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2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2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刘彻都已经加冠成年了,不需要安排辅政大臣,这算是刘恒私人对洛景的一些嘱托,然后又聊起两人少时的一些事,人在将死的时候总是会这样,过往想不起来的东西,犹如走马观花一般的不断闪现。

  说着说着,刘恒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洛景自顾自说着,沉默了片刻,然后起身走出殿外,所有人都望着他,等待着下一个被唤进去的人。

  然后就听到洛景带着悲戚的声调大声道:“天崩矣!”

  轰!

  宛如惊雷炸响一般,所有人都站起身来,鱼贯而入,然后就见到皇帝平静的躺在那里,没有半分生息。

  紧接着就是响彻殿中的嚎啕大哭,天崩的消息从大殿不断传向更远,整座皇城都在为刘恒的逝世而悲痛,直到长安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那位仁慈的君王,就这样离开了所有人。

  在无数的啜泣之声中,宏大的颂圣曲自发响起,一处接着一处,这是传承自古老邦周的颂圣曲,往昔之日都是在洛国国君逝世时才会颂唱的。

  ……

  “大行皇帝之盛,亘古未有,德行之高,可比先王,太、高、世、中,当以太为庙号,大行皇帝践祚四十载,昔年摄政大丞相以经天纬地谥‘文’,大行皇帝同样应当以‘经天纬地’谥‘文’。”

  太宗文皇帝!

  ————

  孝文少而灵睿,长而英断,承先之德,幼继大位。以至公之道,据天下四十载。酧功录效,必依赏格;惩恶罚罪,必据刑书。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致治之美,庶几康、召,盖三代以还,中国未有若此盛者。惟我大汉太宗文皇帝,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汉书·孝文本纪》

  巍巍武皇帝

  第370章 兄弟二人

  “轰隆隆!”

  紫蓝的雷霆划破乌云密布的天空,成为天地之间唯一的一抹亮色,震耳欲聋的雷霆之音才堪堪而来。

  “咔嚓。”

  狂风卷起碗粗的树木枝干,磅礴的大雨倾盆而下,九江国中河流的水量瞬间暴涨,国中的土道处处皆是难以行走的泥泞。

  九江王宫。

  刘启望着窗外轰隆隆的瓢泼大雨,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心情有些抑郁,即便已经来到这里不短时间了,他还是有些无法接受。

  如今的九江国,不是后世的人杰地灵之地,而是瘴气横生的蛮夷之地,虽然早在楚国之时就纳入了诸夏的势力范围,秦朝和大汉都对这里建立了统治机构,但实话实说,若是单纯的以人口计算,这里还不算是诸夏牢固不可分割的领土。

  九江国中山区极多,大量的土著生活在山中。

  数百年之前楚国和吴国在这里大战,疯狂的从那些稍微平坦的地带抓人当炮灰,导致蛮夷都逃到了山中,甚至现在都不知道外面已经是汉朝的天下了。

  汉朝虽然在这里设置郡县,但主要就是在平原地带建造了一些大城,开辟的土地就在城池周围,各个大大小小的城镇之间甚至没有直道相连,在城池之间则生活着无数的土著,这种形势颇有些像是数百年之前的诸国城邦时代,和中原地区那种深入到村庄的情形完全不同。

  这就是洛氏为什么一直孜孜不倦的要往南方迁徙人口,实际上就是在按照昔年在中原所做的那样,渐渐充实那些人口空虚的地区。

  “笃笃笃。”

  瓢泼的大雨之中,竟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然后就见到一个穿着颇为清凉的侍女走进寝宫,福礼道:“大王,太傅求见。”

  刘启闻言心中咯噔一声,这么大的雨,太傅来这里做什么?

  “快请太傅进来。”

  九江王太傅走进殿中,取下挡雨的蓑衣,蓑衣上的雨水顺着流到了地上,瞬间就变得湿漉漉的,他疾步走进内殿,微微行礼之后就直接说道:“大王,陛下在长乐宫宾天,皇太子彻在群臣见证之下即皇帝位,以皇帝印玺晓谕天下,又在素王陵前称诸夏天子,以传国玺晓谕天下。”

  “轰隆!”

  又是一道震动苍穹的雷霆之音。

  “嚓!”

  刘启手中的美玉瞬间掉落在地上,闪电的光芒映照在他的脸上,显得瞳孔愈发幽蓝深暗。

  他微微闭上眼睛,有些不愿意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他的弟弟,终究还是登上了皇位。

  他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太傅,您冒着这么大的风雨前来,不仅仅是要告诉寡人这个消息吧,还有何事,一并说出来吧,难道还会比这个消息更差吗?”

  听着刘启有些嘶哑的声音,王太傅也有些难过,但还是说道:“长安传来旨意,现在天使就在外面,特意安排您进京,说皇太后非常想念您。

  还说陛下刚刚即位,思来想去,只有您是他最亲近的人,所以非常希望您能到长安城中,与您分享喜悦之情。”

  “欺人太甚!”

  刘启脸上的表情有些绷不住了,他万万想不到刘彻竟然会这样羞辱自己,让自己去长安祝贺他登上皇位?

  不如直接杀了他好了!

  实在不怪刘启绷不住,这和黄毛在苦主的面前炫耀你老婆真润有什么区别?

  王太傅同样愤怒,但又没有办法,皇帝连皇太后都拿出来了,这要是不去,还得背上不孝的名声,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面咽。

  刘启问道:“旨意中说什么时候出发?寡人一定要好好的为陛下准备一份大礼。”

  听着刘启话中的咬牙切齿,王太傅低声道:“立刻出发。”

  ?

  刘启以为自己听错了,这种天气立刻出发?

  王太傅低声道:“旨意中说的就是无论如何,立刻出发,皇太后和陛下都思念大王,一刻也不愿意多等。”

  殿外突然传来了喧闹之声,隐隐约约之间能够听到那些吵闹的声音说的是:“九江王还没有准备完毕吗?不要让皇太后和陛下多等,快快动身吧,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声音不大不小,恰恰能够让刘启听到,这些人都是戴罪之身,胆子大得很,所以敢于在九江王宫之中这样大声喧闹。

  ……

  “报!”

  “报!”

  刺耳的声音划破了长安城的平静,然后一路向着皇城而来,使者一路向着长乐宫而去。“启禀陛下,寿侯、曲阳侯、固安侯联名上书,九江王尽起王国大军,背反朝廷,三位列侯已经各自率领侯国私军征召侯国子民前往封堵九江王的进军路线。”

  一位位朝廷重臣来到长乐宫中,对于九江王的造反,大部分人都不太在乎。

  汉廷所实行的郡国并行和历史上有些许的不同,乃是实封赐土,王侯各治的郡国并行之道。

  那些列侯的食邑侯国,权力很大,几乎就快要相当于邦周时期的国主了。

  但是拿了这些封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要为皇帝守土,比如说九江王造反,比如说之前西南夷造反,必须要死守。

  若是死守住了,就算是壮烈而亡,朝廷也会封赏你的子嗣继承,甚至直接给你换个更富裕的上等县,但若是直接投降或者逃跑,那就是除国夺爵,贬为庶人,甚至流放岭南去重新开拓。

  之前西南夷的叛乱那么大,但是西南的列侯们却拼死抵挡,甚至还有两个列侯直接死在阵上,就是因为这项政策的存在。

  刘启虽然是九江王,表面上整个九江郡都在他的统治范围之中,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在他的王国之中有不少的列侯国,这些列侯都堵在王国的咽喉位置,就像是一把把利剑一般,让诸侯王们喘不过气。

  当然,诸侯王们的实力还是在列侯之上的,毕竟不仅仅要防诸侯王造反,同样要防外姓的列侯以及郡守们造反,这都是双向的。

  听到九江王造反的消息,刘彻并没有生气,反而满脸疑惑的问道:“诸位爱卿,九江王为什么要造反呢?朕不能理解。”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什么,九江王造反或者不造反,似乎都不奇怪。

  但是在这个时候起兵,似乎又有哪里不对,有人悄悄的望了上面的皇帝一眼,然后没有说话,皇帝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刘彻见状又说道:“朕看是九江那一片土地有问题,昔年高皇帝时,九江王就起兵造反,后来淮南襄王薨逝,朝廷推恩,将淮南国一分为四,淮南王在九江郡建国,结果却阴谋逆乱,于是国除,先帝将皇兄封到九江国中,没想到九江王竟然同样造反。

  这难道是偶然吗?

  朕以为不是的,待平定九江王之乱,九江便划为郡县吧,以后不再封王设置王国了。”

  群臣对刘彻的这一番话没什么意见,郡国并行,郡可以变国,国可以变郡,全看朝廷的意思。

  “派兵前往九江国,将九江王带回来,朕要问问他为何造反。”

  刘彻淡淡的说道,群臣望着这个颇为年轻的皇帝,对他的脾性有了些许的了解,这是一个不同于文皇帝的君主。

  ……

  九江国。

  “大王,前锋军又败退了,起兵以来所占据的城池基本上全部失去了,我们可能就要失败了。”

  刘启望着逐渐糜烂的局势,并没有什么绝望之情,他起兵以来甚至没能打出九江国中。

  因为和他敌对的不仅仅有九江郡的列侯,在接到平叛旨意之后,邻国的诸侯王和列侯们同样开始针对他。

  对诸侯王来说可以向朝廷表忠心,毕竟诸侯王也是会不断替换的,新皇帝以后有了皇子,又觉得他们这些人没有功劳在身,万一把他们换掉怎么办?

  对列侯们来说,新皇帝继位,更要好好表现,说不准就被皇帝从提拔,从地方镇守提拔到长安,担任禁军将领,权势煊赫一时了。

  他初来乍到,本就根基不稳,有如今的局面也是正常,“失败是正常的,只要朝廷不犯错,皇帝不犯错,诸侯王怎么可能是朝廷的对手呢?

  寡人起兵就是要告诉天下人,纵然朝廷有百万大军,寡人只有这九江一郡,但依旧傲骨铮铮,王不可辱!”

  刚刚说完就见到一支弩箭直奔他面门而来,刘启只能停下话头,慌忙道:“将军救我!”

  “咚!”

  弩箭重重的钉在大盾之上,庞大的气力打的盾牌都颤颤巍巍的,刘启这才缓缓出了两口气。

  一时之间,喧嚣的战场之上,有了片刻的诡异的安宁。

  “朝廷有旨,活捉九江王,寻常军士察举为郎,有爵位官职在身的,连升三级!”

  刘启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这一句话,脸上闪过一丝的冷笑。

  若是战败,有死而已,怎么可能被活捉?

  ———

  民有作歌,歌九江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诚谬矣。——《史记·九江厉王列传》

  第371章 朝堂与阴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