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2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2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虽然以他的地位,往日里并不太把刘启这个太子放在眼中,甚至还拿刘启刷过声望,但那是平时,现在可不是!

  “砰!”

  刘恒重重地将桌案之上的杯盏扔下,一道清脆响亮的碎裂声顿时响起,甚至还有几个宦者被碎片伤到,但是却没人敢吱声,只听到刘恒响彻大殿的怒吼声:“这是何等的孽障啊!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杀诸侯王太子,打杀公子,无法无天!”

  “陛下息怒!”

  洛景和贾谊对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只能说一句废话,劝刘恒息怒,但两人心中对皇太子刘启自然都是极不满意的,实在是这一次的事件太过恶劣了。

  当今天下和推恩裂国之前已经完全不同,之前皇室和诸侯王之间是存在极大对立的,双方甚至在某种程度算得上是敌人,若是那种情况下,皇太子打杀了诸侯王太子,皇帝心中估计还会觉得暗爽,大概率会保下来。

  但是经过推恩和裂国,皇室和诸侯王之间,主打的就是一个和谐共处,推恩和裂国是带有一些政治承诺的,那就是荣华富贵至少要保证,这些年刘恒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和各个王国的配合是分不开的,然后现在被刘启一棋盘砸没了。

  刘启当街杀死了胶东王的王太子,还杀死了齐公的公子,这简直就离谱,从大汉朝立国开始,就没有这么离谱恶性的事件发生。

  刘恒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又说道:“诸位使臣且先回去,朕一定给胶东王和齐公一个交待。”

  几人相互对视几眼,然后缓缓退出了大殿,宫人们也从两侧离开,殿中只剩下了刘恒三人,刘恒的身子陡然垮塌下来,颇为气愤的说道:“真是个孽障啊,朕只以为他脾气暴躁,却万万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难道他以为自己的皇太子之位,真的稳如泰山吗?”

  对这番话洛景和贾谊都没有说话,但不说话本就是一种态度,正常来说应该是劝解的,但现在沉默就代表同样如此想。

  刘恒心中有了一些明悟,知道眼前这两位重臣对皇太子启都很不满了。

  要说太子之位稳固,那就不得不说当年的孝惠皇帝刘盈了,吕氏、洛氏、开国功臣集团联手支持,把开国皇帝刘邦都直接搞得放弃了换太子的想法,只想着保住刘如意的命。

  那才叫地位稳如泰山!

  刘启呢?

  皇帝刘恒本就不太喜欢他,母族和妻族又没有强大到能抗衡皇帝的程度。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嫡长子,一般来说洛氏还是会支持嫡长子的,毕竟这样交接政权是最稳定的。

  问题是刘启和目前唯一存在长安的洛氏子洛景关系一般,而且还做下这样近乎失德的事件。

  导致了洛景不支持他,嫡长子的优势就衰弱很大一部分了。

  刘恒缓缓皱起了眉头,心中再次闪过了换太子的想法,他收起愤怒的情绪,沉吟道:“丞相,皇太子启此番之事,可能会造成何等后果呢,朕想要听听你的意见。”

  没问洛景是因为刘恒知道洛景的想法,贾谊明白自己的话甚至可能决定刘启的皇太子位置还在不在。一般的臣子恐怕是不敢参与这些事的,但贾谊虽然不愿意掺和储位,但他心中自然怀着一股浩然正气,始终有着为国为民的理想。

  在他看来,皇太子启行事荒唐,性格暴虐,当街杀死诸侯王太子和齐公公子,这是完全不顾及国家社稷的动荡,现在还不过是个皇太子就行事猖狂这这个地步,做出这样的恶事,若是日后真的做了皇帝还要如何?

  难道还要将诸侯王国逼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内战吗?

  这天下好不容易才兴盛起来,难道又要陷入无穷的战火之中吗?

  身为真正怀有治国平天下志向的儒生,贾谊心中激荡,当即俯首拜道:“陛下,臣有数言,若有僭越,还请陛下恕罪。”

  刘恒面色不变道:“丞相请讲。”

  贾谊朗声道:“陛下,臣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一只兔子被猎人打死,见到这一幕的狐狸感到悲伤,其他的狐狸问道:‘兔子死去你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狐狸说:‘因为今日猎人打死了兔子,明日就会打死我们,所以我感到悲伤,不是为了兔子,而是为了以后的我们。’”

  贾谊又道:“昔年吴王和淮南王谋反,天下的诸侯王都蠢蠢欲动,齐地的公爵和彻侯们在封地上磨利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征召了士兵,于是齐地是最安稳的,这就是对大汉的忠诚啊。

  如果让忠诚的生出二心,让奸恶的登上高堂,大汉的天下难道还能够如此的昌盛吗?

  臣以为是不会的,您用仁慈来治理天下,诸侯王国拥护朝廷的得以兴盛,坐法的则失国,您亲政以来一直如此,于是皇族宗亲子弟恭谨的对待您。

  齐国公子和胶东王太子来到长安,这难道不是对您的信任,对朝廷的忠诚吗?

  结果却这样横死。

  素王曾经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若是不能给胶东王和齐公一个交待,那就不仅仅是这二人之事,臣为大汉社稷忧虑啊。”

  贾谊出身孟儒,对君臣之间的关系看的极重,没有那种君王就一定对的想法,同时这算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大家都讲理!

  皇帝要是真的不讲理,失去了人心,甚至会有失国的可能。

  “咳咳。”

  洛景突然咳嗽了两声,贾谊便住了嘴,他知道这是洛景提醒自己说的差不多了,再说下去就该直接提出废太子了。

  这话可以说,但不是现在,不是贾谊一个人,而是要先和百官通气,制造舆论声势。

  废太子不仅仅是政治事件,刘启如果被废,那必然是会死的,这相当于让刘恒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

  所以最关键的是要看皇帝的想法,若是皇帝不愿意废掉皇太子,说再多也是白搭。

  洛景猜测刘恒是能下定这个决心的,毕竟从哪个方面来说,刘启继续担任太子都是弊大于利。

  贾谊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刘恒当然知道这就是请自己废太子,他沉吟道:“丞相您所说的是谋国的言论啊,朕会好好听取您的意见,您是调和阴阳,总领百官的丞相,还请为朕收集一下百官的言论吧,大汉的社稷就在您的肩上了。”

  贾谊领旨之后就重新坐回了原位,心中没有害怕,只有振奋,他实际上还有一个杀手锏没有放出来,那就是皇太子启曾经在酒后发表过对东阿侯景的不满言论。

  不过贾谊毕竟不是阴谋家,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他还是很清楚的,他不是被皇帝点满信任的东阿侯洛景,之所以现在圣眷盛隆,一是因为这些年做事尽心尽力,人品高洁,二是因为他是洛文王举荐的,点名留给皇帝的丞相之才。

  一旦他用阴诡的手段离间皇亲,在皇帝心中,他就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亲近的臣子了,那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是他不说,不代表别人不说,刘启谋身不密,有心人早就盯着他的皇太子之位,这些事情一直压着,就是为了关键时刻给刘启来一下狠的。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万万没想到啊,刘启竟然自己把刀子送了出来,这让许多人都喜出望外。

  长安城之中因为这件事风起云涌,无数的暗流都在其间汹涌,然后涌向皇城!

  第366章 梁王刘彻!

  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境地之下最终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在如今这个世界,刘启打死两位没有过错的天潢贵胄,一位是他的族兄,一位则是齐公这个颇为特殊的贵族公子,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正如贾谊所说的兔死狐悲一般,宗亲、外戚、公侯、官吏、学子等等都不能容忍这样的恶**件,皇室虽然尊贵,但绝不能无故杀人。

  这个世界和真实世界最大的不同除了洛氏的存在之外,大概就是思想的底层底色不同,这才是最弥足珍贵的东西。

  洛氏一直所推行的君臣义利观,还有束缚君主权力的思想,早就深深植入了诸夏之人的潜意识,成为了潜移默化的存在,再加上洛陵借天下大势践法,又从现实层面给予了朕即国家这种思想重大打击。

  虽然对等的思想还没有深入底层,但是权贵阶层内部实际上是有共识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这样毫无根据的随意杀死一个贵族或者官吏。

  我们不是供你随意鞭打的奴隶,而是帮助你治理天下的臣子,应该受到尊重。

  这世上没有人正常人想要当狗,孟儒的思想虽然表面上大臣们谈的少,但那可是真正的能说到臣子的心中,除了君主谁不喜欢呢?

  平日里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刘启事件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成了无数人宣泄的出口,尤其是皇帝让丞相试探口风,很多人认为这是皇帝在征求意见,自然就更是敢说。

  “诸侯王太子和齐国公子如同路边的野狗一般被随意的打杀,那我们这些人又是什么呢?

  这实在不是可以容忍的啊,今日若是不发声,翌日刀剑加身之时,难道还有人会为我等发声吗?”

  太学中那些热血的学子,不论是哪一个学派,面对这样的事情都是义愤填膺。

  刘启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自然有一大批自己的拥趸,太子党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但天下大势,又岂是一小撮人所能够阻挡?

  更不要说本就有想要拉刘启下水之人暗中串联,引导,有太子党,那就有反太子的人,这才是政治的自然之理。

  无数的奏章淹没了长乐宫,若是如今还是使用竹简恐怕就连刘恒的容身之地都没有了。

  这些奏章之中没有人提出要废太子,但是全部都是请求皇帝严惩,这么多的臣子一起上书,太子的根基已经彻底毁灭,不可能再上位登基了,除非刘恒将满朝文武都清除掉,但与其那样做,还不如直接换掉太子。

  刘恒执政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悲愤的情绪,虽然他有一丁点的暗示,但还是让他都感到震惊,对洛景说道:“天下汹汹,这是朕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宛如大河滔滔,泰山巍巍,实在不是人力所能阻挡的。”

  洛景闻言立刻朗声道:“陛下,臣要为此事向您恭贺啊!

  世上先有圣明的君主,才有贤能的臣子,若是没有圣明的君主,即便是文宣二公那样的贤臣,遇到幽厉那样的君主,也没有建功立业的可能。

  昔年厉太子在镐京城不得人心,竟然抓走了所有说他坏话的国人,他防备国人的言语,甚至要超过山川河流的崩毁了,于是国人摧毁了他残暴的统治。

  如今大臣们敢于对您谏言,甚至敢于对皇太子指出过错,这难道不是因为知道您是圣明的君主才如此做的吗?

  臣正是因此而对您祝贺啊,您的治下有无数贤能的臣子,在您的领导之下,于是创造了现在的功业,未来还会创建更大的功业。

  圣王的功绩就因此而得到了。”

  刘恒收拾心情,愈发明白洛文王所说的这世间越是波诡云翳,皇帝持身就越是要正是什么道理。

  刘恒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阿景,你来拟旨吧,召梁王回京。”

  轰!

  随着刘恒这句话说出,整间大殿都寂静了下来,即便是那些宫娥和宦者都直接低下了头,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之中的意味。

  梁王刘彻!

  皇太子启一母同胞的弟弟,当初为了稳固皇太子启的地位,直接让他出长安就藩,守卫荥阳防线。

  如果要废掉刘启的皇太子之位,那么替代他的人选,梁王刘彻应该是极其靠前的,毕竟是无可争议的嫡次子。

  除非刘恒愿意生出波澜,去选择那些更受到他宠爱的儿子。

  洛景对谁当皇帝是无所谓的,当即躬身道:“遵命,陛下。”

  ……

  长乐宫的皇后殿中。

  皇后满脸恨铁不成钢的望着自己眼前的刘启,哀叹道:“你本就不受陛下的喜爱,如今还做出这种事情,这让我如何帮你啊。”

  刘启满脸泪痕泣声道:“母后,孩儿知错了,父皇不愿意见到孩儿,多番求见都被拒之门外,如今孩儿能够依靠的只剩下您了。如果就连您都不愿意为孩儿说话,孩子的太子之位定然是保不住的,到那时恐怕您和我的母子之情,只能来生再续了。”

  说完又是几声哀泣,皇后闻言心中咯噔一下,她虽然更喜欢小儿子梁王,甚至更想让梁王做太子,乃至于未来的皇帝。

  但是对刘启并不是没有感情,若是梁王做皇帝的代价是刘启死亡的话,那还是刘启做皇帝好了。

  如今听到刘启这一番话,皇后当即就有一些迟疑,想着要到长乐宫和皇帝为太子求情一番。

  然后一个她万万意想不到的人来到她的殿中,是未央宫侍候太后张嫣的宫人,向她传来了太后的旨意,或者说是一道告诫:“皇后品德良淑,行事一向以国家社稷为重,赐予你九枚美玉,表彰你的贤惠。”

  皇后闻言脸色顿时变得煞白,明白了这是不允许自己前去找皇帝求情,要以国家社稷为重,以太子之位为轻。

  这轻飘飘的一道旨意,却直接将皇后所有的思绪都击垮了,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朝,太后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几乎能够和皇帝称得上二君并立。

  洛新对刘恒最大的恩情就是完整的归还了皇帝的权力,没有让太后摄政,临终之前还让张嫣放弃了干扰刘恒执政。

  所以张嫣不像是吕雉那样掌握帝国的最高权力,说一不二,就连皇帝也要俯首。

  但这绝不代表张嫣就没有能力和权力,她是太后,依旧占据在宗法、国法以及社会道德的最顶端。

  刘启当场呆滞在原地,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到达现在这种地步,不过是一个诸侯王太子而已,就连太后都直接发声了,因为心中实在是过于绝望,甚至就连更悲伤的表情都做不出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