晓的,纵然是火山岩浆也不能和现在相比,大汉社稷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身为汉室列侯,保卫宗庙,舍我其谁。”

  张晨闻言笑道:“吕侯说笑了。”

  “昔年素王翦除殷商,遵循上古的礼仪,册封商王室的后裔为宋公,于是后人便以为商朝后裔得以流传了。

  好好看看吧,王室或许得以流传,但商王室的贵族却被践灭,耀耀邦周,哪里有殷商旧贵族的生存之地?

  秦朝覆灭,邦周的旧贵族又在哪里?

  甚至就连王室都不曾见到了!

  等到太祖高皇帝堪平乱世,秦朝的宗亲、外戚、高官、权贵,没有一人得以流传。

  君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啊!

  倘若大汉倾覆,你我这等权贵之家,下场定然极为凄惨!况且,高皇帝给予我们的祖先衣食、酒肉、金银、布帛、封国,得以让我们重新建立祖先的宗庙,这是何等重大的恩典啊。

  孝惠皇帝、孝文皇帝时,制流封建之策,流建亲戚,而永固我列侯诸藩,这又是何等的信任呢?

  孝武皇帝多番赏赐我们,改封到最重要的城邑镇守,数遍古今,唯有周武王封产的祖先到齐地能相提并论了。

  纵然大河像衣带那么细,纵然泰山像平地一样,你们的富贵也不会变化,福泽到你们的子孙,爱护你们的苗裔。

  这是汉室对我们的誓言,百多年来,可有过动摇?

  没有!

  那我们列侯的誓言难道就能够变化吗?”

  张晨闻言立即道:“当然不能!谁敢违背誓言,要被天下唾弃!”

  吕产感慨道:“是啊。

  我们两家曾经都是皇室的外家。

  与别家不同!

  这样的恩典,怎么能看着汉室倾颓而不顾呢?

  你我两家都曾经是先秦的贵族,诸国覆灭的惨剧,您还想再经历一次吗?

  产请您认真的思量。”

  吕产先是打感情牌,将事情定位到誓言之上,然后**裸的揭开了王朝更替时的惨烈画面。

  让张晨回忆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些记载在家族典籍上的事情。

  吕产望着张晨不断变幻的脸色,想起了妹妹说的,“想要劝说他们,就在他们的耳边大喊,国家社稷,不仅仅是皇室的事,和我们所有贵族都息息相关,在汉朝你是个贵族,汉朝没了你什么都不是,这样做,他们就会欣然而动了。”

  张晨脸色变幻良久,强自笑道:“吕侯难道是担心关东的流民吗?

  大汉的根基就像是生长万年的参天巨木,牢固无比,纵然是狂风骤雨,依然能够巍峨的存在。

  关东的流民就像是微风一般,最多吹动巨木的枝丫和树叶,就像是水中无根的浮萍,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撼动大汉,您所说的太过危言耸听了。”

  吕产知道张晨已经从心中认可,只是单纯的嘴硬罢了,他心中一松,又添火笑道:“君侯啊,您是睿智的人,有先祖的智慧。

  您的这番话骗骗别人可以,别把自己也骗了,骗了别人,别人无所谓嬉笑一番就过去了,骗了自己,坐以待毙,等到流民起势杀进侯国的时候,您难道还能无所谓吗?”

  张晨脸上强行维持的表情一下子垮掉,吕产这番话实在是说到了他的心里,因为张氏是亲自经历过吕产所说的这些事的,距离韩国亡国到现在才一百年,那副惨像还在家族典籍中。

  他哀叹道:“吕侯啊,您说的是如此的正确。

  我还能有什么理由来反驳您呢?

  张氏曾经在韩国就是贵族,到了秦朝建立的时候,国家灭亡了,家族死伤者无数,成为了庶民,若是没有高皇帝奋起,这天下之间哪里还有我张氏的名字呢?

  还请您将文书取来吧,我为您用印!”

  列侯有自己的金印,是随着金玺册书一同下发的列侯诸宝,口说无凭,以印为准。

  吕产心中大喜,连忙取出文书,新郑侯的大印重重按下,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剩下的就好办许多。

  ……

  果然如同吕产所料,剩下的好办许多,纵然有犹豫,但见到那么多列侯,尤其是那些最显赫的列侯都在上面,也就消去了顾虑。

  当这封文书传往长安,到了早已封闭的公车署,丞相震惊,亲自打开了这里,盖上公车令的大印,将文书上呈到了长乐宫。

  天下震动!

  ————

  汉王朝拥有较为畅通的吏民言事机构,名为公车,上书言事者由公车令接待,汉戾帝杀死上书的贤良方正士后,关闭了公车令。

  由汉室大贵族共同发起的上书事件,强行启用了公车令,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研究汉代政治制度不可忽视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标志着家国意识的混合已经成为思想上的共识,沉重打击了“朕即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思想层面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汉王朝皇室的威望经历了沉重的打击,显示了统治阶层内部的巨大割裂,矛盾愈发无法弥合,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政治事件。——《汉王朝兴衰史》

  第457章 朕不允!

  天下震动,毫不夸张!

  一份文书之上,有天下泰半列侯的用印,这是朝廷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就算是当初前任大将军逼着孝鼎皇帝向西南夷出兵,都没有这幅场景。

  那个时候不过是区区三十多位常居长安的列侯鼓动上书而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